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陕西省志  第72卷  卫生志
陕西省志  第72卷  卫生志

陕西省志 第72卷 卫生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224043222
  • 页数:1047 页
图书介绍:
《陕西省志 第72卷 卫生志》目录

目录 1

序 1

凡例 1

概述 1

第一篇 卫生行政机构 11

第一章 省级行政机构 11

第一节 清 11

第二节 中华民国 11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 15

第二章 地、市行政机构 23

第一节 唐至清初 23

第二节 中华民国 23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 24

第三章县(市、区)行政机构 26

第一节 清以前 26

第二节 中华民国 26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 27

第一章 先秦至明清 31

第一节 医政医药 31

第二篇 医疗卫生机构 31

第二节 西洋医学 32

第二章 中华民国 33

第一节 省级机构 33

第二节 基层卫生组织 36

第三节 教会医院 37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 39

第一节 卫生机构 41

第二节 床位 42

第三节 卫生人员 48

第四节 专科医疗机构 54

第五节 工业与其它部门卫生机构 59

第六节 各类卫生事业机构 62

第七节 个体与联合医疗机构 72

第八节 初级卫生保健 74

第三篇 陕甘宁边区医药卫生 77

第一章 陕北苏区卫生 77

第一节 卫生状况 77

第二节 医疗机构 78

第一节 重要指示 79

第二章 组织领导 79

第二节 法规条例 81

第三章 管理机构 82

第一节 中央卫生处 82

第二节 军委卫生部 84

第三节八路军留守兵团卫生部 85

第四节 陕甘宁边区卫生暑(处) 85

第四章 医疗机构 89

第一节 中央医院 89

第二节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92

第三节八路军留守兵团卫生部所属医院 96

第四节 陕甘宁边区医院 98

第五节 陕甘宁边区保健药社 101

第六节 陕甘宁边区保健委员会 104

第七节 陕甘宁边区防疫委员会 105

第八节 陕甘宁边区干部疗养院休养所 107

第五章 医学教育 108

第一节 延安中国医科大学 108

第二节 陕甘宁边区医药学校 111

第三节 陕甘宁边区护士培训 112

第六章 卫生防疫 114

第一节 传染病、地方病 114

第二节 防疫措施 116

第七章 卫生运动 118

第一节 宣传教育 118

第二节 卫生运动经验 120

第八章 药品生产 122

第一节 光华制药厂 122

第二节 八路军制药厂 123

第九章 妇幼保健 125

第一节 妇女保健 125

第二节 儿童保健 128

第十章 医药学术团体 130

第一节 陕甘宁边区医药学会 130

第二节 中华护士学会延安分会 131

第三节 陕甘宁边区国医研究会 132

第四节 陕甘宁边区中西医研究会 133

第一节 加美援华医疗队 134

第十一章 医疗队 134

第二节 印度援华医疗队 135

第三节 公谊救护队 136

第四节 红十字会医疗队 137

第四篇 爱国卫生 139

第一章 组织机构 139

第二章 卫生运动 147

第一节 除“四害” 147

第二节 灭鼠运动 151

第三节 农村“两管五改” 152

第四节 建设文明卫生城乡 154

第三章 卫生宣传教育 157

第一节 卫生宣传队伍 157

第二节 农村卫生宣传 158

第三节 普及防病知识 159

第四节 健康教育 160

第五篇 传染病与寄生虫病防治 163

第一章 历代疫疾流行 163

第一节 鼠疫 164

第二章 建国以来疫疾防治 164

第二节 霍乱 165

第三节 天花 165

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 167

第五节 细菌性痢疾 169

第六节 伤寒和副伤寒 171

第七节 艾滋病 173

第八节 淋病 174

第九节 梅毒 177

第十节 脊髓灰质炎 179

第十一节 麻疹 182

第十二节 百日咳 183

第十三节 白喉 184

第十四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85

第十五节 猩红热 187

