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创新型校长领导艺术宝典
创新型校长领导艺术宝典

创新型校长领导艺术宝典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鲁洁,柳明主编
  • 出 版 社:通辽: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31211653
  • 页数:638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读书是私事下一篇:学并快乐着
《创新型校长领导艺术宝典》目录

创新型样长领导艺术 3

基础知识篇 3

第一编 3

当代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基础 3

第一章创新教育的理论探索 3

第一节创新——时代对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 3

一、知识经济的内在要求 3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之需 3

目 录 3

第二节创新教育模式的综合构建 4

一、创新教育模式的基本内涵 4

三、提高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之需 4

二、综合构建创新教育模式的基本原则 5

三、综合构建创新教育模式的基本策略 5

第三节创新教育与现行课程体系 5

一、忽视课程的创新价值 6

二、课程目标缺乏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明确要求和具体规定 6

三、课程结构不尽合理 6

四、课程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现实和社会现实 6

五、课程内容对师生之间关系的认识存在偏差 7

第二章教育创新的关键 7

第一节教育创新的理论思考 7

第二节教育创新的关键:培养创新人才 8

一、教育大趋势 9

二、邓小平教育创新思想 14

三、探寻最佳给合方式 15

四、正确处理教育创新过程中的五大关系 19

第二编 23

时代变迁与校长观的演变 23

第一章校长概论 23

第一节“校长”一词的渊源考释 23

第二节校长的学识 24

第三节校长年龄与任期 25

第四节社会转型与中国校长的苦与乐 29

一、管理的职责 33

二、教育的职责 33

第一节创新型校长的职责 33

第二章创新型校长的社会定位 33

三、表率的职责 34

四、师资建设的职责 34

五、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的职责 34

第二节校长的作用 35

一、导引作用 35

二、凝聚作用 36

三、协调作用 36

第三节创新型校长的地位与权威 37

二、具有广博知识 39

一、具有奉献精神 39

第四节创新型校长的任职条件 39

三、具有优秀的品德 40

四、具有办学经验 40

五、具有管理能力 40

六、具有良好心理品质 41

七、具有健全体魄 41

第五节创新型校长的社会定位 42

第六节创新型校长理论最新研究 43

附录:校长的社会定位——教育管理专家 44

第一节教师在校长心目中的地位 53

第一章创新型校长的教师观 53

创新型校长的管理创新观念 53

第三编 53

第二节教师的实际地位 54

第三节谁感谢谁 55

第四节教师的挑选 55

第五节来去自由政策的意义 56

第六节教师队伍的结构 57

第七节与教师的相处 60

一、关于教师的自信 60

二、关于教师的性格 61

三、关于教师的长短 62

四、关于平等待人 63

第八节教师的作用 65

第一节学生的地位重新认识 66

第二章创新型校长的学生观 66

第二节两种“中心论” 67

第三节热爱学生 69

第四节尊重学生 70

第五节信赖学生 71

第六节学生的主体作用 72

第七节名师高徒之说 73

第八节主隐文化 74

第九节学生的“型” 76

第十节“强将手下无弱兵” 79

第一节三大要素与管理干部 80

第三章创新型校长的干部观 80

第二节前后位置剖析 81

第三节核心层 84

第四节了解·理解·谅解 86

第五节需要训话吗 87

第六节谅解与原则 89

第七节人要少些,路要宽些 93

第四章创新型校长的教育观念创新 95

第一节校长需要有自己独特的创新教育观 95

第二节校长怎样形成自己的创新教育观 97

第三节教育本质论 99

第四节教育目的论 103

第五节教育价值论 108

第六节教育过程论 112

第七节教育管理论 120

第四编 123

创新型校长的素质 123

第一章创新型校长的知识结构 123

第一节专业知识 123

第二节哲学知识 125

第三节教育科学知识 126

第四节心理科学知识 127

第五节管理科学知识 129

第六节知识面问题 131

第七节知识更新问题 132

第八节大、中学校长对知识的看法与比较 134

第二章创新型校长的人格结构 136

第一节条件与人格 136

第二节关于道德标准 137

第三节关于心理素质 139

第四节校长们的见解 141

第五节民主作风与人格 143

第三章创新型校长的能力结构 144

第一节对校长能力结构的不同看法 144

第二节校长决策能力 145

第三节校长实施能力 147

第四节校长交往能力 150

第五节校长组织能力 151

一、用人与惜人 151

二、扬长与避短 151

三、事无巨细与事有巨细 152

四、组织作用与自组织作用 153

第六节校长认知能力 153

第七节校长们看重哪些能力 154

第八节能力结构分析 155

第四章创新型校长的作风、风度 158

第一节平等待人 158

第二节诚以待人 159

第三节宽以待人 161

第四节脚踏实地 162

第五节果断敏捷 163

第六节刻意创意 163

第七节百折不回 164

第八节校长作风与校风 165

第五章创新型校长的角色意识与领导行为 166

第一节领导意识与校长角色认知 166

一、管理与领导 166

二、领导意识与领导行为 168

三、校长角色分析 170

第二节创新型校长的工作方式与群体效应 171

一、领导工作方式的概念与类型 171

二、领导方式对群体活动的影响 174

第三节创新型校长的素质要求与领导艺术 176

一、校长的领导素质 176

二、校长的领导威信 179

三、校长的领导艺术 180

第六章创新型校长的领导哲学与办学特色 182

第一节领导哲学与办学价值观 182

一、领导哲学是办学价值观的核心 182

二、办学价值观是办学的灵魂 184

第二节特色学校建设与校长职业成熟 185

一、什么是特色学校 185

二、特色学校的创建机制 187

三、办学特色与校长职业成熟 190

第七章创新型校长的公关意识与公关活动 192

第一节学校公共关系的概述 193

一、学校公共关系的含义 193

二、学校公共关系的对象 193

三、学校公共关系的作用 195

四、学校公共关系的职能 196

第二节创新型校长的公关意识 197

一、什么是公关意识 197

二、现代校长必须树立公关意识 197

三、校长公关意识的基本内容 198

一、学校公共关系的内容 200

第三节学校公共关系的内容和环节 200

二、学校公共关系的环节 201

第五编 203

创新型校长的管理模式 203

第一章创新目标管理模式 203

第一节 目标管理含义 203

第二节创新型校长的目标管理 204

