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新中国甲骨学六十年  1949-2009
新中国甲骨学六十年  1949-2009

新中国甲骨学六十年 1949-2009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宇信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6117477
  • 页数:677 页
图书介绍:甲骨文是中国最早有系统的文字,并与历史学、考古学、汉语史和古代科技史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甲骨文使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提前了一千多年,并使我国跻身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等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谁要想认识和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就必须从甲骨文开始。1899年殷墟甲骨文发现至今,百多年来的甲骨学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其形成和发展的道路上,既有其研究成果、课题的继承性和连续性,又显示其研究的深入和拓展,以及阶段性的特点,从而把研究推向了更新的水平。
《新中国甲骨学六十年 1949-2009》目录
标签:甲骨 新中国

前言&王宇信 1

小引 新中国成立前五十年甲骨学形成与发展的回顾(1899—1949年) 1

第一节 甲骨文的发现及其出土地点的确定 1

第二节 甲骨文的搜集、著录及流散国外 4

第三节 《甲编》、《乙编》——科学发掘甲骨文的总集 6

第四节 从《契文举例》到《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9

第五节 凿破鸿蒙——“大龟四版”的启示和《断代例》的发表 11

第六节 YH127坑甲骨发现的重大学术意义 14

上篇 甲骨学深入发展阶段(1949—1978年) 21

第一章 甲骨文发现和著录 21

第一节 甲骨文的新发现 21

第二节 周代甲骨文的发现及其学术意义 24

第三节 胡厚宣在甲骨文流传方面的新贡献 27

第四节 甲骨文的辨伪和缀合 31

第五节 集大成的著录——《甲骨文合集》 34

第二章 甲骨文研究 38

第一节 甲骨文中一种“异形文字”的发现及研究 38

第二节 甲骨文字的考释和于省吾考释文字的新贡献 41

第三节 对“文武丁时代卜辞的谜”的探讨 45

第四节 古代占卜的再现 49

第五节 甲骨文研究的总结性著作——《殷虚卜辞综述》 51

第三章 甲骨文研究和考古学 55

第一节 甲骨文研究与殷墟文化分期 55

第二节 商代社祀遗址的第一次发现 59

第三节 人肉的筵宴——殷墟祭祀场的推定及其意义 61

第四节 殷墟五号墓的发现及其时代的考定 65

第五节 甲骨文分期断代的又一个“疑团” 69

第六节 考古发掘对“?组卜辞”和“卜用三骨”研究的新启示 72

第四章 甲骨文研究和历史学 77

第一节 对商代社会性质的探讨 78

第二节 “众”和“众人”社会身份的“面面观” 83

第三节 殷代的王权和王权的神化 88

第四节 殷代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93

第五节 商族图腾与氏族遗迹的研究 98

第六节 殷王朝疆域的研究 103

第五章 甲骨文研究和古代科学技术 110

第一节 近年来对商代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 110

第二节 畜牧业和养马技术方面的新成就 114

第三节 甲骨文“金”字的发现和殷人对金属的认识 116

第四节 商代的医学 120

第五节 商代的天文历法和数学 122

第六章 郭沫若对甲骨文研究的卓越贡献 126

第一节 郭沫若与甲骨文的搜集和著录 126

第二节 郭沫若的甲骨文研究 129

第三节 郭沫若的历史唯物主义商史研究 133

第四节 老一辈甲骨学者的“益友”和初学甲骨者的“良师” 137

第七章 30年来甲骨学的进展与我国甲骨文研究的展望 142

第一节 30年来我国甲骨文研究的主要成绩 142

第二节 近年来世界各国甲骨文研究概述 147

第三节 我国甲骨学研究的展望 152

第四节 一支坚强的甲骨学研究队伍正在茁壮成长 156

下篇 甲骨学全面深入发展阶段(1978年至今) 161

第八章 甲骨文新资料的不断出土及所谓的“新发现”种种 161

第一节 殷墟甲骨文的不断出土 161

第二节 殷墟以外商代有字甲骨的发现 167

一 山东济南大辛庄遗址出土的商代甲骨文 167

二 桓台史家遗址的骨刻文 170

三 河南郑州商代有字甲骨的再发现 170

第三节 关于早于甲骨文的新材料及甲骨文的“新发现”种种 174

一 关于“早于甲骨文”的昌乐骨刻文 174

二 中国文字起源探索的新资料——大麦地岩画 177

三 关于福建霞浦发现“甲骨文” 178

四 谈韩国学者“发现的”红陶罐上“商帝辛固陶文” 183

五 关于《韩国知名学者称韩国人祖先发明汉字》的新闻 203

六 甲骨文在红海的“疯狂猜想” 208

第九章 传世甲骨的集大成与新出甲骨的公布,为研究的全面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210

第一节 甲骨文的公布著录与甲骨学研究的发展 210

第二节 1949年以后甲骨学研究资料的匮乏与《甲骨文合集》项目的提出 212

第三节 《甲骨文合集》是甲骨学全面深入发展阶段的里程碑 214

第四节 科学发掘所得甲骨的“最科学的著录书”——《小屯南地甲骨》 215

第十章 新时期不断出版的甲骨著录,为甲骨学研究全面深入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219

