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大学新生教育模式新视野
大学新生教育模式新视野

大学新生教育模式新视野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白华,张骞文,武永江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6846370
  • 页数:26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认知维度、情感维度和方法维度设计了大学新生入学与适应教育、素质与养成教育、专业与职业教育、学风与学务教育、发展与成长教育、奖励与资助教育“六个教育模块”,统筹规划为期一年的新生教育模式。本书特色:第一,梳理了中国近代大学新生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总结其经验教训,创新新生教育观念;第二,把新生可持续发展视为终极目标,提出新生“生态发展”的理念;第三,构建多部门共同参与机制,实现由“单一体”转向“共同体”;第四,注重引导新生通过“参与—实践—体验—感悟—内化”形成“学、思与行相结合”的“知行模式”;第五,建构了大学新生教育评价方法,形成完整的大学新生教育体系。本书在教育理念和实践方面拓展了新视野。
《大学新生教育模式新视野》目录

第一章 大学新生教育概述 1

第一节 新生教育现状分析 1

一、国外新生教育分析 1

二、国内新生教育分析 3

三、新生教育的定位 5

第二节 新生教育的核心功能 7

一、解构教育的误读 7

二、重构学习的意义 7

三、规划成长的道路 8

四、实现生态的发展 8

第三节 新生的群体特征与教育需求 8

一、新生的群体特征 9

二、新生的教育需求 13

第四节 新生教育的内容设计 16

一、入学与适应教育 16

二、素质与养成教育 17

三、专业与职业教育 17

四、学风与学务教育 18

五、发展与成长教育 18

六、奖励与资助教育 18

第五节 新生教育的基本原则 19

一、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19

二、阶段教育与长期教育相结合 19

三、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20

四、整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20

五、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20

第二章 中国近代大学新生教育模式 22

第一节 新生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22

一、新生品行教育 22

二、新生军事教育 23

三、新生援助教育 24

四、新生政治教育 25

五、新生专业教育 25

六、新生生活指导 26

七、新生课业指导 27

第二节 新生教育的经验教训 29

一、新生教育需要结合国情 29

二、新生教育需要结合学生特征 29

三、新生教育需要科学论证 30

四、新生教育的核心在于转变 30

第三节 新生教育的创新发展 31

一、新生教育的多维性 31

二、新生教育的休闲性 32

三、新生教育的导向性 32

四、新生教育的专业性 33

第三章 大学新生入学与适应教育 35

第一节 解决的核心问题 35

一、大学教育认识的世俗化 35

二、大学生活认识的理想化 36

三、大学生活适应的不良 38

四、人际关系适应的不良 39

第二节 入学与适应教育的理论依据 41

一、潘懋元的高等教育思想 41

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 44

第三节 入学与适应教育的内容 46

一、正确认识大学教育 46

二、正确认识学校生活 48

三、正确认识校园环境 49

第四节 入学与适应教育的方法 50

一、开展专题讲座与讨论交流会 50

二、强化朋辈辅导和传帮带 53

三、建构学校与家长教育共同体 54

第四章 大学新生素质与养成教育 55

第一节 解决的核心问题 55

一、素质发展失衡 55

二、养成能力缺失 56

第二节 素质与养成教育的理论依据 57

一、马克思的全面发展思想 57

二、素质教育理论 58

第三节 素质与养成教育的内容 60

一、人际交往能力 60

二、时间管理能力 62

三、安全自救能力 64

四、自我管理能力 66

第四节 素质与养成教育的方法 68

一、军事训练 68

二、安全培训 71

三、文化熏陶 76

第五章 大学新生专业与职业教育 81

第一节 解决的核心问题 81

一、专业的困惑 81

二、职业的恐惧 84

三、科学精神的缺失 85

第二节 专业与职业教育的理论依据 86

一、专业教育理论 86

二、生涯规划理论 89

三、科学教育理论 94

第三节 专业与职业教育的内容 95

一、专业认知 95

二、职业认知 98

三、科学认知 101

第四节 专业与职业教育的方法 104

一、专业教育的方法 104

二、职业教育的方法 108

第六章 大学新生学风与学务教育 112

第一节 解决的核心问题 113

一、存在的问题 113

二、成因分析 116

第二节 学风与学务教育的理论依据 120

一、动机理论 120

二、活动理论 124

三、学习理论 126

第三节 学风与学务教育的内容 129

一、学风教育的内容 129

二、学务教育的内容 131

第四节 学风与学务教育的方法 134

一、发挥学生的教育主体作用 134

二、加强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 135

三、完善高校的教育职能作用 137

第七章 大学新生发展与成长教育 140

第一节 解决的核心问题 140

一、认知不健全 140

二、发展道路模糊 141

三、人格不完善 142

第二节 发展与成长教育的理论依据 144

一、认知发展理论 145

二、人格特征理论 147

第三节 发展与成长教育的内容 151

一、人格教育 151

二、认知教育 154

三、发展教育 156

第四节 发展与成长教育的方法 159

一、党团学组织的认知教育 159

二、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 161

三、素质拓展计划 163

四、典型群体教育 164

五、心理发展教育 164

第八章 大学新生奖励与资助教育 167

第一节 解决的核心问题 167

一、经济困难问题 167

二、情感缺失问题 169

三、价值观树立问题 172

第二节 奖励与资助教育的理论依据 175

一、需求层次理论 175

二、情感教育理论 177

三、价值教育理论 179

第三节 奖励与资助教育的内容 180

一、奖励与资助的体系 180

二、经济资助与奖励 184

三、情感援助与生成 184

四、价值观养成与引领 186

第四节 奖励与资助教育的方法 187

一、开发捐资助学资源 187

二、培养奖励与资助工作队伍 188

三、建构“经济、情感与价值”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189

四、形成奖助监督的长效机制 190

第九章 大学新生教育评价方法 191

第一节 新生教育评价的内涵与现状 191

一、新生教育评价的内涵 191

二、新生教育评价的现状 193

第二节 新生教育评价的原则与功能 196

一、新生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 196

二、新生教育评价的基本功能 199

第三节 新生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 202

一、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202

二、新生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权重 204

第四节 新生教育评价的注意事项 213

一、多种评价方法优势互补,确保评价结论可信可靠 213

二、评价操作实施简单忌繁,确保评价方案可行可用 214

参考文献 215

附录 221

后记 26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