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法医物证学
法医物证学

法医物证学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梅筠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117025840
  • 页数:293 页
图书介绍:
《法医物证学》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法医物证学概述 1

一、法医物证 1

二、法医物证的鉴定 2

第二节 法医物证学的任务 2

第三节 法医物证学的研究方法 3

一、法医物证学的沿革 4

第四节 法医物证学的沿革及进展 4

二、我国法医物证检验的进展 5

第五节 法医物证检材的发现、提取、包装、保存及送检 5

一、法医物证的发现 5

二、法医物证的提取 6

三、法医物证的包装和保存 6

四、DNA分析用检材的提取和保存 6

五、检材的送检 7

第一节 遗传的分子基础 8

第二节 基因 8

第二章 法医物证检验的遗传学基础 8

第三节 遗传规律 9

一、孟德尔遗传定律 9

二、遗传方式 10

三、mtDNA的遗传 10

二、基因频率 11

三、基因型频率 11

四、表型频率 11

一、孟德尔群体 11

第四节 群体遗传学 11

五、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 12

第五节 遗传多态性 13

第三章 红细胞血型血清学基本原理 14

第一节 红细胞血型发现的历史 14

第二节 红细胞血型的命名 15

第三节 红细胞血型抗原 16

第四节 红细胞血型抗体 20

第五节 红细胞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 21

第六节 红细胞的凝集反应 21

一、红细胞的凝集反应 22

二、凝集反应的促进因素 24

三、不正常凝集反应 25

四、抗人球蛋白试验 25

五、酶法 27

第四章 红细胞血型系统 28

第一节 ABO血型系统 28

一、历史 28

二、ABO血型 28

三、ABO血型抗体 31

五、ABO血型的遗传 33

四、ABH抗原生成的遗传途径 33

第二节 分泌型和非分泌型 35

第三节 MNSs血型系统 36

一、M、N、S与s抗原 37

二、MNSs抗体 38

三、U抗原及抗-U抗体 39

四、其他抗原与抗体 39

五、MNSs血型的遗传 39

一、历史 40

第四节 Rh血型系统 40

二、命名法 41

三、不完全抗体 43

四、Rh表现型的测定 43

五、Rh血型系统的抗原 43

六、Rh血型的遗传 44

第五节 Lewis系统 46

一、红细胞的Lewis表现型 46

四、Lewis抗原的发育 47

三、唾液及血清的Lewis表现型 47

二、红细胞上的Lewis物质 47

五、Lewis物质产生的遗传途径 48

六、Lewis抗体 49

第六节 P血型系统 49

一、P血型系统的五种血型 49

二、抗-P1抗体 50

三、抗-PP1Pk抗体 50

四、抗-P抗体 50

七、P血型抗原的生化组成及抗原生成的遗传途径 51

五、抗-Pk抗体 51

六、P血型的遗传 51

第七节 Duffy血型系统 52

一、Fya、Fyb抗体,抗原及基因频率分布 52

二、Duffy血型系统的其他抗原 53

第八节 Kidd血型系统 53

一、Jka与Jkb抗原 53

一、Kell血型系统 54

第九节 其它血型系统 54

三、抗-Jk3抗体 54

二、抗-Jka与抗-Jkb抗体 54

二、Lutheran血型系统 55

三、性联Xga血型系统 56

第五章 人类白细胞抗原血型系统 58

第一节 HLA血型的发现历史 58

第二节 HLA的命名 59

第三节 HLA区的遗传学 63

第四节 HLA的细胞分布 71

第五节 HLA的分子结构 72

第六节 HLA的抗血清特征及其来源 74

第七节 HLA的交叉反应 75

第八节 HLA的纯合子推断 77

第九节 HLA的分型方法及判型 77

第十节 HLA型鉴定的法科学应用 79

第六章 血清型 80

第一节 结合珠蛋白 80

一、结合珠蛋白的生理功能及分子结构 80

二、结合珠蛋白的表型及遗传变异 81

四、群体遗传学调查结果 82

三、结合珠蛋白型的遗传 82

五、结合珠蛋白与疾病的关系 83

六、分型原理及方法 83

第二节 维生素D结合蛋白 83

一、维生素D结合蛋白的生化性质与生物学功能 84

二、维生素D结合蛋白的遗传多态性 84

三、维生素D结合蛋白的遗传 85

四、群体遗传学调查结果 85

五、分型原理及方法 86

二、遗传多态性 87

第三节 α1-抗胰蛋白酶 87

一、生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 87

三、群体遗传学调查结果 89

四、遗传缺陷 90

五、分型方法 90

第四节 转铁蛋白 91

一、生化性质及生物学功能 91

二、遗传多态性 91

三、群体遗传学调查结果 92

四、血清转铁蛋白型与疾病的关系 93

五、分型方法 93

第五节 血清类粘蛋白 93

一、生物化学性质与生物学功能 93

二、遗传多态性 94

三、群体遗传学调查结果 96

四、分型原理及方法 97

一、生物化学性质与生物学功能 98

二、遗传多态性 98

第六节 α2-HS糖蛋白 98

三、群体遗传学调查结果 99

四、分型原理及方法 100

第七节 纤维蛋白溶酶原 100

一、生化性质与生物学功能 100

二、遗传多态性 101

三、群体调查结果 102

四、分型方法 102

第八节 间-α-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102

二、遗传多态性 103

一、生物化学性质与生物学功能 103

三、群体遗传学调查结果 104

四、分型原理及方法 105

第九节 抗凝血酶Ⅲ 105

一、生物化学性质与生物学功能 105

二、遗传多态性 106

三、群体遗传学调查结果 107

四、分型原理及方法 107

第十节 凝血因子ⅩⅢA亚单位和B亚单位 107

