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转型抉择  2020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与挑战
转型抉择  2020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与挑战

转型抉择 2020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与挑战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迟福林主编;方栓喜,夏锋,何冬妮,匡贤明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3637183
  • 页数:302 页
图书介绍:2016年至2020年,将是中国的十三五时期,也是中国正式进入经济的新常态。十三五,将是中国经济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这包括:消费主导,新型的、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以及从制造业大国迈向服务业大国等等。这一时期,也是我国转型升级的窗口期,转型升级的时间和空间约束非常强,为此,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加快政府改革,加快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才能实现中国经济与社会质量更高、效益更佳的发展。
《转型抉择 2020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与挑战》目录

总论 转型中国的历史性抉择 3

一、2020:经济转型的最后“窗口期” 3

二、2020: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 6

三、2020: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 10

四、以服务业主导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 13

五、“十三五”:以转型创新为主线的改革攻坚 15

第一章 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2020:工业转型升级大趋势 27

第一节 把握工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 27

一、能源互联网革命的大趋势 28

二、制造业数字化革命的大趋势 32

三、制造业服务化革命的大趋势 35

第二节 应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时代挑战 37

一、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37

二、推进绿色转型 38

三、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40

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42

第三节 实现工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 43

一、实质性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水平 43

二、实现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化 45

三、推动制造业的全球化布局 46

四、“十三五”:完成从“工业革命2.0”向“工业革命3.0”的升级 47

五、“十三五”:奠定“工业革命4.0”的重要基础 48

第四节 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任务 50

一、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改造传统产业 50

二、以新能源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为重点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 52

三、以国内市场需求为导向布局智能制造业 55

四、支持先进制造业“走出去” 58

五、以创新驱动为目标打造产业园区升级版 59

六、推动企业组织方式变革 61

第二章 从规模城镇化走向人口城镇化——2020:城镇化转型升级大趋势 65

第一节 城镇化仍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 65

一、我国城镇化处于较快发展阶段 65

二、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优势 68

三、以转型升级破解城镇化“雾霾” 70

四、2020:城镇化转型升级的关节点 71

第二节 2020:形成人口城镇化的新格局 73

一、由人口城镇化走向人的城镇化 73

二、“十三五”:形成人口城镇化新格局的重大任务 75

第三节 推进大中小城市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 78

一、以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78

二、以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促进人口城镇化 83

第四节 从人口城镇化走向城乡一体化 84

一、以人口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 85

二、城乡建设用地“平等入市、同权同价” 88

三、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并轨 92

四、城乡统一的“二孩”政策 94

第五节 推动人口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 98

一、以智慧城市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 98

二、以智慧城市推动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 99

三、以智慧城市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 100

第三章 从物质型消费走向服务型消费——2020:消费结构升级大趋势 105

第一节 消费结构升级的时代特征 105

一、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的升级 105

二、从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的升级 108

三、从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的升级 111

第二节 2020:走向消费大国 113

一、消费结构升级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 113

二、消费结构升级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 116

三、“十三五”:消费驱动的增长前景 118

第三节 “十三五”:推进消费驱动的经济转型 121

一、创新消费供给 122

二、加快投资转型 126

三、改善消费环境 131

第四章 从工业主导走向服务业主导——2020:建设服务业大国大趋势 139

第一节 “十三五”:从工业大国到服务业大国 139

一、工业转型升级与走向服务业大国 139

二、城镇化转型升级与走向服务业大国 141

三、消费结构升级与走向服务业大国 142

第二节 2020: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 144

一、服务业占比达到55%以上 144

二、服务业保持两位数增长 149

三、服务业规模趋于再倍增 150

四、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 152

第三节 以服务业主导引领经济新常态 154

一、形成7%左右的增长新常态 154

二、形成新增就业不断扩大的新常态 157

三、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 160

四、形成利益结构逐步优化的新常态 162

五、形成绿色增长和绿色转型的新常态 165

第五章 放开服务业市场——“十三五”:深化市场化改革的重大任务 171

第一节 从放宽准入到市场开放 171

一、放宽服务业的市场准入 171

二、加快服务业的市场开放 173

三、开放服务业市场面临挑战 177

第二节 以破除垄断为重点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 180

一、社会资本成为服务业市场发展的主体力量 180

二、打破服务业市场的行政垄断 182

三、开放公共服务业市场 184

四、理顺服务业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 185

第三节 加快形成服务业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 187

一、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 187

二、推动传统大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型 190

三、全面实施服务企业自主登记制度 193

四、严格保护服务业知识产权 194

第四节 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调整 196

一、调整服务业与工业用地政策 196

二、实现服务业与工业平等竞争使用水电气等资源要素 197

三、实现服务业体制内外人才政策的平等 198

四、实现服务业体制内外政府采购政策的平等 199

第六章 啃下结构性改革的硬骨头——“十三五”: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战 203

第一节 结构性改革是经济转型升级的“硬骨头” 203

一、经济转型升级的结构性矛盾增多 203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依赖结构性改革 206

三、“十三五”:经济转型升级倒逼结构性改革 210

第二节 公共财政制度要创新 213

一、增大基本公共服务支出 213

二、建立公共服务导向的中央与地方财税关系 216

三、形成地方的稳定税源 219

第三节 税制结构要优化 221

一、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 221

二、全面推进税制改革 223

三、推进正税清费 225

四、取消不合理的税收优惠 227

第四节 金融体制改革要加快 228

一、发展中小银行要突围 229

二、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230

三、调整和完善资本市场 232

第五节 教育结构要调整 234

一、调整教育结构要有历史紧迫感 234

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一个大战略 236

三、加快普及学前义务教育与高中阶段教育 237

四、调整高等教育结构 239

第七章 推进服务贸易强国进程——“十三五”: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243

第一节 以“一带一路”推动服务贸易强国进程 243

一、“一带一路”是新阶段对外开放的总抓手 243

二、“一带一路”引领对外开放升级版 246

三、“一带一路”统筹双边、多边的开放合作 248

四、“一带一路”助推服务贸易强国进程 249

五、2020:形成服务贸易强国的新格局 254

第二节 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形成自贸区新格局 256

一、加快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 257

二、推进双边、多边自贸区进程 259

三、实现沿边开放的新突破 261

第三节 建设服务贸易强国的战略任务 262

一、把服务贸易作为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的战略重点 262

二、打破服务贸易壁垒 265

三、助推服务业企业“走出去” 266

四、争取制定国际贸易规则的主导权 269

第八章 深化以简政放权为重点的政府改革——“十三五”: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 273

第一节 全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 273

一、以实施负面清单管理破题政府转型 273

二、从中央到地方全面走向负面清单管理 276

三、制定并实行各级政府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 277

第二节 “十三五”:建立统一、有效的市场监管体制 279

一、实现由行政审批为基础向以法治为基础的转变 279

二、实现行政审批与市场监管职能的严格分离 281

三、组建综合性、强有力的市场监管机构 283

四、形成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社会监管的有效合力 285

第三节 “十三五”:全面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286

一、把公共服务纳入政府购买范围 287

二、推进公共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市场化 288

三、以公益性为目标推进社会组织的转型和改革 290

第四节 “十三五”:建设法治政府的重大任务 292

一、推动政府职能法定化 292

二、推动行政程序法定化 294

三、实现机构编制法制化 295

第五节 “十三五”: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政府发展理念 297

一、告别总量扩张模式,追求公平可持续 297

二、形成经济转型升级的中长期思维 298

三、形成社会转型中的底线思维 300

四、形成治理转型中的法治思维 30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