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活动性的详细研究方法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苏)布内,В.И.等著;谢毓寿译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65
- ISBN:13031·2161
- 页数:265 页
引言 1
提出研究的经过 1
第一章 概论 4
工作地区 4
地形 4
关于大地构造的一些情况 7
最大的地震 7
地震台的分布 9
第二章 地震仪器 11
1.标准地震仪器 11
基本的地震仪器 11
辅助仪器 15
授时服务 17
2.新仪器的创制 17
第三章 地壳的结构和地震观测记录的整理方法 20
1.水平时距曲线 20
水平时距曲线的绘制方法,运动学 20
相遇和追逐时距曲线 25
差值时距曲线与地壳构造 28
斯大林纳巴德—伏龙芝方向上的综合实验时距曲线 28
各类波的振幅特征 29
2.竖直时距曲线 34
理论时距曲线量板 34
计算程序 38
用理论时距曲线量板确定深度和速度的精确度 38
加尔姆地区的竖直时距曲线 40
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带的竖直时距曲线 43
3.确定地震震源位置的方法 46
确定震源坐标方法的一般评述 46
均匀介质情况下的等时线法 47
非均匀介质情况下的等时线法 48
加尔姆地区的等时线量板 51
利用不同类型地震波的量板 53
用于深地震的量板 54
等时线量板法的精确度 55
第四章 地震的能量 59
1.地震能量分级的主要基础 59
基本定义 60
2.观测点能量密度的计算 63
简化的假设 63
频率的确定 64
振幅的确定 65
振动持续时间的确定 66
测定能量密度的精确度 67
3.地震波随距离的衰减 69
关于衰减的经验数据 70
衰减曲线上点的分散 72
地震波传播方向与衰减之间的关系 72
地震波的衰减与地震能量的关系 73
其他作者在不同地区获得的关于衰减特性的资料 74
当震源距离小时,能量的扩散和吸收在总的能量衰减中所起作用的估计 74
4.计算地震能量的图解法 77
基本列线图 77
地震总能量的标度 80
振幅列线图 81
5.各种能量分级的比较 83
按古登堡公式得出的能量 83
按伽利清法[56]得出的能量 84
相对的震级M标度 85
6.等能量线的形状 87
衰减不同的影响 88
震源形状与大小的影响 89
衰减取决于方向时伸长震源的等值线 90
第五章 地震振动的频率 92
1.利用宽频带仪器研究地震振动频率的可能性 93
卓越频率与波谱极大值位置之间的关系 93
2.确定卓越频率的原始资料与方法 95
原始资料的选择及其整理的原则 95
频率区间与动力学区间 96
测量的方法 97
频率测量的精确度 97
3.卓越频率与地震能量的关系 98
根据一系列强、弱余震得出的f(E)关系 98
弱震的f(E)关系 99
地震时振动卓越频率的离散 101
安置台站地点的条件之影响 103
松土的影响 104
震源在沉积层不同位置上的地震的f(E)关系 106
与破坏性地震振动频率数据的比较 108
4.选频测震仪器 110
选频台的工作原理 111
ЧИСС-1954型选频地震台 111
地震记录通路的主要环节 112
选频台的频率特性 116
5.选频地震台的观测和资料的整理方法 118
观测的方法 118
整理的方法 118
6.用选频地震台研究地震时振动频率的结果 119
不同震源带的地震的频率谱 119
振动频率与震源深度的关系 121
振动频率与地震强度的关系 124
振动频率与震中距离的关系 125
在不同震中距离下纵波与横波频率的比值 126
有感地震时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绝对波谱 127
第六章 震源 130
1.从应力场出发,对震源特征的估计 130
问题的提出 130
应力 131
位移 132
能量 133
二维问题 134
断裂的面积和错动值的计算 135
2.根据某些经验规律估计震源的大小 137
能量的估计 137
按波长来估计 138
按最大应力和形变来估计 139
按最大振幅来估计 143
按不同估计方法所得震源大小的比较 143
震源地方错动的估计 144
3.确定地震震源动力参数的方法 144
实用的解释方案 145
分析观测系统问题的提出 146
分析方法 146
观测系统的特征 147
4.加尔姆地区地震的震源动力参数 149
原始资料的特征 149
结果 151
