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通宝币制史稿
中国通宝币制史稿

中国通宝币制史稿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主撰王健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010028133
  • 页数:652 页
图书介绍:
《中国通宝币制史稿》目录
标签:币制 史稿

目 录 1

序 刘兆福 1

序 叶世昌 1

绪论 1

上编通宝币制史 3

第一章通宝币制的历史渊源 3

第一节从货币起源到多元铜铸币时代 3

三、夏、商和两周的贝币 4

二、中国上古货币起源的条件 4

一、中国货币起源研究的意义 4

四、中国早期的铜铸币 6

五、春秋战国时期铜铸币的历史地位 7

第二节圆钱与方孔圆钱形制的创发 8

一、关于圆钱的铸行年代 8

二、造型由来的推断 10

三、方孔圆钱的出现 11

四、方孔圆钱的文化背景 11

一、东周子母相权论 13

第三节先秦货币思想精华和政策实践 13

二、管子的货币论 14

三、铸币权的分散与统一 14

第四节半两币制的历史遗产 15

一、半两币制的两大阶段 15

二、西汉前期半两币制的沿革 15

三、秦汉半两钱铸造权的变迁及教训 15

第五节五铢币制的形成与兴衰 16

一、五铢币重的意义 17

二、币式的改进 17

三、币径的统一 17

四、币文的创新及其文化内蕴 18

五、币权的集中与铸币机构的变迁 19

六、五铢币制的衰落与新币制的酝酿 19

七、五铢时代的币论 20

第二章 唐代通宝币制的创立 25

第一节社会经济背景 25

一、开元通宝诞生的历史背景 26

第二节从开元通宝的诞生到纪年通宝币制的形成 26

二、开元通宝币制的创立及币文的臆测 27

三、纪年通宝币名的意义和评价 29

四、唐通宝钱开创了我国货币史上的通宝时期 31

第三节通宝在唐代货币结构中地位的演变 32

第四节通宝货币的管理铸造体制、机构和设官 33

一、唐朝货币管理机构概况 33

二、中央铸钱机构与铸钱使 34

三、地方铸钱监的设官与诸州钱监的置罢 38

四、铸钱监的数量、名称和管理 42

第五节唐前期通宝币制与币政 44

一、广设钱监,增加铸币 45

二、严刑峻法,惩治私铸 45

三、收兑恶钱,好恶通用 47

四、钱帛兼行,倡帛为本 53

五、前期币制币政之作用 55

第六节唐后期的通宝币制和币政 58

一、唐后期铸行的通宝货币 59

二、肃宗铸行大钱始末 60

三、钱重物轻问题及其成因 66

四、广山铸之数,缓解钱荒 75

五、打击私铸,禁断恶钱 77

六、严禁毁钱为器和铸造铜器 78

七、禁私家之积,限边裔之出 80

八、倡导兼用绢帛为币 81

九、实行除陌 82

第七节五代十国的通宝货币 84

一、五代十国的社会经济背景 84

二、五代的通宝货币 85

三、十国的通宝货币 86

四、五代的币政 88

五、十国币政 93

六、五代十国币政之评价 94

第三章宋代通宝币制的发展 105

第一节宋代社会经济背景 105

第二节宋代货币财经管理体制 106

第三节坑冶铸钱机构的沿革 108

二、北宋铜钱监置废沿革 115

一、钱监的组织机构 115

第四节两宋钱监沿革 115

三、南宋铜钱监置废沿革 121

四、两宋铁钱监沿革 124

五、南宋两淮铁钱监 128

第五节两宋通宝币制的基本特征 130

一、更趋完备的年号钱制与两宋铸行的通宝 130

二、两宋铁钱 132

三、铜铁钱兼行:两宋通宝币制的历史特色 135

四、钱荒:两宋通宝流通的主要症结 137

第六节北宋前期通宝币制与币政 143

一、设置钱监,大力铸行通宝铜铁钱 143

二、废诸国旧钱,整顿劣币恶钱 144

三、调整铜铁钱流通区,取消专行铁钱区域 145

四、打击私铸 147

五、申严铜禁,垄断铜材 147

六、实行法定短陌制 148

第七节北宋中晚期通宝币制和币政 149

一、中晚期铜铁钱铸造的盛衰 149

二、以措置陕西、河东钱法为中心的中期币制 153

三、以铸行当十铜钱和夹锡钱为中心的晚期币政 155

四、北宋政府对铜铁钱流通区域的调控政策 160

五、申严私铸之禁,实行铜禁钱禁 161

第八节南宋的通宝币制和币政 163

一、铜铁钱监的设置和铸额的增损 163

二、南宋铁钱监置罢与铸造额增损 166

三、南宋政府对铁钱流通区域的调控 168

四、打击私铸,查禁私钱 169

五、大力申严鉟销泄漏之禁,遏止铜钱外流 170

第九节辽代通宝币制 173

一、辽代社会经济背景 173

二、辽代铸行的通宝货币 173

三、辽代通宝币政 176

第十节西夏通宝币制 178

一、西夏的建立和社会经济 178

二、西夏铸行的通宝货币 179

第十一节金国通宝币制 180

一、金的建立和社会经济 180

二、金代铸钱监及其设官 181

