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我国意识形态建设视阈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我国意识形态建设视阈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我国意识形态建设视阈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永贵,李栗燕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030420336
  • 页数:207 页
图书介绍:本书着重围绕意识形态领域若干重点难点问题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个主题展开研究。主要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新媒体发展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意识形态管理创新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90后大学生思想新特点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话平台建构等问题,这对推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意识形态建设视阈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目录

第一章 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

一、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取得的新进展和新特点 1

(一)中国化理论新成果不断涌现,展现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1

(二)先进文化发展迅速、成果丰硕,带动大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4

(三)各阶层思想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不断提升 7

(四)认真谋划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 10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目标指向和实现路径 14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和认识的新跃迁 14

(二)“三个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目标指向 17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路径思考 21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23

(一)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23

(二)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思考 26

第二章 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31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视角分析 31

(一)历史考察:文化契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心理基础 32

(二)现实分析:多元文化并存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当代的文化境遇 34

(三)路径选择: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 35

二、以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意义 37

(一)全球化条件下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战略选择 37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 41

三、以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分析 44

(一)以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的问题 44

(二)以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挑战 48

(三)以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利条件 51

四、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创新举措 53

(一)把握原则:坚持指导思想一元与价值思想多元并存 53

(二)树立理念: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生活化与传播方式通俗化相结合 55

(三)抓住重点:解决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发展中传播的应用性难题 57

(四)找准依托:利用多种文化形态多层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59

第三章 网络新媒体发展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62

一、网络新媒体发展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在联系阐释 62

(一)网络媒体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契合性 62

(二)网络媒体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性 67

二、网络环境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现实态势 70

(一)网络发展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带来的外部挑战 70

(二)网络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的内部问题 73

三、利用网络新媒体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思考 78

(一)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网络阵地 78

(二)构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网络民意反馈机制 83

(三)科学掌控网络舆论导向 85

(四)增强青年学生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87

(五)营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良好网络媒体环境 91

第四章 意识形态管理创新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94

一、意识形态管理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在关系阐释 94

(一)意识形态管理的基本理论阐释 94

(二)意识形态管理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题中必有之义 99

二、意识形态管理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06

(一)意识形态管理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面临的机遇 106

(二)意识形态管理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面临的挑战 112

三、在创新意识形态管理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15

(一)创新理念,以人为本,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代化 115

(二)把握原则,张弛有度,大力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化 117

(三)突出重点,分层推进,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针对性 118

(四)创新方法,科学统筹,全力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 121

第五章 当代大学生思想变化新特点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23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变化新特点 123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中的积极方面 124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中的消极因素 125

(三)在高校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 127

二、西方社会思潮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 129

(一)自由主义对中国高校大学生的影响 130

(二)功利主义对中国高校大学生的影响 132

(三)消费主义对中国高校大学生的影响 133

(四)享乐主义对中国高校大学生的影响 135

(五)后现代主义对中国高校大学生的影响 136

(六)意识形态终结论对中国高校大学生的影响 138

三、根本原则:以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 139

(一)在高校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139

(二)以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方法吸收内化某些社会思潮的有益成分 141

(三)以马克思主义抵制和清除错误思潮的不良影响 142

四、具体路径: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措施 144

(一)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渠道传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新成果 144

(二)以学生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为主要平台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146

(三)以多元校园文化为主要奠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不断发展 147

(四)以现代科技手段为主要推手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方式 148

第六章 实现中国梦背景下党的作风建设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51

一、中国梦:蕴含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在特质 151

(一)中国梦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的思想旗帜 151

(二)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53

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58

(一)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加强作风建设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 159

(二)加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现阶段加强党风建设的锐利武器 160

(三)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的关键环节 162

三、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整治党内不良风气及其路径思考 163

(一)整治不良风气是现实考量的必然选择 164

(二)党内不良风气的生成机理透视 165

(三)整治党的不良风气的路径思考 167

第七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话平台及推进机制 171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构建对话平台的关系阐释 171

(一)构建对话平台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选择 171

(二)构建对话平台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 173

二、当代中国构建马克思大众化对话平台所面临的挑战 175

(一)全球化进程冲击了传统对话平台中的主流意识形态 175

(二)市场经济促使传统对话主体价值观的多元化取向 178

(三)当代社会阶层的变迁改变了传统对话平台的主体构成 181

(四)新媒体运动革新了传统对话平台的运作载体 182

三、巩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话平台的实践基础 183

(一)改善民生以巩固对话平台的物质基础 184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以营造对话平台的民主政治环境 186

(三)加强社会各阶层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以提高对话平台的参与力度 187

(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提供对话平台的智力支持 190

四、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话平台的具体形式 193

(一)主要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193

(二)关键环节:民间协会和民间组织 195

(三)新兴势力: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 196

主要参考文献 199

附录 203

后记 20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