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湖南新时期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荟萃
湖南新时期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荟萃

湖南新时期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荟萃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培民主编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43821532
  • 页数:916 页
图书介绍:
《湖南新时期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荟萃》目录

目录 1

上篇 1

认真读书深入思考精心研究 杨正午 1

增强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自觉性 文选德 4

马克思古代东方社会理论形成的历史 郑祖铤 6

马克思第二大发现究竟是什么 吴慧颖 7

略论奴隶社会的规律性和多样性 伍新福 8

论《资本论》和《自然辩证法》的有机整体性 陈建光 9

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国内统一市场的基本原理 李泽华 10

《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邓真惠 11

论马克思主义新人学说中国化的两次飞跃 谭献民 12

马克思的“社会公仆”思想永放光芒 周作翰 13

关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哲学之我见 章克团 14

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哲学思考 苏友明 15

现代个人主义的一面镜子 邓泽球 16

恩格斯关于消费的论述及其启示 易培强 18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当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唐凯麟 19

必须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谭双泉 21

青年毛泽东的抱负:改造中国与世界 王兴国 22

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期思想发展初探 张胜祖宋斐夫 23

论毛泽东的“上山”思想 唐振南 24

论建党至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 李吉 26

毛泽东与苏维埃时期的婚姻制度 唐娅辉 26

毛泽东早期妇女观 刘玮王绎 28

毛泽东自然辩证法思想初探 欧阳绪清 29

论毛泽东公仆教育观 傅如良 31

论毛泽东的人民观 肖铁肩 31

毛泽东策略思想浅论 李万青 32

论毛泽东诗词的色彩美 江建高 34

毛泽东审美价值观的特点 秦忠翼 35

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实质 李凯中 35

论毛泽东的知识分子观 唐秉仁 37

毛泽东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初探 欧阳玉 40

论毛泽东人才思想 王征国 40

试论党和毛泽东民族理论的几个特点 隆金华 42

毛泽东人口思想承前启后论 唐桂香 44

毛泽东对文学接受理论的重大贡献 吴慧颖 45

论毛泽东同志关于刑法学的光辉思想及重要贡献 宋世杰 46

毛泽东改革思想在新时期的运用和发展 李吉 46

毛泽东与旅游 刘建平 47

周恩来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 李吉 48

周恩来国际统一战线思想和实践对国际法的深远影响 杨峥嵘 49

周恩来对“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贡献 李俊朝 50

刘少奇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萧栋梁 51

学习刘少奇关于党员修养标准的思想 刘定平 52

邓小平理论是对列宁主义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伍大荣 53

论毛邓统 陆魁宏 54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肖浩辉 55

邓小平对毛泽东干部管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尹杰钦 56

从近代朴素国权论到邓小平的科学国权论 陈邵桂 57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四大特征 刘湘溶周发源刘云波 58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哲学基础的层次分析 刘普生 60

解放思想的哲学思考 唐秉仁 61

对解放思想的几点认识 周政坤 62

简论新时期解放思想的三次大讨论 李国恩黄淑琴 64

邓小平理论是解放思想的旗帜和灵魂 李凌沙 曹监湘赵应云 65

解放思想贵在见诸行动 袁勇前 67

解放思想是发展的先导 邝碧永 68

论邓小平“解放思想”方法论的科学性 曹晓鲜 69

对邓小平关于“争论”与“不争论”思想的几点认识 张建民 70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审视 彭福清 71

历史新时期的唯物辩证法 史南飞 72

物质基础论不等于物质标志论 唐绍华 73

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陈志强 74

论社会主义量的规定性 沧南 75

论社会主义本质的辩证统一性 陈建新 77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伦理论证和道德辩护 廖小平 78

从世界发展角度看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 朱经梅 80

略论邓小平现代化建设思想 谷中原 81

社会主义同贫困不能长期共存 刘普生 82

从我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 罗昭义 83

邓小平的物质利益思想探析 唐根华张利晖 83

生产力根本标准与科学社会主义 唐秉仁 85

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的途径和条件 欧阳绪清 86

论邓小平非均衡发展思想 李跃 88

论鼓励部分地区和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与两极分化的界线 刘仕清 89

论邓小平的社会试验思想 周正刚 91

试论邓小平的农业现代化思想 李雅兴 91

党的政治哲学与邓小平理论 李代武 92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战略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卢汉桥 93

邓小平民法思想与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法典 刘梦兰 94

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动力观 赵应云 陈邵桂 95

邓小平文化发展战略思想研究 谭砺 97

邓小平的人生价值思想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生价值导向 刘建武 98

论邓小平素质教育思想 胡宏文 98

论邓小平决策思想的基本特征 罗小凡周发源 罗宏全 100

论邓小平人才理论的独创性思维 何厚华 100

邓小平关于领导者的识才与用人观 柳礼泉 102

爱国统一战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曾昭伟 103

邓小平的方法论 李劲夫 105

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崇高风范 何明春 106

论邓小平的崇高威望 刘云波 107

邓小平与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形成 雷国珍 109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重大贡献 刘华清 110

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创造性运用 111

刘湘溶周发源郑升 111

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论略 张忠良 112

市场经济与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的有机结合 刘桂斌 113

三代领导集体的科普思想与我国科普实验 颜青山 115

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 唐春元 115

当代决策科学的精华 肖浩辉 116

学习江泽民决策思想不断提高决策水平 戴树源 118

决策落实是“更重要的一半” 莫道宏 118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要坚持“两手抓” 文选德 119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性思考 盛茂林 121

坚持精神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 邓吉雄 123

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内涵 孔和平 12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经济绩效 邓频声 125

