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理论、方法及实证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欧阳南江,陈明辉,黎夏,艾彬,黎明海波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07429206
- 页数:329 页
绪论 1
0.1 研究背景 1
0.1.1 全球化背景下的快速城市化进程 1
0.1.2 人、地、环境关系矛盾日益突出 2
0.1.3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必然选择 3
0.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5
0.2.1 城市化与城市扩张 5
0.2.2 城市化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7
0.2.3 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协调性 9
0.2.4 相关技术方法应用进展 11
0.3 研究目标与意义 16
0.4 本书的组织架构 16
第一篇 土地变化篇 19
第1章 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与信息提取 21
1.1 数据资料来源 21
1.2 面向对象的遥感解译方法 22
1.3 东莞市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 23
1.3.1 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分析 23
1.3.1.1 土地利用变化幅度 24
1.3.1.2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25
1.3.2 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分析 27
1.3.2.1 景观格局指数 27
1.3.2.2 土地变化图谱 32
第2章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 40
2.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40
2.1.1 数据来源 40
2.1.2 研究方法 41
2.2 驱动力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43
2.2.1 城市用地扩张驱动力模型 44
2.2.2 耕地和果园流失驱动力模型 45
第3章 城镇扩张特征及集聚能力变化 48
3.1 城镇扩张特征分析 48
3.1.1 城市紧凑度 49
3.1.2 城市信息熵 50
3.1.3 城市扩张分形特征 51
3.1.4 城市扩张强度时空分异特征 52
3.2 城镇集聚能力评价 54
3.2.1 潜力模型 54
3.2.2 城镇集聚能力变化分析 56
第4章 城镇扩张与交通变化的互动关系 58
4.1 城市交通对土地利用结构反馈作用 58
4.2 城市扩张与交通干线的空间关系 59
4.2.1 纵向发展关系 59
4.2.2 横向发展关系 62
4.3 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用地互动影响机制分析 64
4.3.1 交通系统对城市用地发展的影响分析 64
4.3.2 城市用地对交通系统的影响作用分析 67
4.4 基于人口和土地利用的城市交通生成预测模型 68
4.4.1 交通区位势能原理 68
4.4.2 人口—土地—交通互动机理 70
4.4.3 交通生成预测模型的构建 70
4.4.4 模型实例应用 73
4.4.5 结果分析 80
4.5 基于交通引导的城市扩张元胞自动机模型 81
4.5.1 城镇扩张CA模型 82
4.5.2 模型实例应用 83
4.5.3 结果分析 83
第二篇 生态环境篇 87
第5章 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与容量分析 89
5.1 研究方法与指标获取 89
5.1.1 评价指标体系 90
5.1.1.1 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90
5.1.1.2 评价指标体系 91
5.1.2 指标计算方法 93
5.2 人居环境历史变化分析 94
5.2.1 工业污染源分析 94
5.2.1.1 排放总量空间分布特征 95
5.2.1.2 污染负荷分布特征 97
5.2.1.3 工业污染影响 98
5.2.2 水环境分析与评价 100
5.2.2.1 水质状况站点分析 101
5.2.2.2 水质参数遥感反演 102
5.2.2.3 水质影响因素分析 106
5.2.3 土壤环境分析与评价 106
5.2.3.1 pH值及各重金属含量空间格局 108
5.2.3.2 土壤生态风险预警评估 112
5.2.3.3 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影响因素 114
5.2.4 热环境演变格局 116
5.2.4.1 热环境时空演变规律 116
5.2.4.2 热岛效应演变研究 117
5.2.4.3 驱动力分析 117
5.3 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123
5.3.1 东莞市整体生态环境的演变趋势 123
5.3.2 东莞市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差异 124
5.4 环境容量分析 127
5.4.1 大气环境容量研究 127
5.4.1.1 A值法大气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127