第三节 目标管理的有效性 206

一、激励性与可行性 206

二、稳定性与可调性 207

三、整体性与层次性 208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209

第四节 目标的确定 209

二、目标确定的预备 210

三、目标确定的程序 211

第五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212

第六节创新型校长威望与目标管理 213

第二章民主管理模式 214

第一节校长的民主作风与民主管理 214

第二节管理体制与民主管理 215

第三节 教育目标与民主管理 217

第四节学校民主管理的特点 218

一、成员的文化整体水平高 218

二、参政议政意识强 218

五、各种社会思潮也容易波及学校的民主建设 219

四、民主建设是高校使命之一 219

三、以心智活动为主要形式 219

第五节学校决策过程民主化 220

一、校务委员会 220

二、学术委员会 221

三、教学委员会 222

四、人事委员会 222

五、生活福利委员会 223

第六节学校监督系统完备化 223

一、保证各种代表会议的定期性 224

二、建立工作报告制度 224

四、群众选择干部的权利 225

三、干部普遍接受群众评议 225

五、监督机构的健全与权威 226

第七节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化 226

一、加强有关的法规建设 226

二、坚持决策过程的民主程序 227

三、保障言路畅通 227

第三章法规管理模式 228

第一节人治与法治 228

第二节法规管理与思想教育 229

第三节法规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 232

第四节学校法规建设的基本原则 234

一、社会性原则 234

三、整体性原则 235

二、科学性原则 235

四、民主性原则 236

五、可行性原则 236

第五节立法、执法、护法、守法 237

一、立法 237

二、执法 237

三、护法、守法 238

第四章教学管理模式 238

第一节按照教育规律进行教学管理 239

一、教育与社会协同发展的规律 239

二、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的规律 239

四、学生身心协同发展的规律 240

三、本国教育与国际教育协同发展的规律 240

五、教育与教学协调发展的规律 241

六、办学条件协调发展的规律 241

第二节按照教学原则进行教学管理 242

一、智力培养与心力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245

二、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247

三、思维训练与操作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250

四、收敛思维训练与发散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251

五、深入与浅出相结合的原则 254

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258

第三节教学的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 259

第四节教学管理与三大管理 261

第五章其他校务管理 262

第一节图书馆管理 263

第二节师资管理 265

第三节学生管理 269

第四节财务管理 271

第五节后勤管理 275

第六节科研管理 278

第六章管理散论 280

第一节学会不管 281

第二节切忌画蛇添足 282

第三节少说些“不行” 284

第四节两面≠全面 285

第五节从哪里出发 286

第六节“没有先例” 287

第六编 289

创新型校长角色认同与创新定位 289

第一章角色认同与创新定位之一:一校之长 289

第一节校长与教师 289

第二节校长与学生 290

第三节校长与职工 291

第四节校长与教代会 292

第二章角色认同与创新定位之二:一班之长 293

第一节主见与盲从之间 293

第二节可与否之间 294

第三节功与过之间 295

第四节校长与党委之间 296

第五节结构效应 297

第三章角色认同与创新定位之一:社会一员 299

第一节校长与环境 299

第二节校长与政府 301

第三节校长与社会 304

第四节校长与校长 305

第五节校长的在职培训 306

第七编 308

创新型校长产生规律 308

第一章创新型校长的成长发展 308

一、创新型校长成长的相关因素 309

二、创新型校长成长的过程 321

三、21世纪创新型校长的展望 327

第二章创新型校长的成功条件 330

一、学校领导体制创新 330

二、校长的办学思想创新 335

三、创新型校长的权威 346

第三章创新型校长的知识结构 354

一、教育学理论 355

二、管理学理论 365

三、心理学理论 377

四、系统科学理论知识 379

五、现代科学技术知识 389

第四章创新型校长的能力水平 399

一、创新型校长的决策能力 400

二、创新型校长的协调能力 406

三、创新型校长的教学指导与检查能力 408

四、创新型校长的教育科研能力 412

五、校长组织会议的能力 419

六、校长的演讲能力 425

第五章创新型校长的思维方式 428

一、创新型校长的哲学思维方式 428

二、创新型校长的数学思维方式 434

第一编 441

第一章一门新兴学科——学校管理学总论 441

新时期的创新管理理论前沿 441

理论前沿篇 441

创新型校长领导艺术 441

第一节管理概论 442

一、工作效率低 442

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浪费 442

三、造成严重事故 442

第二节学校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443

第三节学校管理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理论依据 445

一、教育学的理论 446

二、心理学的理论 446

三、管理学的理论 447

第四节学校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448

二、历史法 即继承优秀遗产 449

一、总结法 即总结实践经验 449

三、调查法 即开展调查研究 450

四、实验法 即进行教育实验 450

五、个案法 即分析典型案例 450

六、比较法 目的在于学习外国长处 451

第二章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 452

第一节我国教育方针的沿革 452

第二节新时期教育方针的研讨 454

一、新时期要不要制订一个新的教育方针 454

二、教育为什么服务?1958年提出的“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454

是否适用于新的历史时期 454

四、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总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455

