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通运输
轮机工程手册  上
轮机工程手册  上

轮机工程手册 上PDF电子书下载

交通运输

  • 电子书积分:3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绍纲主编;《轮机工程手册》编委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114003617
  • 页数:1594 页
图书介绍:
《轮机工程手册 上》目录

绪 论 1

第1卷轮机工程基础 1

目 录 1

第1篇理论基础 3

第1章工程力学 3

1 受力分析 3

1.1物体与杆件的受力 3

1.2刚体与变形体 3

1.3力的种类 3

1.4物体的受力分析 5

2.2力的投影与力矩 6

2 力系的平衡条件 6

2.1力系的分类 6

2.3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7

2.4有摩擦情况下的平衡问题 9

3 质心、平面图形几何性质、转动惯量 11

3.1质心 11

3.2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12

3.3转动惯量 15

4 构件的运动分析 17

4.1运动的类型 18

4.2点的运动分析 19

4.3构件的运动分析 20

4.4点的合成运动 25

5 构件的动力分析 27

5.1质点、质点系 27

5.2动静法 28

5.3功与动能 31

5.4动量与动量矩 33

5.5碰撞问题 34

6 机械振动基础 36

6.1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 36

6.2线性自由振动系统 37

6.3单自由度线性系统的受迫振动 44

6.4减振与隔振的基本概念 45

7 构件强度刚度计算的基本概念 46

7.1强度刚度计算的基本概念 46

7.2常用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50

7.3许用应力与安全系数 53

7.4基本变形构件的强度、刚度计算公式与实例 58

8 组合变形情况下构件的强度计算——应力状态分析与强度理论 64

8.1应力状态基本概念 65

8.2强度理论 71

8.3组合变形杆件应用强度理论进行强度计算实例 73

9.1压杆稳定的基本概念 74

9.2细长杆临界载荷的计算 74

9 压杆的稳定性 74

9.3压杆稳定条件及其应用 76

10 弹性理论基础 79

10.1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基本方程 79

10.2厚壁圆筒的计算 81

10.3线弹性断裂力学简介 83

10.4热应力简介 85

参考文献 86

1.2设计机械零件时的基本要求 87

1.1机器、机构、构件、零件 87

1 机械设计基础概述 87

第2章机械设计基础 87

1.3设计零件的步骤 88

1.4机械零件的强度 89

2 凸轮机构 92

2.1常见凸轮机构的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92

2.2理论廓线、实际廓线、基圆、根圆、节点、节圆、压力角 92

2.3基圆半径与压力角 94

2.4盘状凸轮理论廓线的最小曲率 95

半径ρmin和滚子半径rT 95

2.5推程中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 95

及其应用范围 95

3.1齿轮机构 97

3 齿轮机构和轮系 97

3.2轮系 120

4 平面连杆机构 126

5 联接 128

5.1螺纹联接 128

5.2键联接 135

5.3销联接 136

6 带传动和链传动 136

6.1带传动的类型 136

6.2 三角胶带的标准规格 137

6.3三角带轮 139

6.4三角胶带传动的设计 140

6.5同步齿形带的结构和规格 143

6.6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 144

6.7传动链的类型和结构特点 144

6.8套筒滚子链的标准规格 145

6.9套筒滚子链链轮 145

6.10套筒滚子链传动的设计 146

7 轴 147

7.1轴的用途和分类 147

7.2轴的材料 148

7.3轴的最小直径 149

7.4轴的强度验算 150

8.1滑动轴承的主要结构型式 153

8 滑动轴承 153

7.5轴的刚度验算 153

7.6轴的临界转速 153

8.2轴瓦和轴承衬的材料 155

8.3润滑剂和润滑方法 155

8.4混合摩擦润滑滑动轴承的验算 157

8.5液体摩擦润滑滑动轴承 158

9 滚动轴承 161

9.1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161

9.2滚动轴承的代号 163

9.3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 164

9.4滚动轴承的失效和计算准则 164

9.5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 165

9.6滚动轴承的静载荷计算 167

9.7滚动轴承的极限转速 168

9.8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封 168

10 联轴器和离合器 170

10.1联轴器和离合器的用途、分类、特点、应用和选择 170

10.2固定式联轴器 171

10.3可移式联轴器 172

10.4离合器 180

11 弹簧 184

11.1弹簧的功用和类型 184

11.2普通圆柱螺旋弹簧的型式、代号和尺寸参数系列 185

11.3 圆柱形螺旋弹簧的制造、材料和许用应力 188

11.4普通圆柱形压缩(拉伸)螺旋弹簧的设计计算 189

12 刚性回转件的平衡 192

12.1刚性回转件的平衡计算 192

12.2回转件的平衡精度 195

参考文献 197

第3章流体力学 198

1 流体的性质 198

1.1流体的密度 198

1.2流体的压缩性和膨胀性 200

1.3流体的粘性 201

1.4表面张力和毛细现象 205

2 流体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206

2.1作用于流体上的力 206

2.2研究流体流动的两种方法 208

2.3流体运动的分类 208

2.4迹线、流线、流谱、流管、流量和平均流速 209

2.5有旋流动和无旋流动 210

2.6层流和湍流 212

2.7雷诺数和临界雷诺数 214

2.8湿周和水力直径 214

2.9声速和马赫数 215

3.4液柱式测压计 216

3.3帕斯卡定律 216

3 静止流体 216

3.2静止流体的压力分布规律、等压面 216

3.1流体静压力及其特性 216

3.5静止液体作用在壁面上的总压力 218

3.6阿基米德原理 223

3.7相对静止液体的压力 223

4 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 224

4.1连续方程 224

4.2运动方程 224

4.3伯努利方程 224