第十六节 流行性出血热 187

第十七节 狂犬病 190

第十八节 钩端螺旋体病 190

第十九节 布鲁氏菌病 192

第二十节 斑疹伤寒 193

第二十一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194

第二十二节 黑热病 195

第二十三节 疟疾 196

第二十四节 结核病 197

第二十五节 包虫病 198

第二十六 节麻风病 198

第二十七节 流行性感冒 199

第二十八节 感染性腹泻 200

第二十九节 钩虫病 201

第三十节 蛔虫病 203

第三十一节 绦虫病 204

第三十二节 吸虫病 204

第三章 计划免疫 205

第四章 西安口岸(空港)卫生检疫 208

第一节 疾病监测 208

第二节 口岸卫生监督 209

第三节 蝇类 210

第二节 蚊类 210

第五章 医学动物 210

第一节 医学啮齿动物 210

第四节 白蛉 212

第五节 吸血蠓 213

第六节 虻类 213

第七节 蚤类 213

第八节 蜱类 213

第十节 恙螨 214

第六章 疾病监测 214

第九节 革螨 214

第七章 鼠情监测 215

第八章 中外合作项目 216

第一节 冷链建设 216

第二节 培训卫生防疫人才 218

第三节 世界银行卫Ⅲ项目贷款 218

第四节 卫生示范合作 220

第六篇 公共卫生 221

第一章 历代公共卫生 221

第一节 秦汉至明清卫生保健 221

第二节 近代公共卫生 222

第二章 建国以来公共卫生 225

第一节 环境卫生 225

第二节 食品卫生与营养卫生 233

第三节 劳动卫生 238

第四节 学校卫生 243

第五节 放射卫生防护 248

第七篇 地方病防治 255

第一章 机构 255

第一节 组织领导 255

第二节 专业队伍 256

第三节 宣传教育 257

第四节 防研机构 258

第二章 克山病 263

第一节 病史概略 263

第二节 防治进展 265

第三节 病区分布 266

第四节 治疗方法 267

第五节 其它学科的研究 270

第一节 病史概略 273

第三章 大骨节病 273

第二节 防治进展 274

第三节 病区分布 275

第四节 病因研究 277

第五节 病理研究 280

第六节 诊断方法研究 282

第七节 生化研究 283

第八节 综合防治措施 284

第一节 病史概略 286

第四章 地方性甲状腺肿 286

第二节 流行病学调查 288

第三节 病理形态学检查 290

第四节 临床诊断及分型 291

第五节 防治措施 292

第五章 地方性氟中毒 296

第一节 病史概略 296

第二节 病情普查 298

第三节 防治研究 302

第一节 神经系统 305

第一章 内科 305

第八篇 常见病防治 305

第二节 呼吸系统 307

第三节 血液系统 310

第四节 消化系统 312

第五节 小儿内科 313

第六节 中医内科 317

第二章 外科 322

第一节 普通外科 322

第二节 神经外科 323

第三节 泌尿外科 324

第四节 骨伤科 326

第五节 小儿外科 328

第六节 肿瘤外科 330

第三章 五官科 334

第一节 眼科 334

第二节 耳鼻喉口腔科 336

第四章 皮肤科 338

第一节 常见皮肤病 338

第三节 职业性皮肤病 340

第二节 传染性皮肤病 340

第九篇 妇幼保健 341

第一章 妇女保健 341

第一节 行政管理 341

第二节 母婴保健 343

第三节 疾病防治 352

第二章 儿童保健 357

第一节 行政管理 357

第二节 托幼机构 361

第三节 疾病防治 364

第四节 生长发育调查 370

第三章 人员培训 376

第一节 初级培训 377

第二节 中级培训 377

第三节 高级培训 378

第四节 在职培训 378

第四章 合作与交流 379

第一节 合作项目 379

第四节 进修与考察 380

第二节 外国专家讲学 380

第三节 项目评审 380

第五节 学术交流 381

第五章 组织机构 383

第一节 行政机构 383

第二节 事业机构 383

第三节 机构简介 384

第十篇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387

第一章 机构人员 387

第一节 组织机构 387

第二节 技术队伍 391

第三节 科研单位 393

第二章 宣传教育 394

第一节 宣传网络 394

第二节 普及教育 395

第三章 节育措施与并发症 396

第一节 晚婚晚育 396

第二节 综合措施 397

第三节 手术并发症 398

第一节 女性计划生育 399

第四章 科学研究 399

