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印度中国观演变研究
印度中国观演变研究

印度中国观演变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尹锡南著
  • 出 版 社:北京:时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802327917
  • 页数:36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鸦片战争前后直至如今印度中国观的基本脉络进行了梳理,并尝试揭示印中国观演变发展的历史规律。
上一篇:布哈林文选下一篇:物流法律法规
《印度中国观演变研究》目录
标签:演变 研究

绪论 1

第一节 中国观的基本内涵 2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5

第三节 研究意义和方法 9

第四节 基本结构和研究内容 12

第一章 印度中国观的美好与朦胧期(1840—1949年) 17

第一节 古代印度的中国幻想 18

第二节 近现代印度眼中的中国社会与政治风云 26

一、同情与揭露:对中国悲惨境遇的反应 27

二、尊崇与期望:对中国形象的正面利用 33

三、精神视角与政治视角:辩喜与康有为的认知错位 40

四、从理解到非议:对国民党的政治观察 46

五、从理解到疑惧:对共产党的政治观察 51

第三节 历史与现实的交汇:M.N.罗易的中国观 61

一、罗易的中国历史观 62

二、罗易对中国现实政治的观察 67

三、“五月指示泄密事件”:缠绕罗易的重重迷雾 73

第四节 近现代印度眼中的中国历史与文化 78

一、梅农笔下的中国古代文学 79

二、两大文明的融合:印度的中印交流观 81

三、儒家佛教与“道奥义书”:印度的中国宗教哲学观 89

(一)印度学者眼中的儒家思想 90

(二)印度学者眼中的道家思想 94

(三)印度学者眼中的中国佛教 98

第五节 从想象与崇敬到批评与展望:泰戈尔的中国观 101

一、关于中国文明的整体观察 101

二、关于中国命运与中印合作的思考 105

第二章 印度中国观的升华与转型期(1949—1988年) 109

第一节 “蜜月期”印度中国观的主流(1949—1959年) 110

一、概述 111

二、中国社会面面观 115

三、中国政治与经济发展观 121

第二节 “蜜月期”印度中国观的支流(1949—1959年) 124

一、印度中国观的第一、二派支流 126

二、印度中国观的第三派支流 131

第三节 敬慕、警觉、“惊醒”:尼赫鲁的中国观演变 135

一、语带敬慕看中国 136

二、心生警觉看中国 142

三、“惊醒”以后看中国 147

第四节 印度主流中国观的大转型(1959—1988年) 151

一、中印边界相关问题 152

二、“中国的背叛”:中国观转型的心理前提 157

三、中国观转型的逻辑展开 162

第五节 印度非主流中国观的形象反拨(1959—1988年) 168

一、中印关系低潮中的谨慎展望 169

二、历史研究领域的中国形象反拨 172

三、边界争端起源和“中国威胁论”揭秘 176

四、亲历中国者的中国印象 183

第三章 印度中国观的混杂与激荡期(1988年至今) 191

第一节 印度如何看待中国崛起 193

一、定位中国形象的不同声音 193

二、中国经济发展观 203

三、中国军事发展观 212

四、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观 219

第二节 近年来印度英文媒体的对华报道 223

一、2004—2010年印度对华报道的基本脉络 224

二、近期印度媒体对华报道的基本动向 231

三、印度媒体对华负面报道的原因和中国的对策 239

第三节 Chindia:21世纪的“中印大同” 249

一、“中印大同”的滥觞和演变 249

二、从“中印大同”到中印“地缘文明范式” 254

三、“中印大同”的是是非非 259

第四节 印度作家和记者的中国观 266

一、印度之眼看中国:普兰·苏里的中国观 267

(一)中国魂:寻找之旅的主题 267

(二)佛道儒:对文化中国的思考 270

(三)“咄咄逼人的本性”:对现实中国的观察 275

二、“雾里看花”:印度记者艾蓓的中国观 279

(一)政治优先:意识形态的中国观察 280

(二)孰优孰劣:艰难痛苦的中印比较 283

(三)文化疏离:淡而无味的中国体验 287

第四章 印度中国观演变特征与中印重新认识对方 289

第一节 印度中国观演变的基本特征 290

第二节 中印如何重新认识对方 297

一、当代印度中国观的消极影响 298

二、印度如何培育成熟的中国观 302

三、中国如何认识印度的中国观 310

四、中国如何培育成熟的印度观 318

余论 323

参考文献 331

后记 36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