儒家文化与市场经济 罗能生 126

长沙市民素质状况调查报告 曾小明等 127

努力提高国民素质 颜永盛 128

关于跨世纪全民文明素质教育工程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邓德芳 129

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余美忠 130

法德并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最佳选择 张世珊 131

县域经济要发展精神文明要跟上 易佩康 133

坚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指导全党的工作 陶桂连 133

自觉学习努力掌握邓小平理论 周杏武 134

采取得力措施深化邓小平理论学习 谢龙飞 135

发扬优良学风 吴新江 137

科教兴国需要大兴社会科学 周云华 138

策划,让新闻升值 王承英 139

试论广播电视的信息传播功能 贺华光 140

电视新闻艺术性的美学思考 龙佑云彭文斌席先菊 141

社会心理环境与广播电视引导 王小夫 142

新闻批评的哲学思考 彭国元 143

论新闻工作的职业道德 金希光 144

论广告风险 张曙临 145

出版观念新思考 骆之恬 146

编辑概念诸说之辩证探析 叶向荣 147

宣传思想工作也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方针 李湘舟 148

试论宣传工作的适度性 刘仕清 150

正确把握宣传思想工作服务于“两个转变”的切入点 罗典苏 151

宣传工作要在“紧贴、参与、渗透”上下功夫 何翰屏 152

“中国经济大国论”评析 吴家庆 153

公益广告的社会效应初探 何美荣 154

论现阶段我国人民精神生活的矛盾和加强社会主义价值导向 唐凯麟 155

强化公民意识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陈建新 157

观念形态要同社会主义改革相适应 肖浩辉 159

树立同改革相适应的新观念 武俊瑶 160

经济运行道德和经济交往道德论略 朱有志 161

伦理道德与经济发展 龙兴海 161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优化 陶景霞 163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的结合 郑英杰 16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道德建设新论 肖起来 16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共产主义因素的增长 章辉美陈新华 165

论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陈为 166

论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职业价值观的调适 唐凯麟李培超 167

个人主义是中国伦理生活的大趋向吗? 邓泽球 170

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嬗变及导控 熊哲琰 172

南泥湾精神与市场主体的素质 刘玉珂 173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新特点 刘新庚 174

人体语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与应用 龚竞异 175

当前我国社会消极心态分析 凌均卫 176

粗俗化心态蔓延的文化归因及其控制 申平华 177

论精神消费力 尹世杰 178

论企业文化管理工程 肖毅敏 179

论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伦理建设 欧阳润平 180

社会主义企业的价值追求 唐日新邓克谋等 181

关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的若干思考 孔祥国 183

搞好现代企业的战略大计 唐日新邓克谋 185

浅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 雷剑才 186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面向实际做好结合文章 李纯之 187

当前农民道德状况及其疏导 寻耀华 189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应处理好五个关系 易希文 190

论民族地区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 向熙勤 191

要重视农民富裕阶层的消极影响 刘岳华 193

文化扶贫是加速湖南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周建华 194

扶贫难点:反贫困文化 龙章华 195

虚功实做 李金娥 196

论我国计划生育的道德调控 肖君华 197

对当前个体私营业主思想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王仁庆 198

抓好医院“五项工程”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张多来 199

人文教育的目标、内容及其主要途径探讨 屈林岩 200

德育目标规范化的探索与实践 周雄文王媛清 201

用韶山精神哺育青年 丁联池 202

论高校社科研究成果的社会化 杨力 203

人类文明的出路 卢风陈小兵 204

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周正刚 205

发展市场经济的文化使命 赵应云 207

宣传思想工作宏观管理方法探析 陈志强 208

论社会主义法制的优越性 张明乃 210

论中国法治的战略突破口 赵迅 210

理想·意识·机制·环境 肖君拥 211

正确认识处理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 廖楚雄 211

关于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学”的理论探讨 谭国初 212

正确实施“两法”,坚持从重从快方针 夏云华 213

充分发挥审判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制导作用 贺梅楚 214

强化基层综治工作要抓关键 王镇鑫 215

论农村改革与农村政治稳定 邓成明 216

乡村稳定的条件和机制 彭福清傅治平 217

“四长”负责制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马长生 219

探索新形势下农村人民调解组织的巩固与完善 吴振汉邓耀华陈昆仑 220

浅谈市场经济与铁路公安体制 姚迈 220

走出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误区 张作刚 221

改革乡镇政权体制是农村稳定和发展的当务之急 钟本强 222

论高素质领导干部成长的科学轨迹 蒋永清 223

领导者的地位与公仆、主人的辩证法 傅如良 224

浅谈新时期领导干部的知识与能力素质 缪炳堃 225

妇女参政议政尤其要注意培养坚定的自信心 李涛石金安 226

不断改造世界观是为官之本 曹美菊 228

党风问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问题 阳新丽 229

加强干部教育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邝丽敏 230

在适应环境中改造环境 杨泰波 231

增加领导干部理性思维能力 易希文 232

年轻干部要学会处理好自身成长过程中几个重大关系 赵占一 233

我国老干部工作的形成和发展 周文定 234

领导工作要逐步实现职业化 胡跃福 235

论增强领导层活力 童中贤 236

浅谈加强领导干部非权力性影响力 陈延秀 237

领导干部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 何梓林 238

领导干部一定要讲真话 贺同新 239

领导班子如何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蒋勋功 240

真抓实干是讲政治的具体体现 王碧元 241

把哲学原理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方法来掌握 陆魁宏 242

改进领导方法是提高领导素质的客观要求 刘力量 243

“务实”浅谈 乐永明 244

关键在于不断地总结经验 张克荣 244

讲究领导艺术 王海锋 245

党政机关干部分流的难点及途径 向民贵 246

乡镇领导干部管理监督探析 唐琦玉 247

奏好乡镇干部分流的“三部曲” 马治平 248

领导者的绩效考核研究 吴克昌 249

现阶段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应当正确认识和处理的几个关系 杨敏之 250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从严治党 欧召大 252

