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第3版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第3版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第3版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萧前,李秀林,汪永祥著编;汪永祥,杨耕修订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303143092
  • 页数:313 页
图书介绍:《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哲学专业教材,是肖前、李秀林、汪永祥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一书的续篇。本书着重总结和吸收近年来社会实践、科学和理论研究的新的积极成果,尽可能回答和澄清一些有影响或被搞乱了的理论问题,力求在理论容量和整体逻辑性上有所增强,同时也适当注意了在教学和应用中的联系实际问题。在著作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科学及其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等问题都得到深入阐发,体现了本书的理论价值和学术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第3版》目录

第一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历史观 1

第一节 社会历史观及其产生和发展 1

一、一般宇宙观和社会历史观 1

二、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 4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 10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 13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3

二、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正确解决 16

三、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 18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23

一、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和人的自觉活动 23

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28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意义 30

第二章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 34

第一节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34

一、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 34

二、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 39

三、人的社会存在和人的本质 43

第二节 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自然环境 47

一、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7

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作用 50

三、社会发展与生态平衡 52

第三节 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人口因素 55

一、人口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55

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58

三、社会发展与人口调节 60

第四节 作为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63

一、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对立统一的基础 63

二、生产方式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64

三、以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有机结构 66

第三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69

第一节 社会生产力 69

一、生产力及其特点 69

二、生产力的构成 71

三、生产力的性质、水平和发展动力 76

第二节 社会生产关系 80

一、生产关系及其特点 81

二、生产关系和物质利益 82

三、生产关系的构成和类型 85

第三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89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89

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95

三、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标准 99

第四章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05

第一节 社会形态的基本结构 105

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及其特征 105

二、社会的上层建筑及其构成 108

三、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111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113

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113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119

三、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23

第三节 社会形态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27

一、社会形态发展次序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127

二、同类社会形态的共同本质和具体特点 129

三、历史时代是现实社会形态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具体统一 131

第五章 阶级、国家、革命 135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135

一、阶级的起源和实质 136

二、社会的阶级结构及其历史变迁 140

三、阶级斗争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41

四、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 147

第二节 国家 148

一、国家的起源 149

二、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151

三、国家的类型和形式 155

第三节 政治革命 159

一、革命的实质和历史作用 159

二、革命的根源和条件 161

三、革命的类型和形式 164

第四节 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169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 169

二、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 173

三、阶级和国家发展的历史趋势 177

第六章 社会意识 183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结构 183

一、社会意识是人的精神活动系统 183

二、个人意识、群体意识和社会意识 186

三、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190

四、社会意识形态和科学 193

第二节 社会意识诸形式 196

一、社会意识诸形式的起源 196

二、社会意识诸形式的特点 200

三、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联系 203

第三节 社会意识的功能 206

一、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06

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210

三、社会意识的进步与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214

第七章 科学及其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219

第一节 科学的一般特征 219

一、科学的形成和本质 219

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222

三、科学活动是社会总劳动的特殊部分 224

第二节 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杠杆 226

一、科学是革命的精神力量 226

二、科学向社会物质财富的转化 228

三、科学进展与社会关系的变革 231

第三节 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 235

一、社会生产制约着科学的进步 235

二、社会制度和阶级关系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236

三、其他社会因素对科学发展的作用 240

第八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43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43

一、在人的作用问题上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243

二、人民群众中的个人和集体 248

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254

四、群众创造活动的历史条件性 259

第二节 历史人物的作用 263

一、历史人物特殊作用的社会意义 263

二、历史人物活动的社会基础和条件 265

三、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原则 268

第三节 人民群众创造活动的历史发展 272

一、群众的积极性和组织化程度的增长 272

二、阶级、政党同群众运动的关系 274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76

第九章 历史进步与人类解放 280

第一节 历史进步的动力和标志 280

一、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 280

二、历史进步的基本动力 283

三、历史进步的主要标志 286

第二节 历史进步的方式和途径 289

一、历史进步的对抗形式和非对抗形式 289

二、社会革命、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 291

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295

第三节 共产主义和人的解放 299

一、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 299

二、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历程 305

三、共产主义是完全自觉的人类历史的开端 30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