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宇宙精神  人类生命观引论
宇宙精神  人类生命观引论

宇宙精神 人类生命观引论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章韶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504327808
  • 页数:918 页
图书介绍:
《宇宙精神 人类生命观引论》目录

上卷 3

第一章 唤醒人类,认识自己,珍惜生命 3

第一节 人类文明史与人类生命观 7

一 千年之交,人类正在转向对生命的思考和尊重 8

二 人类文明对人类生命观的启迪和误导 11

(一)宗教文明对生命观的双重影响 12

(二)政治文明对生命观的双重影响 13

(三)科学文明对生命观的双重影响 15

(四)仙学文明对生命观的双重影响 17

三 关键在于唤醒人类去认识自己的生命 23

(一)“自创造宇宙”的进化状况取决于人类自我认识的程度 24

(二)珍惜生命的前提是如何认识生命 26

第二节 重提福、寿、康、和——一个突然成了当代首要课题的古老问题 27

一 为而不争为“福”——兼论人类在生命质量上的误区 29

(一)幸福的含义 29

(二)人类在生命质量上的误区 31

二 长而不衰为“寿”——兼论人类在生命时间上的误区 34

(一)长寿的含义 34

(二)人类在生命时间上的误区 37

三 劳而不疲为“康”——兼论人类在生命素质上的误区 42

(一)健康的含义 43

(二)人类在生命素质上的误区 46

四 利而不害为“和”——兼论人类在生命环境上的误区 50

(一)和谐的含义 52

(二)人类在生命环境上的误区 55

第三节 “生命”是“福寿康和”的统一——兼论形成误区的自因和外因 63

一 生命的含义 64

(一)协调人类的各种环境为“生” 64

(二)“福寿康”三位一体为“命” 66

(三)生命是“福寿康和”的统一 68

二 形成误区的自因 70

(一)混杂的人类欲望——遗传性鸦片中毒 70

(二)蒙尘的人性之根——随遇性人生追求 72

(三)成熟前的人类历史——发育性进化反应 75

三 形成误区的外因 77

(一)污染的人类社圈——传染性社会弊病 78

(二)病态的人类政治——阵发性人性病毒 81

(三)畸型的人类理性——早熟性精神偏执 83

第四节 创天时,造地利,致物用,主人和,修性命——兼论天、地、物、人、我的内在联系 85

一 人类生命观念的历史和现状 85

(一)人类生命观念的古代形态 86

(二)人性决定论的生命观念——人类生命观念的伟大转变 91

二 天、地、物、人、我的内在联系 93

(一)人类处理天地物人我关系的传统方式 94

(二)天地物人我的联系机制 95

第二章 人类生命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98

第一节 “世界大战”死难者的临终嘱咐——两次世界大战给后人的三点启示 100

一 “没家哪有国,没我哪有家?” 101

二 “和平的实质是平和” 103

三 “要……好好……活着……” 105

第二节 “揭开人类自己的生命之谜”——现代科学家们的共同呼声 109

一 发达国家的科学流向 110

二 跨学科跨国度的人体研究热潮 114

三 东西方哲学主题的重大转移 117

第三节 “认识人自己!”——镌刻在二十世纪门楣上的五个大字 122

一 树被吹倒了,方才发现树还有个粗壮的根——人类文明的“梦游效应” 123

二 失却太久了,反倒认为本来就没有——人类思维的“离心力效应” 125

三 习以为常了,反倒觉得本来就该如此——人类观念的“向心力效应” 130

第三章 人类生命观的理论基础 134

第一节 决定反决定哲学——人类生命观的哲学观基础 137

一 何谓“决定反决定哲学”——决定反决定的含义、对象和特点 138

(一)决定反决定的基本含义 138

(二)决定反决定的双重对象 139

(三)决定反决定的主要特点 140

(一)哲学家之“哲”、“学”、“家”的关系 145

二 决定反决定是一门全新的哲学学说——决定反决定与几个主要哲学派别的关系 145

(二)决定反决定哲学与五种传统哲学的关系 147