关于权力腐败现象的历史和现实思考 焦国洪 253

必须下大决心遏制不正之风 曾锦春 254

反腐败与中国国情 吴慧颖 255

狠抓四个环节割除腐败毒瘤 胡汉荣 256

廉政与社会稳定 姚宏图 257

集体违纪违法的成因及对策 许家祥 258

反腐倡廉中健全民主监督机制 周作翰 258

江泽民对执政党建设的理论贡献 夏远生 259

党的领导要通过执政来体现 宋廷同 260

构建新的“伟大工程”的理论基石 邓吉雄 262

以制度治党的新阶段 肖湘 263

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刘增科 264

站在更高层次实施领导 杨泰波 264

党的建设体制改革的思考 冷福榜 265

地(市)县党校建设和发展面临的几个问题与对策 周惠宗 266

关于县级党校办学的思考 楚琼湘 267

论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肖文汉 268

关于地方人大规范行使决定权的探讨 谭绍银 269

中国国情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何振国 蒋慎仪 271

试论新时期政协工作的新方法 严农 272

统战工作服务经济建设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李松林 27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非公有制经济统战工作初探 熊吕茂 273

非公有制经济统战工作新探 周作翰 274

坚持党的宗旨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李志民 275

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刘玉凤 276

关于加强党性锻炼的几个重大政策性问题的思考 刘扫尘 278

把握心理特征讲究批评艺术 罗赐林 279

加强和改进国家政权机关党组建设 刘扫尘 280

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要自觉力行“五慎” 艾理生 281

论市场经济与民主集中制的相容性 曹基荣 282

坚持“任人唯贤”路线 刘文普邵伏先 283

严格执行《条例》选准用好干部 刘湘娥 284

市场经济条件下选才用人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周永生赵达军 285

跨世纪人才的基本条件及其选拔 贺正时 286

应当建立一门人才思维学 王承英 287

试论建立妇女人才学的必要性 刘元 288

人员可靠性综合管理系统 邓志良张力 290

做好面向新世纪的党建工作,为郴州经济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杨顺初 291

关于100家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调查报告 宋廷同 292

搞活“放小”企业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刘清江 293

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走向共同富裕 李凌沙曹监湘赵应云 295

穷乡僻壤的自强之路 刘仕清陆远如彭新沙 297

围绕发展市场经济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 周农 298

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坚强核心 刘扫尘等 299

中 篇 301

中西方传统哲学自然特质之比较 陈志强 301

论古代文人的生命意识 王友胜 302

《仁学》与中华文化重建 朱汉民吴凡明 303

儒学:泛道德主义的悲剧 杨振闻 304

再论《孙子兵法》的辩证思维 王向清 305

《杂卦》卦序新论 任俊华 305

天理与公理 张怀承 306

湖湘学派与海外新儒家 朱汉民 307

条件对规律的制约作用 陆魁宏 308

社会规律的主体性诠释 曹健华 309

论自然价值规律 曹山河 310

论价值思维 王小平 311

试论黑格尔的“反思” 曾天雄 312

“社会存在”新议 王征国 313

论历史偶然性与“蝴蝶效应” 张践明 314

特质层次初探 周玉明 315

整体主义探析 陈金美 316

具象的抽象与纯思的抽象 张建永 317

具象法 靳绍彤 318

试论认识主体性的三个层次 古祖雪 319

对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问题的新思考 陈远宁 321

论世界观向方法转化的途径 谭希培 321

系统功能观与辩证论译 萧立明 323

从现象到知识客体 张功耀 324

试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合理结构 冯正刚 324

论科学精神 彭炳忠 325

人类生命现象新论 黄正泉 326

意识范畴新说 许第虎 328

主体素质与认识能力的关系浅探 谢维楚 328

论个体自觉能动性的人格内涵 刘衍永 329

差异与人之本质的生成样态 易小明 330

略论人的潜能素质系统 刘卫平 331

论人的思想结构认识中的误区和界标 李屏南 331

对“非理论实践”的理论批判 刘耀杰 332

创造性思维的五种品质 胡宏文 333

论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三大特征 陈谷嘉 334

伪气功的反科学特征 周阳春 334

王船山的“德智统一论”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 彭大成 335

颜李学派的功利主义德育观 肖永明 336

乾嘉汉学及戴派汉学伦理思想的启蒙意义 肖君华 337

清官意识生成的深层动因及其危害 周小毛 338

关于构建道德认识论的设想 廖小平 339

论道德心理 黄高荣 341

伦理评价的道德历史主义 罗建文 341

论科学与社会伦理道德的相互策动 雷鸣何祖健 342

情智差对道德活动的影响及其对策 邓泽球 343

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唐凯麟 344

论道德的预测功能 李建华 347

也谈“婚姻基础” 吴立萍 348

主客二分与人类中心主义 卢风 349

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学基础 李培超刘湘溶 349

自然与人文的和解:关于生态伦理学的理论性质 李培超 350

生态环境与中国水灾 匡跃辉 351

禅宗的真精神及其对儒道的影响 徐荪铭 352

禅宗史上的南北之争及当今禅宗复兴之管见 吴立民 35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问题的一些心理学思考 刘守中 354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际关系 杨继本 355

智力概念新析 燕良轼 356

人文精神:高科技人才必识的大智慧 曾钊新胡弼成曾山金 357

亲子关系与子女行为异常 郑希付 358

老年事业发展战略初探 叶辉 35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问题 文选德 360

十五大与公有制理论的创新 谭运宏 362

实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突破 易炼红 364

从比例论到控制力论 向世聪 364

树立国有资产的“资本”观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 瞿宝元 366

国有资产增值:一个新的理论解说 刘解龙 367

资本是一种社会力量 李俊朝 368

社会主义与私营经济 何振国蒋慎仪 369

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改革的特点、规律性和发展阶段 张萍 370

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具有一致性 甄素芬 371

经济场的客观存在性 肖国安 372

交换、流通、市场 王爱莲 37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注重培育信用经济 李桂平 374

