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国情调研  2002  上
国情调研  2002  上

国情调研 2002 上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寇梓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209033734
  • 页数:45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内容:当前农民生活满意度、陕北农民生活与农民增收问题、河南农村经济发展调研、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及对策、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特征与生活状况、美国思想库的运行机制、青少年网络研究等方面的文集。
上一篇:船与桥下一篇:社会主义建设概论
《国情调研 2002 上》目录

目录(上)当前农民的生活满意度——一项对安徽阜阳农村的实地调查-------------- 1

问题的提出-------------- 3

一、研究农民生活满意度的意义-------------- 3

二、调查地区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背景-------------- 6

调查与研究的主要结果-------------- 12

一、当前农民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心态-------------- 12

二、农民生活满意度的测量结果-------------- 24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附录-------------- 59

一、调查地区背景资料-------------- 59

二、本次调查的基本情况-------------- 66

参考文献-------------- 71

致谢-------------- 72

陕北农民生活状况与农民增收问题——对陕西省志丹县和黄陵县农村的实地调查----- 75

内容提要-------------- 77

问题的提出-------------- 79

一、研究农民生活状况与农民增收问题的意义---- 79

二、当前农民生活状况与农民增收的主要态势---- 83

三、调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状况---------- 89

调查与研究的主要结果-------------- 109

一、影响农民生活与农民增收的环境条件-------------- 109

二、农民增加收入问题与农民生活基本状况--------- 116

三、农民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心态-------------- 123

四、农民生活满意度的测量结果-------------- 130

调研结论与政策建议-------------- 159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结论-------------- 159

二、主要的政策建议-------------- 171

附录-------------- 179

一、调查地区的有关背景资料-------------- 179

二、本次调查的基本情况-------------- 196

参考文献-------------- 200

致谢-------------- 201

河南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以河南省新乡县、临颍县、巩义市为例-------------- 203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 206

一、新乡市新乡县-------------- 206

二、临颍县-------------- 208

三、巩义市竹林镇-------------- 210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基本经验------ 211

一、农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211

二、农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 214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前景-------------- 216

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呈多样化态势-------------- 216

二、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壮大,公有制为主体名副其实-------------- 218

三、以科技为先导,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向新型工业化迈进-------------- 219

四、先富带动后富,榜样的力量无穷-------------- 220

五、共同富裕之路越来越宽-------------- 221

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条件和氛围问题--------- 222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22

二、农村集体经济的领导机制-------------- 224

三、农村集体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225

四、福利分配中的问题-------------- 226

五、人才培养问题-------------- 226

关于农村集体经济问题的理论思考-------------- 227

一、关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27

二、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考-------------- 229

三、关于坚持邓小平“两个飞跃”的思想-------------- 230

四、关于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 231

五、对刘庄“50年红旗不倒”和“南街村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的思考-------------- 232

关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几点建议-------------- 234

一、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仍需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34

二、国家对农村集体经济的企业贷款、税收等政策方面应给予适当的倾斜-------------- 236

三、在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要因地制宜,决不搞一刀切-------------- 237

后记-------------- 238

影响农牧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对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调查----- 241

案例研究的背景情况-------------- 243

一、确定调研地点的依据-------------- 243

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基本情况-------------- 245

杜尔伯特蒙古自治县农民收入特征分析-------------- 246

一、农村收入的动态特征分析-------------- 246

二、农村收入的产业结构特征-------------- 247

三、不同标准分组下,农民收入特征分析-------------- 250

四、农业生产投入情况分析-------------- 253

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分析-------------- 254

一、经济因素-------------- 254

二、自然因素-------------- 255

三、市场因素-------------- 256

四、技术因素-------------- 256

六、经营模式因素-------------- 257

五、政策因素-------------- 257

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与措施-------------- 258

一、适应国外市场形势,进行宏观决策的转变------ 258

二、建立农牧交错带生态一生产范式-------------- 259

三、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寻找农民的增收点-------------- 260