附论:关于“中介哲学”以及它与决定反决定哲学的关系 151

(三)决定反决定哲学找回了“人” 155

三 决定反决定哲学的理论特色——决定反决定的灵活性、生成逻辑和理论实质 156

(一)决定反决定的灵活性 156

(二)决定反决定哲学产生的逻辑 159

(三)决定反决定的理论实质 166

第二节 “宇宙四形态理论”——人类生命观的科学观基础 170

(一)“可还原宇宙”——作为“宇宙前史”的宇宙 172

一 宇宙的三次飞跃、四种形态 172

(二)“不可逆宇宙”的产生——宇宙的第一次飞跃 176

(三)“自组织宇宙”的产生——宇宙的第二次飞跃 179

(四)“自创造宇宙”的产生——宇宙的第三次飞跃 184

二 四种宇宙演化规律的关系及其启示 192

(一)四种宇宙形态的联结 192

(二)四种宇宙演化规律的区别与联系 195

(三)“宇宙四形态理论”给人们的启迪 206

第三节 需要—创造论——人类生命观的人类观基础 214

一 人类文明成果中的人类自我意识部分 215

二 从宇宙精神鸟瞰人类 218

(一)人类观小引 218

(二)人类不是动物 220

(三)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人” 222

(四)从类间关系上讲,人类是“超动物类存在物” 224

(五)从类特征上讲,人类是“需要—创造存在物” 227

第四节 自然—人道主义——人类生命观的人性观基础 230

一 对以往人性观表现出的思维方式上的变革 231

二 自然—人道主义的含义、意义和根据 238

(一)自然—人道主义的一般含义 238

(二)自然—人道主义的主要意义 241

(三)自然—人道主义的理论根据 244

第四章 人类生命是一种自创造系统 251

中卷 251

第一节 作为自创造系统的“人类生命”的含义 253

一 “人类”是“人”与“类”的统一 253

二 “生”是“肉”与“灵”的统一 255

三 “命”是“能”与“功”的统一 258

第二节 天—人系统——人与自然构成的“它控—控它系统” 260

一 人类生命是以“实然”为基础的天—人系统 261

二 人类生命是以“或然”为驱力的天—人系统 265

三 人类生命是以“应然”为目的的天—人系统 269

第三节 身—心系统——灵与肉构成的“为己—己为系统” 273

一 人类生命是以“物质”为基础的身—心系统 275

二 人类生命是以“社会”为动力的身—心系统 279

三 人类生命是以“发展”为目的的身—心系统 282

第四节 欲—义系统——人与人构成的“控自—自控系统” 286

一 “欲”、“义”的释义 288

二 人类生命是以“自我”为基础的欲—义系统 290

三 人类生命是以“自律”为动力的欲—义系统 294

四 人类生命是以“自由”为目的的欲—义系统 298

第五节 以自创造为整体质的自开放系统——从现代科学成就看人类生命系统 306

一 现代科学所了解的人类生命系统 306

(一)综合学科理论与人类生命理论的区别 308

(二)从综合性学科看人类生命系统 311

二 人类生命是以自创造为本质的自开放系统 317

(一)释名 318

(二)关于“人类自创造系统” 320

(三)人类生命系统的自创造性和自开放性 323

第六节 人类生命之树生长的整体机制——人类生命的形式、内容和性质 328

一 两点说明 329

二 展示人类生命的六瓣形“生命之花”——人类生命的形式 331

(一)生命之花的六个“花瓣”及其关系 331

(二)伟大的先哲,渺小的先哲 335

三 催发人类生命成长的三条“生命之根”——人类生命的内容 337

(一)三条“生命之根”及其联系 337

(二)“育三根”以领悟宇宙精神 342

四 规定人类生命性质的一种“生命之本”——人类生命的性质 347

(一)自然—人道性——人类的生命之本 347

(二)珍惜生命最重要的是“正本清源” 349

第五章 人类生命是一个自塑造过程 350

第一节 作为过程的人类生命的含义 351

一 “人类”是“人”与“类”的互相渗透过程 352

二 “生”是“活”与“死”的中介摇摆过程 353

三 “命”是“魂”与“魄”的互相转化过程 355

第二节 类生命过程的特性、现状和趋向 358

(一)人类进化从形式上看是“社会进化”——从类内关系上看人类的进化 359