第一节 传世甲骨的陆续结集与科学发掘甲骨的著录:《合集补》、《乙补》、《花东》、《村中南》、《续补》 220

第二节 精粹甲骨文的著录:《精粹》、《甲文解》(韩)、《商周甲文》、《读本》(台) 234

第三节 民间收藏甲骨的整理与公布 255

一 百年来民间“存骨”的不断现身 255

二 民间“存骨”的集中著录:《洹宝》、《辑佚》、《张藏》、《戬旧拓》 263

第四节 国内单位收藏甲骨的再整理与著录 272

一 收藏单位公布甲骨的全面化与著录编纂的“更臻完善” 272

二 单位所藏甲骨的再整理与著录:《国博藏甲》、《北珍》、《上博》、《史购》、《所藏》 275

第五节 流散海外殷墟甲骨文整理著录的新成果 294

一 流散西方各国甲骨文的整理与著录:《怀特》、《法藏》、《英藏》、《德瑞荷比》、《苏德美日》、《瑞斯》 296

二 流散日本殷墟甲骨的整理与著录:《东化》、《天理》、《中岛》 317

第十一章 甲骨文断片缀合不断取得新成果 326

第一节 1949年前50年(1899—1949年)甲骨文断片缀合的简要回顾 326

第二节 1949年以后缀合研究有了发展 328

第三节 1978年以后甲骨缀合取得新成就 331

第四节 《甲骨拼合集》与“甲骨形态学” 337

第五节 《甲骨拼合集》与甲骨缀合的新阶段 346

一 甲骨缀合初级阶段(1917—1945年)的局部复原 347

二 甲骨缀合的发展与成熟阶段(1945—1999年)——“定位法”的提出与整体复原 348

三 “甲骨形态学”研究与深层次、多角度考察的缀合新阶段(2004年至今) 349

第六节 《甲骨拼合集》成功的启示 350

一 已公布甲骨资料的缀合“无限性”与新公布甲骨资料的推动 350

二 甲骨形态学的完成与缀合研究的发展 352

三 《甲骨拼合集》与甲骨缀合新秀 353

第七节 缀合研究新秀团队式成长的思考 356

第十二章 甲骨学的新分支学科——西周甲骨学的形成与发展 358

第一节 关于西周甲骨文“古已有之”的推测种种 359

第二节 西周甲骨的发现和确认 363

第三节 周原甲骨的成批发现与公布 367

第四节 西周甲骨学的形成与发展 371

第五节 西周甲骨研究的深入发展(1982年5月至2002年) 380

一 西周甲骨的科学整理和新材料的公布 380

二 西周甲骨研究的深入与发展 388

第六节 西周甲骨全面深入研究时期(2002年至今) 410

一 《周原甲骨文》与西周甲骨学的全面深入发展 410

二 西周甲骨的新发现将推动研究的继续发展 412

第十三章 甲骨文断代研究的新成果及敲向“两系说”架构的一记重槌 417

第一节 “文武丁时代卜辞的谜”的真正揭穿 417

第二节 “拆穿”历组卜辞的“谜团”及一场旷日持久的论战 420

第三节 殷墟王卜辞“两系说”断代新方案的构筑成功与我们的初步质疑 427

第四节 当前断代研究的最新力作——《三论》是敲向“两系说”架构的一记重槌 436

一 历组卜辞时代“前提”缺乏考古学地层证据 437

二 武乙、文丁卜辞时代“前提”后的称谓、世系与武丁时代不合 438

第五节 也谈殷墟甲骨的“考古学整理” 449

第十四章 甲骨学商史研究新作与突破性成果——十一卷本《商代史》的出版 457

第一节 几部甲骨学商史研究新作的推出 459

第二节 甲骨学商史研究的突破性成果——十一卷本《商代史》的出版 476

