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2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2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山西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组编;石岩主编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203086406
  • 页数:305 页
图书介绍:本书稿系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教材之一。内容包括: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论、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调适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并举例说明如何将这些理论与方法应用到高等学校课堂教学中。
《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2版》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心理学概论 2

一、心理学研究对象 2

二、心理学主要流派和观点 6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概论 10

一、教育与心理学 10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1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1

第三节 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13

一、高等教育的特征 13

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4

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 16

四、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17

五、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19

六、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23

七、如何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 24

第二章 大学教师心理 27

第一节 大学教师角色 27

一、角色与教师角色 27

二、教师角色的形成 29

三、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 30

第二节 大学教师威信 32

一、教师威信的含义及作用 32

二、教师威信的形成 32

三、教师威信的维护与发展 33

第三节 大学教师的能力素质 34

一、教学效能感 34

二、教学反思 37

三、教学监控能力 38

四、教育机智 42

第四节 大学教师的教学心理 44

一、大学教师心理特点 44

二、大学教师教学心理的阶段性 45

三、大学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 46

第三章 学习心理理论 51

第一节 学习概述 51

一、学习的定义与类型 51

二、学习的分类 52

三、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54

第二节 联结派学习理论 56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论 57

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理论 59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64

第三节 认知派学习理论 65

一、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65

二、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论 67

三、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 70

四、建构主义学习论 73

第四章 学习动机及其培养 79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79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79

二、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 80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 82

四、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 84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85

一、强化动机理论 85

二、成就动机理论 86

三、成败归因理论 87

四、自我实现理论 90

五、自我效能理论 91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94

一、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94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96

三、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97

第五章 学习迁移及其促进 103

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 103

一、学习迁移的含义 103

二、学习迁移的分类 103

三、学习迁移的作用及意义 105

第二节 学习迁移理论 106

一、形式训练说 106

二、共同要素说 107

三、概括说 108

四、关系转化说 109

五、认知结构说 109

六、经验整合说 111

第三节 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 111

一、相似性 111

二、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112

三、认知技能与策略 112

四、定势的作用 113

第四节 促进学习迁移的有效措施 113

一、大学生学习迁移的特点 114

二、促进大学生学习迁移的有效措施 115

第六章 知识、技能的学习 119

第一节 知识概述及大学生认知的发展 119

一、知识的概念界定 119

二、知识的分类 119

三、认知与大学生认知的发展 120

第二节 知识学习的过程及学习指导 124

一、知识感知 124

二、知识理解 126

三、知识巩固 129

四、知识运用 139

第三节 技能学习及其指导 140

一、技能的概念界定 140

二、技能的类型 140

三、动作技能的学习 141

四、智力技能的形成 143

第七章 学习策略及其指导 147

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 147

一、学习策略的界定 147

二、学习策略的特点 148

三、学习策略的分类 148

第二节 认知策略及其指导 149

一、认知策略 150

二、有效促进认知策略的教学措施 153

第三节 元认知策略及其指导 155

一、元认知及元认知策略 155

二、有效培养元认知能力的教学措施 157

第四节 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指导 158

一、学习计划与时间的管理 158

二、学习环境的管理 159

三、学习资源的充分利用 161

第八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163

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 163

一、问题 163

二、问题解决 164

三、问题解决的早期模式 165

四、现代问题解决模式 168

第二节 问题解决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171

一、问题解决的过程 171

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73

三、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 178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181

一、创造性思维的含义 181

二、创造性思维的构成 182

三、影响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因素 182

四、创造性思维的评估 184

五、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85

第九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 189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189

一、意识和自我意识 189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189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191

一、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 191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192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197

第三节 大学生自我教育 200

一、自我认识 200

二、积极悦纳自我 202

三、努力完善自我 202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学习 205

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概述 205

一、态度概述 205

二、品德概述 206

三、态度和品德的关系 207

第二节 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 208

一、道德发展理论 208

二、道德价值观辨析论 213

三、强化理论与社会学习理论 215

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 217

一、态度与品德形成的过程 217

二、态度与品德改变的过程 218

第十一章 大学生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调适 221

第一节 群体心理概述 221

一、群体与大学生群体 221

二、群体动力 223

三、群体对个体活动效率的影响 226

第二节 大学生班集体心理 230

一、大学生班集体的作用和类型 230

二、集体的团结 231

三、个体在集体中的自觉 232

四、集体的情绪参与或情感移入 232

五、集体的心理气氛与士气 233

六、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影响 234

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适 235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235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 235

三、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237

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238

五、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调适 241

第十二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45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245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标准 245

二、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 248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发展 252

一、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253

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254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57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258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264

第四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266

一、入学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 266

二、大学生学习的心理健康教育 268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教育 269

四、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健康教育 271

五、大学生择业与求职的心理健康教育 273

六、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277

第十三章 教学成效的测量与评价 281

第一节 教学测量与评价概述 281

一、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含义 281

二、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282

第二节 有效教学测验的基本要求 283

一、测验的效度 283

二、测验的信度 285

三、项目的难度与区分度 286

第三节 教学测验的类型及其应用 288

一、教学测验的类型 288

二、学绩测验的命题 291

三、测验的评分及结果分析 293

参考文献 297

后记 302

再版后记 30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