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花儿研究  文学性与音乐性关系及传承
花儿研究  文学性与音乐性关系及传承

花儿研究 文学性与音乐性关系及传承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亮著
  • 出 版 社:北京: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105136766
  • 页数:221 页
图书介绍:本书运用历史的、哲学的、艺术的方法,对花儿文化进行了多角度、逐层次的分析论证,着力挖掘花儿文化的内在价值,为重新认识花儿这一民间文化瑰宝提供理论依据,并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了花儿当代生存危机的根源所在,用发展的理念思考花儿保护传承的策略,提出用高校教育与民间传承结合来化解花儿生存危机的见解,并阐述了高校教育传承的优势和长远意义。
《花儿研究 文学性与音乐性关系及传承》目录

第一章 花儿起源与流布 1

第一节 花儿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1

一、民族迁徙和文化共融 2

二、地域经济和社会状态 7

三、地方民俗及发展演化 9

四、自然环境的潜移默化 11

第二节 花儿的流布 13

一、流布的主要路径 13

二、流布的基本动因 14

第三节 流布过程中形成的各类花儿 17

一、不同地区的花儿 18

二、不同类型的花儿 21

三、不同民族的花儿 23

第二章 花儿的文学性 31

第一节 花儿的文学性命名与探源 32

一、花儿的文学性命名:象征隐喻 32

二、花儿的文学性探源:与诗词的联系 34

三、活态口传文学的花儿 36

第二节 花儿表达的人生情境 41

一、山里人的歌 42

二、出门人的歌 43

三、屋里人的歌 45

四、情人间的歌 46

五、控诉者的歌 48

六、赞美者的歌 51

七、孤独者的歌 51

八、劳动者的歌 52

第三节 花儿的语言及格律特色 54

一、凸显地域文化特色的方言 55

二、与中原诗歌不尽相同的格律 58

三、别具一格的歌词艺术构思 65

四、花儿“本子歌”的特征 67

第三章 花儿的音乐性 72

第一节 花儿曲令的产生及扩展 73

一、曲令形成的历史过程 73

二、曲令类型的衍生发展 74

三、曲令分布的主要范围 77

第二节 花儿曲令的形态及内涵 78

一、旋律的基本形态与情感 78

二、旋律的音级进行与情感 83

三、旋律的重复递进与情感 85

四、旋律的节奏速度与情感 88

第三节 花儿曲令的多民族特征 89

一、曲令的一般音乐形式 90

二、曲令体现的民族异别 92

三、曲令调式上的民族色彩 96

第四节 花儿的演唱特点及意蕴 99

一、演唱的基本表现形式 99

二、传统唱法和演唱风格 101

三、真假声和手势的诉求 104

四、现代演唱出现的演变 105

第四章 花儿文学性与音乐性的关系 107

第一节 文学性与音乐性的相互依存 108

一、歌词与曲令的内在联系 108

二、歌词与曲令的灵活填配 110

三、曲式与歌词的结构对应 112

四、程式与词曲的约定俗成 115

第二节 文学性与音乐性的互为制约 118

一、曲式结构对歌词格律的规范 118

二、地域方言对声乐旋律的牵制 121

三、歌词内容对音乐基调的推动 123

第三节 文学性与音乐性的互为补充 128

一、衬词对曲式结构的完善 128

二、衬腔对音乐形象的烘托 132

三、声状抒情对词意的加强 134

四、音乐表现对语言的扩张 136

五、词曲交融对功能的提升 137

第四节 文学性与音乐性的现代组合 141

一、文学特征的演变与扩展 141

二、音乐特征的演变与扩展 143

三、演变下的文学与音乐的统一 145

第五章 花儿现状与传承研究 148

第一节 花儿传承基本方式及特点 149

一、口头传承 149

二、文本传承 151

三、民俗传承 152

四、生活口传 153

五、当代传承 155

第二节 传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56

一、花儿生存环境不断恶化 156

二、花儿会传承性逐年减弱 159

三、花儿演唱主体瓦解分化 160

四、现代传媒加速传承危机 162

第三节 花儿传承保护的策略 164

一、花儿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 164

二、加强传承主体的培养保护 168

三、民间传承与高校教育结合 169

四、花儿与旅游业的相互促进 170

第四节 高校教育传承的尝试 172

一、高校教育传承的意义 172

二、高校教育对人的培养 173

三、高校课程的合理设置 174

四、高校传承的广阔前景 177

结语 181

参考文献 186

附录 花儿研究相关史料 20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