5.4.1.2 东莞市大气环境容量分析 129
5.4.2 水环境容量研究 129
5.4.2.1 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129
5.4.2.2 东莞市水环境容量分析 131
5.4.3 人口容量研究 133
5.4.3.1 “P—E—R”人口容量模型 133
5.4.3.2 东莞市人口容量分析 134
第6章 生态资产评估及安全评价 138
6.1 生态系统变化分析 138
6.1.1 生态系统类型划分 138
6.1.2 东莞市生态系统变化 138
6.2 生态资产估算 140
6.2.1 评估指标体系与研究尺度 140
6.2.2 生态资产评估方法 140
6.2.3 生态资产估算及分析 140
6.2.3.1 生产有机物质功能 140
6.2.3.2 涵养水源功能 144
6.2.3.3 废物处理功能 148
6.2.3.4 气体调节功能 149
6.2.3.5 营养物质循环功能 153
6.2.3.6 保土育肥功能 157
6.2.3.7 供水功能 164
6.2.3.8 东莞市生态资产计算及变化分析 165
6.3 污染价值损失分析 171
6.3.1 污染物排放量分析 172
6.3.1.1 污染排放指标的选取 172
6.3.1.2 分镇区污染物排放量分析 172
6.3.2 相对污染负荷分析 175
6.3.2.1 大气环境污染负荷分析 175
6.3.2.2 水污染负荷研究及分析 176
6.3.3 污染价值损失分析 179
6.3.3.1 研究方法 180
6.3.3.2 污染价值损失分析 181
6.4 生态服务价值演变分析 183
6.4.1 生态服务价值计算模型 183
6.4.2 东莞市生态服务价值总体变动特征 184
6.4.3 东莞市生态服务价值空间差异 187
6.5 生态健康风险与生态安全分析 187
6.5.1 生态健康 188
6.5.1.1 生态风险评价模型 188
6.5.1.2 东莞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 188
6.5.2 生态安全 192
6.5.2.1 生态足迹评价模型 192
6.5.2.2 东莞市生态安全的演变特征 194
第三篇 人口规模篇 197
第7章 人口现状及其限制因素分析 199
7.1 人口现状特点分析 199
7.1.1 外来人口大幅度增长,总人口持续机械增长 199
7.1.2 人口增长的动力源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 199
7.1.3 人口密度大幅上升,人口分布不均 199
7.2 基于城市资源的人口限制因素分析 200
7.2.1 土地因素 200
7.2.1.1 建设用地比例大,绿地比例偏低 200
7.2.1.2 建设用地迅速扩张,农业用地大量流失,土地供需矛盾突出 200
7.2.1.3 生态敏感性用地面积大,土地资源耗竭,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201
7.2.1.4 工业用地分散粗放,土地利用效率较低 201
7.2.2 水资源因素 202
7.2.2.1 水资源稀缺,供给有限 202
7.2.2.2 工业耗水量大,人均生活用水量大,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多 202
7.2.2.3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缺水量大 203
7.2.3 环境因素 203
7.2.3.1 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上升,环境质量不断恶化 203
7.2.3.2 人口高度密集引起热岛效应,从而威胁着城市热环境 203
第8章 人口承载力估算 205
8.1 基于经济发展的人口容量 206
8.1.1 基于劳动力需求的经济人口容量 206
8.1.2 经济人口容量估算 207
8.1.3 经济人口容量预测 208
8.2 基于自然资源的人口容量 209
8.2.1 基于土地资源的人口容量 209
8.2.1.1 基于生产性土地资源的人口容量 209
8.2.1.2 基于生态敏感性土地资源的人口容量 213
8.2.2 基于水资源的人口容量 214
8.2.2.1 水资源供需平衡模型 214
8.2.2.2 基于水资源供需平衡模型的水资源人口容量 215
8.3 基于环境的人口容量 216
8.3.1 基于城市纳污能力的环境人口容量 216
8.3.1.1 环境纳污能力计算 216
8.3.1.2 基于纳污能力的环境人口容量预测 218
8.3.2 基于碳氧平衡的热环境人口容量 218
8.3.2.1 固碳量和释放量估算 219
8.3.2.2 基于碳氧平衡的热环境人口容量 222
第9章 适度人口规模研究 224
9.1 总人口规模估算 224
9.1.1 全市适度人口规模 227
9.1.2 全市基本满意人口规模 228
9.1.3 全市极限人口规模 228
9.1.4 全市合理人口规模调控建议 229
9.2 功能片区人口规模估算 229
9.2.1 功能分区的经济、资源和环境特征 229
9.2.2 各片区适度人口规模 230
9.2.3 各片区基本满意人口规模 231
9.2.4 各片区极限人口规模 231
9.3 镇区人口规模估算 232
9.3.1 各镇区适度人口规模 233
9.3.2 各镇区基本满意人口规模 235
9.3.3 各镇区极限人口规模 236
第四篇 发展对策篇 237
第10章 多层次城市发展环境分析 239
10.1 响应国家重大发展要求 239
10.1.1 “十二五”规划纲要 239
10.1.1.1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239
10.1.1.2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239
10.1.2 《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 240
