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问题研究
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问题研究

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问题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惟诚主编;张博颖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010136585
  • 页数:382 页
图书介绍:书稿以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及其联系为主线,既从学理上探讨社会公正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以及对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也从实践层面关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实践中面临的与构建和谐社会及社会公正相关的重大问题,研究经济公正、政治公正、法律公正、教育公正、环境公正、社会政策公正、制度公正等对于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探讨社会现实中存在着的与社会公正价值理念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寻求解决的路径和对策,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同时,通过对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问题的研究,分析、阐述社会公正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探讨人的正确价值观、和谐社会心态、良好道德风尚对于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的促进意义。
《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问题研究》目录

第一章 社会公正的内涵、基本原则 1

第一节 社会公正的内涵 1

第二节 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 8

第二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的关系 26

第一节 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 26

第二节 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评价标准的社会公正 35

第三章 中西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之关联思想的回顾、分析 44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公正、和谐思想及当代价值 44

第二节 西方传统文化中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之关联的思想及其启示 67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观与社会公正观 92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的思想 92

第二节 列宁关于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思想 101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关于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的思想 110

第五章 经济公正对和谐社会的价值 135

第一节 经济公正的内涵 135

第二节 经济公正的原则 137

第三节 中国现阶段经济公正面临的挑战 140

第四节 加强制度建设,以良好的社会制度促进经济公正 145

第五节 加强道德建设,以合理的经济公正观念引导人们的经济行为 149

第六章 政治公正对和谐社会的价值 157

第一节 政治公正与和谐社会的统一性 157

第二节 政治公正的本质 162

第三节 当前推进政治公正的相关问题 172

第四节 推进政治公正的路径 180

第七章 法律公正对于和谐社会的价值 200

第一节 普遍正义是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 200

第二节 具体正义与“和而不同” 209

第三节 社会和谐需要德法兼治 222

第八章 环境公正对和谐社会的价值 229

第一节 环境公正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意义 229

第二节 环境公正的内容和目标 231

第三节 当代中国环境公正问题的根源 238

第四节 促进当代中国环境公正的路径和对策 245

第九章 教育公正对和谐社会的价值 259

第一节 教育公正解析 259

第二节 教育公正与社会公正 262

第三节 影响我国教育公正的主要因素及应对措施 265

第四节 教育公正的价值取向 274

第五节 教育伦理视角下教育公正的建设方向 279

第六节 教育公正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283

第十章 社会政策公正对和谐社会的价值 285

第一节 社会政策的内容与价值趋向 285

第二节 公正的社会政策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294

第三节 中国社会政策公正性分析 298

第四节 对某些不尽公正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 304

第五节 提升社会政策公正性的政策建议 306

第十一章 社会公正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314

第一节 集体主义与社会公正 314

第二节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319

第三节 社会公正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 324

第四节 和谐心态、公正观与公民道德建设 329

第十二章 社会公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34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 334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公正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35

第三节 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 350

第四节 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与公正的价值指向 352

第五节 着力培养公民的社会主义公正意识 355

第十三章 制度伦理、制度公正与和谐社会建设 359

第一节 制度伦理的基本内容 359

第二节 制度伦理对制度公正建设的作用 363

第三节 制度形态、制度资源与制度资本 368

第四节 制度伦理视野下制度公正的原则性内容与实践重点 372

第五节 制度公正与社会公正、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 378

后记 38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