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统治的规则与艺术  中国古典应用政治学浅说
统治的规则与艺术  中国古典应用政治学浅说

统治的规则与艺术 中国古典应用政治学浅说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秦闻一等编著
  • 出 版 社: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34816394
  • 页数:493 页
图书介绍:
《统治的规则与艺术 中国古典应用政治学浅说》目录

导言 1

上编 统治的规则 3

第一章 王霸论 3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热门话题 3

1.王道式微,霸道兴起 4

2.百家争鸣话王霸 5

3.儒家的先王观 5

4.法家的历史进化论 10

5.道家对王霸的批判 12

二、王霸的统治规则 17

1.王霸是两种不同的统治思想和规则 17

2.王霸的基本特征 17

3.王霸异曲同工,都是帝王之术 19

1.争天下先争人 21

三、王霸之道的应用 21

2.君人者有道,霸王者有时 23

3.王霸的竞争谋略 24

4.霸道重进取,王道利守成 26

四、结论:百虑而一致,殊途而同归 28

第二章 人治论 31

一、治生乎君子,乱生乎小人 31

二、人治的统治规则 34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4

2.其身正,不令而行 36

三、演绎一: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37

1.君主决定历史的面貌 37

2.尊君利在治民 38

3.治乱循环 39

四、演绎二:圣贤政治 40

1.从道不从君 41

2.臣道的类型与行为规范 42

五、演绎三:民为邦本 45

1.得民心者得天下 45

2.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48

3.富民、教民、治民、使民的仁政与礼治 49

六、演绎四:有治人,无治法 54

1.德礼为主,政刑为辅 54

2.徒法不能自行,君子足以为治 56

七、结语 58

第三章 法治论 59

一、法治理论的兴起 59

二、法治的统治规则:法是治国的不二法门 60

三、要义一:尚法不尚贤 61

1.务法不务德 61

2.任法不任智 64

3.忠臣不生于圣君之下 66

4.贤者不足为治 68

四、要义二:贵势不贵德 70

1.君主受尊在势不在德 70

2.势位足以屈贤,贤智不足以服众 72

3.贵德、尚贤与贵势、尚法不可同时并存 74

五、要义三:治吏不治民 76

1.政作民之所恶,民弱 76

2.吏为民之本、民之纲、民之师 79

3.君臣之利异与利用 80

4.妒妻不难破家,乱臣不难破国 81

5.微密之营垒 83

六、运用一:立法原则 85

1.顺天道,立法尚公 85

2.随时变,因俗而动 86

3.因人情,明示利害 87

4.遵事理,度量可能 88

七、运用二:行法要道 89

1.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89

2.树法治之权威,以赏罚为制裁 89

3.国有常法,民有常守 92

4.行法贵公,执法去私 93

八、运用三:权势独操 95

1.强干与弱枝 95

2.兼听而独断 98

九、归宿于专制 100

1.法本位与君本位的冲突 100

2.法治与人治的合流 102

一、道法自然 104

第四章 无为论 104

二、无为而治的统治规则 106

1.以道莅天下 106

2.治大国若烹小鲜 107

三、应用一:无为而无不为 110

1.柔弱胜刚强 111

2.居上而谦下 112

3.宽容逊退 112

4.知足常足 113

5.见微知著 113

四、应用二:不干涉主义 114

1.齐物外生,忘己无己 114

2.放任自然,在宥天下 118

第五章 选才术 125

一、古今无定法 125

下编 统治的艺术 125

二、相剑的启示 127

三、任人唯亲与任人唯贤之争 130

1.大人世及以为礼 131

2.近而亲学说 132

3.用人唯旧,以世举官 137

4.任人唯贤与“学而优则仕”的主张 140

5.“使法择人不自举”理论 146

6.考试与荐举的两难抉择 152

四、“德才”之辩 164

1.德为才之帅 165

2.进取之时,取人以才;守成之时,取人以德 169

五、“全才”观 192

1.无粹白之狐,有粹白之裘 192

2.“不拘泥小节”说 195

六、“破格”论 197

1.“后来居上”现象 197

2.循格与破格的关系 203

3.循资序迁之弊 205

七、鉴别人才的艺术 207

1.同类互比学说 207

2.印象概推现象 215

3.相似相亲效应 219

4.听言口问知人术 223

5.观行知人术 227

6.视色察情知人术 229

7.观友知人术 233

8.因物知人术 235

9.察誉验实知人术 237

10.综合鉴别术 242

1.以计招士:秦穆公妙计得由余 243

八、人才争夺战 243

2.以利招士:燕昭王筑黄金台 246

3.以礼招士:魏文侯敬贤下士 251