四、立足球实际,把绿色食品发展成为大的优势产业-------------- 262

参考文献-------------- 265

新时期青海省理论武装工作调研报告调研的目的和特点-------------- 269

一、调研目的-------------- 269

二、调研特点-------------- 269

调研的结果及其分析-------------- 271

一、青海理论武装工作的现状-------------- 271

二、青海理论武装工作的问题和困难-------------- 310

青海理论武装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321

一、坚持不懈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思想、武装党员、教育干部-------------- 321

二、高度重视民族、宗教问题,保持社会稳定-------- 322

三、实施人才工程,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理论宣传工作队伍-------------- 323

四、充分重视具体的操作机制------------- 324

五、深化改革,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325

六、加强理论武装工作的有关制度建设与完善-------------- 326

当前城市居民生活的满意度——基于但不限于对X市的实地调研-------------- 329

引言-------------- 331

一、本次调研的宏观背景-------------- 331

二、本次调研的主要问题-------------- 338

三、本次调研的基本设想-------------- 345

调研结果及其分析-------------- 347

一、城市居民对其生活满意度的总体评价------ 347

二、社会保障与再就业:突出的问题----------- 356

三、社会保障与再就业问题:政府的回应-------- 381

四、社区建设:一项亟待推进的工作-------------- 392

几点结论和建议-------------- 416

一、参与性的社区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一种新的尝试-------------- 417

二、加强社区建设,促进政治沟通-------------- 420

附录-------------- 424

当前我国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报告-------------- 424

参考文献-------------- 449

后记-------------- 453

目录(下)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特征与生活状况——以辽宁省沈阳市为例-------------- 455