三、对受教育者进行“三育”、“四育”还是“五育” 455

五、“三个面向”和“四有”要不要写入教育方针 456

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不要写入教育方针 456

第三节全面理解新时期的教育方针 457

一、如何理解“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458

二、如何理解“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58

三、如何理解“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60

第三章教育思想与学校管理 463

第一节教育思想的含义及其与学校管理的关系 463

第二节正确评价传统教育思想 464

第三节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466

第一节我国学校内部领导体制的演变 473

第四章学校管理体制(上) 473

第二节校长负责制 475

一、什么叫校长负责制 476

二、为什么要实行校长负责制 476

三、实行校长负责制以后,校长有哪些办学自主权 477

四、实行校长负责制会不会削弱党对学校的领导 478

五、实行校长负责制以后党政关系如何处理 479

六、实行校长负责制是不是校长个人说了算 480

第五章学校管理体制(下) 488

第一节学校管理机构 488

第二节学校管理制度 490

第三节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492

第六章学校工作规律 499

第一节教学为主 499

第二节全面发展 501

第三节依靠教师 504

第七章学校管理的一般规律 507

第一节制订计划 507

一、制订计划的意义和作用 507

二、制订计划的依据和指导思想 508

三、制订计划的方法和步骤 508

四、制订计划的基本要求 509

一、执行在管理过程中的意义 510

二、学校领导人在执行过程中的职责 510

第二节组织执行 510

第三节督促检查 511

一、督促检查的意义和作用 511

二、检查的类型和方法 511

三、检查的基本要求 513

第四节总结提高 514

一、总结的意义和作用 514

二、总结的类型和方法 514

三、总结的基本要求 515

三、有计划,无检查 516

二、执行与计划脱节 516

一、没有切实可行的计划 516

第五节管理过程中常见的弊端 516

四、有检查、无总结,或总结不及时,不深入 517

第八章学校管理原则 518

第一节 国内外提到的学校管理原则 518

第二节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 522

一、民主化原则 523

二、科学化原则 525

三、责任制原则 528

四、有效原则 529

第九章学校管理方法 532

第一节学校管理方法概述 532

二、吃透两头 533

三、一分为二 533

第二节我国长期积累的行之有效的一般管理方法 533

一、调查研究 533

四、解剖麻雀 534

五、先搞试点 534

六、以点带面 534

七、互通情报 534

八、心中有数 534

九、“安民告示” 535

十、少说多做 535

第三节学校管理常用的方法 535

二、法规方法 536

一、行政方法 536

三、经济方法 537

四、思想教育方法 537

五、目标管理方法 538

六、激励方法 538

第十章校长的自我管理 540

第一节认识校长的地位 541

第二节具备校长的素质 542

第三节履行校长的职责 548

第四节讲究领导艺术 551

二、知人善任 552

一、多谋善断 552

三、善于团结干部 554

四、善于运筹时间 555

第五节重视进修提高 557

一、坚持每天自学 557

二、关心和参加教育学术问题的讨论 557

三、思考、写作 557

四、参观访问 557

第六节建立校长威信 558

第十一章教师管理 564

第一节教师的职责 564

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565

一、教好功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65

三、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566

四、组织好学生的课外校外活动 566

五、协调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 566

六、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和文化业务水平 567

第二节教师的素质 567

一、热爱人民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569

二、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有比较渊博的知识 570

三、熟悉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 570

四、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570

五、品德高尚,为人师表 570

一、深刻认识培养、提高教师的重大意义 571

二、明确培养、提高教师的内容和原则 571

六、身体健康,能坚持工作 571

第三节教师的培养与提高 571

三、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来培养提高教师 572

第四节教师的工作特点和心理特点 573

一、教师的工作特点 573

二、教师的心理特点 575

第五节教师管理的几项具体工作 577

一、合理安排使用 577

二、满足教师的正当需要 578

三、实行责任制、考核制 579

四、逐步实行聘任制 580

第一节加强常规管理 583

第十二章学生管理 583

第二节重视常能训练 585

第三节既要善于管,也要敢于放 588

第四节防患未然,防微杜渐 589

一、学生吸烟问题 590

二、学生早恋问题 590

三、学生“闹事”问题 591

四、学生犯罪问题 592

五、学生轻生问题 593

第五节正确评价学生,依法保护学生 594

一、坚决抛弃用成绩优劣来判定学生好坏的陈旧标准 594

四、要给学生显示才能的机会 595

三、按照不同的层次评价学生 595

二、不要用固定的尺度和框框去要求学生 595

五、对学生的管理要做到有严有宽,有管有放 596

第十三章教学工作管理 598

第一节教学工作管理的原则 598

一、按照国家统一编制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国家审定的教科书的要求管理教学 598