4.5动量矩方程 227

4.4动量方程 227

5 管流阻力 228

5.1水头损失计算公式 228

5.2沿程阻力系数 229

5.3局部阻力系数 236

5.4管路计算 243

6 绕流阻力 246

6.1产生绕流阻力的原因 246

6.2介绍几种物体的阻力系数 246

7 缝隙流动、孔口出流和水锤 248

7.1缝隙流动 248

7.3水锤 251

7.2孔口出流 251

参考文献 253

1.3可逆过程 254

1.6比焓h 254

1.5比内能u 254

1.4热力循环 254

1.7比熵s 254

1.2热力系统的分类 254

1.1热力系统 254

1 基本概念 254

第4章工程热力学 254

1.8比?ex 255

1.9比热 255

1.10比热比k 255

2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256

2.1 闭口系的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 256

2.2开口系的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 256

2.3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的应用 257

3 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258

3.1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 259

3.3熵流与熵产 260

3.2熵 260

3.4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 261

4 理想气体及其热力性质 263

4.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63

4.2理想气体的比热 264

4.3理想气体的内能、焓和熵 271

4.4理想混合气体 276

5 水蒸汽及其热力性质 278

5.1 基本名词、定义 278

5.2水蒸汽的p-D图和T-s图 279

5.3水蒸汽的热力性质图表 280

5.4 水蒸汽的热力过程 294

6 湿空气 296

6.1湿饱和蒸汽和露点 297

6.2湿空气的参数 297

6.3湿空气的焓—湿图(h-d图) 298

6.4 干球温度f和湿球温度fd 301

7 气体的基本热力过程 302

8 气体动力循环 304

8.1内燃机理想循环 304

8.2热气机循环 306

8.3燃气轮机装置定压加热循环 307

8.4增压式内燃机及其循环 308

9.1简单蒸汽动力装置循环—朗肯循环 309

9 蒸汽动力装置循环 309

9.2再热循环 310

9.3回热循环 311

10 制冷循环 312

10.1空气压缩制冷循环 312

10.2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312

10.3汽流引射压汽式制冷装置 314

10.4吸收式制冷装置 315

参考文献 316

1.2温度梯度 317

1.4 导热系数 317

1.3导热基本定律——傅立叶定律 317

第5章传热学 317

1.1温度场 317

1 基本概念 317

1.5导温系数 318

1.6 蓄热系数 318

1.7对流换热公式 320

1.8对流换热系数 320

2 导热计算 321

2.1稳定导热计算 321

1.10半壁传热公式和传热系数 321

1.9折算辐射换热系数 321

2.2材料之间的接触热导 324

2.3肋壁导热计算 325

2.4 不稳定导热的线图计算法 328

2.5不稳定导热的集总热容法 331

3 对流换热 333

3.1 对流换热原理 333

3.2强制对流换热 335

3.3 自然对流换热 337

3.5沸腾对流换热 338

3.4凝结对流换热 338

3.6轮机工程中常用的各种流体热物理性质表 340

3.7增强对流换热的几种措施 347

4 辐射换热 348

4.1热辐射的基本概念 348

4.2辐射换热计算公式 350

4.3太阳辐射 354

4.4气体辐射 357

5 传热与换热器计算 357

5.1传热计算公式 358

5.2热管传热计算 358

5.3平均温差 359

5.4表面式换热器的热阻和计算方法 360

5.5传热单元数法 362

5.6换热器热计算示例 364

参考文献 368

第6章燃烧学 369

1 燃烧的基本概念 369

1.1影响燃烧速度的主要化学规律 369

1.2着火 370

1.3点火 372

1.4气体燃料的燃烧 373

1.5液体燃料的燃烧 375

1.6固体燃料的燃烧 377

2.1燃料的成分 379

2 燃料 379

2.2热值 380

2.3几种液体燃料的性质 382

3 燃烧计算 382

3.1理论空气量 382

3.2烟气的容积 382

3.3燃料的特性系数和理论最大RO2值 383

3.4 由烟气分析结果计算过剩空气系数 384

3.5理论燃烧温度 384

参考文献 384

1.1电子与电荷 385

1 基本的物理概念 385

第7章电工基础 385

1.2电场 386

1.3电位与电压 386

1.4导体 387

1.5电介质 388

1.6电容和电容器 388

1 7静电感应 389

1.8静电屏蔽 389

9电流 389

1.11接触电位差 390

1.12温差电动势 390

1.10电动势 390

1.13压电效应 391

1.14霍耳效应 391

2 电磁 391

2.1电流的磁场 391

2.2电磁感应现象 393

3 电路基础知识 395

3.1电路与电路图 395

3.2理想元件的电特性 395

3.3电路分类 395

3.4电源 395

3.6电功率 396

3.5欧姆定律 396

3.7电流和电压的正方向 397

3.8克希荷夫定律 397

3.9正弦交流电 397

3.10周期性非正弦交流电 399

4 线性网络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定理 401

4.1常用术语 401

4.2理想元件的串联和并联及其等效值 402

4.3支路电流法 402

4.4网孔电流法 403

4.5节点电位法 403

4.6 Y—△变换 404

4.7叠加原理 405

4.8戴维南定理 405

5 正弦交流电路 406

5.1正弦交流电的相量 406

5.2相量图 406

5.3单一参数元件的基本特性 406

5.4阻抗与复阻抗 407

5.5导纳与复导纳 407

5.6交流电功率 408

5.7交流电路的计算 408

5.8具有互感的交流电路 409

6 三相电路 410

6.1三相交流电 410

5.9交流电路中的谐振 410

6.2三相交流电的表示法 411

6.3三相电路的联接 411

6.4三相电功率 412

6.5三相电路的计算原则 412

7 电路的暂态 414

7.1暂态的起因 414

7.2暂态过程的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414

8.1铁磁材料的磁性能 416

8 铁磁材料和磁路 416

8.2磁路计算 418

8.3电磁铁吸力的近似估算 421