第三节 多卷本《商代史》与百年来的甲骨学商史研究 479

一 商代史在重建“科学上古史”上的地位 479

二 俏也不争春——多卷本《商代史》的面世填补了大型商代史专著的空白 483

第四节 在继承与创新中撰著多卷本《商代史》 493

第五节 多卷本《商代史》撰著成功的思考与启示 498

第十五章 殷墟“申遗”的成功,开启了保护、弘扬与研究的新阶段 504

第一节 80年来殷墟(晚商都城)遗址经历了重构、再现辉煌和全面弘扬的几个阶段 504

一 殷墟的寻觅时期(1899—1910年) 505

二 殷商都城文化的重构(1928—1937年) 506

三 殷商都城文化的再现辉煌(1949—2006年) 508

四 殷墟文化的全面弘扬阶段(2006年至今) 510

第二节 进一步全面弘扬殷墟文化的几点思考 511

一 殷墟的继续发掘和研究,就是最好的弘扬 511

二 殷墟文化的全面弘扬,才能充分发挥世界文化遗产的社会效益 512

第三节 殷墟宫殿宗庙基址考古发掘的新收获——《安阳殷墟小屯建筑遗存》 514

一 藏在深闺无人识——丁组基址的发现 515

二 千呼万唤始出来——殷墟丁组基址的发掘与研究 517

三 安阳小屯南地建筑遗存发掘的思考 520

第四节 殷墟宫殿宗庙基址研究的新突破——杜金鹏《殷墟宫殿区建筑基址研究》 523

一 一座长期困扰学术界的“迷宫” 524

二 独上高楼——殷墟宫殿宗庙基址的复原 531

三 画龙点睛——殷墟宫殿宗庙的用途一览 536

第十六章 古文字学研究生培养60年 540

第一节 汉字文化的弘扬与中国古文字学研究 540

第二节 60年来古文字学研究生的培养 542

一 “文化大革命”前招收研究生的单位恢复并扩大了招生 546

二 古文字学研究人才培养新基地的形成 552

第三节 六十多年来培养古文字学研究生的思考与启示 557

一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标志和灵魂的汉字,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就经受了历史的考验 557

二 古文字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和研究生培养范围的扩大 557

三 古文字学研究人才培养基地的增多 558

四 多学科、多层次的古文字研究人才培养 559

五 中国特色的古文字学研究在发展中传承,在团结中发展 559

六 在古文字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逐渐形成和积累了行之有效,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经验 560

七 古文字学研究人才的培养与研究生源 561

八 古文字学研究人才培养规模的扩大与研究生导师 563

附录一 甲骨文著录目及简称 565

附录二 新中国前30年甲骨文编年论著目(1949—1979年9月) 574

附录三 甲骨学大事记(1899年至今) 593

附图 621

索引 652

后记 673

后记之后 678

补记 67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