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国家创新体系中企业技术创新与政府行为研究
国家创新体系中企业技术创新与政府行为研究

国家创新体系中企业技术创新与政府行为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丽颖著
  • 出 版 社: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51708555
  • 页数:220 页
图书介绍:解决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关键是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目的国家创新体系。本书致力于探索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国家创新体系中,企业技术创新与政府行为规律和互动模式,以回应创新立国战略,深化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大现实需求
《国家创新体系中企业技术创新与政府行为研究》目录

第1章 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框架 1

1.1 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内涵 1

1.2 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要素 4

1.2.1 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 4

1.2.2 政府——创新环境的培养主体 6

1.2.3 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识创新主体 8

1.2.4 中介机构——创新扩散的主体 9

1.3 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和功能 11

1.4 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重点与发展趋势 12

1.4.1 国外研究重点与发展趋势 12

1.4.2 我国研究现状与评价 14

第2章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回溯 19

2.1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演进 19

2.1.1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形成阶段(1949—1977) 19

2.1.2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重塑与发展阶段(1978—1994) 22

2.1.3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转型与全面发展(1995—至今) 24

2.2 几种典型的国家创新体系的模式 27

2.2.1 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形成与模式 28

2.2.2 日本国家创新体系的形成与模式 35

2.2.3 欧盟国家创新体系的形成与模式 40

2.3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模式的基本问题 44

2.3.1 厘清创新体系中企业与政府行为的关系 44

2.3.2 建立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创新转化机制 45

2.3.3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制度框架和系统构成 46

第3章 企业与政府创新行为问题的提出 47

3.1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问题提出 47

3.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49

3.2.1 有关技术创新内涵的研究 49

3.2.2 有关政府行为的研究 50

3.2.3 有关低碳经济与政府行为的研究 54

3.2.4 有关企业技术创新与政府行为的研究 56

3.3.5 国内外已有研究的评价 60

3.3 研究企业技术创新与政府行为的基本思路 61

3.3.1 研究的基本思路 61

3.3.2 研究的基本方法 62

3.3.3 研究几点结论与观点 63

第4章 企业技术创新中政府行为及其研究基础 65

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65

4.1.1 企业技术创新的内涵与理解 65

4.1.2 政府行为的内涵、表现及特征 68

4.1.3 企业技术创新中政府行为的界定 70

4.2 企业技术创新中政府行为的研究基础 71

4.2.1 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责任理论 71

4.2.2 企业技术创新中市场和政府失灵理论 74

4.2.3 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政府组织行为理论 75

4.3 企业技术创新中各参与主体的研究基础 76

4.3.1 系统理论与协同理论的基本观点 76

4.3.2 开放式的企业技术创新系统 78

4.3.3 企业技术创新中各参与主体的功能 79

4.4 本章小结 83

第5章 企业技术创新中政府行为的历史演化 84

5.1 经济体制变迁过程中的政府行为 84

5.1.1 传统社会中技术创新——政府制约 84

5.1.2 计划经济中企业技术创新——政府主导 85

5.1.3 市场经济中企业技术创新——政府引导 87

5.2 工业化演进中政府技术创新政策的调整 89

5.2.1 传统工业化阶段的技术创新政策 90

5.2.2 新型工业化阶段的技术创新政策 91

5.3 企业技术创新中政府行为演化的评述 93

5.4 本章小结 95

第6章 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政府行为动机 96

6.1 企业技术创新中政府行为产生的外部诱因 96

6.1.1 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需求 96

6.1.2 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协同机制的需求 97

