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科学发展观基本问题研究
科学发展观基本问题研究

科学发展观基本问题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庞元正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010112855
  • 页数:551 页
图书介绍:今年即将召开的十八大必将对我们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作出全面系统的总结,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地位作出新的科学阐述。为迎接十八大的召开和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迫切需要理论界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问题作出深入系统阐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现在迫切需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进行深入研究和宣传,需要有对“科学发展观基本问题”方面的研究成果,编撰出版相关著作。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迫切需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坚持科学发展仍然是破解我国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发展难题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由之路,是当代中国的主题,需要我们以极大努力加强对科学发展观基本问题的研究。
《科学发展观基本问题研究》目录

导言 1

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提出和确立的国内外背景 18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国内背景 19

(一)我国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八个同时并存” 19

(二)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战略抉择:“两个前所未有” 21

(三)中国发展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四个发展拐点” 25

二、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国际背景 27

(一)发展仍然是21世纪世界的核心问题 28

(二)国际范围内的发展模式之争聚焦于中国 29

(三)全球风险社会的到来 34

三、时空压缩下的中国 37

(一)时空压缩理论与中国发展 38

(二)中国发展中时空压缩的双重效应 40

(三)科学发展观与时空压缩的双重效应 44

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源头 48

一、作为唯物辩证法根本原则的发展思想 48

(一)发展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普遍现象 49

(二)发展是有规律的 50

(三)发展是从低级到高级的运动 52

(四)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 53

(五)发展是辩证的否定 54

二、作为一般人类社会演进的发展思想 56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56

(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 58

(三)社会发展是一个整体性进步过程 59

(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60

(五)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62

三、作为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思想 64

(一)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伟大革命 64

(二)向工业社会转变是不发达国家必然的发展道路 67

(三)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 69

(四)城市化是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趋势 70

(五)工业化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物质前提 72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的当代理论来源 75

一、毛泽东的发展思想 75

(一)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分析解决中国建设问题 76

(二)制定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77

(三)提出中国工业化要走自己的建设道路 79

(四)中国的现代化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 80

(五)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交流合作 81

(六)提出统筹兼顾的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方针 82

二、邓小平的发展思想 84

(一)发展就是摆脱落后状态实现现代化 84

(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核心问题 85

(三)发展是中国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 87

(四)中国的发展要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88

(五)发展是硬道理 89

(六)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90

(七)中国要谋求发展就必须开放 92

(八)只有稳定才能有发展 93

(九)制定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94

三、江泽民的发展思想 96

(一)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97

(二)我国发展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98

(三)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99

(四)中国发展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00

(五)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人类的进步 101

(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103

(七)制定中国现代化新的发展战略 104

(八)促进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106

第四章 科学发展观的当代思想资源 108

一、国外发展理论及其分支学科 108

(一)发展理论的兴起 108

(二)发展经济学(Economics of Development) 110

(三)发展政治学(Politics of Development) 111

(四)发展社会学(Sociology of Development) 113

(五)发展文化学(Culturology of Development) 115

(六)未来学(Futurology) 116

(七)可持续发展理论(The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17

(八)发展哲学(Philosophy of Development) 119

二、国外发展模式研究 120

(一)欧美的原发式模式 121

(二)德日的后发式模式 123

(三)亚洲四小龙的新发式模式 125

(四)苏联发展模式 128

三、国外发展观的演变 131

(一)“发展=经济增长”的发展观 131

(二)“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的发展观 133

(三)“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134

(四)“发展=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 137

第五章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140

一、“发展是第一要义”的理论依据 140

(一)作为发展是第一要义的“发展”范畴 141

(二)唯物史观的生产力理论 143

(三)唯物史观经济和技术社会形态的理论 145

二、发展是第一要义的现实依据 148

(一)中国国情的现实需要 148

(二)因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现实抉择 151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154

三、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的基本要求 157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157

