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书法入门必读
书法入门必读

书法入门必读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俊领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金盾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08283470
  • 页数:22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本专为书法爱好者及初学者编写的大众书法读物。书中简要介绍了中国历代书法代表人物的书法特点及趣味故事,着重讲述了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必须了解和掌握的书法基本知识,内容包括间架结构、选笔用笔、选帖临帖、笔法墨法、形似神似、书画题款等,是书法入门的必备教材。
上一篇:科学的艺术论下一篇:流浪者 下
《书法入门必读》目录

第一章 中国书法史概要 1

第一节 仓颉造字——文字的起源 1

第二节 甲骨文——书法的根基 3

一、甲骨文 3

二、金文 4

三、石鼓文 5

第三节 秦代大篆到今草的演变 5

一、大篆 5

二、小篆 6

三、隶书 6

四、章草 8

五、今草 9

第四节 王羲之及魏晋书法代表人物 11

一、王羲之 11

二、王羲之的代表作品 14

三、魏晋书法 14

四、王献之 16

五、王珣 17

第五节 魏碑 18

一、魏碑 18

二、魏碑的代表作品 18

第六节 隋唐五代书法 19

一、隋代 19

二、唐代 19

三、中唐时期 22

四、晚唐时期 25

五、五代十国 26

第七节 宋四家及赵佶 26

一、苏轼 26

二、黄庭坚 27

三、米芾 28

四、蔡襄 29

五、宋徽宗——赵佶 30

第八节 赵孟頫及元代书法家 30

一、赵孟頫 30

二、元代著名书法家 32

第九节 董其昌及明代书法家 32

一、董其昌 32

二、明代初期 33

三、明代中期 33

四、明代晚期 34

第十节 神笔王铎及清代书法家 34

一、王铎 34

二、清代初期 35

三、清代中期 35

四、清代晚期 35

第二章 书法基本常识 36

第一节 中国书法的形成和特征 36

第二节 中国书法的书体及特点 37

一、篆书的特点 37

二、隶书的特点 38

三、草书的特点 39

四、楷书的特点 40

五、行书的特点 40

第三节 书法与毛笔特性 41

一、书法与笔毫的弹力 41

二、书体与毛笔特性 41

第四节 学习书法过程中容易写错的繁简字 42

第五节 屋漏痕坼壁之路折钗股锥画沙印印泥 45

一、屋漏痕 45

二、坼壁之路 46

三、折钗股 46

四、锥画沙 47

五、印印泥 47

第六节 九宫格 47

第七节 黄自元《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 49

第八节 中国书法术语 53

第九节 笔力 72

第十节 颜筋柳骨 73

第十一节 下笔用力肌肤之丽的理解 74

第十二节 书法艺术的神韵美 76

第十三节 书法的艺术魅力 78

一、灵动的线条 78

二、优美的节奏 79

三、精巧的组合 80

四、妙湛的章法 80

五、自然的情感 81

六、幽深的意境 81

第十四节 笔锋轨迹浅议 82

第十五节 入木三分力透纸背 84

第十六节 书法创作中的“到位”和“味道” 85

第十七节 书法作品的格式 85

一、手卷 85

二、横批 86

三、中堂 87

四、对联 87

五、屏条 88

六、条幅 88

七、册页 88

八、扇面 89

九、镜片 90

十、牌匾 90

十一、一字书 90

第十八节 书法与文学修养 90

一、文学为书法之魂 90

二、文学为书法之本 91

三、文学修养提升鉴赏力 91

第三章 中国书法的基本技法 93

第一节 国家规定的汉字笔顺规则 93

一、横 94

二、竖 95

三、撇 96

四、点 96

五、折(提、钩) 97

六、其他 98

第二节 执笔、运笔、运腕和书写姿势 100

一、执笔 100

二、五指执笔法 102

三、运笔 102

四、运腕 104

五、书写姿势 105

第三节 书法和写字 106

一、书法 106

二、法书 106

三、书法和写字的区别 106

四、初学书法从楷书入手 107

第四节 汉字基本笔画书写方法 108

一、横画 108

二、竖 108

三、撇 108

四、点 108

五、横折 109

六、捺 109

七、提 109

八、横折钩 109

九、竖钩 109

十、横撇 109

十一、横钩 109

十二、竖弯钩 110

十三、撇折 110

十四、竖提 110

十五、竖折 110

十六、撇点 110

十七、竖折折钩 110

十八、斜钩 111

