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农民工创业、要素集聚与农村城镇化后发优势创造  基于集聚经济学框架的探索
农民工创业、要素集聚与农村城镇化后发优势创造  基于集聚经济学框架的探索

农民工创业、要素集聚与农村城镇化后发优势创造 基于集聚经济学框架的探索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朝晖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4152043
  • 页数:243 页
图书介绍:本书重要创新之处是将空间经济模型应用于研究,与主流模型最大区别在于不再依赖于变量及误差项随时间的滞后或相关变动,可以处理非匀质性产生的空间异方差问题;且鉴于空间计量模型估计及检验无法使用标准计量软件,本书在传统计量软件中加入了空间估计模块,得以将地理空间因素导入农村城镇化研究体系。
《农民工创业、要素集聚与农村城镇化后发优势创造 基于集聚经济学框架的探索》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1

一、研究背景 1

(一)农村创业型经济的兴起 1

(二)小城镇发展面临新的机遇 2

(三)农民集聚区正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空间承载点 4

二、研究目的 5

三、研究意义 5

(一)农民工创业集聚在农村城镇化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 5

(二)研究实践意义 6

(三)研究理论价值 7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逻辑框架 8

一、研究主要内容 8

二、研究主体框架 10

第三节 研究步骤与研究方法 11

一、研究步骤 11

二、研究方法 12

第四节 概念体系与数据来源 14

一、主要概念界定 14

(一)农民工创业 14

(二)集聚经济与经济集聚 15

(三)农村城镇化 17

(四)后发优势 18

二、数据取集来源 19

第五节 研究创新性探索 21

一、研究视角创新 21

二、研究思路创新 22

三、研究方法创新 22

第二章 创业、集聚与城镇化理论前沿研究 24

第一节 创业相关前沿研究 24

一、创业型经济研究观点 24

二、农民创业研究观点 27

(一)有关失地农民创业研究 27

(二)返乡农民工创业相关研究 28

(三)有关一般农民创业研究 28

第二节 集聚相关前沿研究 30

一、经济集聚与集聚经济解释 30

二、产业集聚的影响与扩散 33

三、集聚经济与区域经济增长 33

第三节 城镇化相关前沿研究 35

一、城镇化概念界定及特征描述 35

二、城镇化水平实证测度 37

三、城镇化发展路径选择 39

四、城镇化发展动力机制 40

五、城镇化与产业经济发展 42

六、集聚经济与城市经济增长 43

第四节 后发优势相关前沿研究 44

一、区域后发优势产生的原因 44

二、后发优势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支撑 45

三、后发优势的主要类型 47

第五节 文献述评 48

第三章 农民工创业特征描述与成长性研究 50

第一节 农民工创业理论基础 50

一、创业过程模型 50

(一)蒂蒙斯(Timmons)创业过程模型 50

(二)威克哈姆(Wickham)创业过程模型 52

(三)萨赫尔曼(Sahlman)创业过程模型 53

二、创业意识形态模型 54

(一)创业意识模型 54

(二)创业动机模型 55

(三)创业的激励机制模型 56

(四)创业机会及其识别模型 56

三、创业影响因素模型 57

(一)全球创业观察GEM创业概念模型 57

(二)农民创业影响因素模型 58

第二节 农民工创业现状及特征描述 60

一、返乡创业者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且以中年男性农民工为主 62

二、创业农民工以从事非农产业为主,其行业选择与年龄相关 64

三、农民工创办企业多为个体和私营性质,且创业规模较小 65

四、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67

五、创业农民工多选择农村或集镇为创业地和居住地 68

第三节 农民工创业能力与环境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69

一、样本描述与问卷设计 69

二、与农民工创业能力相关联的创业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70

三、与区域经济环境相关联的农民工创业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72

四、与农民工个体素质相关联的创业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75

五、模型结论 77

第四节 农民工创业成长性实证分析 77

一、研究假设 78

二、模型选择、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79

(一)模型选择 79

(二)变量选取 80

(三)数据来源 81

(四)计量结果及分析 82

三、农民工创业成长性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83

(一)创业者特征因素对农民工创业成长性有正向影响 85

(二)企业内部因素对农民工创业成长性影响显著 85

(三)外部因素对农民工创业成长性影响显著,且以正向影响为主 86

(四)结论及建议 86

第四章 农民工创业城镇集聚机理及路径选择 88

第一节 与农民工创业生产效率及交易成本相关联的城镇集聚机理解释 90

一、基于生产效率的农民工创业城镇聚集 91

(一)基于技术专业化的农民工创业生产聚集 91

(二)基于农民工创业运输成本节约的生产联结 92

二、基于交易成本优势的农民工创业生产聚集 93

(一)创业网络直接渠道下的交易成本节约 94

(二)创业组织结构下的交易效率提升 95

第二节 与农民工创业地理空间相关联的城镇聚集机理解释 97

一、基于运输效率的农民工创业区位选址 97

二、基于公共基础设施共享的农民工创业城镇聚集 100