参考文献 422

第8章电子技术基础 423

1 半导体器件 423

1.1半导体材料 423

1.2 PN结 423

1.3半导体二极管 424

1.4稳压管 425

1.5双极型晶体管 426

1.6单极型(场效应)晶体管 428

2 低频放大器 432

2.1放大电路的组成和静态值的计算 432

2.2放大电路的图解法 433

2.3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435

2.4晶体管微变等效电路和放大器的解析法 436

2.5阻容耦合放大器 439

2.6场效应管电压放大器 440

2.7功率放大器 442

3 反馈放大器 444

3.1反馈的定义和分类 444

3.2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445

3.3反馈类型的判别 446

3.4反馈放大电路动态参数的分析 447

3.5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射极输出器 451

3.6共基极放大电路 452

3.7无变压器耦合的功率放大器 455

4 直流放大器 456

4.1差动放大器 456

4.2运算放大器 458

5 正弦波振荡器 462

5.1产生正弦波振荡的条件 462

5.3 LC振荡器 463

5.2振荡的建立过程和振幅的稳定 463

5.4RC振荡器 464

6 逻辑门电路 467

6.1关于逻辑电路的几个问题 468

6.2分立元件门电路 468

6.3双极型集成门电路 469

6.4 TTL与非门 470

6.5 MOS集成门电路 478

7 触发器 479

7.1基本R-S触发器 479

7.3触发器的空翻现象 480

7.2同步R-S触发器 480

7.4主从触发器 481

7.5维持阻塞触发器 483

7.6边沿触发器 484

8 数字电路逻辑部件 484

8.1寄存器 484

8.2计数器 486

8.3译码器和数码显示器 491

8.4数码比较器 496

8.5运算器 497

9 脉冲电路 498

9.2脉冲波的产生 499

9.1二极管限幅电路 499

10.1整流电路结构形式与主要参数 501

10.2倍压整流 501

10直流电源 501

10.3平滑滤波器 502

0.4稳压电路 504

参考文献 507

1.2声波的传播、声速 508

1.4声压、基准声压、声压级 508

1.3可听声、次声、超声、声谱 508

1.1声波 508

1 一般声学术语的基本概念 508

第9章声学和光学 508

1.5声强、基准声强、声强级 509

1.6声功率、基准声功率、声功率级 509

1.7声波的反射、折射、吸收 509

1.8反射系数、传声系数、吸声系数 509

1.9声波的干涉、衍射、声全息 510

1.10声波的衰减、衰减系数 510

1.11特性阻抗、声阻抗、声阻抗率 510

1.12响度、响度级 510

1.13噪声、海洋噪声、船舶噪声 511

1.15噪度、感觉噪声级、噪声冲击 512

1.14混响、混响时间、扩散 512

1.16白噪声、粉红噪声、无规噪声 513

1.17隔声、隔声量 513

1.18声呐、声呐自噪声、混响限制情况 513

1.19多普勒效应 513

1.20噪声测量、噪声控制 514

1.21频程、频谱、谱级 514

1.22噪声容许标准 515

2 声学常用公式和资料 516

2.1声速 516

2.4有关声场物理量的计算公式 520

2.3声强 520

2.2场物理量 520

2.5 声压、声强、声功率与相应级的换算 521

2.6响度级和响度的换算 521

2.7噪声的声压级 522

2.8一些声源的声功率与声功率级 522

2.9噪声环境的交谈距离 523

2.10噪声环境的语言能听度 523

2.11谈话质量 523

2.12噪声适当范围 523

3 光学 523

3.1光的基本性质 523

3.2光的传播 524

3.3光的漫反射、全反射、散射、色散、光的吸收 525

3.4平面镜、透镜、棱镜、光具组 526

3.5光的干涉现象 528

3.6光的衍射现象、光学仪器的分辨率 529

3.7光的偏振现象,双折射现象 531

3.8光的微粒性、光电效应 532

3.9激光、全息术 532

参考文献 533

第10章化学基础 534

1 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534

1.1聚集态 534

1.2溶液与胶体 536

1.3平衡及其移动 538

1.4化学热力学基础知识 542

1.5化学反应速度 545

1.6电化学基础知识 545

2 有机化学 547

2.1概述 547

2.2有机化合物分类 547

2.3主要反应类型 548

2.4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548

参考文献 551

1.1测量与误差的基本概念 552

1 测量与误差分析 552

第2篇技术基础 552

第1章测试技术 552

1.2直接测量误差分析 554

1.3间接测量的误差分析 555

1.4测量结果的评定 556

1.5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及测量结果的表示方法 557

1.6过失误差处理 559

2 变换器原理 561

2.1电阻式变换器 561

2.2电容式变换器 569

2.3电感式变换器 573

2.4磁电式变换器 578

2.5压电式变换器 579

2.6热电式变换器 584

2.7光电式变换器 590

3 轮机常用测量仪器仪表及其使用 592

3.1转速测量仪表 592

3.2压力测量仪表 596

3.3流量测量仪表 598

3.4气体流量测量仪表 602

3.5温度测量仪表 608

3.6动态测量纪录仪表 609

3.7噪声测量仪器 613

参考文献 615

第2章零部件故障与失效检测技术 616

1 概述 616

1.1基本概念 616

1.2故障分类 616

1.3故障模式 617

1.4故障规律 618

1.5故障诊断检测技术 618

2 性能参数监测 619

3.1机械振动 620

3 振动监测 620

3.2传感器 622

3.3分析、记录仪器 625

3.4振动监测 630

4 光谱分析 632

4.1概述 632

4.2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633

4.3发射光谱分析 634

4.4光谱油料分析 635

5 铁谱技术 636

5.1铁谱仪器 636

5.2铁谱分析 639

5.3铁谱监测 642

6 磁塞检测 643

6.1磁塞 643

6.2电磁塞 644

6.3脉冲电磁塞 644

6.4定量磨屑监测器 644

7 无损检测技术 645

7.1概述 645

7.2光学目测法 645

7.3渗透检验 646

7.4超声波探伤 647

7.5磁粉探伤 648

7.6涡流检测 650

7.7射线探伤 650

7.8温度测量 651

参考文献 653

第3章轮机维修技术基础 654

1 机械维修理论和维修方式 654

1.1机械维修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 654

1.4维修制度 656