内容摘要-------------- 457

研究动机-------------- 458

下岗和失业现象出现的背景-------------- 460

一、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就业体制-------------- 460

二、体制转轨带来的下岗和失业-------------- 463

三、加入WTO带来的下岗和失业-------------- 465

四、中国下岗和失业现象的总体状况-------------- 466

沈阳市的基本状况-------------- 469

一、自然状况-------------- 469

二、人口及受教育状况-------------- 470

三、产业结构-------------- 471

对沈阳市下岗和失业人员的调查分析----------- 472

一、调查介绍-------------- 472

二、调查数据分析-------------- 474

下岗和失业人员案例研究-------------- 482

一、案例描述-------------- 482

二、案例评析-------------- 486

思考和建议-------------- 487

一、最可靠的保障——再就业-------------- 488

二、最后的屏障——社会保障-------------- 490

三、针对下岗和失业职工的一些政策及对政策的思考-------------- 493

附录-------------- 494

一、调查问卷-------------- 494

二、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报告-------------- 526

参考文献-------------- 532

后记-------------- 533

外资对东莞的技术转移状况研究背景-------------- 537

问卷设计以及数据的收集-------------- 540

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542

一、外资企业与母公司的技术联系分析--------- 542

二、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活动情况分析--------- 549

三、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扩散情况------- 556

四、外资企业对当地技术转移环境的总体评价----- 563

结论与说明-------------- 566

参考文献-------------- 569

美国思想库的运行机制引言-------------- 573

美国思想库的分类、历史与发展趋势-------------- 575

一、美国思想库的分类-------------- 575

二、美国思想库的历史-------------- 578

三、美国思想库的发展趋势-------------- 581

美国思想库的社会功能-------------- 587

一、生产思想——为社会提供多元化的思想------ 587

二、战略设计——为政府决策提供多种设计方案--- 588

三、引导社会思潮——形成影响决策选择的社会氛围-------------- 589

四、人才储备和周转的基地-------------- 592

美国思想库的内部管理-------------- 593

一、管理体制-------------- 594

二、筹资管理-------------- 595

三、人员管理-------------- 597

四、课题管理-------------- 599

美国思想库的社会影响-------------- 602

一、发表著作或研究报告-------------- 602

二、定期出版物-------------- 603

三、出席国会听证会-------------- 604

四、企业咨询-------------- 605

五、媒介发表-------------- 606

六、承担政府委托课题-------------- 608

七、会议演讲-------------- 608

八、与政府和企业的人员交流-------------- 610

九、发展声明,直接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 611

十、与大学的联系-------------- 612

美国思想库的典型案例-------------- 613

一、军方的思想——兰德公司-------------- 613

二、经济思想库——国民经济研究所-------------- 623

三、右翼大本营——传统基金会-------------- 629

四、开明的思想库——布鲁金斯研究所------------ 641

结论及其启示-------------- 646

一、管理体制-------------- 647

二、运行机制-------------- 648

参考文献-------------- 658

附录:美国著名思想库简介-------------- 660

后记-------------- 671

中国青少年网络结社问题导言-------------- 675

什么是网络结社?-------------- 677

一、问题的提出-------------- 678

二、网络与社会-------------- 679

三、网络社群的兴起-------------- 683

四、从结社到网络结社-------------- 688

网络结社的一个典型案例-------------- 696

一、案例的政策背景-------------- 696

二、案例的政策分析-------------- 698

三、网络结社的影响与博弈新格局的形成---------- 700

四、对网络结社的反思-------------- 705

从法律的观点看网络结社-------------- 707

一、网络社群的基本状况-------------- 708

二、网络社群的思想状况-------------- 713

三、网络社群的活动状况-------------- 715

四、网络社群活动的社会效果-------------- 720

五、网络社群产生的原因与发展趋势-------------- 729

一、网络社群的现实情况及其作用-------------- 744

网络社群的常见模式-------------- 744

二、网络社群的常见行为模式---------- 747

三、网络社群的若干主要负面作用------------ 748

四、网络社群的行为监督和管-------- 750

网络社群中的身份、交往和自治-------------- 752

一、网络社群中的身份认同-------------- 752

二、网络社群中的交往-------------- 767

三、网络社群中的自治与和谐-------------- 785

我国青少年网络社群现状调查-------------- 798

一、青少年上网的目的-------------- 798

二、青少年参与网络社群的主要途径-------------- 802

三、青少年网络社群的类型-------------- 804

四、青少年对网络社群的评价、看法和观点--------- 807

五、青少年网络社群的主要特征-------------- 814

六、青少年网络社群的发展趋势-------------- 816

一、搜狐-------------- 817

附录:接受访谈的9个单位-------------- 817

二、新浪网------------- 818

三、网易-------------- 820

四、西祠胡同-------------- 821

五、西陆-------------- 822

六、泡网-------------- 823

七、天涯虚拟社区-------------- 824

八、第九城市-------------- 828

九、Cityhot-------------- 829

参考文献-------------- 830

后记-------------- 833

互联网对新时期青年与青年工作的影响内容提要------------------------------- 837

一、调研的目的、思路与方法--------------------- 837

二、问卷分析-------------------------- 839

三、问题与对策------------------------ 846

调研的目的、思路与方法-------------------------- 847

一、问题的提出-------------------------- 848

二、调研思路与内容-------------------------- 850

三、调研方法-------------------------- 852

问卷分析-------------------------- 855

一、社会背景-------------------------- 855

二、当代青年使用互联网的基本情况-------- 863

三、当代青年的网络生活-------------------------- 882

四、互联网对当代青年的影响------------------ 921

五、当代青年如何看待互联网---------------- 948

问题与对策---------------------- 964

一、充分认识网上的思想渗透问题,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 965

二、加强网络建设和软件开发,满足广大青年的生活需要-------------------------- 967

三、加强软件开发与市场管理,规范网上文明行为,提倡和培植健康文明的网络道德----- 970

四、开辟更多更好的青少年网站,积极占领网络阵地-------------------------- 972

五、积极强化防范措施,打击网上违法行为,加强互联网规制建设-------------------------- 974

后记-------------------------- 98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