二、遗传多态性 108

三、群体遗传学调查结果 111

四、分型原理及方法 111

第十一节 同种异型遗传标记 112

一、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分类 112

二、免疫球蛋白同种异型遗传标记的发现历史 113

三、免疫球蛋白同种异型遗传标记的命名 113

四、同种异型遗传标记在免疫球蛋白上的位置 114

五、Gm与Km的遗传 114

六、Gm与Km在人群中的分布 115

七、Gm与Km血型的测定 116

第十二节 补体的遗传多态性 117

一、C1 118

二、C6 119

三、C7 120

四、C8 122

五、BF 123

六、HF 124

七、其他补体蛋白 125

八、补体蛋白型的检查方法 127

第七章 红细胞酶型 128

第一节 概述 128

一、同工酶产生的遗传学基础 128

二、同工酶的分类与命名 128

三、红细胞同工酶的种类 129

四、红细胞酶型的分型 130

二、遗传多态性 131

一、生物生化特征 131

第二节 红细胞酸性磷酸酶 131

三、群体遗传学调查结果 132

四、EAP型的分型方法 133

第三节 酯酶D 134

一、生化特征 134

二、遗传多态性 135

三、群体遗传学调查结果 135

四、EsD的分型方法 136

第四节 磷酸葡糖变位酶 136

二、遗传多态性 137

一、生理生化特征 137

三、群体遗传学调查结果 138

四、PGM1表型的分型方法 139

第五节 乙二醛酶Ⅰ 140

一、生理生化特征 140

二、遗传多态性 141

三、群体遗传学调查结果 141

四、GLOI的分型方法 142

二、遗传多态性 143

第六节 谷丙转氨酶 143

一、生理生化特征 143

三、群体遗传学调查结果 144

四、GPT的分型方法 144

第七节 其他红细胞酶型 145

一、6-磷酸葡糖酸脱氢酶 145

二、腺苷脱氨酶 147

第一节 概述 150

一、DNA的分子结构 150

第八章 DNA分析及其在法科学中的应用 150

二、结构基因 151

三、DNA多态性类型 151

第二节 DNA指纹 160

一、核酸限制性内切酶 161

二、探针 163

三、DNA指纹的基本特征 168

四、DNA指纹技术 173

五、DNA指纹在法科学中的应用 181

第三节 聚合酶链反应 185

一、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186

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的法医学应用 190

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的改进 201

第四节 DNA分析的质量控制 204

第九章 亲权鉴定 206

第一节 概述 206

第二节 亲子鉴定的条件及注意事项 207

第三节 亲子鉴定 207

第四节 父权鉴定 209

第五节 否定父权的机会 213

一、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214

二、否定父权机会的计算方法 215

三、否定父权的累进机会的计算方法 218

第六节 错误否定父权的危险性 221

一、错误否定父权的情况 221

二、防止错误否定父权的方法 223

第七节 母亲未参加鉴定的父权否定 224

一、根据测定遗传标记的CCE计算父权机率 226

二、根据母、子遗传标记联合,确定生父传递遗传标记的机率 226

第八节 父权机率 226

三、根据母、子联合遗传标记类型计算父权机率 227

第十章 血痕检验 233

第一节 肉眼检查 233

第二节 预试验 234

一、联苯胺试验 235

二、酚肽试验 236

三、鲁米诺试验 236

第三节 确证试验 236

二、氯化血红素结晶试验 237

一、血色原结晶试验 237

三、显微分光镜检查 238

四、血细胞检查 239

第四节 种属鉴定 239

一、沉淀反应 239

二、血红蛋白等电聚焦 244

三、ELISA法 244

第五节 人血痕的个人识别 245

一、ABO血型测定 246

三、血清型测定 249

二、MN血型测定 249

四、红细胞酶型测定 250

五、DNA多态性分析 250

六、性别鉴定 251

第六节 出血部位判断 251

第十一章 精斑检验 252

第一节 概述 252

一、精液的组成及理化性质 252

二、预试验 253

一、肉眼检验 253

三、精子在女性生殖道中的可检测时限 253

二、精子的形态检查 253

第二节 精斑的证明 253

三、确证试验 256

第三节 精斑的种属鉴定 258

一、抗人精液血清沉淀反应 258

二、胶乳凝集抑制试验 258

三、精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30的检测 259

第四节 精斑的个人识别 260

一、ABO血型检测 260

二、同工酶型检测 261

三、血清型检测 264

四、DNA分析 265

第十二章 精液与阴道分泌液混合斑的检验 266

一、混合斑的确证 266

二、混合斑的个人识别 266

一、概述 272

二、唾液斑的确证试验 272

第十三章 唾液(斑)及尿斑检验 272

第一节 唾液斑检验 272

三、唾液斑的个人识别 273

第二节 尿斑检验 279

一、尿斑预试验 280

二、尿斑确证试验 280

三、尿斑的个人识别 281

第一节 软组织的个人识别 282

一、人体组织的ABO型测定 282

第十四章 人体组织的个人识别 282

二、人体组织中其他遗传标记的检测 289

第二节 指(趾)甲遗传标记的测定与个人识别 290

一、指(趾)甲的ABO血型测定 290

二、指(趾)甲mtDNA的序列分析 290

第三节 人类毛发遗传标记的测定 291

一、ABO血型测定 291

二、PGM1、EsD、GLOI表型测定 292

三、毛根细胞核DNA多态性分析 292

四、毛干mtDNA序列多态性分析 292

五、用PCR法测定毛发的性别 29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