一 类生命过程的特殊本质:智力进化 359

(二)人类进化从内容上看是“体外进化”——从类间关系上看人类的进化 362

(三)人类进化从性质上看是“智力进化”——从内在特性上看人类的进化 364

二 类生命过程的现状:即将成熟 368

(一)从“类系统发育”看类生命过程的现状 369

(二)从“类进化速率”看类生命过程的现状 373

(三)从“类自我意识”水平看类生命过程的现状 378

(四)从“当代类特征”看类生命过程的现状 381

三 类生命过程的趋向——从个体人类化经人类一体化到人类个体化 386

(一)个体人类化——人类进化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389

(二)人类个体化——人类进化史上的第二次飞跃 397

第三节 “个体生命过程”的基本阶段及其特点 402

一 类进化对成熟男女的绝对律令——个体生命过程的潜在阶段 403

(一)从“个体生命过程”看成熟男女以及社会和类的责任 404

(二)人类在“性别”问题上的种种误区 405

(三)恢复人类的“生殖意识”和“人性意识” 409

二 时空浓缩、历史筛选、新质滋生的统一——个体生命过程的形成阶段 411

(一)个体生命的形成机制 412

(二)人类在胎婴儿问题上的误区 418

(三)胎婴儿对人类的启迪 421

三 春季是一个以发育为主的多重性季节——个体生命过程的成长阶段 424

(一)“一年之季在于春” 424

(二)成长阶段的几个误区 433

(三)成长阶段的几种教育 438

四 秋季是一个以收获为主的多重性季节——个体生命过程的成年阶段 443

(一)多重的收获,真正的播种 444

(二)成年阶段的几个误区 447

(三)成年阶段的几种教育 452

五 冬季是一个以孕育为主的多重性季节——个体生命过程的老年阶段 461

(一)既然“夕阳无限好”,管它是否“近黄昏” 462

(二)老年阶段的几个误区 464

(三)老年阶段的几种教育 469

(四)死亡是宇宙间最伟大的进化 473

三 个体与类日益对立的近代阶段 476

二 个体与类彼此游离的古代阶段 476

四 个体与类日趋统一的当代阶段 476

一 个体与类直接同一的原始阶段 476

第四节 类生命过程与个体生命过程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略) 476

第六章 人类生命是宇宙精神的一个层面和阶段 477

第一节 何谓“宇宙精神”? 479

一 作为“宇宙精神”的“宇宙”——人类能力和潜力所及的所有事物联系而成的整体 481

(一)“宇宙”是人类的能力与潜力所及的宇宙 481

(二)“宇宙”是“在”、“性”、“力”、“能”的统一体 483

二 作为“宇宙精神”的“精神”——人类对宇宙构成和演化的力量、意志和情怀的概括 501

(一)“精神”是一种宇宙力量——内驱力·结构力·牵引力 502

(二)“精神”是一种宇宙情怀——最大与最小、最远与最近、最高与最低互塑。虚与实、一与多统一 505

(三)“精神”是一种宇宙意志——确立·新奇·超越 509

三 宇宙精神是人类对宇宙本性的最高概括 511

(一)宇宙精神是一种决定反决定精神——宇宙形态的自因性、自构性、自动性 512

(二)宇宙精神是一种“超进化”精神——单体进化、联体进化、进化过程的进化及其关系的进化 516

(三)宇宙精神是一种“超规律”精神——低级规律、整合规律、高级规律及其关系的规律 519

(四)宇宙精神是让人类获得人性的精神——肉体、精神、神灵的区别与联系的精神 523

(五)宇宙精神是一种超人类精神的精神——反映、自反映、超反映的关系的反映 527

第二节 从宇宙精神看神、特能人、外星人 530

一 神灵是人类确立人性、获取人格的必由之路 533

(一)对诸位重要“神灵”的考察 533

(二)神灵是人类超越动物界的伟大杠杆 552

(三)神灵是人类探索宇宙精神、寻找人的本质的成功尝试 554

二 特异功能(及气功)是人类的能力特化和潜力披露 557

(一)从人体的五种“效应系统”说起 560

(二)特异功能(及气功)的类型、历史和目的 568

(三)特异功能(及气功)的形式、内容和本质——兼论研究特异功能(及气功)的角度 578

三 应当从宇宙精神理解“外星人”问题 585

(一)“外星人”绝不同于“地球人” 587

