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国共关系史  上
国共关系史  上

国共关系史 上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修荣著(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40651903
  • 页数:88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全面描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自一九二一年至二○○二年的关系。
上一篇:黄河儿女下一篇:姚明之路
《国共关系史 上》目录

上卷目录第一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与国共两党的建立第一节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史背景一、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1

总 目 录(上卷)第一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与国共两党的建立第一节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史背景 1

二、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 10

三、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各阶级力量的变化 18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的创立及其早期活动一、中国国民党的创立 26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的创立及其早期活动 26

二、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为拯救中国而斗争 33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国际形势 45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5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52

第二章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酝酿第一节共产国际联合孙中山策略的形成 64

第二章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酝酿第一节共产国际联合孙中山策略的形成一、列宁的东方战略 64

二、苏俄、共产国际与孙中山最初的联系 74

三、苏饿、共产国际在联合对象上的选择 86

四、苏饿、共产国际联合孙中山政策的形成 106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作中心从工人运动向国民革命的转变 130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作中心从工人运动向国民革命的转变一、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对国情的认识 130

二、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及其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134

三、中国共产党人对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任务的艰苦探索 146

四、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工作中心从工人运动转向国民革命 155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党内合作”方针的形成一、“党内合作”方针的酝酿 160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党内合作”方针的形成 160

二、“党内合作”方针的制定 179

三、中国共产党赞成国共“党内合作”的原因 196

第四节孙中山实行联俄、联共政策和改组中国国民党一、孙中山实行联俄政策的思想基础 205

第四节孙中山实行联俄、联共政策和改组中国国民党 205

二、孙中山联俄政策的形成 212

三、孙中山联共政策的确立 223

四、孙中山着手改组中国国民党 232

五、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民党改组工作的帮助 241

第三章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与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第一节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259

第三章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与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第一节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 259

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共同纲领 293

三、国共第一次合作在各地的建立与国共两党的发展 302

第二节 国共合作推动下革命运动的恢复和发展 324

第二节 国共合作推动下革命运动的恢复和发展一、工农运动的复兴 324

二、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的建立 332

三、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353

四、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364

五、废除不平等条约与国民会议运动 376

第三节 国共第一次合作与国民革命风暴的兴起 393

第三节 国共第一次合作与国民革命风暴的兴起一、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 393

二、北方革命运动的兴起 409

三、“三一八”惨案与执政府垮台 420

四、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 427

五、工人运动的新高涨与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452

六、翻天覆地的农村革命风暴 461

七、收复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斗争 470

第四节 国民革命兴起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 483

第四节 国民革命兴起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一、国民革命兴起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国国民党的政策 483

二、国民革命兴起时期的中国共产党 496

三、国民革命兴起时期的中国国民党 504

四、国民革命兴起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民党的策略 521

第四章 国共统一战线的分化与斗争第一节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反对右派势力的斗争 533

第四章国共统一战线的分化与斗争第一节 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反对右派势力的斗争一、中国国民党“一大”前后中共和国民党左派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 533

二、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反对西山会议派的斗争 553

三、反对国家主义派的斗争 560

四、反对戴季陶主义的斗争 565

第二节反共限共的信号——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 573

第二节反共限共的信号——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一、中山舰事件的发生与陈独秀、鲍罗廷等人的妥协退让 573

二、《整理党务案》的提出与中国国民党内的反共暗流 586

三、蒋介石从联共到反共的演变 592

第三节 中共和国民党左派反对蒋介石军事独裁的斗争一、“迁都之争”与中国共产党的方针 610

第三节 中共和国民党左派反对蒋介石军事独裁的斗争 610

二、反对独裁、恢复党权运动的开展 633

三、中国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639

第五章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第一节蒋介石集团的反共“清党”一、1927年春帝国主义的侵华策略 652

第五章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第一节蒋介石集团的反共“清党” 652

二、1927年春苏联和共产国际对中国国民党的政策 661

三、蒋汪密谈与汪陈宣言的发表 667

四、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与国民党右派反共“清党”运动的开展 675

五、宁汉对立与中共的方针 697

第二节武汉国民政府的分化和汪精卫集团的“分共”一、武汉国民政府的经济危机与汪精卫集团的右转 721

第二节武汉国民政府的分化和汪精卫集团的“分共” 721

二、夏斗寅叛变和马日事变 729

三、宁汉合流的酝酿——徐州会议和郑州会议的召开 739

四、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应急策略 749

五、汪精卫集团“分共”,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780

第六章 国共两个政权对立局面的出现第一节 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建立和对中共镇压的加强 797