1.5维修方式 656

1.3维修方针 656

1.2维修思想 656

2 机械零件的摩擦、磨损和断裂失效 657

2.1机械零件的摩擦 657

2.2机械零件的磨损 662

2.3机件的断裂 672

3 机械零件修复工艺 678

3.1焊修 678

3.2金属喷涂 683

3.3电镀 685

3.4金属扣合 688

3.5粘接 690

3.6电泳 693

参考文献 693

第4章船舶原理和结构 695

1 船的形状和尺寸 695

1.1型线图 695

1.2主尺度 697

1.3主尺度比和船型系数 697

2 船舶静水力曲线 698

2.1船舶所受的力 698

2.2船舶的重量和重心位置的计算 699

2.3排水量曲线 699

2.6储备浮力和载重线标志 700

2.5每厘米吃水吨数曲线 700

2.4浮心坐标曲线 700

2.7船舶稳性 701

2.8船舶静水力曲线图 704

2.9船舶在纵倾状态下排水量和浮心坐标计算 705

2.10舷外水的密度改变时船舶浮态的变化 706

3 船舶在各种装载情况下浮态和初稳性的计算 707

3.1移动载荷对船舶浮态和稳性的影响 707

3.2装卸小量载荷对船舶浮态和初稳性的影响 708

3.4液体载荷对初稳性的影响 709

3.3装卸大量载荷对船舶浮态和初稳性的影响 709

3.5用倾斜试验确定船舶的初稳心高度和重心高度 710

3.6船舶进出坞时的初稳性保持 711

3.7船舶搁浅 712

4 大倾角横稳性 713

4.1大倾角下回复力矩公式 713

4.2静稳性曲线的特征 714

4.3静稳性交叉曲线及其应用 714

4.4动稳性 716

4.5船舶在各种装载情况下的稳性校核 720

5 抗沉性 722

5.1对船舶抗沉性要求和保证 722

4.6极限重心高度曲线 722

4.7检查和保持稳性的措施 722

5.2破损进水对浮态和稳性的影响 723

5.3船舶的分舱 727

5.4平衡船舶 728

6 船舶耐波性 734

6.1 船舶在静水中横摇周期的估算 734

6.2船舶在静水中纵摇和垂荡周期的估算 735

6.3船舶在波浪中横摇角的估算 735

6.4避免谐摇的措施 735

7 船舶操纵性 736

7.1回转圈 736

7.3回转中的速度降低 737

7.2回转中的横倾 737

7.4 K、T指数 738

7.5实船操纵性试验 738

7.6舵 739

8 钢船结构 741

8.1钢船结构的组成与构件名称 741

8.2钢船骨架形式的种类 741

8.3船体外板 743

8.4船底结构 745

8.5舷侧结构 745

8.6甲板结构 745

8.9上层建筑 747

8.7舱壁结构 747

8.8首尾端部结构 747

9 船体强度概念 748

9.1船体强度的种类 748

9.2船体总纵弯曲力矩和剪力计算 748

9.3船体横剖面弯应力计算和总纵强度校核 749

9.4用《规范》方法校核船体总纵强度 751

9.5配载对船体强度的影响 752

9.6局部强度 753

10.1阻力的组成 754

10.2基本阻力的成因及变化规律 754

10 船舶阻力 754

10.3阻力的估算 756

10.4附加阻力 758

10.5浅水对阻力和航行状态的影响 760

11 船舶推进 760

11.1螺旋桨的形状和结构 760

11.2螺旋桨产生推力和消耗转矩的原理 761

11.3螺旋桨的推力特性 762

11.4船体和螺旋桨的相互影响 763

11.5利用螺旋桨转速估算船速 764

11.6螺旋桨水动力特性图谱 765

11.7螺旋桨的空泡及强度检验 767

参考文献 770

第3篇管理基础 771

第1章机舱管理 771

1 机舱日常管理工作 771

1.1轮机人员组织和职责分工 771

1.2值班轮机员的职责 775

1.3船舶预防检修计划 782

1.4热工测试与调整 787

1.5备件和物料的管理 788

2.1轮机主要坞修工程 793

2 坞修工程 793

2.2坞修准备工作 794

2.3坞修工程的验收 794

3 修船工作 795

3.1船舶修理的种类和要求 795

3.2修船准备工作 796

3.3修船组织工作 796

3.4试航与试验 797

4 技术文件管理 800

4.1文件分类 800

4.2业务报表 800

5.1证书期限 801

5 船舶证书管理 801

4.3文件保管 801

5.2申请检验 802

5.3循环检验 803

6 污水排放 804

6.1船舶防污染的公约和规则 804

6.2 “船舶防污染规则” 804

6.3污水的排放标准 804

6.4船用油水分离器、粪便处理装置和焚烧炉的管理、使用 804

7 油料管理 805

7.1燃、润油的加装、驳运和储存 805

7.2燃油的选用和化验 807

7.3润滑油的管理和化验 810

8 自动化机舱的管理 811

8.1自动化机舱分类 811

8.2自动化机舱管理要点 811

8.3对自动化设备的要求 812

9 机舱安全设备的管理 812

9.1机舱安全设备 812

9.2机舱安全设备管理要求 813

10 海损应急处理 813

10.1机舱进水时的处理 813

10.2船舶搁浅时的处理 814

参考文献 815

10.3机舱灭火 815

1 现代管理技术 817

1.1基本管理技术 817

第2章机务管理 817

1.2系统管理技术 823

2 水运企业船技部门的日常工作 829

2.1船舶技术状态的监督管理 829

2.2修船工作 829

2.3备件管理 830

2.4油料管理 830

2.5船舶的监造和监修 831

3.1船舶的入级 834

3 船舶的入级和保险 834

3.2船舶保险 835

4 全面质量管理 837

4.1交通运输企业的产品质量 837

4.2交通运输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 837

4.3全面质量管理的组织形式 838

5 可靠性管理 839

5.1可靠性、维修性和有效性 839

5.2故障类型 842

5.3工作可靠性和可靠性试验 843

6.1管理信息系统功能 844

6 机务管理信息系统 844

6.2 机务管理信息系统 845

参考文献 846

第3章船舶营运经济管理 847

1 工程经济分析 847

1.1静态分析法 847

1.2资金的时间价值 847

1.3动态分析基本方法 850

1.4折旧 851

1.5经济寿命和更新经济 852

2.2船舶运输工作量指标 853

2.1船舶生产能力指标 853

2 船舶营运经济指标和统计 853

2.3船舶运用情况指标 854

2.4船舶燃料消耗统计指标 855

2.5海损及机务事故统计 856

2.6经济活动分析方法 857

3 运输成本 859

3.1船舶费用 859

3.2企业管理费 860

4 成本管理 860

4.1成本管理内容 860

4.2成本计划的编制 861

5.1船舶月度核算 862

5 船舶经济核算 862

5.2船舶航次核算 863

参考文献 863

12海商法的渊源 864

2.1船舶 864

2 船舶与船员 864

2.2船舶登记 864

1.1海商法的调整对象 864

1 海商法概述 864

第4章海商法基础 864

2.3船舶证书和文件 865

2.4船舶航行权 865

2.5我国对外国籍船舶管理的有关规定 866

2.6船舶引航 866

2.7船长的基本职责 866

3 海上运输合同 867

