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中国画  学问与研究
中国画  学问与研究

中国画 学问与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范达明著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308139960
  • 页数:48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作者继2006年出版《中国画:浙派传统与创新》之后,近八年来(2006年春至2014年春)在考察浙江与国内中国画艺术思潮、中国画学科诸领域创作实践及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潜心于案头著述的结集,是作者勤于理论思考与学术探究的新成果。 全书辑为:“思想与艺术”、“画论与画学”、“大家风范”、“浙派传统与创新”、“人物画家研究”、“山水画家研究”、“花鸟画家研究”、“龙马画家研究”、“书法家研究”及“座谈纪要与摘编”等10辑。
《中国画 学问与研究》目录

第一辑 中国画概论 3

中国工笔画的特色及其他 3

关于“南北”与“对话”以及“攘外必先安内”(南北关系) 3

作为中国传统绘画正宗的中国工笔画:从审美特色到载体材料(工笔与意笔的关系) 4

中国工笔画的用笔特色:一切毛笔画都是“书法用笔”(工笔与书法的关系) 6

中国工笔画的造型特色:以线写形(线与形的关系,再及书与画的关系) 8

中国工笔画的线、形、色三元素与三种内部关系 10

(1)线与形的关系 12

(2)色与线的关系 12

(3)色与形的关系 12

中国工笔画存在的底线与法度 12

结语 12

中国画的“意”与“形”——兼析欧阳修“古画画意不画形” 14

中国画的“意”与“以象取意” 16

从“以形写神”向“以象取意”的转化 16

能指之意:中国画图像作为艺术语言以象取意的一般意义 18

所指之意:中国画图像作为艺术语言以象取意的象征意义 20

以文取意:中国画“四全”之题款与钤印的意义 22

现代水墨:中国画当代发展的包容性一元 22

画家都有主张,中国画的特征制约中国画家的主张 25

第二辑 画论与画学 29

一本中国画学科的通典——读《中国画百事通》 29

新时期顾恺之画论研究得失考辨——关于“以形写神”原典的不同解读及其他 31

一、顾恺之画论研究与中国美术史论著作的出版基本同步 32

1.新时期出版的一般论及顾恺之画论的美术史论等著作 35

2.新时期出版的全面论及顾恺之画论的美术史论或原典注释著作 35

3.新时期出版的论及顾恺之画论的美术辞书 35

二、顾恺之画论研究涉及的几个问题 35

1.原典本身的问题 39

2.问题带来的问题 39

3.聚焦关注的问题 39

三、顾恺之“以形写神”原典的两种不同解读与得失比较 39

1.俞剑华先生的解读 41

2.陈传席先生的解读 41

3.两种不同解读的得失比较 41

四、顾恺之“以形写神”原典的语境与本义 41

(1)第一句“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 44

(2)第二句“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 44

(3)第三、四句“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 44

(4)第五、六、七句“空其实对则大失,对而不正则小失,不可不察也” 44

(5)第八、九句“一象之明昧,不若悟对之通神也” 44

五、顾恺之“以形写神”论的本质是“形神一体论” 44

六、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论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传神论” 47