二、根据教学过程的特点来管理教学 599

三、遵循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来管理教学 600

第二节教学工作管理的系统 602

一、建立和健全教学管理系统 602

二、领导干部亲自参加教学实践 605

第三节教学工作管理的常规 607

一、教师教的常规 607

二、学生学的常规 608

三、课堂常规 609

四、教学组织工作的常规 609

五、教务行政工作的常规 610

第四节教学工作管理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612

一、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问题 612

二、改革教学方法问题 613

第十四章德育工作管理 617

第一节德育工作管理的原则 617

一、结合教学工作进行德育 617

二、根据青少年的特点进行德育 618

三、遵循德育规律进行德育 619

四、各种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协调进行德育 620

一、政治课和各科教学 621

第二节德育工作管理的系统 621

二、班主任工作 622

三、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工作 625

第三节德育工作管理的常规 626

一、不同年级的常规管理 626

二、不同阶段的常规管理 627

三、各种常规教育活动的管理 628

第四节德育工作管理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629

一、教育内容既要全面考虑,又要突出重点 629

二、教育方法要灵活多样,讲求实效 631

三、要持久地培养优良校风 632

四、要建设校外德育基地 633

五、理顺关系,建立合理的德育工作体制 634

六、要把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635

第十五章体育卫生工作管理 639

第一节体育卫生工作管理的原则 639

一、“三育”并重原则 639

二、体卫结合原则 640

三、明确主辅原则 641

四、讲究科学原则 641

第二节体育卫生工作管理的系统 642

一、体育工作 642

二、卫生工作 645

第三节体育卫生工作管理的常规 647

一、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很重视美育 649

第十六章美育工作管理 649

第一节对美育应有的认识 649

二、忽视美育、贬低美育,造成了不良后果 650

三、美育与德智体诸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651

四、美育的功能是其他诸育不能替代的 651

第二节美育的实施 652

一、首先要抓好美术课和音乐课 652

二、重视各科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652

三、开展课外艺术活动 653

四、深入持久地开展“五讲四美”活动 653

五、发挥环境美的感染和教育作用 653

六、在创造美和建设美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653

二、重视美育的常规训练 654

第三节美育的管理 654

一、加强对美育的领导 654

三、展示美育成果,扩大美育影响 655

四、提高教师的审美素养 655

五、发挥家长的作用 656

六、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 656

第十七章劳动技术教育工作管理 659

第一节对劳动技术教育应有的认识 659

一、劳动技术教育的含义 659

二、建国以来进行劳动教育的回顾 660

三、开设劳动技术课的目的和意义 661

一、学生通过劳动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662

第二节劳动技术教育管理的原则 662

二、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663

三、要适合学生的年龄、性质特点和知识水平 663

四、要统一安排,正确处理教学与劳动的关系 663

五、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 664

第三节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要求和管理措施 664

一、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664

二、劳动技术教育的管理措施 665

第十八章课外活动管理 668

第一节对课外活动应有的认识 668

一、课外活动的含义及其在学校中的地位 669

二、课外活动是否应改称为“第二课堂”或“第二渠道” 670

第二节课外活动管理的原则 672

一、自愿参加 672

二、灵活多样 672

三、因材施教 673

四、学生为主 673

五、因校制宜 673

第三节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和管理措施 674

一、课外活动的内容 674

二、课外活动的形式 674

三、课外活动的管理措施 675

第一节总务工作管理的原则 677

一、为教学服务 677

第十九章总务工作管理 677

二、为师生生活服务 678

三、勤俭办学 679

第二节总务工作管理的常规 679

一、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 679

二、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 680

三、抓好阶段性的管理工作 680

第三节总务工作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680

一、校产管理 681

二、财务管理 683

三、生活管理 684

四、人员管理 685

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相互关系 687

二、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687

第二十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调 687

第一节学校教育是三种教育力量中的主导力量 687

三、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途径和方法 688

第二节学校教育要取得家庭教育的配合 691

一、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691

二、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对应 693

第三节学校教育要与社会教育相沟通 695

一、学校要与校外教育机关互相配合、互相支持 695

二、学校要加强校园环境的管理,优化育人环境 695

第二十—章中小学的教育科学研究 700

二、为什么要研究教育科学 701

一、什么是教育科学 701

第一节对教育科学研究应有的认识 701

三、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室的性质和任务 702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 703

一、理论联系实际 703

二、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 703

三、要着重研究现实问题 703

四、要贯彻“双百方针” 704

五、要开展教育实验 705

六、要敢于创新,体现中国特色 705

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706

一、观察法 706

三、实验法 707

二、调查法 707

四、比较法 708

五、总结法 708

第二十二章学校评价 711

第一节对学校评价应有的认识 712

一、学校评价的意义 712

二、学校评价的目的 712

三、学校评价的作用 713

四、学校评价面临的难题 713

第二节学校评价的基本原则 715

一、以教育方针为指导的原则 715

四、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716

三、评价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716

二、科学性与可行性统一的原则 716

第三节学校评价标准和评价范围 717

一、学校评价标准 717

二、学校评价范围 718

第四节学校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 720

一、评价程序 720

二、评价方法 721

第一章校长要有自己的创新办学思路 731

第一节办学思路贵在创新 731

一、办学的总体思路 731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校长管理改革创新与实践探索 731

