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低渗透储层油藏描述核心问题研究
低渗透储层油藏描述核心问题研究

低渗透储层油藏描述核心问题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林,赵喜民,郝世彦著
  • 出 版 社: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02193478
  • 页数:156 页
图书介绍:低渗透油田川口油田刘渠区块部分井水淹、水窜现象严重,大部分井受效程度差,产量递减快。本书在综合地质研究,尤其是天然裂缝、人工裂缝研究的基础上,解析了注采矛盾机理,提出了以”堵水和引效”为方针的稳产技术对策。本书适合从事低渗透油藏开发研究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低渗透储层油藏描述核心问题研究》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区域地质背景 1

第二节 基本油藏地质特征 2

第三节 勘探开发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

一、勘探开发现状 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第四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6

第五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7

一、研究区前期研究现状 7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8

第六节 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 10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10

二、主要工作量 11

第二章 目的层小层划分与对比 12

第一节 地层划分依据 13

一、标志层 13

二、细脖子特征 14

三、厚度特征 14

四、沉积旋回及层序特征 14

第二节 多井联井小层划分对比 16

第三节 研究区层序地层学等时格架的建立 18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8

第三章 测井资料二次处理解释 20

第一节 测井资料预处理 20

第二节 四性关系特点 20

一、岩性与电性 20

二、物性与电性 21

三、含油性与电性 22

第三节 测井解释模型 22

一、孔隙度解释模型 22

二、渗透率解释模型 23

三、原始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 25

第四节 测井资料二次处理 25

第五节 本章小结 27

第四章 构造、沉积相及储层非均质特征 28

第一节 构造特征 28

第二节 沉积相特征 29

一、沉积背景 29

二、测井相特征 30

三、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 33

四、沉积相剖面分布特征 34

第三节 砂体建筑结构模型及河道砂体宽度特征 37

一、建筑结构模型 37

二、河道砂宽度特征 38

第四节 刘渠区块储层层间及平面非均质分布规律 40

一、有效厚度层间及平面非均质特征 40

二、物性层间及平面非均质特征 41

三、含油性层间及平面非均质特征 43

第五节 储层层内非均质特征 44

一、层内渗透率韵律变化 44

二、层内夹层特征 45

第六节 本章小结 47

第五章 低渗储层基质基本特征 48

第一节 基质基本地质特征 48

一、矿物成分特征 48

二、岩石结构特征 48

三、孔喉结构特征 49

四、岩心渗透率特征 50

五、渗透率方向非均质性特征 51

第二节 基质油藏驱动类型、压力、流体特征 53

第三节 基质两相渗流特征 54

第四节 低渗基质特殊渗流特征 55

一、存在启动压力梯度,表现出低速非达西渗流特征 55

二、流固耦合作用明显 56

三、贾敏效应影响十分突出 57

四、储层表现出弱亲水特征,存在自吸水驱油现象 58

五、储层驱替压力梯度大 59

第五节 利用生产动态资料认识刘渠低渗储层基质的渗流特征 59

一、自然能量开发区储层基质的渗流特征 59

二、注水区储层基质的渗流特征 61

第六节 本章小结 61

第六章 天然裂缝、微裂缝特征及分布规律 62

第一节 对天然裂缝/微裂缝的地质研究 62

一、露头裂缝特征 62

二、岩心裂缝分布特征 63

三、镜下微裂缝发育特征 64

四、地层倾角测井解释裂缝方向及性质 66

第二节 对天然裂缝/微裂缝的工程研究 66

一、注水指示曲线对天然裂缝—微裂缝的诊断 66

二、初期产能特征对天然裂缝/微裂缝的诊断 69

第三节 天然裂缝—微裂缝的分布规律 73

第四节 天然裂缝的形成机制 74

第五节 本章小结 75

第七章 人工裂缝形态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素 76

第一节 人工裂缝形态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素 76

一、人工裂缝形态特征 76

二、人工裂缝形成的主控因素 78

第二节 人工裂缝形态特征的验证 83

一、地面微地震监测对裂缝的验证 83

二、大地电位法裂缝监测对裂缝性质的验证 85

三、井间示踪测试资料对裂缝性质的验证 85

四、生产动态资料对裂缝形态特征的验证 86

第三节 本章小结 87

第八章 人工裂缝特征参数诊断 88

第一节 实际地层条件下人工裂缝的某些特征 88

第二节 人工裂缝特征参数诊断 91

一、缝内净压力拟合诊断裂缝参数 91

二、压力恢复试井对人工裂缝的诊断 92

三、吸水剖面对支撑缝高的诊断 95

四、其他方法对裂缝特征参数的诊断 97

第三节 本章小结 97

第九章 刘渠区块油田开发特征 98

第一节 全区与注水区开发动态指标特征 100

一、产油(液)量对比 100

二、注水量对比 100

三、累计注入/采出比与平均综合含水率对比 100

四、年采油速度对比 101

五、采出程度对比 101

六、静压、流压对比 102

七、井间水淹情况 104

第二节 开发动态特征 104

一、注水区和非注水区开发动态特征对比 104

二、丛147典型井区注采动态特征 106

三、未水淹井组及单井注采动态解剖 108

四、已水淹井组及单井注采动态解剖研究 110

第三节 注水区注水压力平面变化规律 113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15

第十章 刘渠区块注水开发矛盾机理及稳产技术对策 116

第一节 裂缝发育的低渗储层具有类似双重介质的渗流特点 116

第二节 基质渗流的注水见效和见水时间 116

一、基质渗流的注水见效时间 117

二、基质渗流的见水时间 118

第三节 刘渠区块井间水淹机理 119

一、井间天然裂缝、人工裂缝组合类型 119

二、井间水淹介质 120

三、井间水淹控制因素 123

第四节 水驱前沿运动规律 126

一、井间示踪资料研究水驱前沿运动规律 126

二、双重介质理论的水驱油前沿运动规律 128

三、不同人工裂缝半长/井距比下水驱油前沿的运动规律 128

第五节 注水区剩余油平面分布规律 129

第六节 刘渠区块注水开发矛盾机理 132

一、客观因素 132

二、主观因素 132

第七节 刘渠区块的稳产技术对策 133

一、在现有井网条件下的调整对策 134

二、改变注采井网 136

第八节 本章小结 137

第十一章 油藏描述资料管理与查询分析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138

第一节OilFairy系统研制的背景及现状 138

第二节OilFairy数据基础及数据结构 139

第三节OilFairy系统的主要功能 139

一、基本数据库资料管理功能——层次有序 140

二、多表联合自由查询技术——科学合理 140

三、静态、动态数据联合查询技术——简单高效 142

四、数据相关关系研究——模型众多 143

五、平面图的快速绘制——地质研究的好工具、好帮手 145

六、数据导入导出功能——化繁为简 146

第四节OilFairy系统的作用 149

一、极大地减轻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149

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自现 149

第五节 本章小结 149

结论 150

参考文献 15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