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甘惜分文集  第3卷
甘惜分文集  第3卷

甘惜分文集 第3卷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甘惜分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7511508928
  • 页数:60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甘惜分从事新闻教育科研60年的主要作品集,共分三卷,收录了作者新闻学术著作及部分论文,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与史料价值。
《甘惜分文集 第3卷》目录
标签:文集

1946年 1

大同已成黑暗城市 阎伪军白昼行劫大批抓兵 蒋机投掷弹药常砸死居民(《人民日报》1946年9月11日) 1

1948年 2

尴尬的嘴脸(新华社晋绥1948年10月23日电讯稿) 2

1951年 4

西南工人阶级对祖国的伟大贡献——记西南区工业展览会(《人民日报》1951年10月20日) 4

1952年 6

成都的狂欢(《人民日报》1952年7月16日) 6

1957年 9

论孙谦的电影剧作(《电影艺术》1957年第5期) 9

关于《夜半歌声》的评价问题(《大众电影》1957第19期) 29

1958年 33

“先专后红”是行不通的(《人民日报》1958年1月17日) 33

1959年 36

拓荒者万岁——看纪录片《英雄战胜北大荒》和《绿色的原野》之后(《电影艺术》1959年第4期) 36

论林老板这个性格——看电影《林家铺子》所想到的(《文艺报》1959年第22期) 40

1963年 46

要记住那战斗的岁月——看电影《槐树庄》杂感(《电影艺术》1963年第1期) 46

1979年 52

关于“面折廷争”兼及文艺工作者的历史知识(《文艺报》1979年第10期) 52

从骗子引起的一些联想(写于1979年,首次公开发表) 55

1980年 59

永志勿忘(《人民日报》1980年1月15日) 59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写于1980年1月,首次公开发表) 60

1982年 63

走马观花话重庆(连载刊发于《重庆日报》1982年1~2月) 63

评《中国近代报刊史》(《光明日报》1982年3月15日) 70

韬奋的书刊深入到穷乡僻壤(《新闻大学》1982年第2期) 72

两张照片的启示(《人民日报》1982年7月3日) 73

增和删(《新闻与传播研究》1982年第6期) 74

1983年 76

“打天下”与“坐天下”(《夜读》1983年第3期) 76

黎琳,一颗耀眼的流星(《光明日报》1983年9月5日) 77

读了《开国前后的信息》以后(《新闻业务》1983年第5期) 80

1984年 83

战火中的一张油印小报《今日新闻》(内蒙古日报《新闻论坛》1984年第1期,首次公开发表) 83

甲子年除夕之夜(《夜读》1984年第2期) 84

寄自北京的书简(《新疆日报》1984年4月29日) 86

对比的感染力(《新闻业务》1984年第5期) 87

与爱泼斯坦同车夜话(《人民日报》1984年12月12日) 88

1985年 91

向新疆新闻界战友致敬(《当代传播》1985年第1期) 91

围歼希特勒匪徒的最后时刻——1945年旧报剪辑,纪念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解放军报》1985年5月7日) 92