第二编 731

二、思路转化为办学目标 732

三、实施策略的研究 734

第二节创新办学思路的形成过程 735

一、在学习中得到启迪 735

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738

三、在研究中理清思路 739

第二章学校管理重在坚持改革与创新探索 742

第一节素质教育的新型办学模式及其研究 742

一、对素质教育的初步认识 742

二、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743

三、构建素质教育的办学模式 745

一、优化课程设置 746

第二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746

二、探索“促进小学生学习活动积极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748

三、优化教学方法 759

四、优化教学手段 762

第三节开展课外活动的探索与创新 768

一、开展课外兴趣活动 768

二、探索社会实践活动 772

第三章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775

第一节注重教师的师德建设 775

一、奉献是师德建设的起点 775

二、师德建设靠实践训练 776

一、理论学习有高度 779

第二节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 779

二、基本功训练有难度 780

三、教研活动讲实效 780

四、做课练兵齐参与 781

五、骨干培养给机遇 782

六、学历进修重提高 784

第三节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784

一、提高教师科研素质势在必行 785

二、提高教师科研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786

三、几点肤浅的认识 788

一、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789

二、教师评价必须遵循的原则 789

第四节探索教师的考核评价 789

三、评价的方法、步骤 791

四、教师评价工作的主要收获 794

五、对教师评价工作的几点认识 795

第四章学校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完善 796

第一节参与和认同机制研究 796

一、什么是参与和认同机制 796

二、参与和认同机制的实施 797

三、探索参与和认同机制的几点体会 799

第二节探索激励机制 799

一、激励的相关因素 800

二、激励的主要途径 800

三、对与激励相关问题的思考 803

第三节建立反馈机制 804

一、对信息反馈机制的认识 804

二、怎样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805

三、坚持信息反馈机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806

第四节启动竞争与合作的机制 807

一、竞争与合作是时代精神 807

二、竞争与合作机制的研究 808

三、对竞争与合作相互关系的几点认识 811

第三编 811

新世纪校长全面创新管理专题研究 811

第一章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专题研究 811

第一节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实践和理论探索沿革 811

一、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思路、成就与问题 824

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内涵和战略目标 829

第二节关于办学体制改革探索与创新 833

一、民办学校的再度兴起 833

二、问题与对策 835

三、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行为 838

四、学校办学自主权问题 840

第三节学校领导体制改革探索与创新 841

一、领导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842

二、学校领导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843

三、学校领导体制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845

一、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846

第四节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探索与创新 846

二、实行教职工聘任制 847

第五节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创新 849

一、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 849

二、赋予学校内部分配的自主权 851

三、分配制度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853

第二章教学管理创新专题研究 854

第一节对教学过程的新认识 854

一、对教学过程的探讨 855

二、教学过程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教学模式 857

三、关于教学策略 862

第二节学校教学管理探索与创新 866

一、教学管理的层次性 866

二、教学控制的概念 867

三、教学控制的常用方法 868

四、教学控制的运作过程 874

第三节课程和课程改革探索与创新 875

一、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876

二、我国学校课程改革的初步实践探索 883

第三章德育创新管理探索专题研究 887

第一节新时期德育工作特点 887

一、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背景 888

二、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 890

第二节德育改革实践探索综述 891

一、关于德育目标 891

二、关于德育内容 893

第三节德育管理者的素质 895

一、科学的德育观 896

二、德育管理者的基本素质 897

第四节学校德育管理机制 898

一、学校德育管理组织 898

二、德育常规管理 899

三、德育管理方法 900

第五节 中小学德育网络的构建 902

一、校内德育网络的构建 903

二、校外德育网络的组织形式 905

三、三位一体合力网络的构建 906

一、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 909

第四章师资队伍管理研究 909

第一节新时期师资队伍的状况分析 909

二、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910

第二节师资队伍管理的特点和方法 916

一、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916

二、教师的心理特点和需要 917

三、师资队伍管理的特点 921

四、师资队伍管理的方法和艺术 924

第三节 以价值观为基础的调动教师积极性模式 926

一、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两种基本模式分析 926

二、以价值观为基础的调动教师积极性模式 928

一、校园文化的界定 931

第一节校园文化与学校管理 931

第五章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管理专题研究 931

二、校园文化研究的必然 932

三、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934

第二节校园文化的特征和结构 934

一、校园文化的一般性特征 934

二、中小学校园文化的特征 936

三、校园文化的基本结构 937

第三节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938

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938

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940

三、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942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性趋势 946

第四节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趋势 946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性趋势 948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民族性和时代性趋势 949

第六章跨世纪创新型中小学校长专题研究 951

第一节80年代以来校长研究综述 951

一、关于中小学校长研究状况 951

二、“八五”期间校长培训工作的回顾 952

三、校长研究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954

第二节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955

一、办学方向的掌舵者 955

二、教育思想的贯彻者 956

三、一代名师的塑造者 957

四、公共关系的协调者 958

五、学校管理的指挥者 959

第三节跨世纪中小学校长素质培养的思路 959

一、校长素质的层次性 959

二、跨世纪中小学校长素质的宏观思考 961

第四编 965

成功校长的创新办学实践与治校思想研究 965

第一章时代特征与创新型成功校长 965

站在时代前沿,争做成功校长 965

一、中国的教改实践与成功校长群体的崛起 965

二、位育中学特殊成功的剖析 967

三、站在时代前沿,争取持续成功 969

一、新时代的教育需要成功校长 971

论研究成功校长的时代意义 971

二、研究成功校长是促进校长自身发展的需要 973

三、研究成功校长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975

“成功校长”内涵之我见——兼谈松江二中几任校长 977

一、成功校长具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978

二、成功校长具有正确的现代教育观 980

三、成功校长具有科学的管理行为 982

四、成功校长具有显著的工作业绩 983

试析成功校长的基本特征 985

一、成功校长具有个体的自主性 985

二、成功校长追求主客体的互动性 986

三、成功校长注重工作的创造性 987

四、成功校长讲求办学的实效性 989

办学业绩是持续成功的基础 990

一、确立一个引导学校群体为之奋斗的目标 990

二、构楚安居乐教,和谐宽松的环境 991

三、提供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空间和条件 993

刍议校长如何办成功学校 996

一、校长的社会视野与工作动力 996

二、校长要以科学的方法制定办学目标 997

三、校长要以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办学的实践 998

四、校长要有办好学校的组织管理策略 999

二、课题研究的思想方法与运作 1002

一、研究成功校长问题的提出 1002

成功校长的实证研究报告 1002

第二章创新型成功校长的实证研究 1002

三、成功校长问卷设计、调查和分析 1005

四、校长成功的原因研究 1011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先生个案 1018

一、生平简历 1018

二、主要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1019

三、陶行知先生给我们的启示 1021

专家型校长的典范——吕型伟——吕型伟先生治校个案 1023

一、发挥教育功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学校 1024

二、教育改革是办好学校的永恒主题 1025

四、开发教育资源,改革办学模式 1026

三、通过专业实践,培育高素质师资队伍 1026

一生无悔的追求——段力佩——段力佩校长个案 1029

一、生平简历 1029

二、校长经历和主要业绩 1029

三、主要教育思想 1030

赤诚爱国 献身教育——薛正——薛正先生个案 1031

一、献身女子教育事业 1032

二、学校教育的首位是爱国主义教育 1033

三、办好学校,探索女子教育的规律 1034

成功的奥秘在于培育“生长创造”精神——李楚材 1036

一、生平简历 1036

二、李楚材先生和位育中学 1036

三、李楚材先生的办学策略举要 1037

面向21世纪,实施女子成材的基础工程 1039

一、面向21世纪,制订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办学目标 1039

二、制定三年发展规划,逐步实现办学目标 1041

三、实现“国际化、信息化、有特色”的课程改革 1044

四、以学生为本,实施个体教育 1045

五、实现办学目标的关键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046

六、治校与创建精神文明相结合 1047

实施素质教育形成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 1049

一、把握时代精神,不断审视办学价值取向 1049

二、实施教育教学整体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1051

三、优化师资结构,建设和谐发展的教师群体 1054

四、干部同心、同力,建设和谐发展的领导集体 1056

五、探索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推动素质教育的持续成功 1057

踩着困难攀登成功——实施高质量义务教育的探索 1058

一、抓住课程改革契机,实现观念转变的突破 1058

二、重塑“浦西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1060

三、负重铸师魂,以浦西精神凝聚教师群体 1061

四、实践建立新规范,教育科研促发展 1063

积极探索争取成功——一所农村初中教育改革记实 1065

一、着眼社会需求,坚持教育改革 1065

二、以劳动技术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066

三、开发、优化教育资源,推进教育改革 1069

一、注重领导层自我管理 1072

一所郊县重点中学的治校经验 1072

二、注重教育、教学的管理 1074

三、注重师资队伍的管理 1076

四、注重组织制度的管理 1078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改造农村薄弱学校的探索 1079