降低市场准入成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 张志中 375

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观念体系 黄兰香 376

正确认识买方市场全面适应市场需求约束 曾昭薰 377

论现代中国市场理性的实质、构成和建构方式 罗能生 379

国际市场环境基本要素分析 王红宇 380

全球化是柄双刃剑 李大伦 381

国际竞争与我国民族工业发展 廖进中 382

对“市场领土论”的理性思索 廖继芳 384

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胡浩正 385

佩鲁增长极理论及其发展研究 曾坤生 386

论基础瓶颈 陈乐一 387

对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辩证思考 彭分文 388

我国国土经济综合发展区划探讨 胡纯齐 389

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肖祥清 390

可持续发展的革命变革、本质特征及其误区 刘仕清 391

知识经济初论 易培强 392

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对策 唐之享 393

知识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基础 谭跃湘 394

知识经济与学习变革 屈林岩金鸣娟 395

制度、制度变革与制度均衡 李松龄 396

关于经济效益及其指标体系的思考 李世聪 397

系统简化模拟原理及其在经济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张筱峰管楚度 398

从物理学与经济学的比较看系统科学在经济学中的运用 管楚度 399

从计量的角度看技术活动中心的转移 彭福扬王树仁 400

多维标度法(MDS)的改进及其在国际市场研究中的应用 孙枫林 401

对当前阶级、阶层矛盾的几点认识 罗小凡 403

我国过渡时期主要矛盾再议 莫志斌 404

市场经济与政治民主化 周小毛 405

论我国变革时期的政府内部监控问题 卢汉桥 406

乡村民主建设的开拓与创新 傅治平刘丹 406

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比较方法问题的研究 朱道忠 409

法治建设论纲 李交发等 410

法治战略与民族治治精神的培育 蒋先福 411

重构国际民商秩序中的国际私法 李双元程卫东李先波 412

行政司法刍议 林广华 413

探索依法行政新机制 徐湘平 414

评新刑事诉讼法的价值取向及其实现的可能性 陈建军 415

刑事诉讼行为引论 谢家友邓云 415

论听证制度在中国的移植与完善 刘丹 416

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的障碍分析与对策思考 马放海蒋大兴 417

在改革中强化审判监督机制 高合明 418

犯罪结果及其分类新探 陈立 419

谈自首形式的种类 李新贵 420

论民事诉讼模式选择与审判方式改革 何文燕 421

论迈向新世纪的依法治税 史明辉 421

经济法的模糊性研究 陈云良 422

关于税收法律关系问题的思考 史明辉 423

税务机关应规范税务处罚 詹兰昌 423

纳税人权利初探 黄伯祥 424

设立虚报、瞒报统计资料罪刍议 魏启敏杨晓江 425

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管理立法 蒋学毛 426

知识产权的权利体系 蒋言斌蒋美仕 427

论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与国际标准进一步接轨 冯晓青 428

国际收养准据法的选择方式 蒋新苗 428

儒家社会管理学评析 唐镜 429

论人际交往中的尊重原则 邓演平 430

当代文化经济的社会形态初探 谭砺 431

公共关系策略性传播初探 谢俊贵 432

试论建立“妇女人才学”的必要性 刘 元 433

农村家庭结构变动趋向的社区分析 方向新 434

龙图腾飞在炎黄族团的崇高地位 何光岳 434

龙崇拜起源研究述评 吉成名 436

论蚩尤 伍新福 436

鲧罪因新探 曾湘军 437

中国南方出土商周铜铙概论 高至喜 438

关于孔子何以被尊崇的问题 谭承耕 439

论秦汉时期的博具、博戏兼及博局纹镜 傅举有 440

《居延新简》所记的西汉物价研究 罗庆康 441

历史上人类活动对长江流域水灾的影响 刘沛林 441

曹操立嗣问题考辨 柳春新 442

南北朝时期寺院地主经济初探 夏毅辉 444

试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主阶级的消费特征及其影响 刘爱文 444

唐代俊士科考论 侯力 445

宋理宗缘何只对瑶族发给“特许状”? 任俊华 446

《资治通鉴》政治价值形成的原因 陈甲标 446

中国最早的火器部队 刘旭 447

近代书院与中西文化交流 邓洪波 448

太平天国与晚清政治 郭汉民 449

论洪秀全宗教政治思想的形成 谢起章 450

试论清末的宪政改革 李育民 450

清末中国对犹太人的了解与态度 李长林 451

杨度与清末礼法之争 唐自斌 452

试论熊希龄 周秋光等 453

论孙中山的社会历史观 韦杰廷 454

孙中山对外开放思想的形成及其特征 饶怀民吴科达 455

同盟会非“团体联合”史实考 郭汉民 456

共进会评议 周秋光 457

黄兴思想及活动述评 刘泱泱 458

辛亥革命焦达峰、陈作新被戕案新证新说 杨鹏程 459

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前景的再思考 周辉湘 460

《海国图志》海防思想研究 刘爱文 460

论新民学会会员成才目标的选择 刘建平 461

党的创建时期马克思主义在湖南的传播 王中杰 462

“五四”时期中国先进分子怎样选择马克思主义 宁教奎 464

对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若干史实的考证 曾长秋 465

邓中夏对早期农民运动的理论贡献 柳礼泉 466

党的“五大”历史功绩试探 唐正芒 467

土地革命前期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贺春禧 468

共产国际与秋收起义 王文珍 469

人民革命政权最早的银行及其货币 袁常奇 470

瞿秋白评价的几个问题 何一成 471

关于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几个问题 戴柏汉 472

吕振羽与抗日文化宣传 范忠程 473

西安事变前后蒋介石由“剿共”内战到联共抗日政策的转变 宋玮明 474

论抗战胜利后民盟的历史抉择 雷炳炎 475

论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地位 萧栋梁 475

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再认识 韩廉 477

近现代湖南人才地理研究 朱翔 478

论湖南近代人才群产生和形成的原因 陶用舒 478