(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159

(三)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162

四、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需要辩证看待的几个问题 165

(一)经济发展是经济数量增长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辩证统一 166

(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标志 168

(三)发展是第一要义的本质要求是又好又快的发展 170

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173

一、以人为本的中外思想资源 173

(一)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173

(二)西方人本主义思想 175

(三)当代国外发展经济学以人为中心的思想 177

二、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理念 179

(一)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180

(二)依靠人是发展的根本前提 181

(三)提高人是发展的根本途径 182

(四)尊重人是发展的根本要求 184

(五)为了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186

三、以人为本何以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187

(一)以人为本是贯穿于科学发展观全部内容的根本理念 187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与以物为本的发展观最本质区别 189

(三)以人为本是解决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重物轻人倾向的关键 190

(四)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191

四、坚持以人为本要贯彻落实到以民生为本上 193

(一)以民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194

(二)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196

(三)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和解决好民生问题 199

第七章 作为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的全面发展 202

一、对全面发展思想不断丰富发展的认识进程 202

(一)“三位一体”全面发展思想的形成 203

(二)“四位一体”全面发展思想的确立 204

(三)“五位一体”全面发展思想的提出 206

二、唯物史观的社会结构理论与全面发展的理论依据 208

(一)理论的困惑与对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误读 209

(二)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与社会基本构成要素的思想 210

(三)基于唯物史观社会结构理论的“五位一体”全面发展 212

三、“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与人类文明的五种形态 216

(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概念的历史考察 217

(二)生态文明是当代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219

(三)社会文明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形式 221

四、坚持全面发展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的几个问题 223

(一)必须看到全面发展是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223

(二)必须防止和克服“唯GDP论”和“GDP崇拜”的倾向 224

(三)必须防止和克服“单打一”的倾向 226

(四)必须注重和正确解决发展中的瓶颈制约和薄弱环节问题 227

第八章 作为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的协调发展 230

一、协调发展的概念分析和理论依据 230

(一)协调发展的提出与协调概念的分析 230

(二)唯物辩证法的协调发展思想 232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协调发展思想 234

二、坚持协调发展是我国发展的迫切要求 236

(一)城乡发展不协调的问题 236

(二)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 238

(三)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 240

(四)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不协调的问题 242

三、坚持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 245

(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245

(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48

(三)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51

(四)促进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协调发展 253

四、坚持协调发展需要正确处理的若干问题 256

(一)协调是一个不断消除不协调的过程 256

(二)辩证看待不平衡在发展中的作用 258

(三)正确处理好“两个加快”和“两个缩小”的关系 261

(四)关于正确理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 262

第九章 作为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的可持续发展 264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264

(一)国际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264

(二)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267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270

(一)关于人口的有关思想 270

(二)关于资源的有关思想 272

(三)关于自然环境的有关思想 273

(四)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275

三、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 277

(一)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状况决定我国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 277

(二)资源环境日益严峻的局面对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 279

(三)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决定了坚持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必须作出的战略抉择 284

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战略措施 286

(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286

(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288

(三)发展循环经济 290

(四)发展低碳经济 292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295

(一)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295

(二)怎样看待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困境 299

第十章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303

一、统筹兼顾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03

(一)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统筹兼顾思想的提出和确立 303

(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对统筹兼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307

(三)科学发展观对统筹兼顾思想的丰富发展 309

二、统筹兼顾方法论基本内容和现实要求 310

(一)坚持全局与局部的辩证统一 311

(二)坚持当前与长远的辩证统一 312

(三)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的辩证统一 314

(四)坚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315

(五)坚持顶层设计 317

三、统筹兼顾是贯穿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319

(一)发展是第一要义与坚持统筹兼顾 319

(二)以人为本与坚持统筹兼顾 320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坚持统筹兼顾 322

四、坚持统筹兼顾需要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324

(一)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角度深入理解统筹兼顾的要求 325

(二)坚持统筹兼顾与实现各得其所 327

(三)坚持统筹兼顾必须拥有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 329

第十一章 创新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331

一、创新理论的由来与发展 331

(一)从马克思到熊彼特 331

(二)从邓小平到江泽民 333

(三)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思想 337

二、创新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339

(一)创新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340

(二)创新发展是抢占国际科技发展制高点的现实需要 342

(三)创新发展是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必然选择 345

三、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 347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 348

(二)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49

(三)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首要任务 351

(四)以制度创新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353

(五)培养造就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355

四、坚持创新发展需要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357

(一)走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尊重创新劳动的价值 357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重视创新实践 360