3.1海上运输合同的概念 867

3.2提单 867

3.3航次租船合同 868

3.4定期租船合同 868

4.1船舶碰撞 869

4 海事法 869

3.5海上拖航合同 869

3.6海上旅客运输合同 869

4.2海上救助 870

5 海上保险 871

5.1海上保险的意义 871

5.2海上保险的种类 871

5.3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船舶保险条款主要内容 871

5.4船舶所有人保赔协会 871

6.2海事诉讼 872

6.3海事仲裁 872

6.1海事争议的概念 872

6 海事争议的解决 872

6.4调解 873

附录主要海运国际公约一览表 873

参考文献 874

附 录 875

附录1 国际单位制与其他单位制的换算 875

附录1.1长度单位换算表 875

附录1.2面积单位换算表 875

附录1.3容积单位换算表 875

附录 1.8 体积流量单位换算表 876

附录1.6 力的单位换算表 876

附录1.7 密度单位换算表 876

附录1.4质量单位换算表 876

附录1.5 四种温标换算表 876

附录1.9压力单位换算表 877

附录1.10动力粘度单位换算表 877

附录1.11 运动粘度、导温系数的单位换算表 877

附录1.12功、热能单位换算表 877

附录1.13功率单位换算表 877

附录1.16热流密度单位换算表 878

附录1.17 导热系数的单位换算表 878

附录1.18换热系数和传热系数的单位换算表 878

附录1.15 比热、比熵单位换算表 878

附录1.14热容、熵单位换算表 878

附录2 常用数学公式及附表 879

附录2.1数学符号 879

附录2.2代数 880

附录2.3 三角函数 883

附录2.4几何 884

附录2.5微积分学 887

附录2.6矢量算法与场论初步 891

附录2.7数学表 893

第2卷燃料、润滑油、涂料及水 899

3 芳香烃 901

2环烷烃 901

第1章石油的化学组成及其性质 901

第1篇石油的基本知识 901

1 烷烃 901

4 不饱和烃 902

5 原油的分类和性质 902

5.1原油的分类 902

5.2原油的性质 903

3热裂化 905

6 精制 905

5 加氢裂化 905

4 催化裂化 905

2 减压蒸馏 905

1 常压蒸馏(直馏) 905

第2章石油炼制的基本方法及其产品性质 905

6.1酸碱精制 906

6.2硫酸白土处理 906

6.3溶剂精制 906

6.4加氢精制 906

6.5脱蜡 906

第3章国产石油产品的分类、命名和代号 907

1 石油产品的分类、命名和代号 907

1.1石油产品分类编组的原则 907

1.3石油产品代号的规定 908

1.2石油产品的命名方法 908

2 石油燃料类的分组、命名和代号 909

2.1石油燃料类产品分组 909

2.2石油燃料类产品的命名 910

2.3石油燃料类产品的代号 910

3 润滑油的分组、命名和代号 911

3.1润滑油产品的分组 911

3.2润滑油产品的命名 911

3.3润滑油产品的代号 912

4.1润滑脂的分组 913

4 润滑脂的分组、命名和代号 913

4.2润滑脂的命名 914

4.3润滑脂的代号 915

5 电器用油产品的分组、命名和代号 916

5.1电器用油产品的分组 916

5.2电器用油产品的命名 917

5.3电器用油产品的代号 917

6 真空油脂产品的分组、命名和代号 917

6.1真空油脂产品的分组 917

6.2真空油脂产品的命名 917

6.3真空油脂产品的代号 917

7.1液压油类产品的分组 918

7 液压油类产品的分组、命名和代号 918

7.2液压油类产品的命名 919

7.3液压油类产品的代号 919

4 馏分和馏程 921

7 粘度 921

5 辛烷值 921

6 十六烷值 921

3 闪点 921

2 凝点 921

1 密度与相对密度 921

第4章石油产品的主要理化指标及其意义 921

7.1动力粘度 922

7.2运动粘度 922

7.3条件粘度 922

7.4 SAE粘度等级 926

7.5 ISO粘度等级 926

7.6粘温性能 926

15酸度 927

14水溶性酸或碱 927

13机械杂质 927

12残炭 927

10抗乳化速度 927

9 热值 927

8实际胶质 927

11硫分 927

20沥青分 928

24苯不溶物 928

22清净分散性 928

21钒、钠含量 928

23正庚烷不溶物 928

19腐蚀度(性) 928

18抗氧化安定性 928

17游离水分和悬浮水分 928

16总碱值 928

25针入度 929

26游离酸、碱 929

27滴点 929

28胶体安定性 929

第2篇燃 料 930

第1章汽油及煤油 930

1汽油 930

2 溶剂油 931

3 灯用煤油 932

1 轻柴油的种类及牌号 934

1.1国产轻柴油的种类及牌号 934

第2章轻柴油 934

1.2国外轻柴油的种类及牌号 936

1.3国际标准组织(ISO)对船用直馏燃油的要求 938

2 轻柴油的特点及主要质量指标 939

2.1轻柴油的特点 939

2.2轻柴油的主要质量指标 939

3 轻柴油的使用 944

1.3硫分 945

1.6凝点 945

1.5闪点 945

1.4机械杂质与水分 945

1.2残炭 945

1.1粘度 945

1 重柴油的质量指标 945

第3章重柴油 945

2 重柴油的品种与牌号 946

3 重柴油的使用 947

第4章重油(燃料油)及渣油 948

1 名称与种类牌号 948

1.1名称 948

1.2种类及牌号 951

2 主要质量与性能指标 958

2.1密度 958

1.3 ISO国际船用燃油标准 958

2.2粘度 960

2.3凝点(倾点) 964

2.4残炭 964

2.5灰分 965

2.6机械杂质 965

2.7水分 966

2.8钒和钠 966

2.9硫分 967

2.10铝与硅 969

2.11胶质和沥青质 969

2.12稳定性 970

2.13闪点 972

3 重质燃油在船舶上的使用 972

3.1柴油机使用重油(燃料油) 972

附录 979

1 国际标准组织(ISO)计算燃油热值的公式和图表 979

2 船舶发动机及设备使用的燃油一览表 980

3 船用燃油标准对照表 981

第5章代用燃料 983

1 甲醇 983

1.1甲醇-柴油乳化混合燃料 983

1.2 甲醇与柴油并用的双燃料法 983

1.3甲醇裂解燃料 984

2 煤油浆(COM) 985

4 溶炼煤基油(SRC-Ⅱ) 986

3 煤水浆 986

第6章燃料添加剂 987

1 燃料添加剂的作用和分类 987

1.1清净剂 987

1.2防水剂 988

1.3流动性能改进剂和降凝剂 989

1.4抗氧化剂 989

1.6辛烷值改进剂和抗爆剂 990

1.7提高燃烧效率的添加剂 990

1.5腐蚀抑制剂(缓蚀剂) 990

1.8控制燃料润滑能力的添加剂 991

1.9抗静电剂 991

1.10抗微生物剂 991

1.11其它类型添加剂 991

2 商业燃油添加剂 992

2.1 “奥妙能”FOT燃油处理剂(AmeroidFOT fuel oil treatment) 992

2.2 “奥妙能”燃油消散剂(Bunkersol-DTM) 994