论历史人物的思想转变 李屏南 479

林伯渠的经济思想及其实践 宋斐夫 480

邓小平与党的八大 刘华清 481

论“大跃进”运动的国际背景 宋银桂 482

彭德怀两次回乡调查及其影响 卢瑞莲 483

论建国以来党的市场政策和市场建设 陈清林 485

中国共产党利用外资理论的形成过程初探 卿定文 486

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左”倾思潮的理论剖析 周作翰李屏南 487

四十年反和平演变斗争的回顾与思考 周发源 488

中共党史研究的困惑与希望 陈富华 489

中国对欧洲文艺复兴的研究 李长林 490

关于印度近代史的开端问题 李茂梓 491

中亚文明与中亚研究 王治来 492

中国与联合国的创建 刘少华 493

试论中国与南斯拉夫关系的演变及成因 肖宗志 494

“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 易 健彭漱芬 494

制约与超越:文学与文化关系的考察 黎跃进 495

论作品载体 张胜先 496

文学需要高擎人文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圣火 韦 平 497

审美对象的物种尺度与审美主体内在尺度的对立统一是美的基本规律 黄治正 498

什么是艺术的基本特性? 王少青 499

论文学形象的语言构成 赵炎秋 499

关于杂文的释义和探源 周鼎安 500

爱国主义与杂文 汪立康 501

狂草:说不尽的美学难题 王田葵 502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标题的缘起、发展和成熟 石建初 503

“名实”与“言行” 徐麟 504

略论建构世界神话体系 刘城淮 505

民歌——诗歌的母亲 周健明 507

《说文》玉文化初探 范进军 508

从超越到浪漫——关于楚文艺的反思 陈书良 509

论建安骚体文学的转捩 郭建勋 510

论刘宋诗坛的复古 谌东飚 511

中唐传记文学鸟瞰 李一飞 511

论《文心雕龙》的骈句艺术 李映山 512

《物色》考辨 刘建国 513

论杜甫对屈原的继承 毛炳汉 513

苏轼在宋代文学革新中的领袖地位 姜书阁 514

论中国古典戏剧的“虚”与“实” 吴帼屏 515

欧阳玄与元代湖南散文 刘再华 516

关于王夫之《双鹤瑞舞赋》问题 谭承耕 517

论文化转型中的近代汉魏六朝诗派 孙海洋 518

论湖湘文化之源及其“蛮”的特质 罗敏中 518

漫论湖湘文化 马积高 519

试论湖湘文化的根本特性 丁平一 520

论湖湘文化的近代化开端及其标志 周秋光 521

新诗四时代论纲 汪东发 522

佛学与中国现代作家 谭桂林 523

唯恐其争——阿Q形象的再认识 陈仲庚 524

邓中夏的文学观 廖美琳 525

黎烈文论 康咏秋 526

革命现实主义的烂漫山花——周立波农村题材短篇小说的艺术风格 胡光凡 527

茶子花流派初探 蒋静 528

浅谈孙幼军童话的艺术真实感 杨实诚 529

“文坛岳家军”论 余三定 530

《甲申祭》三题 龚政文 531

当代中国的文化思潮 章启辉 532

论当前长篇小说题材的历史化倾向 刘起林 532

论民间机智人物故事之艺术结构及其民俗文化土壤 王建章 533

论区域风俗对当代小说政治化倾向的消解功能 田中阳 534

描写与小说观念 彭建明 535

通俗文学:九十年代中国文坛的三种现象之一 杨汉云 536

关于纪实文学与报告文学特性的思考 章罗生 537

试论“戏剧性”在电影创作中的艺术地位 钟友循 538

电影观赏心理初探 曾耀农 539

中国当代学者散文的艺术特色 钟友循 539

走向民间:世纪末文学的发展态势 岳凯华 540

当代大陆台湾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比较论 田中阳 541

中国诗话与日本诗话 蔡镇楚 542

普希金与莎士比亚 张铁夫 543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意识 何云波 544

论艾略特《四个四重奏》的时间主题 蒋洪新 545

作者:是“死”去还是“活”着 宁一中 545

荒诞的理性和理性的荒诞 罗选民 546

中国学派:必要可能途径 熊沐清 547

孔子言语观及现代公关言语研究 张冠湘 548

人文精神和科学主义:语言研究的两个极致 伍雅清 549

“风”名源于乐器考 蒋长栋 549

论古代汉语特殊修辞及其与审美理想的关系 蒋方才 550

训诂的比例推证法论略 段观宋 552

《新著国语文法》与汉语语法学 彭兰玉 552

宋代福建诗人用韵所反映的十到十三世纪的闽方言若干特点 刘晓南 553

湖南省的汉语方言 鲍厚星 554

益阳方言的边音声母 陈蒲清 555

动词的空间适应性情况考察 储泽祥 555

空语类理论与汉语空位宾语 韩景泉 556

方言微机处理系统 吴道勤谢深泉 557

翻译学是一门人文科学 黄振定 559

广播语言的声学探讨 田放牧 559

解构“信、达、雅”:翻译理论后起的生命 罗选民 560

翻译的阐释性 彭秋荣 561

互文性与翻译 杨衍松 562

论科学的翻译与翻译的科学 萧立明 563

论鲁迅的翻译理论和实践 沈宝基佘协斌 563

译诗问题初探 刘重德 564

关于“文不逮意”的传播学解释 郭光华 565

语义学及其研究范畴 李曼珏林汝昌 566

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 林汝昌 567

社会文化在英语语言性别差异上的反映 谢则融 569

浅谈英语类似句的翻译 廖瑛 569

英语情态动词的语义、语义特性与时态 秦裕祥 570

在英语精读课中分析写作技巧 欧阳琦 571

电报英语句型结构浅析 廖瑛 572

测试——交际语言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刘正光 573

英语“优化输入、分层输出”教学模式总结报告 曾葡初 574

古汉语语法与现代英语语法的比较研究 彭京 575

我们期望素质教育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石鸥 576

知识经济: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契机 汤曼 577

关于现阶段我国信息社会学研究任务的初步探索 谢俊贵 578

信息消费概念的确立及其理论基础 贺修铭 579

信息高速公路上的“无围墙图书馆” 杨明秀王海清 580

改革公共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的捷径 刘朝晖 581

高校图书馆的期刊信息价值与开发利用 廖爱华 581

信息的物理特性研究 侯金川 582

需要层次论与高校图书馆馆员积极性的激励 刘秋林 584

改进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读者工作的若干思考 莫守忠 584

师专图书馆开设师范教育阅览室初探 陈燕莉 585

中国档案学的出路探究 何振 585

家务文书与家庭档案 曾永有 587

用户情报认知行为模型 王以群张力 张中会 587

试论素质教育的战略意义 毛代胜 589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素质教育 黄义彪 590