(三)全面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 363

第十二章 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367

一、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367

(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思想 367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369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373

二、和谐发展何以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375

(一)构建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 376

(二)构建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举措 379

(三)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380

三、和谐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 382

(一)和谐社会理论重视和谐但并不否认矛盾 383

(二)和谐社会理论重视矛盾的同一性但并不否认矛盾的斗争性 385

(三)和谐社会理论重视解决矛盾的非对抗性方法但不否认对抗性方法 388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中的热点问题 389

(一)关于二次分配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389

(二)关于培育和引导社会组织发展的问题 393

(三)关于加强适应和谐发展要求的基础性制度建设 395

第十三章 坚持和平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 398

一、中国和平发展思想形成的轨迹 398

(一)毛泽东的和平发展思想 398

(二)邓小平的和平发展思想 400

(三)江泽民的和平发展思想 402

(四)胡锦涛的和平发展思想 403

二、中国为什么要坚持和平发展 405

(一)中国历来是爱好和平的国家 405

(二)中国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406

(三)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408

三、和平发展与构建和谐世界 409

(一)有和平发展才有和谐世界 410

(二)构建和谐世界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内在要求 411

(三)中国和平发展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强大动力 413

四、和平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415

(一)和平发展是符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的发展 415

(二)和平发展是最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发展道路 417

(三)和平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419

五、坚持和平发展需要深入探讨的几个问题 421

(一)充分估计中国和平发展的艰巨性 421

(二)坚持和平发展并非意味着中国软弱可欺 423

(三)坚持和平发展是否意味着永不动武 425

(四)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大国实现现代化的全新模式 427

第十四章 坚持科学发展与深化改革开放 429

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 429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正确的政绩观 429

(二)坚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衡量政绩 431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政绩考核和任用选拔机制 432

二、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 434

(一)推动科学发展必须深化体制改革 434

(二)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437

(三)深化改革必须以利益关系的调整为突破口 439

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441

(一)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441

(二)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 443

(三)完善公共财政制度 444

四、以对外开放促进科学发展 445

(一)对外开放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条件 446

(二)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448

(三)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452

第十五章 坚持科学发展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455

一、正确认识国家安全形势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 455

(一)多种安全威胁正围绕军事核心安全问题不断出现 456

(二)军事安全斗争与政治、经济、外交斗争相互交织 459

(三)敌对势力试图用“中国威胁论”对我形成“围堵”之势 460

(四)霸权主义仍然是威胁我国稳定与安全的主要乱源 462

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协调发展 463

(一)深入研究国防军队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特点和规律 463

(二)创新国防军队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机制 468

(三)全面充分调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470

三、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 472

(一)正确认识新世纪新阶段人民解放军的地位作用 473

(二)深刻理解人民解放军履行新历史使命重要意义 474

(三)探索确立人民解放军履行新使命的建设着力点 478

四、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不动摇 480

(一)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维护人民利益的根本要求 480

(二)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 481

(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解放军发展的根本前提 482

五、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深化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484

(一)体现基本国情、民族特色和我国防御性国防政策 484

(二)体现人民解放军优良传统、战略战术和政治本色 486

(三)体现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军民结合的变革特点 487

第十六章 坚持科学发展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490

一、提高党的思想建设科学化水平 490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91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493

(三)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496

二、提高党的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 498

(一)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 499

(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500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党的组织基础 502

三、提高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水平 503

(一)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 504

(二)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506

(三)大兴艰苦奋斗之风 507

(四)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 509

四、提高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 511

(一)制度建设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保证 512

(二)党的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 514

(三)新形势下提高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主要着力点 515

五、提高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517

(一)反腐倡廉建设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内容 518

(二)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要求 519

第十七章 科学发展观与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522

一、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基本经验和规律 522

(一)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新课题 523

(二)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实践提供行动指南 525

(三)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 527

(四)经受实践的检验和证明 528

二、科学发展观对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新推进 531

(一)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实践提出的新课题 531

(二)为全党全国工作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 533

(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535

三、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与时俱进 538

(一)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实现了我国经济快速崛起 538

(二)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542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呈现全新格局 545

后记 54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