十九、横撇弯钩 111

二十、横折提 111

二十一、弯钩 111

二十二、横折弯钩 111

二十三、竖弯 111

二十四、横折弯 112

二十五、横折折折钩 112

二十六、横斜钩 112

二十七、横折折撇 112

二十八、竖折撇 112

二十九、竖折折 112

三十、横折折 113

三十一、横折折折 113

第五节 楷书的规律 113

一、“点” 113

二、动感 114

第六节 汉字笔画的书写规律 115

一、组合点的规律 115

二、笔画接笔规律 116

三、粗细平衡规律 116

四、重画变化规律 117

五、主笔优先规律 117

六、斜捺作主笔的组合规律 117

第七节 捻管小议 119

第八节 “永”字八法 120

一、“永”字八法的原文 120

二、“永”字八法的解释 120

第九节 中锋、侧锋和偏锋 121

一、中锋 121

二、侧锋 121

三、偏锋 122

四、中锋用笔 122

五、中锋与侧锋的关系 122

第十节 露锋与藏锋 124

一、露锋 124

二、藏锋 124

三、露锋与藏锋的关系 124

第十一节 方笔和圆笔 125

一、方笔 125

二、圆笔 125

三、方笔和圆笔的关系 125

第十二节 战笔 126

第十三节 空中摇笔 127

第十四节 线条的掌握 128

一、质感 128

二、力感 128

三、立体感 129

四、动感 129

五、节奏感 130

第十五节 提按是线条的主干线 131

第十六节 笔法墨法结构章法 132

一、笔法 132

二、墨法 134

三、间架结构 135

四、章法 135

第十七节 学习书法过程中的误区和病笔 137

一、导致误区的根本原因 137

二、造成病笔的主要因素 141

第十八节 发力与锋变 143

一、锋变 144

二、发力不同锋变各异 145

第十九节 速度与墨色、书体、风格、节奏 145

一、笔速与墨色 145

二、笔速与书体 146

三、笔速与风格 146

四、笔速与节奏 147

第二十节 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 147

第二十一节 蔡邕《九势》 148

第二十二节 个性与书法风格 151

一、性格 152

二、气质 152

三、能力 153

第二十三节 初学书法的一般步骤 155

一、读帖 155

二、描摹 155

三、临帖 155

四、背帖 156

五、出帖 157

六、创作 157

第四章 临帖 158

第一节 选帖和临帖的境界 158

一、选帖 158

二、临帖的境界 159

第二节 临帖时残缺字的处理 161

第三节 入帖和出帖 162

一、入帖 162

二、出帖 164

三、入帖和出帖的关系 164

第四节 悟帖 165

第五节 临帖与摹帖 166

一、临帖 166

二、摹帖 167

三、临帖和摹帖的关系 168

第六节 碑和帖 169

一、碑 169

二、帖 169

三、碑和帖的区别 169

四、碑学与帖学的关系 170

第七节 空仿的作用 171

第八节 学习书法必须临摹“古碑帖” 173

第九节 形似和神似 174

第十节 学好书法的六个难关 176

一、难在用笔 176

二、难在结构 176

三、难在墨法 177

四、难在章法 177

五、难在意境 178

六、难在统一 179

第五章 中国书法题款基本常识 180

第一节 书法作品的题款 180

一、题款 180

二、题和跋 180

三、单款 180

四、穷款 180

五、双款 181

第二节 印章 187

一、姓名章 187

二、闲章 188

第三节 钤印技巧 189

一、印章的大小 189

二、印章的数量 190

三、印章的位置 190

四、印色的轻重 190

五、风格的和谐 190

第四节 印章的作用 191

一、增添色彩 191

二、平衡稳定 191

三、拦边聚气 191

第六章 笔墨纸砚以及辅助材料 192

第一节 笔 192

一、毛笔的分类 192

二、毛笔四德 194

三、毛笔的使用 195

四、毛笔的保养 196

第二节 墨 196

第三节 纸 198

一、按加工方法可分为宣纸原纸和加工纸 198

二、按纸面洇墨程度分:生宣、半熟宣和熟宣 199

三、按原料分为棉料、净皮、特净皮三大类 199

第四节 砚 200

第五节 辅助材料 203

一、书画毛毡 203

二、笔掭 204

三、臂搁 204

四、笔架 204

五、笔? 205

六、笔筒 205

七、笔洗 206

八、墨床 206

九、墨匣 206

十、镇纸 206

十一、水注 207

十二、砚匣 207

十三、诗筒 207

十四、印章 207

十五、印盒 208

十六、印泥 208

第七章 书法的最高境界“雅俗共赏” 209

第八章 书品与人品 213

第九章 中国书法的继承和发扬 2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