一、科学设计学校管理网络 1080

二、加强班子建设,优化师资队伍 1082

三、探索农村学校教改道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1084

四、依靠社会力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085

第三章创新型校长持续成功研究 1088

从育才持续发展看校长持续成功 1088

一、教育的持续性要求校长持续成功 1088

二、校长事业发展要求持续成功 1090

三、从育才中学看校长持续成功的规律 1091

反思·超越·持续成功——我的校长生涯 1094

一、反思原有经验,不断推陈出新,是争取持续成功的前提 1094

二、在治校实践中,更新教育观念是实现持续成功的关键 1096

三、自觉形成科学的办学价值观,是实现持续成功的保证 1098

农村普通高中持续成功的思考 1100

一、成功地实施“四个坚持”、“四扇窗口”的素质教育 1101

二、成功地实施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 1103

三、不断创造深化特色,使学校持续成功 1105

在创新的实践中追求持续成功 1107

一、走上校长工作岗位,开创办学的新局面 1107

二、抓住机遇,更新观念,加强基础建设 1108

三、坚持改革创新意识,追求办学的持续成功 1110

一、研究校长持续成功是社会进步与校长个体发展的需要 1111

以成功学校为载体做持续成功的校长 1111

二、不断探索、实践、创造,是校长持续成功的基础 1112

三、持续进取,超越现状,改革创新是校长持续成功的关键 1114

四、办一流的学校,成为专家型校长是校长持续成功的目标 1115

成功学校与成功校长析 1116

第四章中学校长创新治校方略选粹 1121

新时期中学校长的主要课题 1121

一、中学校长要努力提高办学境界,进一步认清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121

中心位置 1122

三、中学校长要充分认识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1122

二、中学校长要正确处理好管理改革与教学改革的关系,把教学改革放在 1122

发挥重点中学优势积极开展教育科研 1124

一、提高办学思想境界,正确发挥重点中学优势 1124

二、打破神秘观点,带头开展教育科研 1125

三、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育科研 1126

湖南师大附中整体改革之路 1128

一、整体改革实验的基本思想和实施要略 1128

二、整体改革实验中的理论指导问题 1132

三、由整体改革实验引起的几点思考 1135

继承传统办出特色——从私立广益到师大附中办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1135

一、慎选良师 1136

二、从严治校 1136

三、艰苦朴实 1137

四、注重全面发展 1138

认真学习贯彻《纲要》加快学校改革发展 1142

一、主动适应,深化改革 1143

二、更新观念,积极转轨 1144

三、转换机制,搞活管理 1145

改革实践中探索 兴利除弊中前进——实行会考制度和高考改革刍议 1146

一、关于会考 1146

二、关于高考 1148

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发展 1149

一、学校特色的形成 1149

二、学校特色的培养 1152

三、学校特色的发展 1156

关键在于要转变观念——对非义务教育实施有偿教育的一点思考 1157

加强中学后勤管理研究促进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在湖南省教育学会中学 1159

后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1159

一、成立中学后勤专业委员会的重大意义 1159

二、省中学后勤专业委员会面临的工作任务 1160

科研兴校:办现代化学校的必由之路 1161

一、科研引路,构建和完善学校素质教育模式 1162

二、教研结合,探索中学开展教育科研的有效途径 1163

三、科研搭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思想业务素质 1164

团结·信念·凝聚力——浅谈学校内部社会心理环境的建设 1165

一、善于适时提出鼓舞人心的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奋斗目标,调动教职工 1165

的积极性 1165

二、形成和谐奋进的工作环境,满足教职工事业心的需要 1166

三、搞好学校民主管理,增强教职工主人翁意识 1167

校长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 1168

提高校长的管理艺术 1172

加强人格修养树立师表形象 1174

一、爱生是教师人格的基础 1174

二、敬业是教师人格的核心 1175

三、奉献是教师人格的特征 1175

先做人 后成事——评议干部引起的思考 1176

全面认识中学生特点 着眼提高公民素质 1178

一、改革开放形势下加强中学德育工作,更加迫切,更加必要 1179

二、要全面认识中学生的特点 1179

三、努力寻求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1180

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1182

一、愿望和需要是搞好学习的前提 1183

二、动机和兴趣是搞好学习的原动力 1183

三、注意力和意志是搞好学习的保证 1185

四、要正确对待挫折与焦虑 1185

学会生存 迎接挑战——对《夏令营中的较量》的一点思考 1186

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 1188

弘扬传统美德着力培养中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 1190

一、爱国主义精神是高尚人格的基础 1191

二、社会责任感是高尚人格的核心 1192

三、正确的义利观是高尚人格的试金石 1192

增强公民意识做一个社会主义好公民 1193

做新世纪的杰出青年 1194

一、学会做人 1195

二、学会创业 1196

家庭要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积极支持者 1198

一、要提高三个认识 1198

二、要克服三种倾向 1199

三、要实现三个转变 1200

湖南师大附中深化整体教育改革实验方案 1201

一、问题的提出 1201

二、整体改革实验的指导思想、理论设计和总的目标 1201

三、整体改革实验的主要课题 1202

认真学习贯彻《纲要》为实现“五个一流”而努力奋斗 1204

五、整体改革实验的条件保证 1204

四、整体改革实验的实施与评估 1204

一、关于一流的教师队伍 1206

二、关于一流的办学条件 1207

三、关于一流的校办产业 1208

四、关于一流的管理水平 1209

五、关于一流的教育质量 1210

真心实意地依靠教师办学 1211

一、适时提出鼓舞人心的奋斗目标,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1211

二、形成团结进取的教育集体,满足教师事业心的需要 1212

三、搞好学校民主管理,增强教师主人翁意识 1213

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整体改革 1213

一、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原则 1214

二、树立较高层次的办学目标 1215

三、不断深化学校整体改革 1216

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1219

坚持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特长 1220

一、广泛开展课外活动,为学生发展特长创造条件 1220

二、瞄准高层次目标,培养学科拔尖学生 1221

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在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1222

