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传统政治思维
中国传统政治思维

中国传统政治思维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泽华主编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38314318
  • 页数:568 页
图书介绍:
《中国传统政治思维》目录

目 录 1

前言 1

一商代“神佑王权”政治观 1

(一)神权王权合一思想 1

目 录 1

前言 1

(一)神权王权合一思想 1

一商代“神佑王权”政治观 1

(二)商王“余一人”的专制思想 5

(二)商王“余一人”的专制思想 5

(三)几个关于政治调节机制的概念 7

(三)几个关于政治调节机制的概念 7

二 畏天法祖,敬德保民:西周君臣的政治思路 11

二 畏天法祖,敬德保民:西周君臣的政治思路 11

(一)周人的天命政治观 12

(一)周人的天命政治观 12

(二)注重人事的思维倾向 19

(二)注重人事的思维倾向 19

(三)邦家合一与父家长专制主义 29

(三)邦家合一与父家长专制主义 29

(四)效法先王与“率由旧章” 39

(四)效法先王与“率由旧章” 39

(五)君臣一体,互补相须 45

(五)君臣一体,互补相须 45

(一)怨天尤“王”——思想解放的起点 52

三从神到人:春秋政治意识的转型 52

(一)怨天尤“王”——思想解放的起点 52

三从神到人:春秋政治意识的转型 52

(二)由重神向重人的转变 59

(二)由重神向重人的转变 59

(三)德与政治伦理化 71

(三)德与政治伦理化 71

(四)“业用”旧法与“救世”思想 77

(四)“业用”旧法与“救世”思想 77

四 百家争鸣与政治理性的发展 86

(一)诸侯异政,诸子异说 86

四 百家争鸣与政治理性的发展 86

(一)诸侯异政,诸子异说 86

(二)百家争鸣的自由度 93

(二)百家争鸣的自由度 93

(三)政治理性的发展 112

(三)政治理性的发展 112

五天君同道观 115

(一)天君同道的社会本质和政治效应 115

五天君同道观 115

(一)天君同道的社会本质和政治效应 115

(二)天君同道的类型 123

(二)天君同道的类型 123

(三)天君同道:一种永恒的政治和道德模式 133

(三)天君同道:一种永恒的政治和道德模式 133

六人性论与治人之道 136

(一)人性问题的提出 136

六人性论与治人之道 136

(一)人性问题的提出 136

(二)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关系 143

(二)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关系 143

(三)人的价值与政治取向 150

(三)人的价值与政治取向 150

(四)人性与专制主义 157

(四)人性与专制主义 157

七矛盾观与政治运作方式 164

七矛盾观与政治运作方式 164

(一)贵柔用弱论与无为而治 166

(一)贵柔用弱论与无为而治 166

(二)势不两立说与强权政治 176

(二)势不两立说与强权政治 176

(三)中庸之道与礼仁政治 183

(三)中庸之道与礼仁政治 183

八历史观与政治方向的选择 196

八历史观与政治方向的选择 196

(一)历史观之一:道的承继与调节 197

(一)历史观之一:道的承继与调节 197

(二)历史观之二:自然进程与人为的冲突 206

(二)历史观之二:自然进程与人为的冲突 206

(三)历史观之三:分期进化说 211

(三)历史观之三:分期进化说 211

(四)历史观之四:五德终始循环论 217

(四)历史观之四:五德终始循环论 217

(五)历史观与经验型政治思维 220

(五)历史观与经验型政治思维 220

(一)君主:政治轴心 223

(一)君主:政治轴心 223

九君论 223

九君论 223

(二)君主起源说 225

(二)君主起源说 225

(三)君权至上 229

(三)君权至上 229

(四)君权合法性 240

(四)君权合法性 240

(五)君主类型:现实与理想的冲突 247

(五)君主类型:现实与理想的冲突 247

(一)君臣:政治统一体 252

(一)君臣:政治统一体 252

十臣论 252

十臣论 252

(二)君臣关系诸说 255

(二)君臣关系诸说 255