第六章 国共两个政权对立局面的出现第一节 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建立和对中共镇压的加强一、宁汉沪合流 797

二、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建立 802

三、南京国民政府对中共镇压的加强 811

第二节 中共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816

第二节 中共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一、中共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方针的确立 816

二、“左派国民党”运动旗帜的摈弃 835

三、各地的武装起义 841

四、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848

第三节 国共两党的尖锐对立一、国共两党在军事上的对抗 855

第三节国共两党的尖锐对立 855

二、国共两党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 862

三、国共两党在经济战线的斗争 867

四、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与国民党军队的追击 871

(中卷)第七章迫在眉睫的民族危机与国共两党政策的转变第一节 日本侵华的加剧与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运动 881

中卷目录第七章迫在眉睫的民族危机与国共两党政策的转变第一节 日本侵华的加剧与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运动一、30年代初期的国际形势 881

二、日本的侵华战略与九一八事变的发生 888

三、日本侵华的新步骤 894

四、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运动 907

第二节蒋介石“攘外安内”政策与中国共产党抗日反蒋策略一、蒋介石“攘外安内”政策的提出 924

第二节蒋介石“攘外安内”政策与中国共产党抗日反蒋策略 924

二、共产国际和王明的“保卫苏联”、“下层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 930

三、中国共产党新政策的酝酿 942

第三节 国共两党政策的调整 963

第三节 国共两党政策的调整一、中国共产党逼蒋抗日方针的形成 963

二、中国国民党对内对外政策的变化 985

第四节 国共两党代表的初步谈判 1009

第四节 国共两党代表的初步谈判一、国共两党代表在莫斯科的接触 1009

二、中国国民党CC派代表与中共中央北方局代表的谈判 1021

三、董健吾、张子华的华北之行 1035

四、陈立夫与潘汉年的秘密谈判 1047

第八章转变时局的枢纽——西安事变第一节 中共对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争取 1066

第八章转变时局的枢纽——西安事变第一节 中共对国民党地方势力派的争取一、中共对杨虎城的争取 1066

二、中共对张学良的争取 1082

三、中共对阎锡山、傅作义、宋哲元等人的争取 1109

四、中共对李宗仁、白崇禧、刘湘等人的争取 1121

第二节西安事变的爆发一、张学良、杨虎城与蒋介石矛盾的激化 1131

第二节西安事变的爆发 1131

二、临潼兵谏与兰州事变 1142

三、捉蒋后西安的军政措施 1149

第三节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153

第三节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一、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酝酿和确立 1153

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169

三、国共合作局面的初步形成 1187

第九章 干戈化玉帛——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第一节 国共代表的正式谈判与国共两党关系的改善 1203

第九章干戈化玉帛——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第一节 国共代表的正式谈判与国共两党关系的改善一、国共西安谈判 1203

二、国共杭州谈判 1221

三、国共第一次庐山谈判 1229

四、国共两党关系的缓和与改善 1244

第二节卢沟桥事变与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一、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1263

第二节卢沟桥事变与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1263

二、国共第二次庐山谈判 1273

三、国共第一次南京谈判 1282

四、国共第二次南京谈判与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 1297

五、国共第二次合作的组织形式、特点和意义 1310

第十章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摩擦与谈判第一节 国共两党关于合作形式问题的谈判与国民党限共方针的制定 1321

第十章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摩擦与谈判第一节 国共两党关于合作形式问题的谈判与国民党限共方针的制定一、国共两党关于合作形式问题的谈判 1321

二、国民党限共方针的制定 1332

第二节第一次反共高潮与国共两党的军事谈判 1344

第二节第一次反共高潮与国共两党的军事谈判一、第一次反共高潮的出现 1344

二、国共关于军事问题的谈判 1360

第三节第二次反共高潮与国共两党关于改善关系的谈判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出现 1377

第三节第二次反共高潮与国共两党关于改善关系的谈判 1377

二、国共关于改善关系的谈判 1399

第四节第三次反共高潮的夭折与国共两党的继续谈判 1415

第四节第三次反共高潮的夭折与国共两党的继续谈判一、第三次反共高潮的夭折 1415

二、国共两党的继续谈判 1425

第五节 国共两党关于建立联合政府的谈判与斗争 1442

第五节 国共两党关于建立联合政府的谈判与斗争一、中共关于建立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 1442

