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自然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
自然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

自然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魏忠英著
  • 出 版 社:北京市:群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1430551
  • 页数:20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围绕促进自然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发展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展开论述,是作者的哲学文集。
《自然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目录

一、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哲学的产生发展 1

(一)世界观和哲学的产生 2

(二)哲学派别的产生及其发展 3

二、哲学对主体和客体研究的历史发展 5

(一)古代哲学对本体论的研究 5

(二)近代前期哲学对主体认识能力的探索 7

(三)近代后期哲学对主体、客体统一性的研究 9

(四)现代西方哲学对主体、客体的研究 10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1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2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在哲学史上所引起的革命变革 14

(三)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科学概括 16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功能 18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19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开放的、发展的、创造性的科学体系 20

(二)科技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21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辩证自然观和唯物史观 24

一、引言 24

二、人类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历史发展 25

(一)古代自然观、历史观的产生和发展 25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26

(三)近代人道主义的历史观 27

三、科学自然观、历史观的产生 28

(一)唯物史观的创立 28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 28

四、物质的普遍属性 30

(一)物质观的历史发展 30

(二)运动观的历史发展 31

(三)时空观的历史发展 32

(四)物质的结构性 34

五、物质的层次结构 35

(一)人类对物质层次认识的发展 35

(二)物质的层次结构 36

(三)物质层次的大小级别 38

(四)物质层次的高低级别 40

六、物质系统及其演化 41

(一)物质的系统结构 41

(二)天体系统的演化 42

(三)元素的演化 43

(四)地球的圈层分化 44

七、生物界的产生和发展 45

(一)对物质系统发展的认识 45

(二)化学演化和生命的产生 46

(三)生物的进化 48

(一)关于人类起源的认识发展 50

八、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 50

(二)劳动在人类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51

(三)从猿到人 53

(四)人类社会的产生 54

(五)意识的产生和本质 55

九、人类社会和自然界 58

(一)从原始社会看自然界物质的社会化 58

(二)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60

(三)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区别与联系 61

(一)自然环境 63

十、人类社会的物质方面 63

(二)人口 64

(三)生产劳动和生产方式 65

十一、社会生产力系统 67

(一)物质生产力 67

(二)自然科学是生产力 69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71

十二、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72

(一)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 72

(二)上层建筑 74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76

十三、人类社会的精神方面 76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77

(三)社会意识的构成 78

(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 79

十四、社会发展动力和人类的发展 81

(一)社会发展的动力 81

(二)社会形态及其发展 82

(三)人类解放和获得自由 83

(四)人的全面发展哲学讲授提纲 86

一、绪论 86

(一)世界观的形成 86

(二)哲学的产生 87

(三)哲学基本问题和哲学两个对子 88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革命变革中产生的 89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90

二、辩证唯物主义 91

(一)物质观的历史发展 91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92

(三)运动观的历史发展 93

(四)时空观的历史发展 94

(五)物质的结构性 96

(六)物质的层次结构 97

(七)物质的系统结构 98

(八)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99

(九)世界联系、发展的基本环节 99

(十)世界联系、发展的基本规律 100

(十一)关于人类起源的认识发展 101

(十二)意识的产生及其本质 102

(十三)实践和认识 103

(十四)认识的本质 104

(十五)认识的任务和目的 105

(十六)理性思维的辩证过程 106

(十七)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107

三、历史唯物主义 108

(一)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 108

(二)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和社会经济结构 109

(三)社会的组织结构 111

(四)社会意识结构 112

(五)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113

(六)社会形态及其发展 114

(七)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 115

关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理论体系 117

一、引言 117

二、物质的层次结构 119

三、物质层次的级别 120

四、物质的运动形式 122

五、物质的系统性 123

略谈自然辩证法的哲学地位和作用 126

现代自然科学与辩证唯物主义 130

一、物理学革命与唯物主义的新发展 130

(一)原子可分的发现和物质观的发展 131

(二)从牛顿时空观到相对论时空观的发展 135

(三)量子力学的产生与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137

(四)统一场论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40

(一)一般系统理论中的辩证法 143

二、系统科学与唯物辩证法 143

(二)控制论中的哲学问题 145

(三)信息论的发展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47

(四)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中的辩证法问题 148

三、生命科学、脑科学与生命观、意识观 151

(一)分子生物学、遗传密码与生命观 151

(二)脑科学、人工智能与意识观 153

四、现代生态学、环境科学与社会发展 155

(一)生态危机、生态平衡与人类社会 155

(二)环境问题、环境科学与社会发展 157

一、前言 161

新技术革命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161

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及其主要标志 162

(一)新技术革命兴起的背景和原因 162

(二)新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 164

三、新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 165

(一)微型电子计算机技术 166

(二)生物技术 166

(三)新能源技术 167

(四)新材料技术 167

四、新技术革命的作用 168

(六)空间技术 168

(五)海洋开发技术 168

(一)新技术革命使社会产生巨大变化 169

(二)关于新技术革命的几种不正确见解 170

五、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我们的对策 171

(一)发达国家的发展战略 171

(二)抓住机会、迎头赶上 172

关于自然与社会的认识 176

一、人类社会与自然界 176

(一)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区别 176

(二)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联系 177

(三)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 178

(四)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179

(一)科学实验的产生及其作用 181

二、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的发展 181

(二)科学技术体系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183

(三)技术的性质、作用和发展 184

(四)国防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86

(五)社会科学的性质和发展 188

三、自然观、历史观的发展 190

(一)古代自然观、历史观 190

(二)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和人道主义历史观 191

(三)唯物史观和辩证自然观的产生 193

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 196

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 196

二、阶级结构和阶级斗争在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的变化 198

(一)从新中国成立到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的完成,是我国民主革命的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 198

(二)从1952~1956年的过渡时期,是进行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阶级剥削制度,建成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 199

三、在阶级斗争方面所走过的两段弯路 201

(一)从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前,我们在阶级斗争形势分析和工作指导上犯了“左”的错误,夸大了阶级斗争,不断搞政治运动,结果出现了“文化大革命”的10年内乱 201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改革开放的成就是巨大的。但是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偏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够一贯,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成灾,产生了政治动乱和反革命暴乱 203

四、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204

(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已经消灭,阶级斗争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还有剥剥阶级分子和剥削阶级思想,还有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204

(二)阶级斗争在我国目前社会的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 206

(三)我国现阶段所存在的阶级斗争,不同于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有着自己的突出特点 20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