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两汉魏晋南北朝哲学史
两汉魏晋南北朝哲学史

两汉魏晋南北朝哲学史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欧崇敬著
  • 出 版 社: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9863262435
  • 页数:390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禅门七日下一篇:梦的解析
《两汉魏晋南北朝哲学史》目录

两汉魏晋南北朝哲学史序&欧崇敬 9

第一章 导论篇 15

第一节 中国哲学史的第二个时代,以及两汉到明清的文明史观 15

第二节 各种断层性思想系统的回溯无法完全通畅的道路 31

第三节 明末在满族入侵后的断层 34

第四节 古代中国社会的思考类型与传承方式 42

第五节 般若佛学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48

第六节 缺乏实体性的整体连续性认知方法之影响 50

第七节 古代中国社会的思考类型与传承方式 56

第二章 道家篇:从黄志道家到魏晋玄学与重玄学学派的开端 61

前言 61

第一节 《淮南子》的文明哲学与创造转化 62

第二节 《阴符经》的创造转化与历史地位 77

第三节 《河上公注》与严遵的《道德指归》 79

第四节 玄学的各时期发展:新道家玄学的二百年历史进程与其他相关八位思想家 82

第五节 何晏:玄学·魏晋新道家的首位先驱 85

第六节 王弼的「贵无」玄学理论 88

第七节 向秀、裴頠与杨泉、欧阳建的玄学思想 93

第八节 郭象:崇有玄学的高峰与《庄子》误读转化者 102

第九节 孙盛、罗含、戴逵、郑鲜之的「神形问题」 107

第十节 张湛《列子注》与《刘子》的创造转化叙述 110

第十一节 重玄学家与《内观经》、《升玄内教经》到《无上秘要》的重玄思想 114

第三章 儒家哲学篇:经学的儒家时代 125

前言 125

第一节 陆贾的《新语》:作为汉代第一位儒门哲人的文本解读 125

第二节 汉初的第二位儒门哲学家:贾谊的政治哲学 128

第三节 董仲舒在汉代的首次儒家创造转化成就:一个影响中国二千年的新儒家建国文明哲学 132

第四节 韩婴《韩诗外传》与刘向《新序》、《说苑》的哲学价值 141

第五节 《礼记》与《大戴礼记》的社会存有论与创造转化 144

第六节 《盐铁论》会议的知识论战:反自由主义、反科学哲学、中央计画经济的抬头 151

第七节 西汉:儒家经学的发展与士族垄断集团形成 154

第八节 桓谭与王充 163

第九节 扬雄的新儒学体系 168

第十节 东汉经学与《白虎通》 173

第十一节 王符、仲长统、何休、荀悦、徐干的治世思想 176

第十二节 《纬书》与「谶纬」的时代与哲学转向道教神学的关键 181

第十三节 汉末魏晋南北朝的经学发展 185

第十四节 何承天〈达性论〉、〈报应论〉与范缜〈神灭论〉及其时代各家的形神问题争论 189

第四章 易学篇:象数易学的创造转化并与世界哲学对话 193

第一节 第二个八百年中的易学三百年历程 193

第二节 两汉象数易学的创造转化 198

第三节 自两汉《易》而展开的存有学三进路说明:儒门易、象 213

第四节 象数存有学的表述与「无镜哲学」:处于「哲学与自然之镜」后的存有学世界对话与价值重估 223

第五章 农学、律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篇:创造转化论述中国时代的科学发展及其哲学观念 231

前言 231

第一节 两汉科学发展的历史叙述 232

第二节 《黄帝内经》:道家理论的医学应用创造者 236

第三节 《黄帝内经》的创造转化 241

第六章 道教篇:道教哲学基础构成的时代 247

前言 247

第一节 《参同契》气学与内丹的典范地位 248

第二节 《太平经》的宗教哲学 252

第三节 《老子想尔注》的宗教哲学及其创造转化 259

第四节 《黄庭内外景经》与魏华存及「上清经派」:中国「内在知觉现象学」的创立与建构,并论同时期兴起的「灵宝经派」及葛玄 264

第五节 《抱朴子》的内容及其创造转化的哲学表现 273

第六节 《养性延命录》与陶弘景的上清派及茅山派 279

第七章 佛学篇:译经基础构成与创造力养成的阶段 285

第一节 安世高到竺法护的佛学第一阶段译经过程 285

第二节 自鸠摩罗什到净土宗、三论宗、涅盘宗、真谛译经、《起信论》、成实宗、毘昙宗、地论宗、摄论宗 291

第三节 反省两晋南北朝影响中国佛学建构的主要经典与原创的中国佛教哲学源头 311

第八章 「美学篇」:中国美学理论的基础形构时代 333

第一节 中国美学的初期:从战国末到东汉末 333

第二节 魏晋时期的美学理论 340

第三节 正始与玄学的关键人物与美学的代表哲学家 347

第四节 两晋的美学理论及书法、绘画理论 357

第五节 南北朝的美学与艺术理论 362

参考书目 37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