二、美国插手下的国共关于联合政府问题的谈判 1450

三、中共“七大”制定的方针与国民党“六大”制定的政策 1484

第十一章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曲折发展与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第一节 国共两党政治合作的加强一、国共两党关于制定抗日纲领的谈判 1498

第十一章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曲折发展与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第一节国共两党政治合作的加强 1498

二、国民参政会的召开 1510

三、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的建立 1522

四、中共与中国国民党地方势力派合作的发展 1531

五、国共合作基础上的全民族团结御侮新局面的形成 1542

第二节 国共两党军事合作的发展一、国共两党在战略方针和军事部署上的配合 1555

第二节国共两党军事合作的发展 1555

二、八路军奔赴华北抗日前线 1569

三、新四军出征大江南北 1585

四、国共两党军队并肩保卫忻口、太原 1603

五、国共两军协同进行徐州、武汉会战 1616

六、国共协作创办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 1632

第三节 国共两党共同抗日的伟大胜利一、苏德战争爆发后的国际形势与国民党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局部反攻 1639

第三节国共两党共同抗日的伟大胜利 1639

二、敌后解放区军民的局部反攻 1652

三、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660

第十二章战后初期国共两党的谈判和斗争第一节战后的国际国内形势与国共两党不同的建国方针 1672

第十二章 战后初期国共两党的谈判和斗争第一节战后的国际国内形势与国共两党不同的建国方针一、战后初期的国际形势 1672

二、国共两党不同的建国方针 1679

第二节重庆谈判的举行和《双十协定》的签订 1686

第二节 重庆谈判的举行和《双十协定》的签订一、重庆谈判的背景 1686

二、重庆谈判的举行 1698

三、《双十协定》的签订 1743

第三节 国共停战谈判的举行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一、战后初期的国共冲突与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来华 1755

第三节 国共停战谈判的举行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755

二、国共停战谈判的举行 1766

三、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774

四、国共整军谈判 1787

第四节 国共对东北的争夺与国共休战谈判 1794

第四节 国共对东北的争夺与国共休战谈判一、国共争夺东北的斗争 1794

二、争取东北停战的谈判 1803

三、东北内战升级与休战谈判 1810

(下卷)第十三章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破裂第一节全面内战的爆发 1833

下卷目录第十三章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破裂第一节全面内战的爆发一、战争之初的基本形势 1833

二、马歇尔调处的失败与国共谈判的破裂 1838

三、全面内战的爆发 1864

第二节 国统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与中共第二条战线的开辟 1874

第二节 国统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与中共第二条战线的开辟一、国统区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1874

二、中共第二条战线的开辟 1884

三、决战前的形势与国共两党的战略决策 1889

四、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 1897

第三节国共北平谈判 1909

第三节国共北平谈判一、蒋介石引退与李宗仁的谋和活动 1909

二、北平谈判的举行 1922

三、北平谈判的破裂 1950

第四节中国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崩溃与中共在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一、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与蒋家王朝的覆灭 1953

第四节 中国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崩溃与中共在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 1953

二、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与蒋介石退踞台湾 1959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66

第十四章 国共隔海对峙局面的形成第一节20世纪50年代初期海峡两岸的激烈斗争 1969

第十四章国共隔海对峙局面的形成第一节20世纪50年代初期海峡两岸的激烈斗争一、中国国民党退守台湾前后的反共措施 1969

二、中共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与国共对东南沿海岛屿的争夺 1986

三、美国插手台湾事务与海峡两岸对峙局面的形成 2005

第二节硝烟弥漫的台湾海峡一、中共炮击金门的酝酿 2024

第二节硝烟弥漫的台湾海峡 2024

二、激烈的金门炮战 2031

三、国民党武装人员对大陆的骚扰 2048

第三节蒋介石僵硬的反共立场与中共缓和两岸紧张关系的努力 2056

第三节蒋介石僵硬的反共立场与中共缓和两岸紧张关系的努力一、蒋介石“反攻复国”方针的提出 2056

二、蒋介石“革新保台”偏安求存方针的制定 2067

三、中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方针的提出与缓和海峡两岸紧张关系的努力 2075

四、“文革”期间中共对台方针的起伏 2094

第四节海峡两岸的试探性接触 2099

第四节海峡两岸的试探性接触一、李次白和宋宜山的大陆之行 2099

二、曹聚仁的穿针引线 2105

三、章士钊晚年赴港 2114

第十五章 中共“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与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调整第一节 中共“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一、中美关系的解冻与中共和平统一祖国方针的提出 2117

