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世纪之交的安徽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
世纪之交的安徽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

世纪之交的安徽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PDF电子书下载

自然科学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秀智主编;徐景仁,杨春光,张长新,王百江,程荣朝副主编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33719077
  • 页数:805 页
图书介绍:
《世纪之交的安徽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目录

院士篇 3

科学无国界 但科学家有祖国&葛庭燧 3

化学的绿色化和绿色植物的化学转化&朱清时 9

日地系统研究的现状和趋势&王水 16

同步辐射和同步辐射光源&何多慧 20

军事信息技术与我省科技发展&凌永顺 28

大力加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施蕴渝 34

行业科技进步篇 39

世纪之交的安徽电子与科技进步&省电子工业局 39

积极调整产品结构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 促进机械工业的持续发展&省机械工业局 47

世纪之交的安徽电力科技进步&省电力公司 52

安徽省精细化工行业科技进步现状及展望&省石油化学工业局 57

加速科技进步 实现我省建设事业的跨世纪飞跃&省建设厅 61

科技进步为安徽交通插上腾飞的翅膀&省交通厅 68

安徽省广播电视科技进步与发展&省广播电视厅 74

安徽气象科技的发展与展望&省气象局 79

安徽省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省卫星遥感中心 83

世纪之交的安徽家电行业科技进步&省轻工业厅 87

世纪之交的安徽饮料酒及饮料行业科技进步&省轻工业厅 91

加强地质科学研究 促进地矿事业振兴与发展&省地质矿产局 95

世纪之交安徽消防科技的回顾与展望&省消防总队 100

走电信创新之路 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省邮电管理局 105

安徽地震科技的历史、现状及展望&省地震局 109

安徽烟草科技成就、发展与展望&省烟草公司 113

安徽煤炭工业科技成就、现状与展望&省煤炭学会 118

安徽石油与天然气勘探现状及展望&省石油勘探开发公司 124

科技进步与安徽的钢铁工业&省冶金工业局 129

稳步发展的安徽医药科技事业&省医药管理局 132

营造一流环境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136

实施科技兴区战略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芜湖开发区经社局 140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省科苑应用技术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43

火炬计划电子材料产业基地安徽铜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现状与展望&安徽铜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147