第二节 男性计划生育 402

第三节 基础研究 403

第十一篇 中医药学 405

第一章 中医基础 405

第一节 基础理论学 405

第二节 诊断学 408

第二章 临床医学 410

第一节 内科 410

第二节 外科 413

第三节 骨伤科 414

第四节 肛肠科 417

第五节 妇科 418

第六节 儿科 421

第七节 眼科 423

第八节 耳鼻喉科 426

第三章 中药方剂学 429

第一节 中药学 429

第二节 方剂学 433

第三节 草医草药 436

第四节 单验秘方 438

第四章 针灸学 439

第一节 针灸 439

第二节 电针 441

第三节 头皮针 442

第四节 经络研究 443

第五节 针刺麻醉 444

第一节 气功 446

第五章 气功与推拿 446

第二节 推拿 448

第六章 医史文献 451

第一节 文献研究 451

第二节 医史 452

第七章 整理继承名老中医经验 455

第十二篇 中西医结合 457

第一章 机构 45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57

第二节 科研机构 458

第二章 发展规划 459

第一节 发展简述 459

第二节 十年规划 461

第三章 人才培养 464

第一节 西医学习中医 464

第二节 研究生培养 466

第三节 学术经验、成就 466

第一节 医学生物学 469

第一章 基础医学 469

第十三篇 现代医学 469

第二节 解剖学 470

第三节 医学生物化学 472

第四节 生理学 474

第五节 药理学 476

第六节 病理学 478

第七节 人体寄生虫学 479

第八节 病理生理学 482

第九节 法医学 484

第十节 医学外语 487

第二章 临床医学 489

第一节 诊断学 489

第二节 内科学 491

第三节 外科学 496

第四节 儿科学 499

第五节 妇产科学 502

第六节 皮肤科学 503

第七节 眼科学 504

第八节 耳鼻咽喉科学 506

第九节 放射诊断学 507

第十节 超声诊断学 509

第十一节 核医学 510

第十二节 麻醉学 511

第十三节 肿瘤科学 512

第十四节 传染病学 513

第十五节 激光医学 514

第十六节 急诊医学 516

第十七节 精神病学 517

第三章 护理学 518

第四章 医院药学 519

第十四篇 行业卫生 527

第一章 铁路系统 527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27

第二节 西安铁路分局 527

第三节 安康铁路分局 529

第四节 驻陕医疗单位 530

第二章 煤炭系统 53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31

第三节 医学教育 532

第二节 医疗卫生 532

第四节 职业病防治 533

第五节 防疫与疗养 533

第三章 兵工系统 53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34

第二节 医疗卫生 534

第三节 预防保健 535

第四节 科研教育 535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36

第四章 电子系统 536

第二节 医疗工作 537

第五章 冶金系统 538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38

第二节 医疗科研 538

第三节 卫生保健 539

第六章 公路系统 539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39

第三节 防疫保健 540

第二节 医疗卫生 540

第四节 科研教育 541

第七章 建工系统 542

第一节 机构医疗 542

第二节 卫生保健 542

第三节 医学教育 543

第八章 建材系统 54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44

第二节 防疫保健 54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45

第九章 地矿系统 545

第三节 医学教育 545

第二节 医疗保健 546

第三节 医学教育 546

第十章 森工农场 547

第一节 森工林场 547

第二节 国营农场 548

第一章 先秦至明清 549

第一节 师承、家传、自学 549

第十五篇 医学教育 549

第二节 学校教育 550

第二章 中华民国 552

第一节 普通高等教育 552

第二节 中等教育 555

