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高等农业学校教学参考书  植物学
高等农业学校教学参考书  植物学

高等农业学校教学参考书 植物学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南京师范学院生物学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60
  • ISBN:13010·372
  • 页数:425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生命的奇迹下一篇:哺乳动物
《高等农业学校教学参考书 植物学》目录

绪论 1

一、植物界的多种多样和我国的植物富源 1

二、学习植物学的目的与方法 2

三、植物学的简史 2

四、植物学的分科概述 5

第一节种子与幼苗 7

一、种子的形态、结构和类型 7

第一单元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与 7

机能 7

第一章种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基本形态 7

目 录 8

序 8

二、种子的萌发 10

三、幼苗的形态与类型 10

第二节根的形态 12

一、定根(主根、侧根)与不定根 12

二、根系(根轴系)的类型 13

三、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14

一、芽的概念 15

二、芽的类型 15

第三节芽和枝条的形态与类型 15

三、枝条的概念与形态 18

四、枝条的生长方式 18

五、枝条的分枝方式及其在进化与生产上的意义 19

六、枝条剪梢、整枝的意义 21

七、禾本科植物的分蘖 21

第四节叶的基本形态 22

一、叶序 22

二、叶的部分 23

三、叶的镶嵌 24

第二节植物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生长与分化 26

第二章植物有机体的组成基础 26

第一节植物有机体的细胞构成 26

一、原生质体 27

(一)细胞质 29

(二)细胞核 30

(三)线粒体及质体 31

(四)质体的形成和演变 32

二、细胞壁 34

(一)细胞壁的增长与变化 35

(二)纹孔和胞间连丝 35

三、植物细胞的增长 37

一、物质的吸收及其同化作用 38

第三节植物细胞的主要生理机能 38

二、呼吸作用以及物质的异化过程 41

第四节细胞生命活动的产物 41

一、液泡的形成及细胞液的成分 41

(一)液泡的形成 41

(二)细胞液 42

(三)液泡的机能 45

二、原生质体新陈代谢的产物(细胞的内含物) 45

(一)贮藏的营养物质 45

(二)生理上活跃的物质 48

一、有丝分裂(间接分裂) 50

第五节植物细胞的繁殖 50

二、非有丝分裂 52

三、减数分裂 52

第六节组织的概念与分类 53

一、组织的概念 53

二、组织的分类 53

第三章种子植物营养器官的结构 58

第一节根的结构 58

一、根尖的分区 58

(一)根冠 58

(二)形成区 58

(四)根毛区(成熟区) 60

(三)伸长区 60

(一)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61

二、根的初生结构 61

(二)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66

三、侧根的形成 68

四、根的次生结构 70

(一)形成层的发生与活动 70

(二)次生木质部的组成分子 71

(三)次生韧皮部的组成分子 72

(四)木栓形成层的发生与活动 72

五、根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74

(一)形成区 78

第二节茎的结构 78

一、茎的发生 78

(伸二)长区 79

(三)成热区 79

二、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79

(一)表皮 81

(二)皮层 81

(三)中柱 82

三、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84

(一)形成层及其活动 85

(三)次生木质部 86

(二)次生韧皮部 86

(四)木栓形成层的发生与活动 90

四、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93

第三节维管束及中柱的类型 98

一、维管束的类型 98

二、中柱的类型 100

第四节根、茎间维管束的联系转换区 101

第五节叶的结构 103

一、叶的发育与成长过程 103

二、被子植物叶的结构 105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105