安徽省卫生科技二十年(1978—1998年)&安徽省卫生厅 151

安徽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与展望&安徽省农业厅 157

运用现代科技 改造宣纸传统工艺&安徽农业大学 163

安徽省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应用现状与展望&安徽省农业厅农技总站 168

安徽农业科学研究事业的进步与展望&安徽省农科院 174

安徽省保护地栽培及配套技术应用状况与展望&安徽省农业厅农技总站 179

安徽水产的科技进步&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185

农业专家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中科院合肥智能所 190

安徽茶叶加工现状与发展对策&安徽农业大学 194

安徽林业科技经济七亿元工程发展&安徽省林业厅科技中心 199

扬子鳄的保护与人工繁殖&安徽省林业厅 205

安徽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进步与展望&合肥工业大学 209

安徽畜牧业的科技进步&安徽省农业厅 213

安徽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安徽省水利厅 218

以科技为依托的皖西白鹅区域发展&安徽省六安地区科委 223

淮河中游治理的回顾与展望&安徽省水利勘测设计院 227

安徽省科技扶贫工作的现状和展望&安徽省科学技术委员会 230

安徽星火计划的发展&安徽省科学技术委员会 237

安徽丰收计划的发展&安徽省农业厅 241

学科发展篇 249

中国龟鳖目动物细胞遗传与性别决定分子机制的研究&郭超文、聂刘旺 249

安徽省的古生物学研究现状与展望&金福全 253

深低温工程技术在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发展&毕延芳 257

智能化、自动化给新世纪带来巨大机遇&方廷健 263

与时代同步发展的安徽环境科学&张崇岱、罗树英 267

信息时代的仿真技术&陈宗海 272

遥感地质应用的回顾与展望&杨则东 277

信息科学与技术&徐善驾、叶中付 280

世纪之交的安徽地震科学&钱太仲、金紫薇 283

世纪之交的安徽表面工程技术&黄新民 288

世纪之交大气光学的发展&王英俭、胡欢陵 292

发挥地理科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查良松、张宏梅 296

蓬勃发展中的安徽旅游地学&邢乐澄、颜怀学 300

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张立德 304

面向21世纪的安徽心理科学&安徽省心理学会 308

勘探地球物理与安徽经济发展&齐文凯、吴云、陈兴仁 310

近代物理学对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李 定 313

激光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余吟山、王广昌 316

火灾科学的发展现状与展望&范维澄、廖光煊、徐琼 319

高功率脉冲电源技术&刘正之、许家治、刘小宁 323

非线性科学中心的研究进展&汪克林 326

固体内耗研究的新进展&方前锋 330

定量化遥感应用基础研究&荀毓龙 334

低能离子与生命科学&余增亮 337

大别山造山带地质研究进展与展望&江来利 34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的研究进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344

