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五大理论假设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五大理论假设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五大理论假设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程恩富,方兴起,郑志国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010111254
  • 页数:305 页
图书介绍:毋庸置疑,离开相关的一些理论假设,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是难以成立的。以苏联教科书为蓝本的传统的政治经济学,长期忽视了马克思经济理论赖以成立的种种理论假设,从而不加任何限制条件地将马克思的某些经济理论称之为“普遍原理”和“基本原理”。显然,这不仅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而且导致了一种历史性的误解,即认为理论假设只存在于西方经济学中,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特别是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只有原理之说,没有理论假设之说。针对上述误解,本书以理论假设的形式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一定历史环境中提出的经济学原理和当前的一些重大经济理论问题,具体而言包括:新的活劳动创造价值假、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资源与需要双约束假说、公平与效率互促同向变动假设、公有制高绩效假设。本研究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而且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从而推进了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的创新。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五大理论假设》目录

1导论: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五大理论假设 1

1.1假设的内涵和分类 1

1.2新的活劳动创造价值假设 6

1.2.1新的活劳动创造价值假设的要义 6

1.2.2“全要素财富说”和“按贡分配形质说” 8

1.3利己和利他经济人假设 12

1.3.1完全自私经济人假设的误点 12

1.3.2利己和利他经济人假设的基本命题 16

1.4资源和需要双约束假设 20

1.5公平与效率互促同向变动假设 23

1.5.1经济公平的理论与现实 23

1.5.2经济效率的理论和现实 25

1.5.3公平与效率的关联 26

1.6公有制高绩效假设 28

2新的活劳动创造价值假设 34

2.1把劳动价值论当做科学假说来研究的依据和意义 34

2.1.1古典经济学家提出劳动决定价值论断带有假设性质 35

2.1.2马克思阐述的劳动价值论包含多种假设 36

2.1.3把劳动价值论当做科学假说来研究的意义 41

2.2新的活劳动创造价值假设的两个基本命题 42

2.2.1活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43

2.2.2一切为市场交换而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有效劳动大都创造价值 49

2.3劳动力价值的形成和转移 53

2.3.1马克思对劳动力价值分析中的几个问题 53

2.3.2劳动力生产全过程中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 56

2.3.3劳动力价值的两个构成因素及其测算方法 60

2.3.4劳动力价值向产品的转移 63

2.3.5劳动力价值向后代的转移 66

2.4科技和管理劳动在创造价值中的作用 69

2.4.1科技劳动在创造价值中的作用 69

2.4.2经营管理在创造价值中的作用 77

2.5运输、信息和文化服务劳动的价值 80

2.5.1交通运输服务劳动的价值 81

2.5.2信息服务劳动的价值 82

2.5.3文化服务劳动的价值 83

2.6社会范围内活劳动与价值总量变化的一致性问题 84

2.6.1国内生产总值与劳动时间总量变化的不一致问题 84

2.6.2劳动质量折算问题 85

2.6.3国民经济核算对劳动质量变化结果的默认 86

2.6.4关于同一时空范围内活劳动和价值总量变化一致性的推论 87

3利己和利他经济人假设 89

3.1利己经济人假设的内容和局限 89

3.1.1利己经济人假设的内容和争论 90

3.1.2利己经济人假设的局限 94

3.2己他双性经济人假设的基本内容 101

3.2.1经济人的利己和利他二重性及其关系 101

3.2.2经济主体的理性与非理性两种状态及其关系 106

3.2.3合理制度条件下的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107

3.3己他双性经济人假设的理论依据 108

3.3.1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 108

3.3.2生物学和生态学依据 111

3.3.3伦理学和行为科学依据 118

3.3.4可持续发展理论依据 119

3.4己他双性经济人假设的现实依据 121

3.4.1现代市场经济对己他双性经济人的需要 121

3.4.2科教文卫体和各种公益事业对利他行为的需要 122

3.4.3人类追求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必然发生利他行为 124

3.4.4国内外企业经营理念与行为中的利己和利他倾向 125

3.5基于己他双性经济人假设的若干经济问题分析 128

3.5.1对劳动决定价值的利益机制的分析 128

3.5.2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经济功能和激励机制的分析 132

3.5.3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分析 135

4资源与需要双约束假说 138

4.1引言 138

4.2资源与需要的概念及其辩证关系 139

4.2.1需要的概念 140

4.2.2需要与生产的辩证关系 145

4.2.3资源的概念 147

4.2.4资源与生产的辩证关系 150

4.2.5评西方经济学的“资源有限与需要无限”假说 151

4.2.6资源与需要的辨证关系 154

4.3人的需要对经济活动的约束 155

4.3.1生产与需要——制度考察 156

4.3.2需要对资源配置的约束 158

4.3.3需要对经济活动总量的约束 161

4.4资源对经济活动的约束 164

4.4.1人类使用自然资源的简单历史 165

4.4.2工业化社会与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 165

4.4.3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关键 167

4.4.4公有制成为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制度安排 168

4.5调节资源与需要关系的若干措施 170

4.5.1创新以不断突破资源和需要对经济的约束 171

4.5.2调节分配以促进合理需要和有效需求 173

4.5.3加强基础设施的平衡建设,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173

4.5.4调节生产与消费以促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74

5公平与效率互促同向变动假设 176

5.1当代有关公平与效率的基本思想 176

5.1.1当代西方经济理论中有关公平与效率的基本思想 176

5.1.2改革以来中国理论界有关公平与效率的基本思想 185

5.1.3简要评论 188

5.2公平与效率互促同向变动内在关联性的理论分析 191

5.2.1公平与效率互促同向变动关联性的基本逻辑 191

5.2.2公平与效率互促同向变动关联性的模型论证 194

5.3公平与效率互促同向变动内在关联性的历史考察(一)——基于资本主义社会分配模式演变的视角 201

5.3.1资本主义社会分配模式的演变 201

5.3.2互促同向变动关联性在分配模式演变中的体现 208

5.4公平与效率互促同向变动内在关联性的历史考察(二)——基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视角 213

5.4.1在苏联建设实践中互促同向变动的内在关联性 213

5.4.2在中国建设实践中互促同向变动的内在关联性 218

5.5关于中国当前实现公平与效率良性互促的初步思考 226

5.5.1改革以来中国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基本现状 226

5.5.2实现公平与效率良性互促应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235

6公有制高绩效假设 239

6.1计划经济条件下公有制高绩效假设 239

6.1.1社会主义公有制脱胎于私有制 239

6.1.2公有制高绩效的理论 240

6.1.3计划经济时期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公有制实践 245

6.2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高绩效假设 247

6.2.1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的高绩效 247

6.2.2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主要成就 250

6.3影响公有制性质企业创造高绩效的因素分析 256

6.3.1当前影响国有企业创造高绩效的因素分析 257

6.3.2影响集体经济创造高绩效的因素分析 260

6.4进一步提升公有制绩效的思路 263

6.4.1提升国有经济绩效的思路 263

6.4.2提升集体经济绩效的思路 267

附录一 理论假设: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探讨——兼与陈文通教授商榷 278

附录二 公平与效率互促同向变动假设中的包容性理念 290

主要参考文献 299

后记 30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