(二)只有宇宙精神才能正确地解释外星人——兼论宇宙进化的五种形式 590

(三)宇宙精神是一种“超文明精神”——宇宙文明的多级性,地球文明的重复性,不同文明之间的相关性及其相关率 593

附录 600

四 关于“超宇宙精神”问题 613

(一)人类认知和解释宇宙精神历程的简单回顾 614

(二)人类所理解的宇宙精神的局限性 617

第三节 人类生命是宇宙合力与张力统一的最高产物 619

一 合力与张力及其统一是宇宙精神的真正奥秘 620

(一)合力、张力与进化及三种“超进化”的关系 621

(二)人类生命是宇宙的合力与张力及其统一的最高形式 624

二 人类生命本质上是宇宙精神的一个层面或阶段 627

(一)人类生命是宇宙进化到自我意识、自觉改造和自主创造阶段的一种标志 627

(二)人类生命本质上是宇宙精神的一个层面和阶段——兼论“宇宙三质态理论” 632

第四节 从宇宙精神理解人类生命的意义 636

一 走出在人类圈子里解释人类生命的误区 638

(一)“兽性、人性、神性三元对立症”——人类“类疾病”的主要病灶 639

(二)人类在自己的圈子里认识和规定自己——人类“类疾病”的根本病因 641

二 从宇宙精神解释人类生命所得到的 644

(一)人、兽、神的区别与联系——退赔于兽,索赔于神 645

(二)“人的生命是最可宝贵的”——唤醒人类,珍惜生命 648

(三)人类生命是最可塑造的——更新人的观念,重塑人的生命 650

下卷 655

第七章 人类生命的若干规律 655

第一节 从人类圈里看人类生命的规律性 657

一 构成人类生命内容的四重性——人类生命内容的规律 658

(一)人类生命体的四种因素 658

(二)人类生命内容的四重性 660

二 人类生命形式的四重性——人类生命形式的规律 661

(一)人类生命的四种形式 662

(二)人类生命形式的四重性 663

三 人类生命性质的二重性——人类生命性质的规律 665

(一)人类生命的两种性质 666

(二)人类生命性质的二重性 668

四 人类生命意识发展的规律——社圈意识——人类圈意识——生物圈意识——宇宙精神意识 671

第二节 从宇宙精神看人类生命的规律性 674

一 人类生命形成的“湮灭剩余规律”——对称束撞击·湮灭系剩余·人性力唤醒 675

(一)对称束撞击 675

(二)湮灭系剩余 677

(三)人性力唤醒 679

二 人类生命构成的“多向耗散结构规律”——自觉开放·人性控制·多向耗散 681

(一)自觉开放 682

(二)人性控制 684

(三)多向耗散 686

三 人类生命发展的“思与有互塑规律”——宏—微观激活·空—时间转换·主—客观互补 688

(一)宏—微观激活 698

(二)空—时间转换 700

(三)主—客观互补 703

第三节 人类生命进化的总规律——人类生命从自发到自觉地趋向宇宙精神的规律 706

(一)社会关系的进化——从类内关系看人类生命进化的总规律 707

一 人类生命进化总规律的若干表现形式 707

(二)天人关系的进化——从外部联系看人类生命进化的总规律 710

(三)人性关系的进化——从人类特性看人类生命进化的总规律 712

(四)时空关系的进化——从人类进化形式看人类进化的总规律 715

二 人类生命进化是宇宙精神在人类这里的展开——从总特征看人类进化的总规律 717

(一)古代人类的自我认识——以神创论和还原论为特征的人类文明 718

(二)近现代人类的自我认识——以社会论和进化论为特征的人类文明 719

(三)萌发于当代的人类自我认识——从宇宙精神出发的当代文明 721

(四)小结:人类生命是从自发到自觉地把握宇宙精神的过程 722

(一)各路元神的救世性业绩和灾难性结局 725

一 神学对人类生命的畸型把握 725

(二)善树上结出的苦果 725

第八章 人类生命观的逻辑体系和学科性质(细目) 725

第一节 人类生命观念的历史回顾 725

(三)仙学——古人类的生命观之魂 727

(一)奇怪的人类科学现象 727

三 人学对人类生命的描述性缺憾 727

(二)奇怪现象深处的难怪性 727

(二)仙学生命观的悲剧 727

(一)仙学的生命观体系 727

二 仙学对人类生命的不懈追求 727

(三)苦果发酵成的甜汁 727

(三)人学与人类生命观学说的关系 728