第三节 进修培训 557

第四节 中医教育 557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 558

第一节 普通高等教育 559

第二节 中等教育 567

第三节 初等教育 573

第四节 进修教育 574

第五节 研究生教育 576

第六节 出国留学进修 576

第七节 医学教育研究 576

第八节 成人学历教育 577

第九节 农村卫生职业技术教育 579

第十节 自修自考 580

第一章 医疗卫生机构管理 581

第一节 医院 581

第十六篇 医政管理 581

第二节 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 587

第三节 街道医疗卫生机构 592

第二章 合作医疗、赤脚医生 592

第一节 合作医疗 592

第二节 赤脚医生 595

第三章 个体开业和联合医疗机构管理 597

第一节 个体开业和联合医疗机构 597

第二节 提倡多渠道、多形式办医 598

第二节 急救医疗制度 599

第四章 急救医疗管理 599

第一节 门诊急诊科(室) 599

第五章 医疗事故管理 600

第一节 医疗事故预防与处理 600

第二节 医疗事故处理 601

第六章 支援农村卫生事业 602

第一节 农村巡回医疗队 602

第二节 北京赴延安医疗工作队 604

第三节 陕西赴西藏医疗队 605

第一节 输血管理 607

第七章 其他 607

第二节 灾害救护(抢险救灾) 608

第三节 农村卫生协会 610

第十七篇 科学研究管理 613

第一章 行政管理 61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13

第二节 科研计划 613

第三节 成果管理 615

第四节 经费管理 617

第二章 医学情报 618

第一节 情报网络 618

第二节 图书情报 619

第三章 科研机构 620

第一节 独立机构 620

第二节 非独立机构 623

第十八篇药政管理 625

第一章 民国时期药政 625

第一节 药政机构 626

第二章 建国后药政 626

第二节 药品监督 627

第三节 药检机构 629

第四节 生产管理 634

第五节 经营管理 636

第六节 医院药剂 638

第七节 特药管理 641

第八节 新药管理 645

第九节 进出口药品管理 647

第三章 药品标准 648

第十节 药品广告管理 648

第一节 编修国家药品标准 649

第二节 制定本省药品标准 650

第四章 科研与教育 651

第一节 药学科研机构 651

第二节 药学人员培训 654

第五章 主要药品名录 655

第一节 地道药材 655

第二节 著名中成药 656

第三节 主要西药 657

第六章 医疗器械 658

第一节 医疗器械装备 658

第二节 医疗器械生产 660

第十九篇 干部保健与疗养 661

第一章 保健机构 66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61

第二节 医疗机构 664

第二章 医疗业务 665

第一节 保健对象 665

第二节 保健制度 666

第三节 保健医疗 667

第四节 健康检查 670

第三章 干部疗养 671

第一节 疗养机构 671

第二节 疗养设备 676

第一节 县级综合医院 679

第二节 城市综合医院 679

第一章 基本建设投资 679

第二十篇 计划财务管理 679

第三节 中医医院 680

第四节 专科医院 681

第五节 农村地段医院 682

第六节 区乡(镇)卫生院、所 682

第七节 卫生防疫站 682

第八节 妇幼保健所、站 683

第九节 医学科研机构 683

第十一节 中等医药学校 684

第十二节 其它卫生机构 684

第十节 高等医药院校 684

第二章 卫生事业经济管理 685

第一节 经费来源 685

第二节 经费支出 685

第三节 财务管理 688

第三章 医疗设备投资 692

第一节 医疗器械配备 692

第二节 机动车辆配备 693

第一节 医疗统一收费 694

第四章 医疗卫生收费标准 694

第二节 公疗劳保收费 702

第三节 新增医疗项目收费 703

第四节 卫生防疫收费 703

第五节 药品审检收费 704

第五章 公费医疗 706

第一节 公费医疗范围 706

第二节 公费医疗支出 710

第三节 公费医疗管理 711

第一节 发展简要 713

第一章 红十字会 713

第二十一篇 医药学术团体 713

第二节 工作概况 716

第二章 医药学术团体 718

第一节 中华医学会陕西分会 718

