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饲料作物种植及加工调制技术
饲料作物种植及加工调制技术

饲料作物种植及加工调制技术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毕云霞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109086488
  • 页数:27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饲料作物的种类及种植方式,豆科、禾本科及其他饲料作物栽培技术,加工调制技术等。
《饲料作物种植及加工调制技术》目录

第一章 概述 1

一、饲料作物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 1

(一)饲料作物的概念及其与农作物生产的异同点 1

(二)饲料作物的营养物质与功能 4

(三)畜禽对营养物质的需要 6

(四)饲料的种类及特点 10

二、饲料作物在农牧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13

(一)饲料作物综合经济效益高,对农民增加收入作用重大 13

(二)发展饲料作物,有利于种植业结构调整 16

(三)发展饲料作物符合有机畜牧的要求 17

(四)发展饲料作物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19

(一)我国饲料作物正处在低能生产向高能生产的过渡阶段 21

三、我国饲料作物生产现状 21

(二)青干草的加工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 22

(三)粗饲料的加工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 25

四、饲料作物发展前景 27

(一)饲料作物扩大种植面积有广阔的空间 27

(二)国内草产品市场潜力巨大 28

(三)国外市场前景看好 30

五、采取有效措施,加快饲料作物发展 31

(一)实施种植业三元结构工程,促进饲料作物发展 31

(二)依靠高新技术,加大对饲料作物研发的支撑力度 32

(三)建立健全生产管理体系,走规模化生产之路 35

(四)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产、加、销一体化 36

第二章 饲料作物的种类及种植方式 39

一、我国饲料作物资源及分布 39

(一)按植物学分 43

二、饲料作物的种类 43

(二)按发育速度和寿命分 44

(三)按叶的分布和植株高矮分 45

(四)根据茎枝形成的特点分 46

(五)根据生长环境(需水量)分 47

三、饲料作物的种植方式 47

(一)确定种植方式的原则 47

(二)饲料作物的种植方式 50

第三章 豆科饲料作物栽培技术 56

一、紫花苜蓿 56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 56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58

(三)选用优良品种 58

(四)土壤耕作与施肥 60

(五)提高播种质量 61

(六)田间管理 62

(七)收获和留种 64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 64

二、紫云英 65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 66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67

(三)轮作与施肥 67

(四)提高播种质量 68

(五)田间管理 68

(六)收获和留种 69

(七)饲用价值及利用 69

三、白花草木樨 70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 70

(三)土壤耕作与施肥 71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71

(四)提高播种质量 72

(五)田间管理 72

(六)收获与留种 72

(七)饲用价值及利用 73

四、黄花草木樨 74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 75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75

(三)土壤耕作与施肥 75

(四)提高播种质量 75

(五)田间管理 75

(六)收获与留种 75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 76

五、无味草木樨 76

(七)饲用价值及利用 77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77

(三)土壤耕作与施肥 77

(四)提高播种质量 77

(五)田间管理 77

(六)收获与留种 77

(七)饲用价值及利用 77

六、毛苕子 78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 78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78

(三)土壤耕作与施肥 79

(四)提高播种质量 79

七、紫穗槐 80

(七)饲用价值及利用 80

(五)田间管理 80

(六)收获与留种 80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 81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81

(三)提高播种质量 81

(四)四间管理 81

(五)收获与留种 82

(六)饲用价值及利用 82

八、红豆草 82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 82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84

(三)选用优良品种 84

(五)提高播种质量 85

(六)田间管理 85

(四)土壤耕作与施肥 85

(七)收获和留种 86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 86

九、红三叶 87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 87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88

(三)选用优良品种 89

(四)土壤耕作与施肥 89

(五)提高播种质量 89

(六)田间管理 90

(七)收获和留种 90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 90

十、白三叶 91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 91

(四)土壤耕作与施肥 93

(五)提高播种质量 93

(三)选用优良品种 93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93

(六)田间管理 94

(七)收获和留种 94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 94

十一、百脉根 95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 95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96

(三)选用优良品种 97

(四)整地与施肥 97

(五)提高播种质量 97

(六)田间管理 97

十二、小冠花 98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 98

(七)收获和留种 98

(一)形态特征 99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00

(三)选用优良品种 100

(四)整地与施肥 100

(五)提高播种质量 100

(六)田间管理 101

(七)收获和留种 101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 102

十三、箭筈豌豆 102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 102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03

