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设计概论
设计概论

设计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沈澈主编
  • 出 版 社: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60270272
  • 页数:20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以设计基本原理、规律和涉及的基本内容为主线,通过对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史、设计美学、设计文化、设计思维、设计市场、设计教育、设计师、设计批评、涉及心理学、设计营销学与管理等的阐述是对设计的概念和补充进行解读的教材。
《设计概论》目录

第一章 设计概述 2

1.1 设计的内涵 2

一、设计的产生 2

二、设计的定义 2

三、设计的目的 5

1.2 设计的基本特征 6

一、艺术特征 6

二、科技特征 7

三、经济性质 8

1.3 设计的基本要求 8

一、创新要求 8

二、功能要求 9

三、生态要求 9

1.4 设计的类型 10

一、视觉传达设计 10

二、产品设计 16

三、环境设计 19

第二章 设计史 24

2.1 设计的萌芽时期 24

一、旧石器时代 24

二、新石器时代 25

2.2 手工业时代(上) 26

一、两河流域的设计 26

二、古希腊设计 27

三、古罗马设计 28

四、古埃及设计 28

五、古代中国设计 29

2.3 手工业时代(下) 31

一、欧洲设计 31

二、伊斯兰设计 32

三、中国设计 33

四、文艺复兴 34

五、巴洛克 34

六、罗可可 35

2.4 早期工业化时期 35

一、新古典主义 35

二、浪漫主义 36

三、现实主义 36

四、工艺美术运动 36

五、新艺术运动 38

六、芝加哥学派 38

2.5 工业社会成熟时期 39

一、现代主义 39

二、现代主义建筑 40

三、包豪斯 41

2.6 后工业社会时期 42

一、后现代主义 42

二、波普风格 43

三、行为艺术 43

四、高技术风格 44

五、解构主义 44

六、曼菲斯设计集团 45

第三章 设计美学 48

3.1 设计美概述 48

一、设计美的由来 48

二、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 48

三、设计美的特征 49

四、设计美的范畴 52

3.2 中国设计美学观 61

一、中国古代普遍的美学观 61

二、中国古代的审美特征 62

三、中国古代的审美方法 63

3.3 西方设计美学观 64

一、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 64

二、科技至上的美学观 65

三、功能至上的美学观 65

第四章 设计文化 68

4.1 文化与设计文化 68

一、对文化的理解 68

二、对设计文化的理解 69

三、设计与文化 70

4.2 设计与生活方式 76

一、生活方式的含义 76

二、设计与生活方式的关系 76

4.3 设计风格与流派 77

一、设计风格的含义 77

二、设计风格的形成 77

三、设计风格的类型 78

四、设计风格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78

五、设计风格的多样性和一致性 80

六、设计流派 80

第五章 设计思维 84

5.1 设计思维概述 84

5.2 几种常见的思维方式 84

一、形象思维 84

二、逻辑思维 86

三、发散思维 86

四、收敛思维 86

五、分合思维 86

六、逆向思维 86

七、联想思维 87

八、直觉思维 87

九、灵感思维 87

十、创造性想象 87

5.3 设计创意 87

一、设计创意的基本内涵 88

二、设计创意的特点 88

三、设计创意的原则 89

四、从世界设计历史发展看设计创意 90

五、设计思维创新 91

第六章 设计市场 102

6.1 设计与市场 102

一、市场制约设计 102

二、设计创造市场 102

三、把握设计与市场关系的意义 103

6.2 设计与消费 103

一、消费是对设计的消费 103

二、设计以消费为导向 104

三、设计激发,引领消费 104

6.3 设计与附加价值 105

一、高附加值商品的特征 105

二、附加价值的来源 106

三、设计是提高附加值的有效方式 106

四、创造高附加值的产品是设计必备的特质 106

6.4 设计与经济管理 107

第七章 设计教育 110

7.1 西方设计教育 110

一、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110

二、美国设计教育 113

三、包豪斯设计教育 114

四、乌尔姆高等造型学校 121

7.2 中国设计教育的历程 127

一、设计教育启蒙期 127

二、设计教育普及期 128

三、设计教育成长期 129

7.3 中国当代设计教育反思 130

一、设计教育现状 130

二、中国设计教育体系 130

三、构建中国特色的设计教育 131

第八章 设计师 134

8.1 设计师的历史演变 134

8.2 设计师的专业素质 137

一、艺术与设计知识技能 137

二、自然与社会学知识技能 140

三、团队合作能力 140

8.3 设计师的社会职责 144

8.4 优秀设计师的特质 144

一、强烈敏锐的设计感受能力 144

二、追根究源的欲望和创作能力 144

三、创新能力 145

四、深厚广泛的审美鉴赏能力 145

五、较强的设计构想的表达能力 145

六、对设计市场的预测能力 145

七、成为生产厂家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 145

八、具备全面的专业智能 145

第九章 设计批评 148

9.1 设计批评概述 148

9.2 设计批评的特征 148

一、设计批评的对象 148

二、设计的批评主体 149

三、设计批评主体与设计作品之间的关系 149

9.3 设计批评的标准 150

一、功能性标准——科技与经济评价 151

二、艺术性标准——美学评价 152

三、文化性标准——社会评价 152

四、设计批评标准的历史性 154

9.4 我国设计批评的现状 156

一、我国设计批评的现状分析 156

二、提高我国设计批评的对策建议 157

第十章 设计心理学 160

10.1 设计心理学概述 160

一、设计心理学基本概念 160

二、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者 161

三、设计心理学研究方法 163

10.2 消费者 164

一、消费者类型 164

二、消费者满意度 165

三、消费者心理现象 167

四、消费行为过程 167

第十一章 设计营销与管理 170

11.1 设计营销 170

一、设计营销研究的对象 170

二、设计营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70

三、设计营销研究的方法 170

四、设计营销的管理理念 170

五、设计营销研究的主要内容 170

六、设计营销模式 171

11.2 设计管理 173

一、设计管理的定义 174

二、设计管理的内涵 174

三、设计管理的作用 175

四、设计管理的主要内容 175

五、设计管理的理论体系构架 176

六、设计管理与企业经营 177

七、设计项目管理 178

八、设计团队管理 178

九、设计沟通 179

11.3 案例分析 180

一、设计营销案例 180

二、设计管理案例 181

第十二章 设计方法 184

12.1 设计方法 184

一、模糊论方法 184

二、控制论方法 184

三、系统论方法 184

四、突变论方法 185

五、优化论方法 185

六、对应论方法 185

七、寿命论方法 185

八、离散论方法 186

九、智能论方法 186

十、信息论方法 186

12.2 设计程序 186

一、提出问题 186

二、目标定位 187

三、资料收集 187

四、现状分析 187

五、设计创意 188

六、设计评估 188

七、设计展开 190

八、方案审定 192

九、设计监督 192

十、全程管理 192

第十三章 走向未来的设计 194

13.1 计算机技术发展对设计的影响 194

13.2 设计发展的趋势 195

一、设计必将适应科技的变革 195

二、设计必将立足于社会文化背景 196

三、追求可持续发展是永恒的主题 197

13.3 绿色设计 197

一、绿色设计的基本概念 198

二、绿色设计的特点 198

三、绿色设计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199

四、绿色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200

五、绿色设计的原则 202

13.4 非物质设计 203

一、什么是非物质设计 203

二、非物质设计的产生背景 204

三、非物质设计的提出 204

四、非物质设计的特征 205

五、设计中的非物质体现 206

六、非物质设计在中国发展的意义 206

参考文献 20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