2.3 “奥妙能”二号燃烧增进剂(Ameroid MarkⅡ) 994

2.4燃烧效率增进剂/沉积物缓和剂(Ame(rgize Combustion Improver/Modifier) 995

2.5 “碧浪灵”655 RN燃油添加剂 996

2.6 “碧浪灵”683 DF复合燃油处理剂(Combined FOT683 DF) 996

2.7 “碧浪灵”667 ND添加剂(CarbonCatalyst 667 ND) 997

2.9 “碧浪灵”687 SD灰分改良剂(AshModiFier 687 SD) 998

2.8 “碧浪灵”622 DE燃油调节剂(FuelConditioner 622 DE) 998

2.10 “碧浪灵”Formet 350添加剂 999

第7章燃料的安全与贮用 1000

1 防火防爆 1000

1.1燃料的燃烧与爆炸 1000

1.2防火、防爆的措施 1001

2.2防毒的要求 1002

3.1燃料产生静电的原因及其危害性 1002

3 防静电 1002

2.1燃料的毒性 1002

2 防毒 1002

3.2防止静电的措施 1003

第3篇船用润滑剂 1005

第1章概述 1005

1 船舶机械设备所用的润滑剂 1005

2 润滑剂基础油 1007

3 船用润滑剂的添加剂 1008

3.1添加剂的作用 1008

3.2添加剂的种类 1008

4 润滑剂的配制和应用 1014

5.2润滑剂的贮存 1015

5 润滑剂的加装、贮存、保管和安全注意事项 1015

5.1润滑剂的加装 1015

5.3润滑剂的保管 1016

5.4安全注意事项 1016

第2章柴油机润滑油 1017

1 气缸油 1017

1.1气缸油的用途及其要求 1017

1.2气缸油的种类 1017

1.3使用中注意事项 1020

2 十字头低速柴油机油 1021

2.1柴油机油的种类和用途 1021

2.2对柴油机油的基本要求 1022

2.3使用中注意事项 1025

3 筒状活塞柴油机油 1026

3.1筒状活塞柴油机油的分类和用途 1026

3.2对筒状活塞柴油机油的要求 1027

3.3使用中注意事项 1035

第3章其它润滑油 1039

1 汽轮机油 1039

1.1汽轮机油的用途 1039

1.2对汽轮机油的要求 1039

1.3使用中注意事项 1042

2 蒸汽汽缸油 1043

3 蒸汽机油(尾轴管油) 1044

4 液压油 1046

4.1液压油的种类和用途 1046

4.2对液压油的要求 1046

4.3使用中注意事项 1055

5 冷冻机油 1056

5.1对冷冻机油的要求 1056

5.2使用中注意事项 1064

6 齿轮箱油 1064

6.1对齿轮箱油的要求 1064

7.1开式齿轮润滑剂的主要用途 1067

6.2使用中注意事项 1067

7 开式齿轮润滑剂 1067

7.2对开式齿轮润滑剂的要求 1069

7.3使用中注意事项 1069

8 乳化防锈油 1069

8.1对乳化防锈油的要求 1070

8.2使用方法 1070

9 压缩机油 1071

9.1对压缩机油的要求 1071

9.2使用中注意事项 1073

10 液化石油气压缩机油 1073

1 润滑脂 1074

第4章润滑脂和金属保护剂 1074

2 金属除锈剂 1079

第5章使用中的润滑油的化验和维护 1081

1 取油样的目的和方法 1081

2 使用中的柴油机油的化验项目分析 1081

2.1相对密度 1082

2.2外观和气味 1082

2.3粘度 1082

2.4闪点 1082

2.7不溶物和机械杂质 1083

2.6盐分 1083

2.5水分 1083

2.8总碱值 1084

2.9总酸值、中和值、强酸值、pH值 1084

2.10金属含量 1085

2.11柴油机油在使用中的控制技术指标 1086

3 其它润滑油在使用中的化验分析 1088

3.1取样地点 1088

3.2主要化验项目 1088

3.3化验结果的分析 1088

3.4控制技术指标 1088

4.2分油 1089

4 主柴油机油和主汽轮机油在使用中的维护 1089

4.1沉淀 1089

4.3过滤器 1091

4.4润滑油冷却器 1091

4.5循环油柜 1091

4.6沉淀柜(再生油柜) 1092

4.7透气管放水 1092

4.8中间轴接地设备 1092

4.9保护润滑油不受细菌污染 1092

5 润滑剂的代用 1092

1 降低每吨润滑油的费用 1094

第6章节约润滑油 1094

2 防止润滑油突然变质 1095

3 降低润滑油的消耗量 1095

3.1准确记录消耗量 1095

3.2气缸油的消耗 1096

3.3降低筒状活塞柴油机油的消耗 1096

3.4降低低速柴油机油的消耗 1097

3.5降低其它润滑油的消耗 1097

3.6报废润滑油的处理 1097

1 涂料的含义 1098

2 涂料的作用 1098

第4篇涂 料 1098

第1章概述 1098

3 涂料的分类、命名及其性能 1099

3.1涂料的分类 1099

3.2涂料的命名 1100

3.3涂料的性能 1102

第2章涂料的主要质量指标及其意义 1104

1 外观 1104

2 细度 1104

3密度 1104

4粘度 1104

8硬度 1105

10柔韧性 1105

9 冲击 1105

5干燥性 1105

7 附着力 1105

6理论涂布量 1105

11耐水性 1106

12耐候性 1106

13耐化学性 1106

14耐油性 1106

15耐电位性 1106

2 常用的船舶涂料 1107

1 钢材的预处理 1107

第3章船舶涂装 1107

3 涂装的方式 1114

3.1船舶涂料涂装方式 1114

3.2船舶涂料涂装工艺 1114

4 涂装的质量检验 1115

4.1表面处理的质量检验 1116

4.2涂层的质量检验 1117

4.3涂层膜厚的质量检验 1118

4.4船舶各部位涂装质量验收项目 1120

5 涂装的安全技术 1120

5.1涂料的物化性能 1122

5.3涂料的卫生指标 1123

5.2有限空间作业的明火作业指标 1123

5.4涂装危险等级的划分 1124

5.5涂装作业的安全管理 1125

6 涂料储存注意事项 1125

第4章机舱涂料 1127

1 船舶机舱各部位涂装 1127

2 常用机舱涂料的类型和组成 1127

2.1常规涂料 1127

2.2高性能涂料 1129

3 机舱涂料的配套系统 1131

4 船舶管路的颜色与标志 1131

4.1船舶管路系统油漆颜色和识别符号 1131

4.2识别符号的油漆规定 1132

4.3柴油机涂装技术条件 1135

4.4柴油机零部件常规涂装工艺 1135

5 机舱涂装注意事项 1136

5.1机舱涂料施工安全 1136

5.2双组分涂料涂装 1136

5.3机舱大面积涂料涂装 1136

5.4机舱设备零部件涂装 1136

5.5机舱内涂装 1136

5.6机舱设备运转部件的涂装 1136

6.2防噪声涂料 1137

6.1高性能涂料 1137

6 用于机舱的新型涂料 1137

第5章船用特种涂料 1139

1 车间底漆 1139

1.1车间底漆的类型 1139

1.2车间底漆的性能 1140

1.3车间底漆的特殊性能 1141

1.4钢板预处理流水线工艺 1142

2 饮水舱漆 1142

2.1饮水舱漆种类 1142

3.1防污漆的组成 1144

3 防污漆 1144

2.3饮水舱漆的施工及验收 1144