第十五章 中共“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与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调整第一节 中共“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 2117

二、中国共产党“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 2138

三、中共改善海峡两岸关系的新步骤 2158

第二节 台湾当局权力的交替与大陆政策的调整 2181

第二节 台湾当局权力的交替与大陆政策的调整一、蒋经国上台与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演变 2181

二、蒋经国逝世后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动向 2198

第三节海峡两岸“三通四流”的兴起 2229

第三节海峡两岸“三通四流”的兴起一、海峡两岸通商、通邮、通航热潮的兴起 2229

二、海峡两岸文化、体育、学术、科技交流的发展 2246

第十六章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第一节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2265

第十六章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第一节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一、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 2265

二、海峡两岸“三通”的新进展 2273

第二节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的启动 2279

第二节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的启动一、事务性商谈的开展 2279

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的成立 2287

三、“九二共识” 2296

四、汪辜会谈的酝酿和举行 2306

五、落实汪辜会谈成果的曲折过程 2350

第三节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 2363

第三节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一、国民党“台湾化”倾向的加强 2363

二、国民党大陆政策的调整 2381

第十七章 中共反对“台独”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第一节 “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活动的高涨 2387

第十七章 中共反对“台独”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第一节 “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活动的高涨一、“参与联合国”活动的开展和“务实外交”新模式的推进 2387

二、台湾当局从“一个中国”原则立场上的倒退 2398

第二节 中共解决台湾问题纲领性文献的提出 2405

第二节 中共解决台湾问题纲领性文献的提出一、《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的发表和影响 2405

二、江泽民促进祖国统一八项主张的提出及其影响 2419

第三节 李登辉访美与海峡两岸的紧张局势一、台湾当局加紧拓展“国际生存空间” 2434

第三节 李登辉访美与海峡两岸的紧张局势 2434

二、李登辉的分裂活动 2437

三、国民党执政地位的危机与“台独”势力的新动向 2470

第四节 中共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 2476

第四节 中共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一、反分裂反“台独”斗争的展开 2476

二、应对又一轮台海危机 2495

第十八章 台湾政局的变化及其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影响第一节台湾政局的急剧动荡 2526

第十八章 台湾政局的变化及其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影响第一节 台湾政局的急剧动荡一、国民党启动“再造工程”与“国家发展会议”的召开 2526

二、台湾第一次“直选总统”活动及其影响 2537

第二节国民党在台湾统治的危机 2563

第二节 国民党在台湾统治的危机一、突破“中华民国宪政”框架的图谋 2563

二、国民党在台湾“县市长”选举中落败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2577

第三节 台湾当局对两岸关系政治谈判的抗拒 2580

第三节 台湾当局对两岸关系政治谈判的抗拒一、大陆方面关于开展两岸政治谈判预备性商谈的建议 2580

二、海峡两岸政治对话序幕的拉开 2604

三、台湾当局抗拒两岸政治谈判 2612

第四节 国民党在台湾执政地位的丧失 2619

第四节 国民党在台湾执政地位的丧失一、“两国论”的轩然大波 2619

二、国民党在台湾政权的丧失与民进党上台 2637

第十九章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拦的历史潮流第一节 两岸经贸关系和民间交流交往的进展一、两岸交流逐步升温 2644

第十九章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拦的历史潮流第一节两岸经贸关系和民间交流交往的进展 2644

二、加速实现两岸直接“三通”的新举措 2658

第二节 “一国两制”成功实践及其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影响 2668

第二节“一国两制”成功实践及其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影响一、香港是海峡两岸关系的特殊交集点 2668

二、台湾当局对抗“香港回归效应” 2676

三、香港回归祖国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影响 2686

第三节中共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努力 2695

第三节 中共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努力一、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规划 2695

二、中美关系的改善与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承诺 2699

第四节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拦的历史潮流一、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721

第四节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拦的历史潮流 2721

二、台湾回归祖国是历史的必然 2727

三、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政策宣示 2736

结束语 2744

结束语 274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