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近代公民课程的孕育
中国近代公民课程的孕育

中国近代公民课程的孕育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303171897
  • 页数:172 页
图书介绍:进入21世纪后,随着现代化、民主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公民社会的逐渐崛起,我国教育界进入了对公民教育课程研究与实践的初期探索阶段,这一主题的理论与历史研究是教育学研究近十年来的热点之一。对公民教育的学术研究正经历一个逐步开放和加深拓展的过程,从课程史的角度还原我国公民教育在一个世纪前面对现代化进程的开启、民主制度的初次建立、公民社会有所萌芽时所经历的孕育和生长过程,既可以为公民教育的理论研究提供历史背景,又可以为中小学公民教育的探索提供历史经验。而且,本书不只梳理了公民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而且以“国家与社会的博弈”这一假设对我国公民教育发展的动力结构进行了考察,提出了具有说服力和解释力的假设和结论。
《中国近代公民课程的孕育》目录

导论 公民教育课程研究的审思 1

一、公民教育课程研究的价值 1

(一)公民教育课程与人的现代化 1

(二)公民教育课程与公民社会的崛起 3

二、公民教育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 4

(一)公民教育课程问题的已有争论 5

(二)追溯中国近代公民教育课程的孕育历程 15

三、学校科目社会史的课程史视角 18

(一)学校科目社会史研究的方法 18

(二)寻找“结构”与“行动者” 21

第一章 现代化进程开启公民教育课程 24

第一节 政教界的思想争锋与公民教育设计 25

一、君主立宪派的公民教育思想 25

(一)严复的公民教育译述 26

(二)梁启超对国族的建构 30

(三)公民教育思想的文化底色 33

二、君主专制派的臣民教育课程 35

(一)中体西用的兴学主张 36

(二)政艺兼修的通才教育 38

(三)读经讲经课与修身科 40

三、民主共和派的公民教育策略 41

(一)先建国后公民教育的方针 41

(二)激进的公民教育活动 43

(三)争夺修身教科书的阵地 45

第二节 公民教育课程的社会文化基础 48

一、下层社会群体与公共空间的生长 48

(一)市政建设催生市民意识 49

(二)工业化解构传统价值系统 51

(三)公共空间联结日常生活与国家政治 52

二、中等社会群体与公共领域的发育 55

(一)民间话语权初开 56

(二)民间社团及教育组织初兴 58

(三)学校及社会教育作为公共领域之一 60

三、学生群体社会参与意识的觉醒 62

(一)学生群体的形成 62

(二)学生群体的民主追求 63

第三节 共和政体对公民教育课程的需求 65

一、民国初年的公民道德教育 66

(一)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心的教育宗旨 66

(二)旧修身科中的新道德 70

二、国家政治权力的重建及国民教育思潮 74

(一)新共和的权力合法性危机及权力重建困境 74

(二)国家主义的公民教育思潮初兴 77

三、政教精英对国民素质的反思与聚焦 82

(一)梁启超的《国民浅训》 82

(二)孙中山的《民权初步》 85

第二章 社会自下而上争取公民教育课程 88

第一节 新课程呼唤公民科 88

一、双新运动与个人主义公民教育理念 88

(一)追求科学与民主的双新运动 89

(二)指向公民素养的教育宗旨提案 93

(三)杜威访华促进公民教育理论的发展 94

二、走向世界主义的公民教育理念 97

(一)罗素带来世界主义 97

(二)知识分子的政治主张 99

三、民间教育组织落实公民教育课程 101

(一)促成七条教育标准 102

(二)编订公民教材 103

(三)设立公民科 104

第二节 公民科的初体验 105

一、课程组织形式 105

(一)初小与初中的社会科 106

(二)高小与高中的公民科 107

二、课程内容与教科书 107

(一)以团体生活为中心的课程内容 108

(二)以儿童为中心的同心圆式教材 109

三、公民科的荣耀与落寞 110

(一)学校开设公民科的实况 110

(二)公民科受到的漠视与误认 111

(三)影响公民科制度化的因素 113

第三节 让学生在学校中练习自治 115

一、学生自治的原理与意义 115

(一)杜威对中国学生自治的建议 116

(二)教育界对学生自治的期待 117

二、学生自治的两种类型 119

(一)群体生活学生自治的说法与做法 119

(二)个体生活学生自治的说法与做法 121

三、学生自治的渊源及误区 122

(一)从高等教育向基础教育阶段下放的不足 123

(二)过度追求政治价值的危险 124

第三章 国家权力干预公民教育课程 126

第一节 训政下的保养 127

一、党化教育开始一统天下 127

(一)中央集权式教育体制的确立 127

(二)国家主义公民教育思想的复兴 128

二、当公民科遭遇党义科 129

(一)新增三民主义与党义科 129

(二)公民科的知识化处理 132

三、知识分子对公共文教空间的争取 135

(一)“新月”派的人权论战 135

(二)从识字抓起的乡村公民教育 136

第二节 身与心的规训 139

一、公民科的回归 139

(一)中小学公民科课程标准 139

(二)亲历公民科的记忆 140

二、公民训练的实施 142

(一)中小学公民训练标准 142

(二)公民训练实施个案 143

第三节 新生活的理想 145

一、新生活运动的发动 145

(一)身体美学与公共意识的改造 146

(二)新生活运动的实施策略与效果 148

二、新生活运动的提示 150

(一)人的思想行为的现代化是最深层的现代化 150

(二)对生活方式的规范不是通往现代公民之路 151

(三)可持续的公民教育是由国家办社会的教育 151

结论 推动中国公民教育课程诞生的结构与主体 154

第一节 现代化与教育的双重逻辑 154

一、公民科的外部认同 154

二、公民科的内部困境 156

第二节 中等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博弈 158

一、中等群体的社会建构 159

二、政治国家的双赢努力 161

参考文献 16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