坚持整体改革办出学校特色 1223

一、沿革 1224

二、现状 1225

三、特色 1228

湖南师大附中1994—1999年改革与发展规划 1230

一、根据标准化、现代化的要求,进一步搞好校区规划和基本建设,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1231

二、深化学校整体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1232

努力把我校办成实施素质教育示范校 1234

一、怎么看。即对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状况和取得的成绩怎么看? 1235

二、再讲怎么干。即怎样使我校素质教育再上新台阶? 1235

深化改革 扎实工作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1996—1997学年度上期工作 1238

思路及要求 1238

一、关于构建和完善具有本校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 1238

二、关于德育工作 1239

三、关于教学和教研 1240

四、关于教师队伍建设 1241

五、关于管理和服务工作 1242

转变观念坚持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1242

二、坚持进行整体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243

一、认真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办学育人目标观 1243

改革和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1246

一、改革必修课 1247

二、开好选修课 1248

三、加强劳技课 1248

四、丰富活动课 1249

五、开发隐性课 1250

充分发挥学校规章制度的作用 1251

湖南师大附中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 1252

关于贯彻执行《师大附中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的几个原则问题的补充说明 1253

湖南师大附中教职工聘任制暂行条例 1254

湖南师大附中教职工聘任制实施办法 1255

湖南师大附中教师考核实施办法 1257

附:教师考核具体内容评价标准 1258

湖南师大附中校内结构工资方案(修订试行) 1261

湖南师大附中教学优秀奖、教改实验课题优秀奖和教学新秀奖评定办法 1266

湖南师大附中教育科研论文优秀奖评定办法 1267

湖南师大附中“教书育人”优秀奖评定办法 1267

湖南师大附中“服务育人”优秀奖评定办法 1268

湖南师大附中关于学生评优的若干规定 1269

湖南师大附中家长委员会章程(试行) 1271

湖南师大附中实行导师制培养青年教师的暂行办法 1272

“金牌校长”——记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楚松 1273

二、中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的教学设计 1281

一、上海市第一个中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的诞生 1281

举办中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初步实践 1281

三、高研班的实践与初步体会 1283

校长调查问卷 1285

一、基本情况 1285

二、一般情况 1286

创新型著名中学校长治校箴言录 1290

创新型校长领导艺术 1323

典型案例荟萃篇 1323

第一编 1323

治校思想创新案例 1323

第一章管理思想——创新管理之魂 1323

一、学校管理思想的本质 1323

二、学校管理思想的功能 1324

三、树立正确的学校管理思想 1325

第二章管理思想创新案例精选 1327

第二编 1359

管理过程创新案例 1359

第一章管理过程的关键——贵在机制创新 1359

一、计划 1359

二、实施 1361

三、检查 1362

四、总结 1363

第二章管理过程创新案例精选 1364

一、知法和讲法 1381

第一章依法治校——管理法治创新的目标 1381

管理法治创新案例 1381

第三编 1381

二、守法和用法 1382

第二章管理法治化与创新案例精选 1384

第四编 1399

管理艺术创新案例 1399

第一章管理艺术—管理创新水平的标志 1399

一、管理艺术的概念 1399

二、管理艺术与一些相关概念的关系 1400

三、管理艺术的特性 1401

第二章管理创新艺术案例精选 1403

第一章新管理体制建立的关键——公共关系创新 1427

一、学校公共关系的含义和性质 1427

公共关系创新拓展案例 1427

第五编 1427

二、学校公共关系的作用 1428

三、学校公共关系的职能 1429

四、学校公共关系的实施 1431

第二章公共关系创新案例精选 1432

第六编 1445

管理改革探索创新案例 1445

第一章改革与探索——学校创新管理成功之路 1445

第二章管理改革探索创新案例精选 1448

一、思路与计划 1488

第一章宏观管理思路创新探索历程 1488

第七编 1488

创新型校长管理创新思路探索实例 1488

二、机构与协调 1494

三、“小”与“大” 1500

四、总结与评价 1503

第二章教师管理思路创新探索历程 1506

一、追求与奉献 1506

二、要求与引导 1511

三、学习与实践 1513

四、压力与成功 1519

五、理解与关心 1525

六、尊重与信任 1528

一、课题与改革 1532

第三章教学管理思路创新探索历程 1532

二、被动与主动 1539

三、听课与评课 1542

四、他控与自控 1546

五、压力与动力 1550

第四章教育管理观念创新探索历程 1555

一、展示与自信 1555

二、激励与进取 1560

三、活动与教育 1566

四、环境与习惯 1571

五、社会与家庭 1573

第一章特色学校的背景与意义 1581

创新型成功校长特色办学理论 1581

一、学校特色研究的背景 1581

特色办学与办学效益 1581

督导评估篇 1581

第一编 1581

二、学校特色研究的内容、意义和方法 1587

第二章特色学校的内涵与本源 1592

一、学校特色的内涵 1592

二、学校特色的本源 1599

第三章学校特色的结构与功能 1605

一、学校特色的结构 1605

二、学校特色的功能 1612

一、学校特色的主要类型 1619

第四章学校特色的类型与品位 1619

二、学校特色的品位 1637

第五章特色办学的过程与模式 1641

一、学校特色形成的过程 1641

二、学校特色形成的常见模式 1646

第六章特色办学的内因与外因 1653

一、学校特色形成的内部根据 1654

二、学校特色形成的外部条件 1667

三、学校特色形成中内外因的相互关系 1672

第七章学校特色的设计与营建 1675

一、学校特色的设计 1676

二、学校特色营建的要点 1684

三、学校特色升格的基本思路 1689

第八章特色学校的评估与推广 1691

一、学校特色的评估 1691

二、学校特色的宣传与推广 1697

第二编 1709

创新型成功校长办学效益与评估一般指导 1709

第一章办学效益概述 1709

第一节办学效益的涵义 1709

一、教育与人力资本投资 1709

二、教育投资的性质和特点 1710

三、办学效益的涵义 1712

第二节研究办学效益的意义 1713

一、提高人们对教育战略重点地位的认识 1713

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1714

三、完善教育督导与评估制度 1714

第三节研究办学效益的方法 1715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1715