4.以谏招士:齐威王虚心纳谏 253

5.以力招士:秦始皇出兵抢韩非 256

6.以名招士:曹操假刘备得人心 257

7.楚材晋用的教训和秦国强盛的原因 258

8.国之将兴士皆归,邦之将亡贤先避 264

第六章 用人术 267

一、审分定职,循名责实 267

1.“百人逐兔”为哪般? 267

2.名不正则言不顺 269

3.明分任职则治 269

1.用人德行为先 270

二、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270

2.察能而授官 271

3.用人之长,制人之短 273

4.用人不疑,疑则勿用 277

5.慎取相 287

三、处胜人之势,行胜人之道 294

1.君主用人在于势 294

2.任势而行胜人之道 296

3.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297

四、用人之自为,不用人之为我 303

1.人莫不自为 303

2.化而使之为我 304

3.因者,君术;为者,臣道 305

五、善用人者为之下 310

1.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310

2.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311

3.守弱用柔,宽容待下 312

六、行制如天,用人如鬼 319

1.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 320

2.水火之性相灭,用人则不取同 322

3.用臣如虎,防臣也如防虎 323

4.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326

第七章 事君术 334

一、事君的一般原则 334

二、事君的态度 335

三、揣测之术 336

1.《鬼谷子》中的揣情摩意之术 336

2.《长短经》中的钓情术 340

四、进说之术 342

1.进说的困难 344

2.进谏是美德 346

3.进说的态度 347

4.进说的心理技巧与方法 349

5.进说的言辞技巧与方法 350

6.论辩的辩辞技巧与方法 352

7.说辩的禁忌 353

8.说辩中的快速反应和随机应变 353

五、谄媚阿谀之术 364

1.预付的投资 365

2.优厚的回报 366

3.谄媚的危害性 367

六、谗毁诬陷之术 371

1.宣恶出于情妒 372

2.暗箭伤人难预防 372

3.谗毁诬陷常用的手段 374

1.阿附结党的目的 379

七、阿附结党之术 379

2.君子之朋与小人之党 380

3.臣下结党,主上之过 382

4.朋党的内外关系 383

八、奸臣败主之术 386

1.官场变色龙 386

2.奸臣的特征 387

3.晏子论奸人难去 388

第八章 驭臣术 392

一、兼听之术 393

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393

2.主上不神,下将有因 394

3.听则通,塞则壅 396

1.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401

二、明公道、灭奸伪之术 401

2.信法不信人 402

3.规有摩而水有波 403

三、参伍之术 405

1.验证与考察 405

2.令人防不胜防的考核术 406

3.因可势,求易道 408

四、刑赏之术 413

1.行赏罚以御群臣 413

2.依法而行赏罚 414

3.宽与猛的分析 415

4.亏之若月,靡之若热 417

5.赏与罚的运作 418

五、平衡牵制之术 426

1.君主独尊与分权 426

2.机构的平衡与制约 427

3.官吏之间的平衡牵制 428

六、破党散众之术 432

1.执重势制权臣 432

2.重用正直之人 433

3.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434

七、替罪羊术 436

1.君主无为而有其功 437

2.君主对待过失的两种态度 437

3.责任的扩散 439

第九章 处世术 443

一、树杨与拔杨的道理 443

二、中庸之道 446

1.允执其中 446

2.过与不及 448

3.不可则止 450

三、交友之术 457

1.交友的目的 458

2.交友的原则 459

3.交友的技巧与方法 461

四、浑沌之术 464

1.浑沌与开窍 465

2.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465

3.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468

4.缘督以为经 470

5.托于不得已以养中 472

第十章 附录:权术概说 476

一、权术的含义 476

二、政治权术是权力场上角逐的利器 477

三、权术理论的思想来源 480

四、权术和道德的关系 485

五、“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490

后记 49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