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引论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引论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引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石佩臣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505010042
  • 页数:383 页
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引论》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概述 1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科学概念 1

二、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 3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同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7

四、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同革命实践的关系 9

五、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内在有机联系 1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 13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彻底革命性 14

二、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严格科学性 15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革命实践性 16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18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18

二、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 21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 25

四、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37

五、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创造性运用 43

第四节 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意义和方法 53

一、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意义 54

二、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方法特点 57

第二章 社会生产与教育 63

第一节 教育与两种生产 63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根本出发点 63

二、马克思的两种生产理论与教育 66

三、教育同两种生产与教育同政治经济关系的一致性 71

第二节 物质生产对教育的制约 73

一、社会生活过程必须由物质生产来说明 73

二、教育的发展根本上取决于物质生产需要 74

三、生产力状况影响教育发展的物质条件 79

第三节 教育对物质生产的重要作用 84

一、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 84

二、教育可使劳动能力改变形态 87

三、教育能促进科学技术再生产 89

第四节 关于教育的劳动性质 94

一、教育是一种精神劳动 94

二、教育属于非生产劳动 99

三、教育费用是生产性与消费性的统一 107

第三章 社会关系与教育 112

第一节 社会关系决定教育的原理 112

一、教育同社会关系问题是教育观的核心 112

二、马克思主义以前教育观的根本缺陷 113

三、马克思主义对教育同社会关系问题的正确解决 115

四、教育同社会关系的辩证规律 117

第二节 社会关系决定教育的基本形式 120

一、社会关系从总体上对教育起决定作用 120

二、社会关系直接作为教育条件和手段来决定教育 127

三、社会关系通过学校进行直接或间接干涉决定教育 129

第三节 教育的历史性和阶级性 130

一、教育的历史性和阶级性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一个基本观点 130

二、阶级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实质 134

三、社会主义教育的阶级性质及其与消灭阶级教育的关系 139

第四节 教育同无产阶级政治相联系 143

一、教育同无产阶级政治相联系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一项基本原则 143

二、教育同无产阶级政治相联系是教育的客观规律 149

三、教育同无产阶级政治联系的基本涵义和实质 153

第四章 人的发展与教育 163

第一节 人的本质学说的历史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的重要贡献 163

一、人的本质观是教育学说的重要理论基础 163

二、马克思主义以前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及其缺陷 164

三、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及其重要贡献 16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的主要特点 174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紧紧把握人的现实性,始终把人看作是活生生的现实的人 175

二、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对人的各种属性的认识,始终坚持辩证统一的观点 176

三、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确认人的本质的多层次和多样性 182

四、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肯定人的本质的发展变化性 183

五、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坚持人的本质的总和性 184

第三节 人的本质观与教育思想的科学化 186

一、以往旧的人的本质观对教育思想的影响 186

二、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与教育思想的科学化 189

第四节 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200

一、人的发展观的科学变革 200

二、遗传素质与社会关系对人发展的作用——对遗传决定论的批判 202

三、环境与革命实践对人发展的作用——对环境决定论的批判 208

四、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对教育无能论和教育万能论的批判 216

五、社会关系、革命实践与教育的相互关系 220

第五章 个人全面发展与全面教育 22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227

一、马克思主义的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来源 227

二、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的产生和发展 23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 240

一、个人片面发展的基本原因 241

二、个人全面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246

三、资本主义大工业的绝对矛盾 249

四、个人全面发展同共产主义任务的一致 256

五、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265

第三节 个人全面发展的基本涵义和实质 274

一、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概念问题 274

二、“个人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278

三、个人全面发展的主要特征 283

四、个人全面发展的实质 290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教育思想 295

一、全面教育的意义 296

二、全面教育的目的 297

三、全面教育的内容 298

四、全面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00

第六章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02

第一节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302

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近代社会生产发展的历史必然 302

二、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及其问题 304

三、马克思主义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伟大变革 306

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一项根本原则 30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社会意义 310

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310

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 314

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316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问题 320

一、社会主义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根本实质 321

二、社会主义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任务 322

三、社会主义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普遍原则 326

四、社会主义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技术基础 329

五、社会主义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主要形态 332

六、社会主义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劳动范围 333

七、社会主义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有效措施 335

第四节 综合技术教育 336

一、综合技术教育概念 336

二、综合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338

三、综合技术教育的基本内容 340

四、为全面实施综合技术教育而斗争 343

第七章 教育必须改革 349

第一节 教育改革的客观必然性 349

一、教育改革是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349

二、社会主义必须对教育实行根本改革 352

三、教育必须改革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根本思想 353

第二节 社会主义教育改革的性质和任务 355

一、教育的改革与革命 355

二、社会主义教育的两种不同性质的改革 359

三、社会主义教育改革的双重任务 362

第三节 社会主义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 366

一、坚持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 367

二、坚持从现实出发与面向未来统一 372

三、坚持批判继承与革命创造一致 376

四、坚持党的领导与群众路线结合 37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