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 李国恩陈志强 肖君华 591

面向新世纪,为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合格师资 周嗣海 593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素质教育 胡玲玲 594

科教结合的重大课题 张楚廷 595

大学生的哲学素质培养模式 舒远招 596

主动适应科学定位 张志沛 597

道家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吕锡琛 598

中国高等学校应加强基础教育 姚利民 599

论环境伦理教育 刘湘溶 600

论法律教育与大学生的素质 周雄文 601

论迈向新世纪的美术素质教育 谢雱 601

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课程建设 吴献成 603

论通才体育 龚正伟 604

大学体育的回眸与瞻望 鲁梅 604

新世纪知识经济与师专素质教育 唐朝阔 605

对师专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杜方智 606

教学过程新论 张传燧 607

教学过程本质之我见 刘黎明 609

论教与学关系的特征 胡淑珍 610

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赵厚玉 610

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几个观念问题的思考 李莉 611

启动式教学初探 谢树棠 613

论成人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易仲民 614

字理识字教学法 贾国均 615

教学辅导报刊应强化素质教育 任理勇 615

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的基本内容 欧阳玉 616

大学生心理调适的研究 胡安邦 617

论高科技视野中的现代新型生产力发展趋势 王柏新 618

浅谈科技成果转化的规律 吴献成 619

科技成果的社会历史影响的评价指标与方法 谷兴荣 620

下篇 621

产权制度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储波 621

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的思考 向 东 62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搞好宏观调控 金维迪 624

治理整顿中的几个辩证关系 袁金辉 625

重复建设需要综合治理 皮修平 626

论违约性经济过热 莫一心 627

开放经济中的通货膨胀 马伯钧 627

投资膨胀之症结 欧阳维忠 628

当前我国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形成机理及实证分析 乔海曙熊正德 630

正确评估风险的指标选用 王虎林 630

经济体制改革与全民所有制内部关系的调整 胡浩正 631

向结构优化要效益 程兴汉 633

论我国核工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任德曦 633

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向与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刘辉煌等 634

绿色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 王耀中 635

外贸体制改革与完善企业行为机制 王德云 637

是满足国家需要还是满足社会需要 文伯安 638

财政收入波动性试探 俞绍昌 639

关于财政信托投资业中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探讨 张瑜 640

现行税收管理体制的弊端及其改革初探 陈镜华 641

浅述《资本论》的资本理论与我国的利率体制 何纯庭 642

论费改税 李长庚 643

预算外资金失控的成因、后果及抑制措施 谢革非 645

中国税收制度对股份制经济的影响 陈纪瑜张强 646

中国会计的未来环境与战略 夏博辉 647

对我国资本市场的理性思考 贺学会 648

当前经济形势及货币、信贷政策研究 乔海曙 649

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的突破口 李树丞 650

资本经营与对外开放 黄玉英 651

外商来华投资的特征、趋势与中国利用外资的对策分析 刘辉煌张意湘 652

对21世纪中国离岸金融市场的几点建议 董寿昆 653

国际债务危机成因及对我国外债管理的启示 夏飞 653

抓住机遇把握利用外资的主动权 刘岁文 655

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刘长庚 656

对外开放过程中的外资幻觉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李树丞 657

从亚洲金融危机看我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 姜衡舒 658

我国金融信托业的现实状况与发展战略研究 乔海曙 659

金融市场刍议 黄定龙 660

从金融波动看金融稳定 邹修清毛爱国 刘晓波 661

论我国金融监管的改革与建设 张强 662

金融系统内部经济犯罪与立法对策 李利君 664

关于差别利率运作方式的研究 任蔼堂等 664

对降息需求扩张作用的分析 刘萌芽 665

关于工商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的思考 周桂文 667

浅谈《商业银行法》在实施中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段桂书 尹桢 668

论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内部组织结构设计 彭建刚 669

存款保险: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 任蔼堂 670

化解不良信贷资产的研究 汪其昌 671

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及其运作中的几个问题 曾德明 董继平 671

证券组合的临界线决策 王键屠新曙 672

城市开发与证券化 戴晓凤 673

名牌强国:中国经济跨世纪发展的重大课题 熊考核 674

中国名牌商品市场初探 陈先枢 675

转轨时期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深层次原因 柳思维 676

试论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到位的途径 吴光前 678

中介组织事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夏博辉 679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待业问题 莫惠林郭 冰 680