(三)君主臣辅运作形态 262

(三)君主臣辅运作形态 262

(四)以道义制约君权 270

(四)以道义制约君权 270

(五)臣的品分、用贤与国运 277

(五)臣的品分、用贤与国运 277

(六)臣的工具性 281

(六)臣的工具性 281

(一)得民者昌,失民者亡 284

十一民论 284

十一民论 284

(一)得民者昌,失民者亡 284

(二)论君主与民的关系 289

(二)论君主与民的关系 289

(三)治民方略:富民、瘠民、弱民、 300

用民有度 300

(三)治民方略:富民、瘠民、弱民、 300

用民有度 300

(四)重民非民主 304

(四)重民非民主 304

(一)国家的不同称谓及其整合 306

十二国家论 306

十二国家论 306

(一)国家的不同称谓及其整合 306

(二)国家起源 311

(二)国家起源 311

(三)国家体制 317

(三)国家体制 317

(四)国家职能 321

(四)国家职能 321

(五)国家至上与国以民为本 331

(五)国家至上与国以民为本 331

十三 礼与“以礼治国” 339

十三 礼与“以礼治国” 339

(一)礼学的兴起 340

(一)礼学的兴起 340

(二)礼的政治、伦理价值 346

(二)礼的政治、伦理价值 346

(三)礼之质——“分”与“和” 355

(三)礼之质——“分”与“和” 355

(四)礼的社会历史依据与礼的永存性 363

(四)礼的社会历史依据与礼的永存性 363

(五)礼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370

(五)礼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370

十四法与“以法治国” 375

十四法与“以法治国” 375

(一)论法的起源与本质 375

(一)论法的起源与本质 375

(二)立法原则 379

(二)立法原则 379

(三)一断于法 391

(三)一断于法 391

(四)法治与君主专制 398

(四)法治与君主专制 398

十五无为政治论 404

十五无为政治论 404

(一)法自然与权术 404

(一)法自然与权术 404

(二)返回自然与对权力的批判 412

(二)返回自然与对权力的批判 412

(三)“法天合德”的王霸术 419

(三)“法天合德”的王霸术 419

(四)君驭臣的无为之术 432

(四)君驭臣的无为之术 432

(五)综合诸家的无为政治论 439

(五)综合诸家的无为政治论 439

(一)政治理想的缘起 444

十六政治理想与统治者的自我调节 444

(一)政治理想的缘起 444

十六政治理想与统治者的自我调节 444

(二)理想的“有道”政治 448

(二)理想的“有道”政治 448

(三)“道高于君” 466

(三)“道高于君” 466

十七顺天应人:圣人革命 477

十七顺天应人:圣人革命 477

(一)权力的合法性与革命的前提 478

(一)权力的合法性与革命的前提 478

(二)革命的目的及方式 482

(二)革命的目的及方式 482

(三)革命主体的现实选择与道德意义的弱化 489

(三)革命主体的现实选择与道德意义的弱化 489

(四)民——革命的工具 493

(四)民——革命的工具 493

(五)圣人革命论的意义 495

(五)圣人革命论的意义 495

十八君子小人:政治人格的基本类型 497

(一)从等级身份到政治人格 497

(一)从等级身份到政治人格 497

十八君子小人:政治人格的基本类型 497

(二)小人的特质与政治功能 500

(二)小人的特质与政治功能 500

(三)君子的特质与君子人格 504

(三)君子的特质与君子人格 504

(四)君子与人治 517

(四)君子与人治 517

十九圣化——道、王、神一体化 522

(一)“圣”的本义及在文化转型中的演变 522

(一)“圣”的本义及在文化转型中的演变 522

十九圣化——道、王、神一体化 522

(二)诸子对圣人的设计及其品分 528

(二)诸子对圣人的设计及其品分 528

(三)“道化”——圣道同体 535

(三)“道化”——圣道同体 535

(四)“王化”——圣王合一 548

(四)“王化”——圣王合一 548

(五)“神化”——神圣一体 559

(五)“神化”——神圣一体 559

后记 567

后记 56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