10.1.2.1 城镇化发展路径 240
10.1.2.2 产业发展(群)带 240
10.1.2.3 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职能调整 240
10.1.2.4 珠三角东岸都市区 241
10.1.2.5 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线网布局 241
10.1.2.6 构建都市区快速交通体系 241
10.1.3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年) 241
10.1.3.1 地区性中心 241
10.1.3.2 产业集聚区发展策略 241
10.1.3.3 珠三角东岸都市区 242
10.1.3.4 发展”湾区”的行动目标 242
10.1.3.5 建立”新市镇”的行动目标 242
10.1.4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242
10.1.4.1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242
10.1.4.2 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242
10.1.4.3 优化珠江东岸地区功能布局 242
10.2 推进自身重点项目规划 243
10.2.1 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43
10.2.2 生态园 243
10.2.3 虎门港 244
10.2.4 长安滨海新区 244
10.2.5 中央商务区、中央商贸区、中央休闲区 245
10.2.6 轨道交通 245
10.2.7 休闲绿道 246
第11章 城市可持续发展空间整合规划 247
11.1 城市可持续发展空间整合策略 247
11.1.1 基于网络城市的空间整合 247
11.1.1.1 多中心网络城市构想 247
11.1.1.2 多中心城市结构的测度模型 247
11.1.2 基于主体功能的空间整合 249
11.1.2.1 主体功能区发展理念与调控目标 249
11.1.2.2 市域主体功能评价技术流程 250
11.2 东莞市多中心网络城市发展方案 251
11.2.1 基于人口密度的城市中心结构测度 251
11.2.2 基于交通流量预测的城市中心结构测度 253
11.2.3 东莞市多中心网络城市发展方案 255
11.3 东莞市主体功能区划方案 256
11.3.1 功能评价指标及其计算 256
11.3.1.1 生态环境约束 258
11.3.1.2 资源供给保障 266
11.3.1.3 人口结构调控 267
11.3.1.4 社会经济发展 268
11.3.2 多因子综合评价指标权重获取 273
11.3.2.1 客观赋值法 273
11.3.2.2 主观赋值法 275
11.3.3 东莞市主体功能区划 278
11.3.3.1 一级指标及指标项指数 278
11.3.3.2 主体功能区划初步方案 280
11.3.3.3 基于潜力模型的辅助决策 282
11.3.3.4 主体功能区划理想方案 287
11.4 东莞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空间整合对策 287
11.4.1 东莞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理想方案 287
11.4.2 基于网络城市的产业空间布局 289
11.4.3 分片区城市发展功能定位 290
第12章 城市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对策 303
12.1 发展目标与职能定位 303
12.2 发展现代产业,升级产业结构 303
12.2.1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303
12.2.2 优化工业结构,打造制造名城 304
12.2.3 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 306
12.3 完善交通体系,加速网络城市建设 306
12.3.1 城市交通发展目标 306
12.3.2 城市交通发展策略 307
12.4 优化资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308
12.4.1 土地资源结构优化 308
12.4.2 水资源结构优化 309
12.4.3 人口资源结构优化 311
12.5 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 311
参考文献 313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你好,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编 2019
- 《虚拟流域环境理论技术研究与应用》冶运涛蒋云钟梁犁丽曹引等编著 2019
- 《云计算节能与资源调度》彭俊杰主编 2019
-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刘尚希著 2019
- 《长江口物理、化学与生态环境调查图集》于非 2019
-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理论与实践研究》樊春燕主编 2019
- 《幼儿园课程资源丛书 幼儿园语言教育资源》周兢编 2015
- 《一带一路非洲东北部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俞乐 2019
- 《土壤环境监测前沿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著 2018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