6.1.3 适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需求 98

6.1.4 完善技术创新社会环境的需求 99

6.2 企业技术创新中政府行为的内生驱动力 99

6.2.1 政治动机的激发 99

6.2.2 经济动机的激发 100

6.2.3 文化动机的激发 101

6.3 企业技术创新中政府行为的动机分析 102

6.3.1 政府行为优势动机与辅助动机 102

6.3.2 政府行为动机与行为表现的耦合 103

6.3.3 政府行为动机与行为耦合的应对 104

6.4 本章小结 105

第7章 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政府行为模式 106

7.1 企业技术创新中政府行为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 106

7.1.1 政府行为的双重利益目标 107

7.1.2 政府创新管理成熟程度 107

7.2 企业技术创新中政府行为模式的类型 109

7.2.1 政府行为模式的分类 109

7.2.2 政府行为模式的意义 111

7.3 我国政府行为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112

7.3.1 政府行为主体的创新理念缺失 112

7.3.2 政府行为的政策低效 113

7.3.3 政府行为缺乏有效协同 117

7.3.4 政府构建的技术创新环境作用不明显 118

7.4 本章小结 120

第8章 企业技术创新中政府行为的国际比较 122

8.1 各国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行为的比较 122

8.1.1 各国政府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投入比重 122

8.1.2 各国政府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投入措施 123

8.1.3 各国政府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投入领域 125

8.2 各国政府创新法律环境建设情况比较 126

8.2.1 美国的创新法律 126

8.2.2 日本的创新法律 126

8.2.3 韩国的创新法律 127

8.2.4 其他国家的创新法律 127

8.3 各国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的采购政策比较 128

8.3.1 美国的采购政策 128

8.3.2 韩国的采购政策 128

8.4 各国政府创新服务行为的比较 129

8.4.1 美国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129

8.4.2 其他国家的创新服务体系的构建 129

8.4.3 各国政府在科技创新平台中的作用 130

8.5 各国政府经验对我国的若干启示 131

8.5.1 政府的定位清晰、目标明确 132

8.5.2 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133

8.5.3 政府行为系统管理有效 133

8.5.4 政府创新政策的综合运用 134

8.5.5 政府在发展“低碳技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34

8.6 本章小结 134

第9章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政府行为边界 136

9.1 企业技术创新中政府行为偏好 136

9.1.1 企业技术创新中政府的“公共人”假设 136

9.1.2 现阶段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政府行为偏好 137

9.2 企业技术创新中政府行为的原则 139

9.2.1 有限且有效原则 139

9.2.2 公平公开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原则 140

9.2.3 间接支持方式为主,直接支持方式为辅原则 140

9.2.4 突出优势动机与系统协同相结合原则 141

9.3 企业技术创新中政府行为边界 142

9.3.1 企业技术创新启动者和投入者 142

9.3.2 企业技术创新环境维护者 146

9.3.3 企业技术创新服务者 149

9.4 本章小结 151

第10章 企业技术创新中政府行为的优化措施 153

10.1 确立政府行为系统观和协同效应意识 153

10.1.1 确立政府行为的系统观 153

10.1.2 强化政府行为的协同意识 154

10.1.3 突出低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主题 155

10.2 增加政府投入,强化政府行为的引导作用 156

10.2.1 增加政府投入,调整政府投入结构 156

10.2.2 改进税收政策,发挥税收激励作用 157

10.2.3 完善金融体系,实现融资渠道多元 158

10.3 改善创新环境,提升政府行为的有效性 159

10.3.1 健全保障制度,营造有序创新环境 159

10.3.2 建设创新文化,激发企业创新动机 160

10.4 本章小结 164

第11章 国家创新体系中其他要素的问题分析 166

11.1 国家创新体系中高校的问题与对策 166

11.1.1 我国高校发展的现状 166

11.1.2 我国高校科研活动发展情况 168

11.1.3 我国高校科研活动发展面临的问题 169

11.1.4 解决我国高校科研创新问题的对策 175

11.2 国家创新体系中科研院所的问题与对策 178

11.2.1 我国科研院所发展历程及现状 178

11.2.2 我国科研院所存在的问题 183

11.2.3 解决我国科研院所问题的对策 185

11.3 科技中介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问题与对策 191

11.3.1 我国科技中介的发展状况 191

11.3.2 我国科技中介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93

11.3.3 解决我国科技中介问题的对策 195

第12章 结论与展望 198

12.1 本书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 198

12.2 本书研究的局限和后续工作 200

参考文献 202

后记 22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