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小麦超高产研究
小麦超高产研究

小麦超高产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傅兆麟编著
  • 出 版 社: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10707299
  • 页数:17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小麦超高产研究问题提出的背景、小麦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小麦产量形成的系统分析、超高产基因型产量因素的结构特点等。
《小麦超高产研究》目录

第一章 小麦超高产研究问题提出的背景 1

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需要 1

一、人口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1

二、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 2

(一)小麦在我国粮食安全中的战略地位 2

(二)我国是小麦进口大国 3

(三)近年我国小麦需求预测 4

(四)我国小麦生产中的问题 5

第二节 小麦生产与科研发展的需要 5

一、小麦产量发展与相应栽培技术的研究应用 6

二、小麦育种与小麦超高产育种研究 9

第二章 小麦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 14

第一节 光合产物的形成、积累与调节 14

一、光合作用是小麦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 14

二、改善光合性能是小麦实现超高产的根本途径 15

三、协调小麦群体与个体的矛盾是改善光合性能的基础 16

第二节 源、库关系与小麦超高产 17

一、小麦植株与群体的源、库、流理论 17

(一)源、库、流的概念 17

(二)源、库、流间的关系 18

二、小麦源、库对产量形成的影响 19

三、源、库、流关系的研究在小麦超高产中的应用 20

第三节 延缓小麦衰老是改善小麦生育后期光合性能提高粒重的有效途径 22

第三章 小麦产量形成的系统分析 24

第一节 产量形成影响因子系统分析 24

一、产量形成因子的层次结构 24

二、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制约关系 27

(一)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单向制约关系 27

(二)产量构成因素受制因素分析 29

第二节 产量构成因素在产量提高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33

一、单位面积穗数 33

二、穗粒数 34

三、粒重 35

四、产量构成三因素对产量作用的次序分析 36

(一)从小麦个体生长发育过程看群体的产量形成 36

(二)从产量提高的历史过程看产量因素的作用次序 37

(三)产量构成因素的协调问题 38

第三节 影响小麦产量的栽培因子分析 39

一、超高产麦田的土壤背景值分析 39

(一)超高产对土壤营养状况的要求 39

(二)超高产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量、需要量和施肥量 41

(三)超高产对土壤结构和耕作层的要求 42

二、超高产麦田的管理技术 43

(一)培肥土壤地力 43

(二)超高产小麦的种植密度问题 45

(三)超高产小麦的行距配置问题 52

(四)超高产麦田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配施问题 54

(五)超高产麦田的氮肥后移问题 56

第四章 超高产基因型的产量因素结构特点 61

第一节 研究材料和方法 62

一、研究材料 62

二、分析项目和方法 62

第二节 研究结果与分析 63

一、超高产基因型的产量潜力分析 63

二、超高产基因型产量因素结构特征分析 63

(一)不同产量水平下产量因素结构特征的比较 63

(二)不同类型超高产基因型间的产量因素构成特征 77

三、超高产基因型产量因素构成的优化与模拟 81

第五章 超高产小麦的品种类型问题 83

第一节 超高产小麦品种类型及特点 84

一、大穗型、中间型和多穗型品种 84

二、根据分蘖成穗类型划分 85

第二节 大穗型小麦品种的利用问题 88

一、进一步加强大穗型小麦品种生长发育基础的研究 88

二、进一步加强大穗型小麦品种相应栽培技术的研究 89

第六章 超高产基因型的株型与冠层结构研究 90

第一节 株型的研究 90

一、研究材料和方法 92

(一)株型结构研究方法 92

(二)基因型的缓冲力指数研究方法 92

二、研究结果分析 93

(一)超高产基因型的株高构成 93

(二)超高产基因型的叶片组成分析 98

(三)不同器官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点 107

(四)各节间单位茎长重量与单位茎粗比重指数分析 110

(五)各叶片的比叶重构成 112

(六)穗叶比和粒叶比构成特点 114

(七)单株生产能力构成特点 115

(八)超高产基因型的缓冲力指数 116

第二节 小麦超高产基因型冠层结构的研究 119

一、研究材料和方法 119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21

(一)超高产基因型产量性状表现的一般特点 121

(二)超高产基因型冠层性状表现的特点 122

(三)超高产基因型冠层结构的生理性状特征 129

(四)冠层结构形态和生理性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 134

三、超高产基因型冠层结构的生产能力分析 139

四、株型与冠层结构的关系 141

第三节 株型和冠层结构研究是超高产育种的重要基础 142

第七章 小麦超高产问题讨论 144

第一节 超高产基因型主要性状的改良问题 144

一、产量与产量因素结构的遗传改良 144

(一)超高产基因型的产量因素构成特点 144

(二)超高产基因型产量性状改良的主攻方向 145

二、株型与冠层性状的改良 146

(一)株型性状 146

(二)冠层结构 150

三、育种途径与方法 151

(一)亲本利用与种质资源创新 151

(二)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 152

(三)加强超高产育种基地建设及其鉴定方法的改进 153

第二节 超高产的生态与栽培环境问题 153

一、超高产小麦的生态条件 153

二、超高产小麦的栽培措施问题 154

(一)小麦超高产栽培的基本原则 154

(二)小麦超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 154

参考文献 15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