四 科学对人类生命的肢解性揭示 728

(一)关于人类生命的种种学科群 728

(二)科学的片面性弊端 728

第二节 对人类生命理论成果的分类 728

一 物理学科群把握的部分 728

(二)潜意识部分 729

(一)意识部分 729

三 心理学科群把握的层次 729

(二)宏观部分 729

(一)微观部分 729

(二)作用部分 729

(一)感觉部分 729

二 生理学科群把握的部分 729

(三)心理神秘学部分 730

五 环境学科群把握的部分 730

(一)人—物部分 730

(二)生理神秘学部分 730

(一)环境神秘学部分 730

四 神秘学科群把握的部分 730

(二)人—人部分 731

第三节 人类生命观的逻辑层次和理论体系——我对人类生命观理论的层次和体系的理解 731

一 实体层次或物质层次 731

(一)生命物质 731

(二)人体 731

二 觉悟层次或生命场层次 731

(一)情感 731

(二)人—人环境 732

五 人类生命的系统质 732

(一)人—物环境 732

(二)由四层次组成的人类生命的本质 732

(一)层次内及层次间的联系性质 732

(二)交往性 732

(一)主体性 732

三 特性层次或属性层次 732

(二)意识 732

四 相关层次或环境层次 732

(一)人类个体在本性上的内在同一性 733

(一)人类生命观学说是一门理论性学科 733

二 人类生命观学说是一门理论性基础性学科 733

(二)人类是多样性的统一体 733

(三)生命第一性 733

一 人类生命观学说的三大前提 733

第四节 人类生命观学说的学科性质 733

(四)人类生命的趋向和结局 733

(三)人类生命的动力和根源 733

(二)人类生命观学说是一门基础性学科 734

三 人类生命观学说是一门实用性工具性学科 734

(一)层层迷雾下的人类生命现象 734

(二)人类生命观学说是校正生命航程的指南针 734

(三)人类生命观学说是处理日常生活的“工具书” 734

第九章 人类生命观在我“一套六部著作”中的地位(代结论) 735

第一节 这套书的基本思路和写作经过——从现实对观念的发难到新观念对现实的批判 735

一 前三部书的基本思路和写作过程——现实向当时的哲学发出诘难 737

(一)现实向当时所理解的辩证法提出抗议——新辩证观(系列之一)的产生 737

(二)新辩证观在返回现实之后“定都”——新规律观(系列之二)的产生 743

(三)营造全新的哲学王国——新哲学观(系列之三)的产生 748

二 后三部书的基本思路和写作经过——从现实对观念的批判到观念对现实的批判 752

(一)“人类是什么?”——新人类观(系列之四)的产生 753

(二)“人性是什么?”——新人性观(系列之五)的产生 755

(三)“人生是什么?”——新生命观(系列之六)的产生 762

第二节 从部分图表看这套书的理论要点和内在联系 766

一 六部著作的若干图表及其指征的理论要点 767

(一)《我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图表及其说明 767

(二)《走出哲学的误区》的图表及其说明 773

(三)《走出哲学王国后的沉思》的图表及其说明 778

(四)《需要—创造论》的图表及其说明 781

(五)《人类的第二次宣言》的图表及其说明 785

(六)《宇宙精神》的图表及其说明 788

(一)确立新的哲学,揭示人的本性,重解人的生命——六部著作的三大要点 796

二 六部著作,三大要点,一个主题 796

(二)三大要点的内在一致性 804

(三)唤醒人类认识自己,喝令人们善待生命——六部著作的共同主题 806

第三节 “红旗下的蛋”孵出的“丑小鸭” 809

一 在红海洋与黄海洋的夹岸上行走 813

(一)不幸中的侥幸者 813

(二)与老虎和上帝携手同行 815

二 一个好难写下的紫血色句号 818

(一)“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818

(二)“我不是这个意思!” 820

附录 839

附录一 “章韶华一套六部著作”其它五部(含待出版部分)的目录 83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