书斋和书灾(《光明日报》1985年6月22日《我的书斋》专栏) 94

跟上时代步伐(《重庆日报通讯》1985年第6期,首次公开发表) 96

喜忧与家乡相通(《四川日报》1985年7月27日) 97

抗日军政大学总校1939年战略大迁移 徒手学生军的一次远征(写于1985年8月,首次公开发表) 98

报告文学,异军突起的文学样式(1985年为《报告文学简论》一书所写序言) 104

1986年 110

腾飞吧,洪湖!(《洪湖报》1986年1月6日) 110

又是一年春草绿(《新闻与写作》1986年第1期) 111

谁来撞响我们的晨钟(《新闻与写作》1986年第4期) 112

悼莫耶(《人民日报》1986年7月3日) 115

政论家于右任(《中国记者》1986年第8期) 116

新闻界何必如此谦逊(《北京晚报》1986年9月4日) 119

摘下“样板戏”这顶桂冠(《北京晚报》1986年11月4日) 120

中国人与中国文(《中国报刊报》1986年11月5日) 120

写信的“罪行”(写于1986年,首次公开发表) 121

1987年 123

从“征服”说到浮夸(《中国记者》1987年第2期) 123

有名未必真豪杰,无知才是假丈夫(《育才报》1967年3月11日) 124

读报杂感二则(《人民日报编采业务》1987年8月17日,首次公开发表) 128

“改元最多”质疑(《育才报》1987年9月10日) 130

再认真一点(湖北《学习月刊》1987年第10期) 130

《当代中外新闻事业》序言(写于1987年12月5日) 132

1988年 134

地方记者要胸怀全局(鞍山市《新闻业务》1988年第1期,首次公开发表) 134

要尊重报格(《新闻记者》1986年第3期) 135

读报杂感二则(《光明日报》1988年3月14日) 136

一个难以忘怀的名字——钟惦棐逝世周年祭(《文汇电影时报》1968年3月19日) 139

《宣传科学研究纲要》序言(四川省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10月版) 142

《报纸的风格和特色》序言(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年1月版) 144

《编报余墨》序言(中国新闻出版社1990年版) 146

我们要追赶形势——祝《新闻探新》创刊(本溪《新闻探新》1988年第1期,首次公开发表) 147

1989年 149

新闻界任重道远(《光明日报通讯》1969年第1期,首次公开发表) 149

登成吉思汗陵遐想(《团结报》1989年2月28日) 150

蛇口六小时(《蛇口通讯报》1989年4月10日) 152

《新闻采写100戒》序(1989年4月) 153

《褒贬集》序言(1989年7月) 154

1990年 157

海岛之夜(写于1990年1月,首次公开发表) 157

三见张闻天(《人物》杂志1990年第6期) 159

从“口语化”想到的(《群言》1990年第8期) 163

1991年 165

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的周恩来同志(写于1991年1月,首次公开发表) 165

《新闻写作基础二十讲》序言(1991年2月) 167

校报也是一所学校——序《校报新探》(新华出版社1991年6月版) 169

会议桌前的邓小平同志(写于1991年7月13日,收入《二十八年间》第三编) 170

愿校报更快地成长(《校报研究》序言,新华出版社1991年7月版) 174

会场如战场(《南风窗》1991年第8期) 175

观察细致 下笔轻松(《中国记者》1991年第9期) 177

落魄不羁康白情(《团结报》1991年11月23日) 179

教授卖书的故事(《群言》1991年第12期) 181

让我们相互了解(《实用通讯写作》序言,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年版) 182

1992年 185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采写编》双月刊1992年第1期) 185

罗曼·罗兰叫屈(《新闻出版报》1992年3月6日) 187

读《邓拓传》(《大河文化报》1992年11月29日) 189

小记者 大眼光——《人物画廊》代序(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3月版) 189

《新闻学大辞典》序言(《新闻爱好者》1993年第7期) 190

新闻界的“螺丝钉”——通讯员(1992年7月17日《宁夏日报》第三版) 193

“中国质量万里行”——经济宣传的重大突破(《新闻出版报》1992年8月14日) 194

宁夏 我为之神往的地方(《宁夏日报》1992年9月5日) 196

希望有“赵超构传”问世(《新闻记者》1992年第9期) 197

记者采访不能用“微服”二字(《编采业务》1992年11月20日) 198

中年时代邓小平的风采(《人民论坛》月刊1992年11/12月号) 199

1993年 202

宋庆龄三题(《光明日报》1993年2月4日) 202

川菜·川妹子·黄土高坡(《四川日报》1993年2月25日) 203

《我眼中的中国领导人》序言(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2月第1版) 205

《中国民意研究》序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8月版) 207

好像一场梦——台湾归来说台湾(《中国时报》1993年8月7日) 209

风雨沧桑华年——为毛泽东诞辰100周年而作(写于1993年9月9日,最初刊发于《现代人报》1993年9月28日) 212

1994年 219

“死后不用任何赞美之词”(《人民日报》1994年1月26日) 219

企业要向文化进军(《中国质量万里行》1994年第7期) 220

写在朱啓平周年祭(《世界日报》1994年12月15日) 222

满怀凄恻祭王中,写于1994年12月(《新闻记者》1995年第2期) 223

1995年 225

一场大哭——怀念敬爱的周恩来同志(《光明日报》1995年1月8日) 225

忆熊复(《人民日报》1995年2月10日) 226

办好《大河报》的九点建议(《河南日报》1995年4月28日) 229

玩火自焚 哀兵必胜——简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光明日报》1995年5月24日) 230