三、金代铸行的通宝货币 182

四、金代通宝在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183

五、金代的通宝币制与币政 184

第四章元代通宝币制的废置 199

第一节元代社会经济概况 199

第二节货币金融管理铸造体制 200

第三节元代通宝币制和币政 201

一、前期通宝钱的置废 201

二、武宗复铸通宝 201

三、仁宗废罢通宝钱 203

四、顺帝复行钱法,铸至正通宝 204

五、顺帝更改币制的实效与影响 205

第五章 明代通宝币制的兴衰 207

第一节明朝社会经济概况 207

一、农业 207

二、手工业 208

三、商业……………………………………………………: 208

四、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 208

第三节铸币机构与设官 209

第二节货币金融管理体制 209

一、朱元璋初铸大中通宝 210

二、铸行洪武通宝,制定铸钱则例 210

第四节 明代前期币制和币政 210

三、铸钱局的设置和通宝之行废 211

四、制钱称谓之流行 213

五、惠帝至宪宗时的铸币 213

六、挽救钞法,屡申钱禁 214

七、规定钱钞兑换值,疏通钱法 214

一、明中叶铸行的通宝货币 215

第五节 明中期通宝币制和币政 215

二、改变前期行废无常的钱法,大力开局鼓铸 216

三、修订铸钱则例,控制铸钱质量 219

四、疏通钱法,加强通宝制钱的流通地位 220

第六节 明后期通宝币制和币政 226

一、后期通宝铸行始末 227

二、后期所铸通宝 227

三、提高铸钱质量诸措施 229

五、实行铸币贬损滥铸,大肆获取“铸息” 230

四、扩大官铸规模,在各省开局鼓铸 230

六、申令收钱之例 231

七、制订银钱比率 231

八、打击私铸劣钱 232

第六章清代通宝币制的复振及终结 237

第一节社会经济背景 237

一、清初残破社会经济的恢复 237

三、清代前期国内商业的繁荣 238

二、清代前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38

四、清代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增长 239

五、清代前期的对外贸易 239

六、中国社会经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240

第二节历朝铸钱局及钱式沿革 241

一、天命通宝和天聪通宝 241

二、顺治通宝 242

三、康熙通宝 243

四、雍正通宝 245

五、乾隆通宝 246

六、嘉庆通宝 247

七、道光通宝 248

八、咸丰通宝和咸丰大钱 249

九、祺祥通宝、重宝和同治通宝、重宝 251

十、光绪通宝和光绪重宝 251

十一、宣统通宝 252

十二、清代的铸钱局和钱式 252

一、钱法和铸钱局的管理 255

第三节铸造制度与政策 255

二、铸造的数量及调控 257

三、重量的变动 266

四、制钱的成分及变化 270

五、铸钱币材的采办 272

六、私铸、私销及政府的对策 279

第四节清通宝在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284

一、清代用银的发展及外国银元的流入 284

二、纸币的发行与流通 287

三、铜元的铸造与流通 291

五、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军铸币 293

四、黄金的货币地位及其铸币 293

六、清通宝制钱在清法定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294

七、通宝钱制在清代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295

八、清代通宝钱在通宝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296

第五节制钱流通政策与流通状况 298

一、制钱的流通范围和流通区域 298

二、清初四朝钱值的长期稳定及原因 299

三、鸦片战争前后三朝钱值的变动 302

四、清末三朝钱值的变动 307

一、清初四朝通宝货币地位的变化 309

第六节通宝币制的衰落与终结 309

二、鸦片战争前后三朝通宝币制的衰落 310

三、清末挽救通宝币制的努力与通宝币制的终结 312

本章小结 314

第七章通宝货币制度对海外的影响 325

一、通宝货币对日本的影响 325

二、通宝钱币对越南的影响 326

三、通宝对朝鲜货币文化的影响 327

五、通宝货币对其他国家的影响 328

四、通宝货币对印尼的影响 328

下编通宝货币思想与文化 333

下编绪论 333

第八章唐朝通宝币制与通宝货币思想 339