(七)收获及留种 104

(五)提高播种质量 104

(六)田间管理 104

(四)整地与施肥 104

(三)选用优良品种 104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 105

十四、金花菜 105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 105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07

(三)轮作与施肥 107

(四)提高播种质量 107

(五)田间管理 108

(六)收获 108

(七)饲用价值及利用 108

十五、野大豆 108

(四)提高播种质量 109

(三)整地与施肥 109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09

(一)形态特征 109

(五)田间管理 110

(六)收获和留种 110

(七)饲用价值及利用 110

十六、沙打旺 111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 111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1

(三)选用优良品种 112

(四)整地与施肥 113

(五)提高播种质量 113

(六)田间管理 113

(七)收获与留种 114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 114

(三)土壤耕作与施肥 115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5

(一)形态特征 115

十七、田菁 115

(四)提高播种质量 116

(五)田间管理 116

(六)收获和留种 116

(七)利用 116

第四章 禾本科饲料作物栽培技术 118

一、多年生黑麦草 118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 118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9

(三)整地与施肥 120

(四)提高播种质量 120

(五)田间管理 120

(六)收获和留种 121

(七)饲用价值及利用 121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22

二、无芒雀麦 122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 122

(三)选用优良品种 123

(四)整地与施肥 124

(五)提高播种质量 124

(六)田间管理 124

(七)收获与留种 125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 125

三、苇状羊茅 125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 126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26

(三)选用优良品种 127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 128

(七)收获和留种 128

(五)提高播种质量 128

(四)整地与施肥 128

(六)田间管理 128

四、牛尾草 129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 129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30

(三)整地与施肥 130

(四)提高播种质量 131

(五)田间管理 131

(六)收获和留种 131

(七)饲用价值及利用 131

五、紫羊茅 132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 132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33

(六)收获与留种 134

(七)饲用价值及利用 134

(三)整地与施肥 134

(五)田间管理 134

(四)提高播种质量 134

六、羊草 135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 135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37

(三)选用优良品种 137

(四)土壤耕作与施肥 137

(五)提高播种质量 138

(六)田间管理 138

(七)收获和留种 139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 139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 140

七、老芒麦 140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41

(三)选用优良品种 142

(四)土壤耕作与施肥 142

(五)提高播种质量 142

(六)田间管理 142

(七)收获和留种 142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 143

八、披碱草 143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 143

(五)提高播种质量 145

(四)土壤耕作与施肥 145

(三)选用优良品种 145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45

(六)田间管理 146

(七)收获和留种 146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 146

九、草地早熟禾 147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 147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48

(三)选用优良品种 148

(四)土壤耕作与施肥 149

(五)提高播种质量 149

(六)田间管理 149

(七)收获和留种 149

十、星星草 150

(一)形态特征 150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 150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51

(三)选用优良品种 152

(四)土壤耕作与施肥 152

(五)提高播种质量 152

(六)田间管理 152

(七)收获和留种 152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 152

十一、苏丹草 153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 153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54