参观华盛顿大屠杀纪念馆(《中华工商时报》1995年6月24日) 231

过独木桥(《大河文化报》1995年8月1日) 233

品评《新闻与写作》封面(《新闻与写作》1995年第8期) 234

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人——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年(1995年8月5日发言稿,首次公开发表) 235

我和我的博士生(《新闻界》1995年第5期) 238

文人与美人——中原走笔之一(《大河文化报》1995年11月1日) 241

1996年 243

骂人的艺术(《大河文化报》1996年1月3日) 243

朱载堉 河南人的骄傲——中原走笔之二(《大河文化报》1996年1月24日) 244

谁累,谁不累(《大河文化报》1996年2月4日) 245

求真堂随笔·开台锣鼓(《大河文化报》1996年3月6日) 246

过年(《大河文化报》1996年3月20日) 248

当了半个雷锋得到的报应(《大河文化报》1996年3月27日) 249

剪断了的绸缎(《大河文化报》1996年4月3日) 250

老鼠——敌乎?友乎?(《大河文化报》1996年4月10日) 251

赞“多管闲事”的记者(《大河文化报》1996年5月15日) 252

把青春还给长江(《重庆日报》1996年6月12日) 253

关心·保护·提高(写于1996年7月,大河报社内刊《大河新闻潮》,首次公开发表) 255

从买国货谈起(《大河文化报》1996年8月1日) 258

蓝蚂蚁和花蝴蝶(《大河文化报》1996年9月18日) 259

汽车文化展览(《大河文化报》1996年10月30日) 260

论“孤独”(《大河文化报》1996年11月13日) 262

人人学会唱国歌(《大河文化报》1996年12月4日) 263

论温良恭俭让(《大河文化报》1996年12月25日) 264

1997年 267

警惕我们的东邻(《大河文化报》1997年1月12日) 267

杨虎城将军殉难追记(《光明日报》1997年1月28日) 268

道是无情却有情(《大河文化报》1997年2月23日) 270

求真堂随笔(《新闻爱好者》1997年第4期,第32~33页) 272

前人种树,后人……(《大河文化报》1997年4月13日) 276

从“爱民如子”说起(《大河文化报》1997年4月27日) 278

猫还会捉老鼠吗?(《大河文化报》1997年5月11日) 279

“灾”字新解(《大河文化报》1997年5月25日) 280

啊!六月二十二日(《大河文化报》1997年7月6日) 282

别忘记这一天(《大河文化报》1997年7月13日) 283

驴颂(《河南日报周末版》1997年7月18日) 284

得失之间(《大河文化报》1997年7月27日) 286

从一件小事说起(《大河文化报》1997年8月1日) 287

八十抒怀(《中华新闻报》1997年8月18日) 288

戴安娜的悲剧(《大河报》1997年9月21日) 290

分析好,大有益(《河南日报周末版》1997年9月26日) 291

不是废话的废话(《大河报》1997年10月12日) 292

老来的胡思乱想(《大河报》1997年10月22日) 293

不服老和老有所为(《晚霞报》1997年10月28日) 295

“买椟还珠”的真实故事(《大河报》1997年11月5日) 297

百万农民大搬家(《大河报》1997年12月7日) 298

1998年 300

建议编写《文化大革命词典》(《大河报》1998年1月18日) 300

他为什么没回来(《大河报》1998年2月22日) 301

“皮”“毛”之论(写于1998年3月22日,首次公开发表) 303

从孙维世之死想到周恩来(《河南日报》1998年3月28日) 307

暴风骤雨北大人——我与北大(《大河报》1998年3月30日) 309

厕所政治(《大河报》1998年5月17日) 312

科技幻想(《大河报》1998年6月1日) 314

潘汉年和佐尔格(《大河报》1998年8月15日) 315

从安葬尼古拉二世说起(《大河报》1998年8月24日) 316

作家的等级(《大河报》1998年8月29日) 318

小大之间(《大河报》1998年9月14日) 319

报纸不要迎合低级趣味(写于1998年9月,首次公开发表) 320

与丁一岚谈邓拓(写于1998年9月,后发表于11月2日《中华新闻报》) 322

日本空军轰炸延安忆旧(《河南日报》1998年10月21日) 323

