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城市集聚经济研究
中国城市集聚经济研究

中国城市集聚经济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田相辉著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35270764
  • 页数:19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包括城市集聚经济概述、集聚指标及亮度、城市集聚经济识别、层次分析法的城市集聚经济估计、城市空间外部测度。
上一篇:当场成交 口才篇下一篇:品牌管理
《中国城市集聚经济研究》目录

导论 1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3

三、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难点 9

四、数据来源与实证分析方法 11

第一章 城市集聚经济概述 14

第一节 集聚经济的界定 14

一、集聚经济的内涵 14

二、集聚经济的维度 16

三、集聚经济的作用机制 18

第二节 集聚经济的理论基础 19

一、外部性理论 20

二、区位选择和极化理论 23

三、空间经济理论 24

第三节 集聚经济的识别与估计策略 26

一、集聚经济的识别问题 26

二、计量经济学估计策略 26

三、集聚指标概述 29

第二章 集聚指标及其度量 31

第一节 集聚指标——以城乡所有制部门为度量载体 31

一、原始地理集中指数 32

二、区位商 34

三、基尼系数和区位基尼系数 36

第二节 集聚指标——以城市行业为度量载体 41

一、EG指数 41

二、多样化指数与专业化指数(城市化经济与地方化经济) 44

三、就业密度和市场潜能 46

第三节 集聚指标——以城市地理空间为度量载体 47

一、全局Moran’s Ⅰ指数 47

二、局域Moran’s Ⅰ指数 49

第三章 基于微观个体数据的城市集聚经济识别——城市经济学视角 52

第一节 工资溢价与城市集聚经济 52

第二节 城市经济学模型和实证分析框架 58

第三节 计量方法——内生性及其处理方法 60

一、内生性的界定 60

二、工具变量法 62

三、Ⅳ估计框架下的模型检验 63

四、估计策略 65

第四节 数据来源、变量选择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66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66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68

第五节 计量分析 71

一、OLS回归分析——微观个体效应的控制 71

二、工具变量法——以市辖区为地理单元 77

三、稳健性检验 81

第四章 基于微观个体数据的城市集聚经济识别——新经济地理学视角 84

第一节 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和实证分析框架 84

第二节 UE和NEG两种模型的比较与非结构方法 86

第三节 数据来源、变量选择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88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88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91

第四节 计量分析 93

一、OLS回归分析——微观个体效应的控制 93

二、工具变量法——以市辖区为地理单元 102

第五节 小结 109

第五章 基于城市面板数据的城市集聚经济识别 110

第一节 面板数据模型的设定 110

第二节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112

第三节 计量方法 115

第四节 计量分析 117

一、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 117

二、动态面板模型 119

三、小结 122

第六章 基于多层次分析方法的城市集聚经济估计 123

第一节 城市异质性与集聚经济 123

第二节 模型设定与估计策略 125

一、模型设定 125

二、内生性问题与估计策略 126

第三节 方法和数据 128

一、阶层线性模型 128

二、模型设定和变量选择 130

三、数据来源和描述性统计分析 134

第四节 实证分析 135

第五节 小结 138

第七章 城市空间外部性的测度 140

第一节 外部性、空间外部性与空间计量方法 140

第二节 模型设定和系数解释 142

一、模型设定 142

二、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界定 145

第三节 实证分析 147

一、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147

二、空间权重矩阵 148

三、模型选择和实证结果分析 149

第八章 结论与相关政策建议 156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不足之处 156

一、主要结论 156

二、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157

第二节 相关政策建议 158

一、城市规模 159

二、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 162

三、顶层设计与跨区域城市发展 165

附录 167

一、城市地理单元的划分 167

二、Chips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库中的城市样本 167

三、Chips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库中的虚拟变量界定 168

四、城市等级和城市区位 169

五、稳健性检验——被解释变量 172

参考文献 174

后记 19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