(四)土壤耕作与施肥 155

(五)提高播种质量 155

(三)选用优良品种 155

(六)田间管理 156

(七)收获和留种 156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 156

十二、牧草王 157

(一)形态特征 157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57

(三)土壤耕作与施肥 158

(四)提高播种质量 158

(五)田间管理 158

(六)收获 158

(七)饲用价值及利用 158

十三、甜高粱 159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 159

(四)土壤耕作与施肥 160

(五)提高播种质量 160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60

(三)选用优良品种 160

(六)田间管理 161

(七)收获 161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 161

十四、青贮玉米 161

(一)形态特征 162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62

(三)选用优良品种 162

(四)整地施肥 163

(五)提高播种质量 163

(六)田间管理 163

(七)收获 163

(一)形态特征 164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 164

十五、墨西哥玉米 164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65

(三)土壤耕作与施肥 166

(四)提高播种质量 166

(五)田间管理 166

(六)收获 167

(七)饲用价值及利用 167

十六、摩特矮象草 168

(一)形态特征 168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68

(三)土壤耕作与施肥 168

(四)播种技术 168

十七、皇竹草 169

(七)饲用价值及利用 169

(五)田间管理 169

(六)收获和留种 169

(一)形态特征 170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70

(三)土壤耕作与施肥 170

(四)栽植技术 170

(五)田间管理 171

(六)收获 171

(七)饲用价值及利用 171

十八、冬牧70黑麦 171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 171

(四)播种 172

(五)田间管理 172

(六)收获和留种 172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72

(三)土壤耕作与施肥 172

(七)饲用价值及利用 173

第五章 其他科饲料作物栽培技术 174

一、串叶松香草 174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 174

(三)土壤耕作与施肥 176

(四)提高播种质量 176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76

(五)田间管理 177

(六)收获和留种 177

(七)饲用价值及利用 178

二、聚合草 178

(一)形态特征 178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80

(三)土壤耕作与施肥 180

(四)繁殖方法和温床育苗 180

(五)栽植方法 181

(七)收获 182

(六)田间管理 182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 183

三、鲁梅克斯K-1 183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 183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84

(三)土壤耕作与施肥 184

(四)种植方法 184

(五)田间管理 185

(六)收获 185

(一)形态特征 186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86

四、籽粒苋 186

(七)饲用价值与利用 186

(三)土壤耕作与施肥 187

(四)提高播种质量 187

(五)田间管理 187

(六)收获和留种 187

(七)饲用价值及利用 188

五、苦荬菜 188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 188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90

(三)土壤耕作与施肥 190

(四)提高播种质量 190

(五)田间管理 190

(六)收获与留种 191

(七)饲用价值及利用 191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 192

六、菊苣 192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93

(三)选用优良品种 193

(四)土壤耕作与施肥 193

(五)播种方法 193

(六)田间管理 194

(七)收获 194

(八)饲用价值及利用 194

七、甜菜 195

(一)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 195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97

(三)选用优良品种 197

(四)土壤耕作与施肥 197

(七)收获和贮藏 198

(六)田间管理 198

(五)提高播种质量 198

(八)留种 199

(九)饲用价值及利用 199

八、猪苋菜 199

(一)形态特征 199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01

(三)选用优良品种 201

(四)土壤耕作与施肥 201

(五)提高播种质量 201

(六)田间管理 202

(七)收获 202

(八)留种 203

(九)饲用价值及利用 203

九、满江红 203

(三)繁殖技术及管理 204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04

(一)形态特征 204

(四)饲用价值及利用 205

十、水浮莲 206

(一)形态特征 206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06

(三)繁殖技术 207

(四)水田管理 207

(五)采收 208

(六)饲用价值及利用 208

十一、水花生 208

(一)形态特征 208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08

(五)饲用价值及利用 209

十二、水葫芦 209

(四)采收 209

(三)放养技术 209

(一)形态特征 210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10

(三)养殖技术 210

(四)田间管理 211

(五)收获 211

(六)饲用价值及利用 211

十三、油莎豆 212

(一)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12

(二)土壤耕作与施肥 212

(三)提高播种质量 212

(四)田间管理 212

(六)饲用价值及利用 213

(五)收获 213

第六章 饲料作物产品的加工调制技术 214

一、粗饲料的加工调制技术 214

(一)粗饲料的物理处理法 214

(二)粗饲料的微生物处理法 215

(三)粗饲料的化学处理法 217

二、青干草的加工调制技术 221

(一)青干草的种类、营养价值和收割时期 221

(二)青干草干燥的方法 223

(三)青干草干燥过程中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变化及损失 227

(四)青干草的品质评定标准 232

(五)青干草的贮藏 233

三、青贮饲料的调制技术 234

(一)青贮饲料的优点 235

(二)青贮原料应具备的条件 236

(三)青贮设备 238

(四)青贮机械 244

(五)青贮的工艺流程 246

(六)青贮饲料的添加剂 248

(七)青贮饲料的发酵过程 249

(八)青贮饲料的质量鉴定和饲喂 253

四、干草产品加工工艺及设备 255

(一)草捆生产 255

(二)草粉和草颗粒生产 256

(三)草饼和草块生产 259

(四)叶蛋白饲料的提取 259

附录 262

一、山东省无公害苜蓿生产技术规程 262

二、山东省东营市无公害苜蓿生产技术规程 268

三、黄河三角洲苜蓿草产品质量标准 2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