(二)单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111

三、裸子植物叶的结构 113

四、叶的寿命、离层和落叶 114

第四章营养器官的变态 116

第一节变态的概念 116

第二节根的变态 116

一、机械支持作用的变态根 116

二、营养作用的变态根 118

第三节茎的变态 124

一、地下茎的变态 124

二、地上茎的变态 128

二、贮藏作用的变态叶 130

第四节叶的变态 130

一、保护作用的变态叶 130

三、攀缘作用的变态叶 131

四、捕虫作用的变态叶 132

第五节同功器官与同源器官 133

第五章植物器官的规律性与主要机能 134

第一节器官形态构造的一般规律性 134

一、植物体的表面与体积间的关系 134

二、极性 134

三、对称及其类型 135

环境的统一 136

第二节植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 136

第三节各机能间的相互关系 137

一、吸收作用与蒸腾作用 137

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139

第四节植物的繁殖 140

一、营养繁殖 140

(一)天然营养繁殖 140

(二)人工营养繁殖 141

(三)营养杂交 142

二、孢子繁殖 143

三、有性生殖 143

第五节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144

一、米丘林关于植物发育的理论 145

二、李森科关于植物阶段发育的学说 145

第六章种子植物生殖器官的发生、 147

形态与结构 147

第一节花的发生、形态与结构 147

一、花的概念 147

二、花芽的分化 148

三、花的组成部分 148

四、雄蕊的结构和发育 149

(二)花粉粒的发育 151

(一)花粉粒的构造 151

(三)花粉粒的寿命 152

五、雌蕊的结构和发育 152

(一)胚珠的结构与发育 153

(二)胚囊的结构与发育 154

六、开花、传粉与受精 156

(一)开花与开花期 156

(二)传粉作用 156

(三)受精作用 159

第二节种子和果实的发生、形态与结构 163

一、种子的结构与发育 163

(一)胚的发育 163

(二)胚乳的发育 164

(三)种皮的结构与发肓 165

二、果实的发生、形态与结构 166

三、果实与种子 166

四、单性结实与无子果实 167

第二单元植物界的大类群与 169

系统分类 169

第七章植物分类法则 169

第一节分类学上常用的各级单位 169

一、人为分类法和自然分类法 170

二、拉马克二歧分类法 170

第二节分类方法 170

第三节植物的命名 171

第四节植物界及其发展规律 172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72

二、植物界的大类群 173

第八章低等植物 175

第一节细菌门 175

一、细菌的分布与一般特征 175

二、细菌的营养方式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176

三、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177

放线菌 177

二、藻类的各纲概述 178

(一)蓝藻纲 178

第二节藻类植物 178

一、藻类的一般特征 178

(二)绿藻纲 179

(三)硅藻纲 185

(四)褐藻纲 186

(五)红藻纲 188

三、藻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实践中的意义 188

第三节粘菌门 189

一、真菌的一般特征 190

二、真菌各纲的区别 190

第四节真菌门 190

三、真菌各纲的概述 191

(一)古生菌纲 191

(二)藻菌纲 192

(三)子囊菌纲 195

(四)担子菌纲 197

(五)半知菌类 199

四、真菌的经济重要性 200

第五节地衣门 200

一、地衣的分布及其一般特征 200

二、地衣的经济价值及其对自然界中的作用 202

一、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 203

第九章高等植物 203

第一节苔藓植物门 203

二、苔藓植物的分纲和举例 204

(一)苔纲 204

(二)藓纲 206

三、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意义 208

第二节蕨类植物门 208

一、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及其进化地位 208

二、蕨类植物的分纲和举例 209

(一)裸蕨纲 209

(二)石松纲 209

(四)木牫纲 210

(三)水韭纲 210

(五)蕨纲 211

三、蕨类植物的经济用途 215

第三节种子植物门 219

甲、裸子植物亚门 219

一、裸子植物的特征 219