三、基于劳动力市场配置优化的农民工创业城镇聚集 102

第三节 与农民工创业外部经济相关联的城镇聚集机理解释 104

一、农民工创业生产网络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聚集策略博弈 104

(一)创业生产网络构建阶段的聚集策略博弈 106

(二)创业网络成长阶段的聚集策略博弈 107

(三)创业网络成熟阶段的聚集策略博弈 107

二、投入与产出外部效应下的农民工创业城镇聚集 109

第四节 农民工创业城镇聚集相关路径选择 111

一、“产业承接型”农民工创业路径下的城镇集聚 111

(一)“产业承接型”农民工创业路径选择 112

(二)产业承接型农民工创业加速城镇要素集聚 112

二、“块状经济型”农民工创业路径下的城镇集聚 113

三、“特色经济型”农民工创业路径下的城镇集聚 114

第五章 农民工创业人口集聚区位选择与空间均衡 116

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对称均衡下的农民工创业人口集聚 117

一、基于劳动力工作搜寻成本最小化的农民工创业人口集聚 118

二、基于报酬收益递增驱动的创业人口集聚解释 120

(一)经济预期驱动下的农村劳动力迁移 120

(二)创业企业工资水平差异推动人口集中 122

(三)农民工创业集聚区福利水平变动 125

三、基于农民工创业劳动价值判断的人口空间集聚 128

(一)产出收益最大化条件下的农民工创业企业集聚 128

(二)工资定价博弈下的劳动力市场均衡 129

四、小结 132

第二节 不同区位选择下的农民工创业人口集聚模型论证 133

一、研究假设 134

二、基于发达城市近郊区位的农民工创业人口集聚模型论证 134

三、基于发展中小城镇区位的农民工创业人口集聚模型论证 136

四、基于农村腹地区位的农民工创业人口集聚模型论证 138

五、结论 140

第三节 农民工创业人口集聚的空间均衡决定 141

一、农民工创业人口集聚的适度规模边界 141

二、创业人口集聚的规模均衡决定 143

(一)创业人口集聚规模均衡决定条件 144

(二)创业人口集聚中心地边界最优 147

三、创业人口集聚空间布局上的帕累托优化 149

第四节 结论及启示 150

第六章 农民工创业产业集聚下的城镇化支持及效率检验 152

第一节 农民工创业产业集聚下的城镇化支持测度依据及研究说明 155

一、测度依据 155

(一)几种城镇化率的统计方法 155

(二)产业集聚的国内外测度标准 156

(三)创业活动测度标准 156

二、农民工创业产业集聚下的城镇化支持能力评价方法选择及研究说明 157

(一)评价方法选择 157

(二)研究原理解释 158

(三)研究步骤安排 159

第二节 农民工创业产业集聚下的城镇化支持能力评价 162

一、农民工创业集聚城镇化支持概述 162

(一)农民工创业产业集聚对城镇化支持能力评价的重要意义 162

(二)农民工创业集聚下的城镇化支持内涵 163

二、样本数据获取 165

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66

(一)指标体系设置目标及原则 166

(二)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构建 168

(三)评价对象集无量纲化处理 174

四、指标权重体系确定 176

五、评价结果分析 179

第三节 农民工创业产业集聚下的城镇化支持效率实证检验 183

一、样本和数据选取 183

二、变量解释与模型设定 183

三、模型结果估计与分析 186

四、启示及政策建议 189

第四节 小结 189

第七章 农民工创业技术效率与制度变迁下的城镇后发优势 192

第一节 农民工创业集聚后发优势形成及传导机理解释 193

一、理论分析框架 193

(一)格申克龙“后发利益”假说 194

(二)列维的“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并存”论 195

(三)阿伯拉莫维茨的“潜在后发优势”论 196

(四)南亮进的“后进利益”论 197

二、农民工创业集聚下的后发优势形成 197

(一)农民工创业集聚技术创新推动区域后发优势形成 199

(二)与制度移植相关联的农村后发优势创造 201

三、农民工创业集聚下的后发优势可持续发展 204

(一)创业技术成本约束下的农村产业结构转换 206

(二)创业产业承接中的农村区域比较优势升级 207

第二节 农民工创业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208

一、变量选取、数据说明及模型设定 209

(一)变量选取 209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说明 211

(三)模型设定 213

二、模型估计与分析 214

(一)模型设定检验 214

(二)计量结果分析 215

三、结论及建议 217

第三节 基于“Kostova三维度框架”的农民工创业制度环境研究 218

一、农民工创业制度与决策、绩效影响相关性 219

(一)创业制度环境的内涵 219

(二)制度环境对农民工创业决策的影响 220

(三)制度环境对农民工创业绩效的影响 220

二、基于Kostova规制维度的农民工创业制度均衡 221

(一)农民工创业规制性制度变迁需求产生 221

(二)农民工创业规制性制度供给不足 223

三、基于Kostova认知维度的农民工创业制度均衡 224

(一)认知维度下的农民工创业制度需求 224

(二)认知维度下的农民工创业制度供给 225

四、基于Kostova规范维度的农民工创业制度均衡 225

(一)规范维度下的农民工创业制度需求增加 226

(二)规范维度下的农民工创业制度供给匮乏 226

五、Kostova国家制度框架下的农民工创业制度环境优化 227

第四节 小结 228

第八章 结论与政策含义 231

第一节 农民工创业产生空间集聚利益 231

第二节 农民工创业推动经济要素向城镇集中 232

第三节 农民工创业产业集聚强化城镇累积扩散效应 233

第四节 农民工创业不同区位选址决定集聚规模与城镇化发展潜力 234

第五节 农民工创业集聚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政策支持 235

参考文献 23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