第一节唐朝前期钱重物轻、恶钱与私铸崔沔、刘秩的通宝货币思想 340

一、张九龄的任民私铸议与崔沔的铸币权垄断论 341

二、刘秩的反对开放私铸论与货币数量论 342

第二节安史之乱时期铸币膨胀第五琦、刘晏的通宝货币思想 346

一、第五琦铸大钱的货币名目主义论 346

二、刘晏反对货币贬损的货币金属主义思想 349

第三节中唐时期两税法与钱荒陆贽、白居易、杨于陵、韩愈、杜佑的通宝货币思想 351

一、陆贽的货币数量论及货币干涉论 352

二、白居易的货币干涉论及钱币流通论 354

三、杨于陵的货币职能论与钱币不足议 356

四、韩愈的货币名目主义及王权论思想 358

五、杜佑《通典》的贡献及其通宝货币思想 360

第四节晚唐、五代十国的货币问题皮日休、钱弘亿的通宝货币思想 362

一、皮日休贵粟帛、贱金玉的货币名目主义论 363

二、钱弘亿的铁钱八害议 364

第九章宋朝通宝币制与通宝货币思想 373

第一节 “钱荒”与铜钱外流李觏的通宝货币数量论与钱币不足议 374

第二节免役法新法反对派司马光、苏轼、苏辙、张方平的通宝货币思想 378

一、司马光反赋役征钱论 380

二、苏轼反私铸的货币名目论与苏辙的钱币流通论 381

三、张方平的通宝货币流通论和钱禁、铜禁说 383

第三节沈括的钱币不足议与通宝货币流通速度论 387

第四节北宋崇、观年间通货膨胀周行己的通宝货币轻重论、价值论与虚实论 391

通宝货币思想 397

第五节南宋铜钱外流与海外贸易,两宋通宝钱与纸币的关系杨万里、杨冠卿的 397

一、杨万里的钱楮母子相权说 400

二、杨冠卿的钱楮实虚论 402

第六节南宋中期辛弃疾、吕祖谦、叶适、衰燮的通宝货币思想 405

一、辛弃疾的行钞便民说及货币名目主义论 405

二、吕祖谦的重钱说 407

三、叶适的重钱废楮论及货币流通数量论 409

四、袁燮的钱楮实虚说与称提论 413

第七节南宋晚期林駧、戴埴的通宝货币思想 415

一、林駧的钱楮相权说与称提论 416

二、戴埴的钱、楮货币职能论、平准、称提论及钱、楮货币数量论 417

第十章元朝币制与通宝货币思想 425

第一节元朝货币制度思考 426

第二节宋元之际马端临的通宝货币思想与《文献通考》的贡献 428

第三节元朝前期卢世荣、张之翰的通宝货币思想 431

一、卢世荣的铜铸钱论 431

二、张之翰的“铸钱议” 432

第四节元朝中期郑介夫的钱钞兼行论 433

第五节元朝末期王祎、刘基、叶子奇的通宝货币思想 436

一、王祎的整顿钱法议 437

二、刘基的货币国定论 439

三、叶子奇的钞以权钱说 440

四、高则诚《乌宝传》的思想意义 441

第十一章 明朝通宝币制与通宝货币思想 445

第一节 明朝前期 刘定之、丘浚的通宝货币思想 447

一、刘定之的货币流通职能论及货币流通、币值稳定说 448

二、丘浚的以银为主、钱钞并行论 449

第二节明朝中期重钱轻银何良俊、杨成、谭纶、靳学颜、张溥的通宝货币思想 453

一、何良俊的铸钱生财论 454

二、杨成的铸钱致利论和民铸官钱说 455

三、谭纶的行钱以贱银说 456

四、靳学颜反对用银而废钱论(附张溥) 457

第三节 明朝末期货币膨胀郝敬、王象乾、蒋臣、李之藻、宋应星的通宝货币思想 461

一、郝敬、王象乾铸行大钱说 461

二、李之藻、宋应星的银钱流通说 462

第十二章清朝币制与通宝货币思想 469

第一节 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的通宝货币思想 471

一、黄宗羲的废金银行钞用钱说 472

二、顾炎武的重钱轻银说 474

三、王夫之的贵粟贱金、重钱轻银论 477

四、唐甄的废银用钱说 482

第二节康、雍、乾时期的通宝货币思想 485

一、王源、李塨的废银行钱、废银限钱论 485

二、姚文然、夏骃的停止鼓铸议 487

三、关于铜钱贮藏、私铸、私销问题的通宝货币思想 491

第三节嘉、道、咸、同时期的通宝货币思想 493

一、王?的《钱币刍言》及通宝货币思想 494

二、许梿、许楣兄弟的通宝货币思想 496

三、包世臣的以钱为币论 500

四、马敬之、吴嘉宾的重钱轻银论 504

五、雷以諴、孙鼎臣等铸大钱论 506

六、王茂荫的通宝货币思想 510

七、冯桂芬的重钱而不废银论 514

第十三章通宝货币文化 523

第一节通宝钱的形制 523

一、唐开元通宝的形制、币重、面文与背纹 523

二、开元通宝大钱、元宝、重宝,官钱与私钱 530

三、通宝钱的质材 532

第二节通宝钱的版别 534

第三节通宝钱的铸造工艺与配剂成色 577

一、铸造工艺 577

二、配剂成色及新工艺 579

第四节通宝书法艺术 585

一、通宝书法艺术发展鸟瞰 585

二、通宝书法艺术管窥 589

简结 615

附录:通宝币制史大事记 619

后记 65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