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发展战略与增长的源泉  中国经验的研究
发展战略与增长的源泉  中国经验的研究

发展战略与增长的源泉 中国经验的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培林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05835475
  • 页数:213 页
图书介绍:本书阐明了违背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进而论述了中国加快缩小中西部地区差距的改革措施。
《发展战略与增长的源泉 中国经验的研究》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基本理论依据 4

一、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理论的微观基础:自生能力的概念 4

二、赶超时期没有自生能力企业的“准经济利润”及其社会福利代价 6

三、转轨时期赶超企业自生能力问题的凸现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9

四、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理论和自生能力分析范式对经济理论的贡献 10

第二节 研究主题:长期经济发展战略对人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影响 12

一、假说Ⅰ:发展战略对资本积累的影响 12

二、假说Ⅱ:发展战略对技术进步的影响 13

四、其他竞争性假说:后发优势还是后发劣势 16

三、两个假说的推论:发展战略对人均收入的影响 16

第三节 分析框架与文献背景 17

一、改进现有的新古典增长理论实证检验框架 17

二、改进现有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第四节全书结构 22

第二章 一种新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24

第一节 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分析的参数方法及其局限性 27

第二节 现有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39

一、某个时点的技术 40

二、某个时点的技术效率 41

三、生产率变化的测度 45

四、技术进步的测度 48

五、总产出和人均产出变化的三因素分解 49

第三节 现有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严格表述及其缺陷 52

一、某个时点的技术以及技术效率 52

二、技术进步和生产率变化的测度 53

三、产出变化的三因素分解方法 55

四、现有方法的缺陷 56

第四节 数据包络分析文献的最新进展 58

一、最新的文献进展及其暗含的假定 58

二、对现有方法的改进:假定各经济体技术前沿不同的条件下测度技术进步的方法 63

三、进一步扩展:各经济体技术前沿不同条件下测度给定时刻各主体之间技术水平差距的方法 69

第五节 小结 72

第三章 中国省(区)、市生产率变化、技术进步和要素积累 73

第一节 文献综述 74

第二节 地域范围与数据来源 78

一、研究中涉及的省(区)、市范围 78

二、产出和生产要素衡量指标以及若干假定条件 78

三、数据来源及处理 82

第三节 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大致变化历程 88

一、改革之前的地区发展政策 88

二、改革以来的地区发展政策 90

一、改革之初我国地区发展水平差距及其与发展战略的关系 92

第四节 各省(区)、市产出和生产要素增长概况 92

二、当前时期我国地区发展水平差距及其与发展战略的关系 93

三、改革期间我国地区发展速度差距及其与发展战略的关系 95

四、劳均GDP水平及其增长率和发展战略之间关系的典型事实 97

五、改革期间各省(区)、市生产要素的增长情况 98

第五节 各省(区)、市总量和劳均GDP增长的源泉 100

一、基于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乘法分解结果:两个典型事实 100

二、基于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加法分解结果:一个典型事实 106

一、从现有增长理论角度理解四方面典型事实的含义 113

第六节 对未来经济增长的展望 113

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理论对解释四方面典型事实的贡献 118

三、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 124

第七节 小结 127

第四章 经济发展战略对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影响 128

第一节 文献综述 128

一、收敛分析的理论方法文献 128

二、中国地区间发展水平收敛的文献 135

第二节 计量方程设定和数据集 140

一、待检验的两个理论假说 140

二、度量发展战略特征的指标 141

三、检验假说Ⅰ的方程式设定和数据 144

四、检验假说Ⅱ的方程式设定和数据 151

第三节 两个假说的计量检验结果 154

一、经济发展战略对劳均资本积累的影响的检验 154

二、经济发展战略对技术前沿提升的影响的检验 172

第四节 对两个假说的推论的检验 179

第五节 小结 187

第五章 转变发展战略 促进经济增长 189

一、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 191

第一节 按照比较优势战略发展经济 191

二、赶超企业存量要素配置结构的优化 193

三、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各地区之间的梯度技术结构 196

第二节 加快建设我国统一的要素和产品市场 197

参考文献 200

附录:数据来源 208

一、各省(区)、市GDP数据 208

二、各省(区)、市固定资本和存货资本数据 208

三、各省(区)、市从业人数数据 210

四、各省(区)、市其他数据 211

后记 21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