2.2对饮水舱漆的要求 1144

3.2防污漆的机理 1145

3.3防污漆的性能 1145

3.4防污漆的分类 1145

4 防火涂料 1147

4.1防火涂料的组成 1147

4.2防火涂料的性能 1147

4.3防火涂料的应用及施工 1148

5.2甲板防滑涂料的种类 1149

5.3甲板防滑涂料施工 1149

5.1 甲板防滑涂料的组成 1149

5 甲板防滑漆 1149

第5篇船舶水处理 1151

第1章概述 1151

1水中的杂质 1151

2船舶水处理的种类 1152

第2章海水淡化装置水处理 1153

1处理原理 1153

2国外部分海水淡化装置水处理剂介绍 1153

3投药方法 1153

1处理方法 1156

第3章蒸馏水处理 1156

2注意事项 1157

第4章供给水处理 1158

1江河船舶清除供给水杂质的方法 1158

2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软化锅炉供给水 1158

3用离子交换剂处理供给水 1159

第5章柴油机冷却淡水处理 1161

1 处理原理 1161

2 对柴油机冷却淡水的水质要求 1161

3.4化验步骤及浓度调整 1162

3.3控制指标 1162

3.2处理步骤 1162

3.1药剂 1162

3 我国交通部规定的柴油机冷却水处理办法 1162

4 国外部分冷却水处理剂 1163

5 用酸洗溶液清洗冷却水系统 1166

6 抗冻处理 1166

第6章海水系统的水处理 1168

1 用化学药品进行处理 1168

2 电解海水防污装置 1168

2.1原理 1168

2.2基本流程 1169

参考文献 1170

2.3特点 1170

第3卷金属与非金属材料 1171

第1篇金属材料 1173

第1章金属材料的基础知识 1175

1 金属与合金(钢铁和有色金属)的基本概念 1175

1.1黑色金属的分类 1175

1.2有色金属的分类 1176

2 钢铁产品名称、用途、冶炼和浇铸方法的标准代号 1177

2.1常用化学元素符号 1177

2.2钢铁的分类 1177

2.3钢铁产品名称、用途、特性和工艺方法命名符号 1179

3 钢铁材料的分类、特点与牌号表示方法 1180

4 常用有色金属及合金产品的代号 1183

4.1常用有色合金举例 1183

4.2常用有色金属及合金产品代号 1186

4.3有色金属及合金的产品状态代号 1187

4.4有色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1187

5 金属材料的常用物理和机械性能指标 1188

5.1常用物理性能指标 1188

5.2常用机械性能指标 1191

5.3常用金属及合金的弹性模数E 1195

5.4常用钢铁材料的断裂韧性KIc 1195

5.5常用金属材料的门槛值△Kth 1196

6.1各种硬度值对照表 1197

6 机械性能指标的简易换算 1197

6.2硬度与抗拉强度之间的经验公式 1201

6.3疲劳强度和静强度之间的经验公式 1202

7 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化学性能和耐磨性能 1202

7.1工艺性能 1202

7.2化学性能 1203

7.3耐磨性能 1205

8 选择金属材料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206

第2章钢铁材料的热处理及表面强化 1208

1 铁碳合金状态图 1208

2.1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1210

2 热处理基本原理 1210

2.2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1211

2.3奥氏体在连续冷却时的转变 1212

2.4马氏体回火转变 1213

3 常规热处理方法,目的及其在船机零件中的应用 1213

3.1退火 1213

3.2正火(正常化,常化) 1214

3.3淬火 1215

3.4冷处理 1216

3.5回火、回火脆性 1216

3.6时效 1216

3.8表面淬火 1218

3.7铸铁件的稳定化处理 1218

3.9形变热处理 1223

4 化学热处理 1225

4.1钢的渗碳 1225

4.2氰化(碳氮共渗) 1227

4.3氮化 1228

4.4软氮化 1231

4.5渗硫、硫氮共渗及硫氮碳三元共渗 1231

4.6渗铝 1232

4.7渗铬 1233

4.8渗硅、铬硅共渗及铬铝硅三元共渗 1233

4.9离子热处理 1234

5 金属镀层、氧化及磷化处理 1238

5.1金属镀层的分类 1238

5.2主要金属镀层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1239

5.3金属的氧化和磷化处理 1245

5.4铝及其合金的氧化 1247

6 金属表面的机减强化 1248

6.1喷丸 1248

6.2抛丸 1249

6.3滚压 1250

7 其它表面强化技术 1251

7.1激光强化 1251

7.2离子注入 1252

7.3电子束热处理 1253

7.4物理气相沉积 1253

7.5化学气相沉积 1255

第3章轮机常用钢材型号与规格 1257

1 型钢 1257

1.1热轧普通工字钢 1257

1.2热轧普通槽钢 1258

1.3热轧等边角钢 1259

1.4热轧不等边角钢 1262

2.1薄钢板品种 1264

2 薄钢板 1264

2.2优质碳素钢薄钢板 1266

2.3镀锌薄钢板 1266

2.4空气压缩机阀片用热轧薄钢板 1267

2.5弹簧钢薄钢板 1267

2.6不锈钢冷轧钢板 1267

3 厚钢板 1277

3.1热轧厚钢板品种 1277

3.2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厚钢板 1277

3.3普通碳素钢和低合金钢热轧厚钢板 1278

3.4 制造锅炉用碳素钢及普通低合金钢钢板 1278

3.6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及普通低合金钢热轧厚钢板 1280

3.5花纹钢板 1280

3.7不锈、耐酸及耐热钢厚钢板 1282

4 无缝钢管 1284

4.1无缝钢管分类、钢号、化学成分与机械性能 1284

4.2低中压锅炉用无缝钢管 1295

4.3锅炉用高压无缝钢管 1306

4.4不锈耐酸无缝钢管 1310

5 焊接钢管 1318

5.1直径5~152 mm电焊管 1318

5.2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黑铁管)及镀锌焊接钢管(白铁管) 1318

6.1一般用途低碳钢丝 1319

6 钢丝 1319

6.2重要用途低碳钢丝 1320

6.3一般用途热镀锌低碳钢丝 1321

6.4铬钒弹簧钢丝 1322

6.5碳素弹簧钢丝 1323

7 造船工业用钢 1325

7.1造船用球扁钢 1325

7.2造船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钢板 1326

7.3造船用钢板分类 1328

8 常用电焊条 1328

8.1电焊条牌号编制方法 1328

8.2电焊条分类 1331

1.1普通碳素结构钢 1339