探索人类的最终能源 托起“人造的太阳”&谢纪康 348

无机膜为核心的绿色科技&孟广耀、彭定坤 352

我省腐蚀与防护学科的发展&孙传超、刘永强 358

成就辉煌的安徽省构造地质学科&朱光 362

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大科学工程项目的相关研究&褚耀泉 365

凝聚态物理学进展&张裕恒 366

天蚕丝质基因导入家蚕的染色质遗传工程&李振刚、鲁润龙、顾月华 370

安徽省资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学科——矿床学&周涛发 373

加快我省新材料及应用技术研究步伐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束德林等 377

精密机械及仪器精度理论与技术若干新进展&费业泰 381

精密陶瓷材料及其制造技术&许煜汾、范文元 386

安徽磁性材料工业现状与展望&吴福怀、张顺年 391

安徽煤矿建设中的特殊凿井技术&庞荣庆、史基盛 397

安徽省煤田地质工作回顾与展望&李东平 400

安徽省气象雷达技术的现状与发展&黄兴玉、高仲辉、沙雪松 403

安徽省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张启琛 410

安徽特大公路桥&刘效尧 414

半导体塑料封装、成型模具&陈迎志 417

边坡工程研究成就与发展&张四维 422

传感器研究方法的进展与展望&徐科军 427

暖通空调技术在我省的应用及前景&王桂侯 431

电网调度技术现代化在安徽的进展与前景&方恭寿、江山立 434

发展中的安徽高速公路&谯志清 440

飞速发展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丁明 446

光电功能材料&张胜义 450

建筑结构新技术及其发展&方惟寅 454

结构塑性分析和中厚板极限承载力的研究&陈双喜 458

认真贯彻“军民结合”方针 大力开发高新技术民品&冯成申、刘善喜 462

数字地图——地理信息的载体&余建平 467

皖淮光纤光缆技术之花开遍华夏——海光缆一枝独秀&展发祥 471

我国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的现状与未来&程同锦 479

系列低碱膨胀剂的开发是发展建材工业的方向&金树青、沈熙佐 483

先进的城市安全防范信息系统&朱永兴 488

安徽制造技术的发展&赵韩 492

选矿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趋势&汪兴亮 495

交通测速雷达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张德诚 500

纺织材料的功能及功能的延拓&汪学骞 506

穿越古城墙大跨度浅埋隧道的三重支护法&盛仁声 510

作物遗传育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李成荃、杨赞林 514

安徽省遗传学科发展的现状与展望&杨其光、李纯、李建平、周立人 522

安徽农业经济学科的发展&姚君泽 525

生物技术在农业应用的现状与展望&杨剑波 530

安徽茶学回顾与展望&段建真 535

跨世纪的安徽水稻发展&吴跃进 540

主要旱地作物的科学进步、发展趋势与对策&戴瓯和、黄志平 546

安徽小麦育种的成就与展望&马传喜 550

安徽土壤改良的现状与展望&张绍孚 553

安徽肥料科学的现状与展望&郭熙盛 557

搞好土地科学研究 促进安徽经济持续发展&高宏林 562

安徽蚕学的发展与展望&赵正龙 566

生态学与生态农业&邹运鼎 570

安徽森林保护学发展的现状与展望&陈博尧 575

安徽林产工业的科技进步&周学辉、潘祖耀 580

植物病害流行学的成长与发展前景&季伯衡 586

昆虫多样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蔡平、尹楚道 590

动物医学的发展趋向与对策&章孝荣 595

安徽畜牧学科的发展&任守文、赵瑞莲 600

安徽食用菌生产的现状与展望&叶家栋 604

安徽水文学科的发展&卞传恂、何进知 609

脱毒甘薯的推广及无病毒栽培的发展趋势&宋宗淼 613

离子注入在农业上的应用&吴跃进、余增亮 617

淮北地区砂姜黑土综合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闫晓明 621

安徽省烤烟生产技术的现状与展望&林国平、高正良、曹景林 626

皖系粗毛型长毛兔选育与开发&赵辉玲、朱秀柏 631

两系法杂交水稻的现状与进展&王守海、王德正、罗彦长 636

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回顾与展望&蒋作君 639

普通外科学研究进展&徐荣楠、丁长海 643

抗炎免疫药理学研究进展&徐叔云、魏伟、许戈良 647

临床药理学研究现状&徐叔云、魏伟、沈玉先 651

洪涝灾害与疾病控制&戴光强 657

安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与展望&高尔鑫 662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研究&罗兆庄、吴亦伦 666

霍乱流行病学研究与展望&许明德 671

碘缺乏病防治研究与展望&孙桂华、周建民、杨明功、邹铮 676

莱姆病研究概况与进展&张方振 680

疟疾防治成就与进展&邹铮 682

丝虫病防治研究进展&邹铮 685

脑立体定向技术研究进展&汪业汉、傅先明 688

神经病学学科建设与肝豆状核变性的研究&韩咏竹、杨任民 691

眼科技术进步与学科发展&陈逖、袁华音 694

骨科学科建设与研究进展&江曙、孔繁锦 698

妇产科学科建设与研究进展&沙玉成 701

烧伤整形外科学科建设与发展&李守生、宁金龙 704

胸心外科的发展与展望&魏大中、严中亚 707

组织、器官移植技术&耿小平、诸禹平、陈逖 709

病理学研究与学科发展&杨光霖、蚁国铮 712

微生物L型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林特夫、马筱玲 716

血液病学临床研究进展&孙自敏、吴竞生 722

心血管内科学进展&顾统元、陈学奎、严激 726

呼吸病研究与学科发展&刘丽华、王安潮 730

糖尿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防治研究进展&孙桂华、杨明功 733

皮肤病防治研究与学科发展&张学军、朱一元、杨春俊 736

临床检验学科的发展与技术进步&黄尊波、马筱玲 739

新安医学的研究与开发&张玉才、王健 743

华佗学术研究现状与展望&龚维义 747

中医内科学研究进展&韩明向、刘健 751

针灸医学现代研究成就及其发展&杨俊 753

脾虚证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孙弼纲、刘健 757

安徽卫生管理教育事业的发展&胡志 760

驾驶适性学的学科创立与发展&金会庆 764

高水平科学研究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范维澄 767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经济发展的倍增器&杨善林、任明仑、梁昌勇、朱卫东 772

创造学和创造技法与创新体系&栾玉广、王荣雪 777

安徽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发展&冯元钧 781

安徽体质学科的研究成就与展望&李 燕、张纬媚 784

从手球运动看安徽运动训练学的实践研究&穆广才、陈广兰 788

安徽未来与预测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李宪奇 790

面向21世纪的绿学理论&张冬平、夏玲 797

独树一帜的“科技/外语”&龚立 801

科学技术史学科发展在安徽&张之汇 80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