二、裸子植物的分类和代表植物举例 220

(一)苏铁纲 221

(二)松柏纲 222

(三)买麻藤纲或有被裸子植物纲 231

乙、被子植物亚门 233

三、裸子植物的经济重要性 233

第四节植物系统发生概述 234

第三单元被子植物分类 237

第十章被子植物分类形态学及分类 237

原则 237

第一节被子植物分类形态学基础知识 237

一、茎 237

二、叶 239

(一)叶形 239

(二)叶尖 240

(四)叶缘 241

(三)叶基 241

(五)叶脉 242

(六)叶裂 243

(七)单叶与复叶 243

(八)异形叶性 244

三、花 245

(一)花的类型 245

(二)花的演化 246

(三)花萼 246

(四)花冠 247

(五)雄蕊(群) 248

(六)雌蕊(群) 250

(七)花图式和花程式 253

(八)花序及其类型 254

四、果实 256

(一)单果 256

(二)聚心皮果(聚合果) 259

(三)聚花果(复果) 259

(四)果实与种子的传布 260

第二节被子植物分类上所依据的一般进化原则 260

第十一章被子植物分科概述 263

第一节双子叶植物纲 263

一、木兰科 263

二、樟科 264

三、毛茛科 265

四、罂粟科 267

五、十字花科 268

六、石竹科 272

七、蓼科 273

八、蔾科 274

九、亚麻科 275

十、葫芦科 276

十一、番木瓜科 278

十二、茶科 279

十三、桃金孃科 282

十四、椴科(田麻科) 282

十五、锦葵科 283

十六、大戟科 286

十七、蔷薇科 291

(一)绣线菊亚科 291

(二)蔷薇亚科 292

(三)李亚科 294

(四)梨亚科 296

十八、豆科 297

(一)含羞草亚科 298

(二)云实亚科 299

(三)蝶形花亚科 300

十九、金缕梅科 305

二十一、桦木科 306

二十、杨柳科 306

二十二、山毛榉科(壳斗科) 308

二十三、榆科 309

二十四、桑科 310

二十五、荨麻科 312

二十六、大麻科 313

二十七、鼠李科 313

二十八、葡萄科 314

二十九、芸香科 316

三十、苦木科 319

三十二、楝科 320

三十一、橄榄科 320

三十三、无患子科 322

三十四、漆树科 322

三十五、胡桃科 323

三十六、伞形花科 325

三十七、柿树科 326

三十八、木犀科 328

三十九、莤草科 330

四十、菊科 330

(一)管状花亚科 331

(二)舌状花亚科 333

四十一、茄科 335

四十二、旋花科 336

四十三、脂麻科 337

四十四、唇形科 338

第二节单子叶植物纲 340

四十五、泽泻科 340

四十六、眼子菜科 341

四十七、鸭跖草科 341

四十八、凤梨科 342

四十九、芭蕉科 343

五十、百合科 343

五十一、天南星科 345

五十二、石蒜科 346

五十三、鸢尾科 346

五十四、龙舌兰科 348

五十五、棕榈科 348

五十六、兰科 349

五十七、莎草科 350

五十八、禾本科 353

(一)竹亚科 355

(二)禾亚科 355

二、恩格勒系统 370

一、哈钦松系统 370

第三节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 370

三、格罗斯盖姆系统 371

第四单元植物生态、群落与分布 372

第十二章植物生态 372

第一节植物与环境的统一 372

第二节水条件 372

第三节溫度条件 377

第四节光条件 379

第五节空气与风 381

第六节土壤条件 382

第七节地形条 384

第八节生物条件 387

第九节人类的影响 388

第十节生态条件的综合作用 388

第十一节植物的生活型与生态型 389

第十三章植物群落 391

第一节植物群落的概念及其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391

第二节植物群落的特征 392

第四节植物群落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及植物群落 393

内部的相互关系 393

第三节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 396

一、植物群落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398

二、植物群落内部的相互关系 399

第五节植物群落的发展 400

第六节植物群落的分类 402

第十四章植物群落类型及中国植被 404

分区 404

第一节植物群落类型及分布 404

第二 中国植被分区 409

一、东部森林植被地带 410

二、内蒙新疆旱生植被地带 416

三、青海西藏高寒植被地带 419

植物学教材教学法指导书 421

请课内容和学时分配 424

实验内容和学时分配 42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