第二节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陕西分会 732

第三节 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陕西分会 735

第四节 中华预防医学会陕西分会 737

第五节 中国药学会陕西分会 738

第七节 中华护理学会陕西分会 741

第六节 中国针灸学会陕西分会 741

第八节 中国生理科学会陕西分会 743

第九节 中国解剖学会陕西分会 744

第十节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陕西分会 744

第十一节 中国遗传学会陕西分会 746

第十二节 中国康复医学会陕西分会 747

附:中华药王山孙思邈研究社 747

第一章 中华民国 749

第一节 民国医药期刊 749

第二十二篇 医药报刊 749

第二节 陕甘宁边区医药报刊 752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 753

第一节 公开发行医药报刊 753

第二节 内部医药报刊 765

第二十三篇 国际交流 769

第一章 省内学术活动 769

第一节 学术报告 769

第二节 手术示范 770

第五节 日本微爆技术团 771

第三节 人工晶体植入术 771

第四节 美国纽约州医学学术团 771

第六节 承办国际性学术会议 772

第七节 传授中医技术 772

第二章 国(境)外学术活动 773

第一节 协商签约 774

第二节 建立校际合作 775

第三节 专业考察 776

第四节 学术交流 781

第五节 出国讲学 784

第六节 培训进修 786

第三章 友好协作 787

第一节协作办校 787

第二节 院际合作 788

第四章 医疗援外 788

第一节 援苏丹医疗队 789

第二节 援建中非共和国友谊医院 803

第五章 合作项目 805

第一节 国际组织合作项目 805

第二节 中日合作项目 807

第三节 中意合作项目 808

第二十四篇 文物古迹 811

第一章 医药文物 811

第一节 蓝田猿人用火 811

第二节 早期医用砭石 811

第三节 半坡和姜寨遗址 812

第四节 周原遗址的医药文物和甲骨文 812

第五节 东汉墓出土的药物 812

第八节 秦汉时期的医药文物 813

第七节 东汉画像石中的医药史料 813

第六节 最早的人体结构刻像 813

第九节 唐代医药文物 814

第十节 石祖崇拜的发现 814

第十一节 医史文物的实际考察 814

第十二节 医学考古的理论研究 815

第二章 医方医事碑 815

第一节 药王山医方医事碑 816

第二节 杨双山《经验备录碑记》 817

第三节 法门寺妇科药方碑 817

第四节 汤泉洗病时辰碑 818

第五节 强和亭先生验方碑记 820

第六节 朱兴恭先生医方碑 821

第七节 王正宇副教授德教医方碑 821

第八节 黄龙地方病碑 822

第九节 国民党陆军医院建筑记事碑 822

第三章 墓地与古迹 823

第一节 扁鹊墓 823

第二节 孙思邈墓 823

第五节 武之望墓 824

第四节 李东垣墓 824

第三节 韦善俊墓 824

第六节 扁鹊城 825

第七节 王焘家世新证 825

第八节 孙家塬村的真人祠 825

第九节 唐井和醴泉水道 826

第四章 耀县药王山 827

第一节 药王大殿 827

第三节 南庵古庙 828

第四节 名人诗选 828

第二节 石刻及石塔 828

第五节 维修和管理 829

第二十五篇 人体健康水平 831

第一章 建国前概况 831

第二章 建国后状况 833

第一节 发育 833

第二节 营养 839

第三节 疾病 845

第四节 死亡 849

第一节 综合评价 853

第三章 素质 853

第二节 特殊人群 854

第二十六篇 人物 859

第一章 传略 859

第一节 古代医家 859

第二节 近现代医家 871

第三节 革命烈士 922

第二章 人物简录 924

第一节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924

第二节 历届厅局长 926

第三章 先进人物名录 935

第一节 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 935

第二节 陕西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 938

第二十七篇 大事记 943

大事记 943

附录 981

附录一 文献辑录 981

附录二 获奖科研成果 1007

编后记 104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