第4章轮机常用钢铁材料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和使用范围 1339

1 碳素钢 1339

1.2优质碳素结构钢 1341

2 普通低合金结构钢 1345

3 合金结构钢 1347

4 碳素工具钢 1357

5合金工具钢 1357

6 高速工具钢 1360

7 弹簧钢 1361

8 轴承钢 1363

9不锈耐酸钢 1364

10耐热钢 1370

11船用碳素钢铸件 1374

12船用钢锻件技术条件 1376

13船用焊接件 1384

14铸铁件种类及其在船机上的应用 1388

第5章轮机常用有色金属和合金 1395

1 铝和铝合金的应用和热处理 1395

1.1纯铝 1395

1.2铝合金 1396

2 铜和铜合金的应用和热处理 1410

2.1纯铜 1410

2.2黄铜 1412

2.3青铜 1422

2.4白铜 1431

2.5铜合金的强化和热处理 1434

3 轴承合金 1435

3.1轴承合金的性能要求 1435

3.2锡基轴承合金 1435

3.3铅基轴承合金 1436

3.4铜基轴承合金 1437

3.5铝基轴承合金 1438

4 钛和钛合金 1439

5 镍和镍合金 1444

6 硬质合金 1448

第6章轮机零件的典型失效形式和分析 1451

1 零件的失效 1451

1.1失效定义 1451

1.2失效分类 1451

1.3典型失效形式 1451

1.4曲轴失效形式 1452

1.5气缸盖的破坏形式 1452

1.6轴瓦的失效形式 1453

1.7气缸套失效形式 1453

2.1断裂失效种类 1454

2 轮机零件的断裂失效及分析 1454

2.2金属断口宏观分析的目的和依据 1459

2.3韧性断口的宏观分析 1460

2.4脆性断口宏观分析 1463

2.5疲劳断口宏观分析 1464

3 金属断口的微观分析 1469

3.1韧窝型微观断口分析 1470

3.2解理型微观断口分析 1471

3.3沿晶型微观断口分析 1473

3.4疲劳断口微观分析 1474

4 金属裂纹分析 1475

4.2裂纹起源位置分析 1476

4.1裂纹宏观外形分析 1476

4.3裂纹走向分析 1477

4.4裂纹周围及末端情况分析 1478

5 零件失效分析的一般程序 1481

5.1失效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1481

5.2断裂失效分析基本程序 1482

5.3材质因素造成的失效原因分析 1483

5.4断口分析步骤 1485

6 材料检验的现代方法 1485

6.1无损探伤 1486

6.2光学显微分析 1487

6.3电子显微分析 1488

6.4内应力分析 1491

第7章金属材料的腐蚀与保管 1494

1 金属腐蚀的原因和种类 1494

1.1化学腐蚀 1494

1.2电化学腐蚀 1494

1.3氧去极化腐蚀 1495

2 腐蚀的形态 1495

2.1均匀腐蚀或全面腐蚀 1495

2.2电偶腐蚀或双金属腐蚀 1495

2.5晶间腐蚀 1496

2.6选择性腐蚀 1496

2.3缝隙腐蚀 1496

2.4孔蚀 1496

2.7磨损腐蚀 1497

2.8应力腐蚀 1497

3 金属腐蚀的防护 1497

3.1缓蚀剂法 1497

3.2阴极保护法 1497

3.3金属材料保管中的防护 1498

1.1取样 1501

1.2制样 1501

1 金相样品的制备技术 1501

第8章金相技术 1501

2 宏观检验 1502

2.1断口检验 1502

2.2酸蚀检验 1502

2.3印痕检验 1505

3 常用金属材料制样和组织特点 1505

3.1钢 1505

3.2铸铁 1509

3.3铝和铝合金 1511

3.4铜和铜合金 1514

3.5铅和铅合金 1516

第2篇非金属材料 1517

第1章塑料 1517

1 塑料的组成和分类 1517

2 塑料的特点和用途 1517

2.1热塑性塑料的特点和用途 1517

2.2热固性塑料的特点和用途 1519

2.3塑料的选用 1520

3 塑料成型工艺 1520

4 塑料的粘接 1521

5 塑料的机械加工 1521

7.2塑料在防腐中的应用 1522

7.1轮机中的塑料零、部件 1522

6 选用工程塑料时注意事项 1522

7 塑料在轮机工程中的应用 1522

第2章胶粘剂 1524

1 胶粘剂的分类和特点 1524

1.1胶粘剂的组成 1524

1.2胶粘剂的分类 1524

1.3胶粘技术的特点 1524

2 胶粘剂的性能 1524

3.3合理选择胶粘剂 1528

3.2重视接头的设计和被粘材料的表面处理 1528

3.1正确选择连接方式 1528

3 胶粘工艺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528

3.4胶粘剂配方的改进 1529

4 胶粘剂在轮机工程中的应用 1529

4.1胶粘剂在改进安装工艺上的应用 1529

4.2胶粘剂修复 1530

第3章橡胶 1531

1橡胶的分类 1531

2 橡胶制品的主要性能指标 1531

3 常用橡胶的种类和性能 1532

4 橡胶的选用 1534

6 工业用橡胶板和密封橡胶制品的类型、牌号和使用范围 1535

5 工业用橡胶制品的分类及应用 1535

7 常用橡胶管的规格 1537

8 橡胶的维护和保养 1540

第4章石棉 1541

1 石棉制品的分类及其应用范围 1541

2 石棉制品的主要质量指标 1542

3 常用石棉制品的规格 1542

第5章耐火材料 1545

1 耐火材料的分类、特点和用途 1545

1.1普通耐火材料 1545

1.2轻质耐火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1545

2 使用耐火材料时应注意的问题 1546

1.3不燃耐火材料 1546

1.4特种耐火材料 1546

第6章隔热材料 1548

1 保温材料 1548

2 高温隔热材料 1549

3 特种隔热材料 1550

第7章其它非金属材料 1552

1 陶瓷材料 1552

1.1陶瓷的特性 1552

1.2主要陶瓷的种类和用途 1552

2 云母 1554

3 木材 1555

3.1木材的机械性能和工艺性能指标 1556

3.2木材的选用 1557

3.3胶合板 1557

3.4硬质纤维板的规格和用途 1557

4 纸和纸张 1557

5 毛毡 1558

6 皮革 1559

6.1皮碗和衬垫用革 1560

6.2植鞣黄牛轮带革 1560

6.3皮革传动带 1560

8 玻璃纤维 1561

7 软木 1561

第8章复合材料 1563

1 复合材料的特点和种类 1563

2 具有代表性的复合材料 1564

2.1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1564

2.2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 1567

2.3多层复合材料 1567

附录1 国内外常用钢号近似对照表 1571

附录2 国内外常用有色金属材料牌号近似对照表 1587

附录3 钢材理论质量的计算公式 1591

附录4 国内外常用工业标准代号表 1592

参考文献 159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