多一点幽默(《大河报》1998年10月24日) 326

塔山作证——凭吊辽沈战役战场(《葫芦岛日报》1998年11月12日) 327

血腥的历史篇章——斯大林与卡廷事件(《大河报》1998年11月22日) 333

农民老大哥,要自重啊!(《大河报》1998年11月25日) 336

吴玉章垂危之际发出的几发“炮弹”(李文海、卢铁城、隗瀛涛主编《爱国重教务实求真——纪念吴玉章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338

病后杂谈(《大河报》1998年12月28日和29日) 339

《电视艺术语言应用基础》序言(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42

千奇百怪反右账(写于1998年,首次公开发表) 344

1999年 347

也谈格瓦拉之死(《大河报》1999年1月25日) 347

红包与黑包(《大河报》1999年2月8日) 348

偷和抢的“进化”(《大河报》1999年2月13日) 349

彭德怀的脊梁骨(《大河报》1999年2月25日) 350

伟大与渺小(《大河报》1999年3月19日) 352

农村女模特队的诱惑(《大河报》1999年4月11日) 353

要多为读者想想(《大河报》1999年4月22日) 355

评《20世纪百大新闻》(《中华新闻报》1999年4月24日) 356

小米饭、黄豆芽、西红柿(《大河报》1999年6月4日) 358

北约向何处去(《大河报·新闻周刊》1999年6月10日) 359

一群书呆子输给两个阴谋家(《大河报》1999年6月18日) 361

《台湾报业争战纵横》序言(九州图书出版社1999年7月版) 363

蝗灾的启示(《大河报》1999年7月22日) 364

怪事,这样的广告(《大河报》1999年8月13日) 365

黑太阳和预言家(《大河报》1999年8月27日) 366

最危险的时候(《大河报》1999年9月29日) 368

野性和奴性(《大河报》1999年11月4日) 370

悲莫悲兮永别离——悼念温济泽同志(《新闻爱好者》1999年第12期) 371

2000年 376

黄河两岸二司马(山西《发展导报》2000年1月11日) 376

告别20世纪(《大河报》2000年1月20日) 381

龙年:与命运抗争(《大河报》2000年2月5日) 382

汉字的忧虑(《大河报》2000年2月24日) 383

再谈汉字的忧虑(《大河报》2000年3月2日) 384

有点志气(《大河报》2000年4月14日) 386

舆论监督随想(写于2000年4月20日,首次公开发表) 387

无名英雄不能任其埋没(《炎黄春秋》2000年第8期) 388

从张闻天一生看党内思想斗争(写于2000年,首次公开发表) 391

2001年 402

《电视收视率解析——调查分析与应用》序言(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1月版) 402

爱你,五岁的“小朋友”(《大河报》2001年1月4日) 404

重庆新闻业百年沧桑(《重庆日报》2001年1月5日) 406

观《长征》有感(《电视研究》2001年第10期) 407

2002年 411

书迷的困惑(《军事记者》2002年第4期) 411

2003年 414

诗二首——赠青年记者、青年编辑(《新闻爱好者》2003年第2期) 414

我播的是龙种,但愿收获的不是跳蚤——纪念马克思逝世120周年(《同舟共进》2003年第4期) 415

远在深山新闻人(《新闻爱好者》2003年第5期) 418

从“假如鲁迅活着”想到宋庆龄(《炎黄春秋》2003年第12期) 419

2004年 422

我见到的陈伯达(《炎黄春秋》2004年第3期) 422

从大局看皖南事变(《炎黄春秋》2004年第4期) 427

2005年 434

闻鸡起舞(《新闻与写作》2005年第2期) 434

不能忘记他们(《新闻与写作》2005年第4期) 435

两个不应忘记的日子(《大河报》2005年7月11日) 438

华北人民的一面文化旗帜(《大河报》2005年7月29日) 440

求真堂”里思绪多(《大河报》2005年8月2日) 441

因日记而遭殃(《大河报》2005年8月8日) 442

读《红茶坊》有感(写于2005年10月22日,首次公开发表) 444

周恩来: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组织者——纪念周恩来逝世三十周年(初写于2005年底,首次公开发表) 445