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716

三、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716

第二章特色创新办学的成本 1717

第一节教育成本及其类别 1717

一、教育成本的概念 1717

二、教育成本的类别 1718

第二节教育成本的核算 1720

一、教育成本的核算程序 1720

二、教育成本项目 1721

三、教育成本的计算方法 1722

第三节我国教育成本的估算 1723

一、教育成本总额 1723

二、三级教育生均教育成本及构成 1724

三、三年教育毕业生成本现值 1724

第三章特色创新办学的外部效益 1726

第一节办学外部效益及其类别 1726

一、直接社会收益 1726

二、间接社会收益 1727

三、直接个人收益 1728

四、间接个人收益 1728

第二节办学外部效益的实证研究 1730

一、办学外部效益的计量方法 1730

二、办学外部效益的实证研究 1731

第三节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 1734

一、舒尔茨的余数分析 1734

二、斯特鲁米林的劳动简化法 1735

三、我国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1736

第四章特色创新办学的内部效益 1737

第一节办学内部效益与计量方法 1737

一、办学内部效益的涵义 1737

二、研究办学内部效益的方法 1738

三、办学内部效益的计量方法 1739

第二节美国列文对办学内部效益的研究 1740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1740

二、对四种教育改革方案的成本-效益分析 1741

第三节国内有关办学内部效益的研究 1743

一、某城市58所中学办学内部效益的研究 1743

二、北京市东城区27所中学办学效益分析 1743

第五章特色创新办学效益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1746

第一节办学效益评价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746

一、办学效益评价的指导思想 1746

二、办学效益评价的基本原则 1747

第二节办学效益评价指标设计要求 1749

一、教育评价标准 1749

二、评价标准三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1750

三、办学效益评价指标设计的要求 1751

四、办学效益评价指标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1752

第六章办学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 1753

第一节评价办学效益的单项指标 1753

一、人力资源配置的评价指标 1753

二、学校物力资源配置的评价指标 1755

三、学校财力资源配置的评价指标 1757

第二节评价办学效益的综合指标 1758

一、教育成本的计算 1758

四、学校教育成果评价指标 1758

二、教育成果的计算 1759

三、办学效益的计算 1761

四、剔除各校生源质量的差别 1762

第三节办学效益评价中有待研究的问题 1762

一、学校会计制度与办学效益评价 1762

二、教育质量评估与办学效益评价 1763

三、新生入学起点水平与办学效益评价 1763

四、教育的边际效率与办学效益评价 1763

五、知识转化的滞后与办学效益评价 1764

六、毕业生发展潜力与办学效益评价 1765

第七章办学效益的督导实验 1765

一、我国的教育督导制度 1766

第一节办学效益督导的意义 1766

二、当前教育督导的形势 1767

三、办学效益督导的意义 1768

第二节办学效益督导的程序 1768

一、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督导程序 1768

二、办学效益督导程序 1770

第三节办学效益督导的实验 1771

一、办学效益督导实验的做法 1771

二、办学效益相关因素分析 1773

三、办学效益督导信息反馈 1774

四、对办学效益评价指标的评价 1775

一、中小学占地及建筑物基本情况 1776

第一节物力资源配置的基本情况 1776

第八章教育物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1776

二、教学设备配置的基本情况 1777

三、现有教学设备使用情况 1778

第二节物力资源配置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1779

一、重购置,轻使用 1779

二、重管钱,轻管物 1780

三、重使用,轻维修 1780

四、重管物,轻用人 1781

五、各校之间教学设备配置不均衡 1781

第三节物力资源优化配置与充分利用 1782

一、确定合理的物力结构,提高设备利用率 1782

四、提高物资管理、维修和使用人员的素质 1783

二、搞好物力资源配置的长远规划 1783

三、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 1783

五、建立学校固定资产折旧账目 1784

第九章教育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1784

第一节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1785

一、教职工总体上超编 1785

二、教职工配置不均衡 1785

三、学校人员结构不合理 1786

第二节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1787

一、搞好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1787

二、建立人力资源配置新机制 1788

三、建立教师的社会保障制度 1789

第三节教师劳动的组织与效率 1790

一、教师劳动的特点 1790

二、教师劳动的组织 1792

三、教师劳动的效率 1794

第十章学校适度规模与合理布局 1795

第一节教育生产成本函数 1796

一、总成本的变化 1796

二、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变化 1797

三、教育生产函数的应用 1798

第二节学校规模经济理论与实证研究 1800

一、学校规模经济理论 1800

二、学校规模经济的实证研究 1801

三、学校规模经济理论的应用范例 1802

第三节学校规模和布局调整的原则和方法 1803

一、学校规模和布局调整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1803

二、学校规模和布局调整的原则 1804

三、学校规模和布局调整的方法 1805

创新型校长领导艺术 1809

理论探索篇 1809

第一编 1809

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1809

第一章指导性文件及方案 1809

第二章经验交流理论探讨 1905

以党的十四大精神为动力,进一步加快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综合改革的步伐 1905

积极稳妥地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1909

上海市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与展望 1912

中小学推行“两聘两制一包一奖”改革的情况汇报 192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