整个加尔姆地区资料的总结 152
彼得一世山脉地区资料的总结 154
测定加尔姆地区地震的震源动力参数总评 154
第七章 震情 155
1.问题的现状 155
地震活动性时间变程的研究 155
长期平均地震活动性规律的研究 156
2.震情的一般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157
地震密度 157
地震重复率 158
重复率曲线及其参数A和r 158
地震震源的地震波能量密度 160
地震重复率的离散度R 162
3.解释方法 163
震情时间变程的分析 163
地震重复率按能量分布的分析 166
震情起伏的分析 166
4.加尔姆地区的震情 177
地震重复率特征的研究 178
确定地震重复率特征参数的稳定性的估计 183
震情时间变程的研究 186
5.斯大林纳巴德地区的震情 193
地震重复率特性的研究 193
震情时间变程的研究 197
进一步研究斯大林纳巴德地区震情的途径 198
第八章 加尔姆地区的地质发展史和现代构造 200
1.加尔姆地区地质构造的形成和阿尔卑斯期构造运动史 200
三迭纪和侏罗纪 200
白垩纪 205
古新世和始新世 206
渐新世和晚第三纪 206
第四纪 208
2.加尔姆地区的现代构造 213
古生代建造的内部结构 213
古生代建造上界面的形状 213
中生代和第三纪沉积的内部结构 217
中生代和第三纪沉积上界面的形状 219
本区现代构造的一般情况 221
3.阿尔卑斯构造形成的机制 223
构造带运动方向改变的构造结果 223
微弱的派生水平挤压的标志 224
形成褶皱的机制 226
横断裂的形成 227
构造带的形状 227
第九章 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及其与大地构造的对比 228
1.震中图 228
震中图的作法 229
综合震中图的一般特征 230
1955和1956年内震中图的比较 231
加尔姆地区 234
斯大林纳巴德地区 236
2.地震活动度图 238
编制地震活动度图的方法 238
加尔姆和斯大林纳巴德地区地震活动度图 239
地震活动度图的运用 241
3.加尔姆地区的地震活动性与其大地构造的对比 243
加尔姆地区高地震活动性的地质原因 243
地震活动性与断裂带的关系 245
定性对比的缺点 245
4.加尔姆地区地震活动性与构造运动速度梯度的对比 246
竖直构造运动速度梯度的确定 246
加尔姆地区第四纪构造运动平均速度梯度与现代地震活动度的对比 248
加尔姆邻近各地区的地震活动性与大地构造的比较 253
总结 256
参考文献 257
- 《中风偏瘫 脑萎缩 痴呆 最新治疗原则与方法》孙作东著 2004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国语》和《战国策》词汇比较研究》陈长书著 2017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行政保留研究》门中敬著 2019
- 《断陷湖盆比较沉积学与油气储层》赵永胜等著 1996
- 《幼儿英语游戏活动指导与实训》苏小菊,任晓琴主编;颜晓芳,覃静,谢恬恬,钟博维副主编 2020
- 《液固旋流分离新技术》中国化工学会组织编写;汪华林等著 2019
- 《社会资本与村庄治理转型的社区机制》张国芳等著 2019
- 《回味从前》周作人,张亦庵,徐蔚南等著 2019
- 《有机磷酸酯的暴露、毒性机制及环境风险评估》许宜平,王子健等著 2019
- 《抗战与军队政治工作》李富春等著 1938
- 《世界文豪之家》(日)阿部公彦等著 2019
- 《西方经济学发展阶段》(苏)弗·谢·阿法拉西耶夫著 2019
- 《全局光照算法技术》(美)菲利普·特瑞(Philip Dutre)等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美国小学分级阅读 二级D 地球科学&物质科学》本书编委会 2016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强磁场下的基础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编 2020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进化论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医学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