市场就业论 蒋学毛 680

“失业承受力”与“就业生长力” 陈鸿 681

中国人才资源市场的若干问题 孔祥国 682

发挥人力资本价值迎接知识经济挑战 杨晓优 683

开放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条件分析 周良荣 684

实现充分就业的社会保障系统 邓微 68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王学先 685

理顺分配关系是整顿经济秩序的中心环节 向 东 687

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差异·成因·对策 杨建新 687

浅析我国目前个人收入分配中差距过大的原因及对策 谭勇 688

我国个人收入公平分配论 刘茂松 689

论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合理调控 陈迪平 691

关于个人所得税的探讨 孙冰冰 692

论人口对于消费的分母效应 廖立 693

知识经济与居民消费 尹世杰 694

市民消费行为特征与消费形象构造 许维焕 695

中国家庭消费的发展趋势 尹世杰 696

关于“复关”与对策研究的几点思考 廖进中 697

借鉴美日经验发展我国信息产业 张安珍 698

日本产业“空心化”及其对亚太经济的影响 戴激波 699

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前景、障碍与现实选择 张亚斌熊正德 700

走向新世纪 盛忠 702

湖南经济现状与发展思路 陈福义 703

人口迁移流动的变化对湖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史永铭 703

东亚国际资本流动区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陈长春袁开国 705

论亚太地区市场巨变中湖南经济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 傅予行 706

从经济运行效率的对比分析看香港回归对湖南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李琳 707

振兴湖南经济的关键在于优化产业结构 胡浩正 708

名牌战略是振兴湖南经济的跨世纪大战略 彭新沙彭艾珍 709

实施人才战略促进我省知识经济发展 柳念国 709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湖南经济战略研究 向东 711

对加快湖南科技事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刘建民 712

实施“科技兴湘”是湖南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熊正德 713

从集中力量保证全省经济发展重点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体制与机制 周建国 714

放开两头繁荣一线 高克勤 715

开发建设湖南省第二条经济走廊的理论依据 朱罗生 715

缩小湖南与东部地区差距之管见 刘玉珂 716

新的财税体制需要有新的理财思路 章锐夫 717

略论新形势下的地方财源建设 江元保谢革非高及红 718

湖南省“九五”期间筹措建设资金的对策研究 彭新沙等 719

建设特色财源振兴湖南财政 章锐夫 720

我国城市边缘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朱翔 721

少数民族地区投资欲望膨胀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胡令明 722

发挥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优势新探 邓必海 723

试论少数民族经济运行机制的转换 彭一珍 724

开辟长株潭三角区高科技园的设想 谢光辉罗望林熊绍华 725

“湘三角”扩大对外开放途径探讨 刘岁文 727

从生态经济学的观点谈洞庭湖整治开发的战略问题 何林福李翠娥 728

加快培育株洲生产资料大市场的优势和对策 蔡永红 730

湘潭市工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余尧山 731

实施结构效益战略加速娄底经济发展 余英生曾庆炎 731

实施大郊区战略加快零陵发展步伐 邹金鷟 733

切实实施首选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张万才 734

郴州地区“三沿线”战略布局构想 向曾榆等 735

郴州市第三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黄孝健 737

郴州与韶关经济的不平衡关系及实现良性循环的对策 李雪霆许立程 738

市场经济条件下山区经济开放开发的思考 戚和平等 739

八亩山地做文章综合开发奔小康 刘仕清陆远如 742

湘西市场发展与流通网络布局 范保宇 743

联合开发走出封闭 张萍 744

提高经济效益的几点思考 谢树林 745

湖南东江库区开发性移民的理论和实践 黄诚 746

湖南县域经济跨世纪发展模式构想 伍大荣 747

超越本土:勇闯市场奔小康 申平华黄天锡 748

民营富县:县域经济的现实选择 张自银 749

创建旅游特区振兴内地经济 欧家太 750

银行要大力支持开发山地资源 卿石麟 751

对我国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思考 戴乐平 751

实现各地区共同富裕的“奥秘” 傅予行 753

论改革目标的分区到位与过渡区的改革 张萍 755

略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区域发展中的具体化 陈益富 756

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地域结构优化 廖荣华 757

着力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环境 余英生 758

内陆省份人才外流态势及其战略对策 杨敬东 759

区域经济与科技进步 曾昭薰 760

发展新型商贸集团拉动区域经济增长 刘天祥 761

实现出口生产及商品结构外向化转换 周克武周天林 762

提高中西部外资利用水平 李跃 763

韶山革命纪念地和风景名胜区建设刍议 卢道湖 763

森林城构想 唐开山 765

试论旅游区市场定位 李坚 766

我国区域旅游资源的复式评价 翟辅东 767

试论发展旅游与文物保护的关系 阎友兵 768

论我国旅游产业经济的民俗开发 王建章 769

论旅游资源非优区突变 许春晓 770

郴州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 王发兴 771

论南岳衡山人文旅游文化资源及深度开发 刘建平 771

花岩溪旅游产品的定位及开发思路 张丽华樊倚天 773

道路运输管理体制改革之管见 刘煜煜 774

对调整汽车货物运输价格的探讨 崔则仁 775

塑造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形象的基本构想 卢维平 776

论我国住宅基金的管理模式 董寿昆 778

公有住房经营管理社会化的探讨 汪三明 779

中国产权市场发育中的障碍及加快发育的途径 刘天祥 781

论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融合 刘桂斌 782

劳动产权、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 张亚斌 783

把我省国有大中型企业推向市场的程度、目标与对策研究 邱志忠 784

企业技术创新的产权激励模式 张旭升孟庆伟 785

从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看国有企业改革 王虎林 786

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的新课题:产权激励 唐未兵 787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难题及对策 董寿昆熊海斌 787

国有(集体)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实践与思考 张爱民 788

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应在建立新机制上下功夫 黄隆顺 789

论技术开发股份制 易可君彭炳忠 791

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向世聪 792

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李万郴 792

承包制与股份制的比较分析 肖祥敏 793

着眼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程兴汉 794

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努力推进国有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 陈安众 796

