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生产力经济学教程
生产力经济学教程

生产力经济学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方槛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301004575
  • 页数:537 页
图书介绍:
《生产力经济学教程》目录

导论 生产力经济学的对象、性质、地位与方法 1

第一节 生产力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第二节 生产力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7

第三节 生产力经济学在经济科学中的性质、地位及它同其他经济学科的区别与关系 15

第四节 生产力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9

第一篇 生产力诸因素 26

第一章 劳动者 26

第一节 劳动者的概念及其质量 26

第二节 劳动者在生产力中的地位 36

第三节 劳动力的再生产和智力投资 41

第二章 劳动资料 46

第一节 生产工具 46

第二节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55

第三章 劳动对象 63

第一节 劳动对象是生产力 63

第二节 劳动对象的发展趋势 71

第三节 材料革命 75

第四章 科学技术 82

第一节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82

第二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95

第三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 97

第五章 生产管理 104

第一节 生产管理的概念和职能 104

第二节 现代化管理 111

第三节 管理的前景 115

第六章 经济信息 118

第一节 经济信息的要素与特征 118

第二节 经济信息的地位和作用 128

第七章 现代教育 138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与特点 138

第二节 教育的生产性功能 144

第三节 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 150

第二篇 生产力系统及其功能 155

第八章 生产力系统及其特征 155

第一节 生产力系统形成的必然性 155

第二节 生产力因素观与系统观的区别和评价 157

第三节 系统观在生产力理论发展史中的地位 163

第四节 生产力系统的基本特征 168

第九章 生产力系统的组合目标与组合形态 181

第一节 生产力系统内的分体组合 181

第二节 生产力系统内的诸因素(或子系统)的整体组合 191

第十章 生产力的结构与规模 195

第一节 生产力结构与结构经济 196

第二节 生产力规模与规模经济 208

第十一章 生产力的布局与时序 222

第一节 生产力布局和布局经济 222

第二节 生产力时序和时序经济 228

第十二章 生产力系统的环境 241

第一节 生产力与自然环境 242

第二节 生产力与社会环境 258

第三节 生产力与经济环境 266

第四节 生产力与国际环境 275

第三篇 企业生产力 281

第十三章 企业生产力的配置 281

第一节 企业生产力的特殊规定性 281

第二节 企业生产力的流程组织 285

第三节 企业生产控制系统 288

第十四章 企业生产力的规模 292

第一节 企业生产力的最小规模 292

第二节 企业生产力的最大规模 297

第三节 企业生产力的现实规模 300

第十五章 企业生产力的运行 304

第一节 企业生产力运行的不同形态 304

第二节 产品生产 306

第三节 资金运动 310

第四节 信息控制 314

第十六章 企业生产力的更新 319

第一节 产品变革和企业生产力的更新 319

第二节 企业生产力的保持性更新 323

第三节 企业生产力的扩大性更新 326

第四篇 部门生产力 332

第十七章 产业部门的形成、分类与结构 332

第一节 产业部门的形成 332

第二节 产业部门的分类 334

第三节 产业部门的结构 343

第十八章 产业部门结构的发展趋势 350

第一节 新中心取代老中心 350

第二节 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 355

第三节 轻工业为主向重工业为主转变 357

第四节 原料与制造“脱节” 362

第五节 机械与电子结合 364

第六节 “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 367

第七节 劳动密集型为主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为主转变 371

第十九章 第一产业生产力 378

第一节 第一产业生产力的地位与作用 378

第二节 第一产业发展趋势 380

第三节 乡镇企业 391

第二十章 第二产业生产力 399

第一节 第二产业生产力的地位与作用 399

第二节 工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 400

第三节 建筑业生产力 412

第二十一章 第三产业生产力 416

第一节 性质与作用 416

第二节 发展趋势 421

第三节 影响第三产业生产力的客观因素 427

第五篇 区域生产力 431

第二十二章 我国生产力经济区域布局 431

第一节 我国经济区域的划分 432

第二节 资源的区域分布与生产力布局 435

第三节 我国农业生产力区域布局特点 440

第四节 我国工业生产力区域布局特点 442

第五节 我国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区域布局 444

第二十三章 生产力区域调整的原则 446

第一节 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克服区域生产力结构的趋同 446

第二节 生产力区域调整中必须协调效益原则和补偿原则 448

第三节 生产力区域调整必须协调梯度推移与增长点选择的关系 451

第四节 生产力区域布局过程中必须协调经济目标与其他社会目标的关系 454

第五节 生产力区域布局中必须协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455

第二十四章 我国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461

第一节 西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及现状 461

第二节 因地制宜地综合运用经济杠杆推动东西部经济交流 464

第三节 三大经济地带协调发展战略选择 466

第六篇 社会生产力 468

第二十五章 社会再生产 468

第一节 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关系 469

第二节 内含的扩大再生产与外延的扩大再生产的关系 472

第三节 两大部类的协调发展 475

第二十六章 企业组织结构 481

第一节 企业规模结构 481

第二节 生产的专业化与协作 491

第三节 经济联合 498

第四节 全国一盘棋 504

第七篇 世界生产力 509

第二十七章 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趋势 509

第一节 世界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 509

第二节 世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515

第三节 世界生产力发展的总趋势 529

后记 53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