2006年 451

“实事求是”考源(《炎黄春秋》2006年第1期) 451

人生·探索·不知足(此文写于2006年四五月左右,首次公开发表) 453

从细节看大局(《新闻导刊》2006年第5期) 456

我为什么叫“甘惜分”(写于2006年,首次公开发表) 456

2007年 460

悼李庄同志(收入《红蓝记忆怀念李庄》,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版) 460

打开“老记”的人生——张虎生《榆荚集》序言(《新闻与写作》2007年第5期) 461

大悲、大乐、大反思(《书脉》杂志2007年第8期) 462

《红茶坊》序言(2007年7月1日写,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 465

深深的怀念(章柏青、陆弘石主编《电影锣鼓之世纪回声——钟惦棐逝世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年版) 466

2008年 474

我们是中国人(《新闻与写作》2008年第6期) 474

2011年 476

纠结了40年的党籍(《文史参考》(半月刊)2011年第5期) 476

永远说真话,不说假话(《新闻战线》2011年第4期) 480

附录:访谈录 482

青年新闻工作者的成长道路——访新闻理论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甘惜分(《传媒观察》1986年第12期) 482

甘惜分谈民意测验(《对外报道业务》1987年第1期) 484

方向·信仰·素质·事业——访著名新闻理论家甘惜分教授(《青年记者》1987年第1期) 486

皓首穷经为改革——访人大新闻系教授甘惜分(《新疆新闻界》1987年第1期) 489

建立中国的社会主义舆论学——访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甘惜分(《中国记者》1987年第2期) 490

新闻学研究要立足马列(《光明日报通讯》1987年第6期,首次公开发表) 495

树立为人民办报的观念是新闻改革的关键(《中国报刊报》后改名《新闻出版报》1987年10月17日) 498

知识化——写作成才之翼——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甘惜分(《新闻与成才》1988年第7期) 500

新闻改革的根本问题——甘惜分教授访谈录(《对外报道》1992年第4期) 504

披肝沥胆,赤诚一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甘惜分纵论新闻体制改革(山西《发展导报》1993年5月28日) 506

甘惜分教授纵论毛泽东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中国社会报》1993年12月14日) 514

新闻改革 任重道远——访著名新闻学者甘惜分先生(刊发于《世纪末的思考:著名学者访谈录》,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6月版) 517

新中国新闻思想的探索者——访老新闻学者甘惜分(写于2002年,《夕阳红》2007年第5期) 526

甘惜分:俯耳听潮自有声(刊发于《倾听传媒论语》,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540

“甘为真理下跪,不向谬论低头”——甘惜分先生访谈录(《新闻爱好者》2005年第2期) 553

甘惜分:年近九旬不服老(《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2月28日) 562

甘惜分:老树添绿笑黄昏(《光明日报》2005年8月23日) 564

抗战胜利话今昔(《青年记者》2005年第7期) 566

甘惜分:一生探路不知倦(《人民日报》2005年11月21日) 570

“找关系”·广视野·倡争论·多读书·做好人——访我国新闻理论的“探路人”甘惜分先生(《新闻界》2006年6期) 572

“立足中国土 回到马克思”——采访《新闻学论集》第一任主编甘惜分(载于陈力丹编著《不能忘却的1978—1985年我国新闻传播学过刊》,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579

甘惜分:我不是泰斗,是新闻规律的探索者(2007年10月中华新闻传媒网) 585

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岂容玷污——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甘惜分(《光明日报》2008年3月28日) 595

新闻与社会:敢问路在何方?——专访著名新闻学者、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甘惜分先生(2009年7月) 596

甘惜分:我亲历的1949年前后(《中国报道》2009年第10期) 60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