西方国家公司治理机制的比较研究 曾德明 797

关于百户国有工业企业管理现状的调查报告 荆继绵等 798

企业改制对国税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黄德成 800

八户国有企业破产的启示 胡颖锋 801

论国有股权管理 金倜伟龙松林 802

按单位招待费一定比例征收企业解困调节资金的设想 雷宇光 802

出口企业优序分析的排序分类模型 孙枫林 803

中国跨国企业发展战略探讨 王翊 804

东南亚金融危机中韩国大企业集团的破产对发展我国企业集团的启示 刘巨钦王小文 805

信息化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袁望冬 806

试论网络公司及其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雷光勇 808

论国营商业怎样经受竞争的考验 周宏达 808

构建企业生态学人格 张长元 809

湖南国有困难企业走出困境的思路与对策 刘仕清等 811

重振国有大中型企业雄风的必由之路 任尚仁金倜伟龙松林 812

企业内涵式发展经济环境与战略研究 李世聪 813

国企并购:现实障碍及政策取向 彭民安 814

推进资本营运优化资本结构 王汀明 816

关于企业集团资本运营的几点思考 范命辉 818

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何增资减债优化资本结构 吴家丕 819

关于提高大修理基金使用效果的几个问题 王广明 819

公司注册资本的一大“黑洞” 黄红梅何元武 820

解决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现实途径 王承英 821

培育职业型企业家阶层 刘茂松 822

构建中国职业企业家阶层的系统思考 张早平 823

市场经济呼唤企业经营者的独立经济利益 文安生 824

试论国有企业代理阶层的激励机制 袁凌傅剑华 825

商誉——企业待开发的生产力资源 陈先枢 826

国有企业要注重经营战略和决策管理 胡颖锋 827

国际互联网与商业企业经营 贺爱忠 828

论消费知觉和企业营销 丁丽琼 829

以人为本与全面质量管理 陈国清 829

管理科学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王汀明 830

论日本集团主义的特点及其启示 刘友金 831

改革发展中的企业积累问题 张富泉 832

职工养老金统筹保险初探 李华明 833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探讨 贝兴亚 834

深化用工制度改革的战略及对策 蒋学毛 836

技校毕业生分配机制浅谈 杨衡慧 837

警惕!隐性固定工的崛起 李世安 837

论合同制工人主人翁作用 龚准煌 838

大力发展职业岗位培训是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的有效途径 米双红 840

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会计之比较 刘怀德 841

论企业财务诊断 朱开悉 842

财务状况变动表的内涵及其分析 刘长青 843

关于租赁业务会计准则问题的探讨 谢诗芬戴子礼 844

国有企业破产预防制度初探 甄峰 845

都“破产甩债”行吗? 申金生 846

国营企业中“家族病”的防治及对企业社会职能的重新思考 李培毅 847

对“放小”战略的思考 黄国秋 848

小企业大问题 高克勤 849

做活“放小”大文章 雷渊利 850

股份合作制: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李明生 851

正确处理三个关系整体搞活县办工业 翟笃培 852

区县企业改制与资本营运 余建国 853

必然的选择成功的尝试 董学生 854

区街企业科技进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陈建光 855

一条安置下岗职工的好路子 戴源 856

从讲政治的高度来看待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孟祥明蔡永红 857

优化环境促进个体经济迅猛发展 刘铁强 858

论政策·科技·投入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杨中万 859

论发展民营经济的成本耗费与回收 石友金 85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保护问题 易炼红 860

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定义与内涵 羊文超 861

我国农业陷入困境的原因与摆脱困境的对策 何盛元 862

论湖南农业可持续发展 匡跃辉 863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轨迹分析及现阶段的对策思考 邓大才 864

农村承包经营权改革问题探析 屈茂辉 865

发展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问题与对策研究 梅克保 866

股份制是发展乡镇企业的新趋势 吴天申 867

建立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阮石平 868

买方市场条件下的农业发展战略 崔永平 868

论开发农村市场的营销对策 皮修平 869

论农民进市场的制约因素及其引导对策 赵世荣 870

论农业大省的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战略 易炼红龙方 871

农业产业化建设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辩证关系 欧代明 872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把握市场趋势 王碧元 873

从桂阳烤烟看农业产业化 钟本强 874

论产业结构互利效应机制与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肖万春 875

浅谈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王美斌等 876

试论农业经济结构最优化的客观标准 谢树农 877

全方位开拓农产品出口市场 张永清 878

从农民理性经济行为看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 邹新月 880

要用产业化的思路解决粮食产销问题 刘龙仔 881

发展粮食生产的新视点 朱亚生 882

开发湘南农业的几点对策 陈冬文 884

论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与农村劳动力就业深化战略 刘茂松 885

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 明燕飞 886

湖南农村反贫战略研究 贺友斌 887

农村土地制度深化改革模式研究 易可君 888

农业省剪刀差问题及调控对策 向东 889

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专访调查 龙定鼎 890

农村金融市场秩序管理不能放松 彭京仪 892

浅议乡镇税收依法征管难的原因与对策 张建军 892

新时期农村社会矛盾探析 刘爱国 893

乡镇干部聘用制应该稳步发展 刘文普 894

关于农村减债消赤的调查与思考 吴定宪 895

农村消费:扩大有效需求的主要源泉 邓大友 896

浅谈科学指导农民建房 曾令亮 897

消除对农民的制度性歧视 胡祥苏 898

湖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研究 唐宇文 900

行政村公司化:城郊农村发展的创新选择 黄兰香 900

城镇建设成效论 宋甲武 901

小城镇发展中的农村人口转化 方向新 903

从人口生产总过程来把握人口 马伯钧 904

论农村老年保障与人口控制 周绍斌 904

论我国贫富差距的发展趋势 曹晓鲜 905

论内陆山区扶贫攻坚的主要社会精神条件 李年青 906

扶贫攻坚必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 邱放杰 907

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更需计划调节 杜崇烟 908

在山字上做文章在特色上下功夫 章锐夫 909

加速推进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化 杨焕坚 910

民族贫困地区扶贫攻坚战中的难点及其对策研究 秦贤义 911

努力探索特贫县摆脱财政困境的途径 彭善文 912

郴州地区边界贫困县乡扶贫政策研究 左厚坦 913

桂东,呼唤全社会的关注 杨书月 唐孝辉 914

从可持续发展观看扶贫的机制和效益 陈成文 91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