(1)原典的删节 49

(2)矛盾的说明 49

(3)解释的偏颇 49

七、以“传神论”来解读与研究顾恺之画论的恶果 49

绘画本质及“以形写神”原典的“三神”与“三对” 51

绘画本质或本质特征就是“图形” 51

顾恺之“以形写神”原典的“三神”与“三对” 52

1.“三神”的概念 54

2.“三对”的概念 54

3.“三对”的相互关系 54

从“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来看“以形写神” 54

黄宾虹画学与十二对关键词 55

画论、画学以及“黄宾虹画学” 55

黄宾虹画学十二对关键词及其划分 57

黄宾虹画学十二对关键词解析 58

一、艺术美 59

1.浑厚与华滋 65

2.外美与内美 65

3.自然与剪裁 65

二、作品美 65

4.形似与神似(貌似与真似) 69

5.实易与虚难(实与虚) 69

6.神韵与情趣(神气与天趣) 69

三、笔墨美 69

7.笔简与意繁(工) 73

8.笔苍与墨润(苍与润) 73

9.刚柔与圆曲 73

四、艺术家 73

10.起转与放收 78

11.善因与善变(因与变) 78

12.妙理与苦功(理与功) 78

“吾笔吾墨”:黄宾虹画学核心价值之本 78

周昌谷与意笔人物画理论 79

一、意笔人物画“意笔”概念的前世与渊源 79

1.黄宾虹与潘天寿画论中的“笔”与“意” 84

2.李震坚画论中的“笔”与“意” 84

3.方增先画论中的“笔”与“意” 84

二、周昌谷与意笔人物画技法理论体系的建构 84

1.周昌谷:“意笔”、“意笔人物画”概念及其技法理论的确立者 98

2.周昌谷:“意笔人物画”笔墨创新机制与标准的建立者 98

3.周昌谷:意笔重彩人物画技法理论的开拓者 98

(1)明确指出“发展中国意笔人物画色彩的正确道路” 98

(2)力求使“色彩的艺术规律”与“民族传统的基础”达到有机的统一 98

(3)在色彩的调和与对比的规律中,主要是掌握对比的规律 98

(4)常见的对比(常态对比规律)与非常见的对比(反常态的对比规律) 98

(5)色彩对比只有相对的艺术规律;利用空白,构成墨色和空白的色彩对比 98

(6)“七种对比”或“八种较佳色彩对比”:对比规律需要灵活运用,不能刻板死搬 98

(7)色彩调和在人物画上的特殊性 98

(8)一般色彩对比的规律以及在此规律下国画大家们的用色独创之处、独特风格 98

(9)调和色调:理解对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处理好色彩调和 98

(10)结论 98

三、简单的结语 98

附录:从吴山明著作书名看“意笔人物画”概念演变的前世今生 99

第三辑 大家风范 103

在“纯青之焰·赖少其艺术展”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 103

陆俨少:山水画的奇才——在陆俨少艺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105

沈耀初:历史的命运与艺术的意义 109

沈耀初历史命运的独特性 109

沈耀初艺术意义的几个重要方面 110

不失时机:从吴齐黄潘“四大家”到“浙江四大家” 113

在“浙江四大家”作品赏析暨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116

“浙江四大家”这个牌子无论从学术上还是从艺术市场的角度来看都非常有意义 116

在“四大家”研究方面,杨老师应该是资深的专家 117

这个画册已把我们两年前那次研讨会的纪要作为“后记”了 118

可以把全国的理论家请过来,准备时间长一点,做成一个深入的研究 118

每张画请一个或者是两个老师来写 118

“四大家”作品的汇集与研究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 118

关于进行“浙江四大家”研究与作品评论的具体操作问题 121

附录: “浙江四大家”作品赏析暨学术研讨会 121

蒲华诗集《芙蓉庵燹余草》考辨 122

一、《芙蓉庵燹余草》之版本 122

1.吴昌硕《芙蓉庵燹余草序》 127

2.王镐、石中玉、陈翼书、陈鸿诰、穆安“诸先辈题识”(五则) 127

3.周斌《芙蓉庵燹余草跋》 127

4.蒲华《芙蓉庵燹余草》初版本漫长的出版周期 127

二、蒲华诗考:《芙蓉庵燹余草》之正文 127

1.自选集:磊落倾心,个人诗兴的书录(情感价值) 146

(1)挑灯顾影:万斛愁难遣 146

(2)世事流水:樽前写素心 146

(3)悼念亡妻:良缘何其短 146

2.画家诗:丰神流丽,文人画家的诗风(艺术价值) 146

(1)纪游/观景 146

(2)拜友/答友 146

(3)田园/时令 146

(4)醉题/酒兴 146

(5)题画/联句 146

3.燹余草:“反太”立场,战乱时世的印记(史料价值) 146

(1)新时期以来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重新认识与评价 146

(2)马克思当年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146

(3)1864:新甲子,在蒲华人生中的意义 146

(4)蒲华诗集的定名:“燹余草”之“燹余”考 146

①一个前提:诗集起讫之年和太平天国运动兴亡之年同步 146

②两种解释:关于诗集书名中的“燹余”两字 146

③“燹余草”之“燹余”的所指 146

④“燹余”的出处:《重过凤溪》(三首之三) 146

⑤诗集定名《芙蓉庵燹余草》之意义 146

(5)以诗为证:《芙蓉庵燹余草》的“反太”立场 146

①凭吊发悲歌 146

②今古几恩仇 146

③慨剩水残山 146

④百梅忆子城 146

⑤时闻群丑翦 146

⑥雾惨红羊劫 146

⑦浩劫经红羊 146

三、结语:《芙蓉庵燹余草》的意义与研究价值 146

1.《芙蓉庵燹余草》的意义 151

(1)体现蒲华世界观和艺术观形成的重要载体 151

(2)记录蒲华早期人生与从艺经历的宝贵文献 151

(3)研究中国近代史与太平天国史的实证资料 151

2.《芙蓉庵燹余草》的研究价值 151

(1)丰富研究空间 151

(2)更新立场观念 151

(3)引领书画研究 151

3.扩展与比较:从蒲华到“海上画派”四大家 151

(1)“海上画派”四大家生卒年与太平军活动以及新甲子比较 151

(2)《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大典》与“海上画派”四大家 151

(3)《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大典》中的不实描述与偏颇阐释 151

在杭州黄君璧书画艺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151

开场白 151

结语 152

附录:杭州黄君璧书画艺术研讨会 156

应均的书画艺术成就 157

第四辑 浙派传统与创新 165

1978年以来的浙江中国画——写给《三十年三十人:浙江国画记录》 165

新时期浙江国画的风采——读《三十年三十人:浙江国画记录》 170

在“美术解读·人文浙江”创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173

开场白 173

结束语 174

在“墨界:邓达平、钱小纯、周建中国画展”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175

附录:“墨界:邓达平、钱小纯、周建中国画展”作者简介 176

中国画:历史的命运与当代的发展——写给“宁静致远:当代浙江优秀艺术家邀请展” 176

回复颜建国先生——对一篇书评的评论 180

附录:《心灵的守望》(书评)颜建国撰文 181

在“春雨江南·浙派中青年国画家提名展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183

浙派的大家风范,从潘天寿开始 183

对于今天展览的观感 184

关于题材问题 186

关于浙派与浙派中国画 187

“浙派人物画”无须叫“新浙派人物画” 187

关于“浙派人物画” 187

关于浙派中国画 189

第五辑 人物画家研究 193

意笔线描语言及《鲁迅肖像》的意义——在“吴永良书画艺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193

梁平波“走进西藏”系列的意义——写在浙江画院“中国人物画创作座谈会”之后 197

长卷人物画的历史性突破——读梁平波《走进西藏》 200

一、“3240”厘米:画幅尺寸长度构成的优势及其意义 200

二、纵深调度:对传统长卷人物画空间构图的革命性改造 203

三、六点阐释 207

(1)主题与分主题:一元四次的空间 210

(2)主体与时态:行走中的主人公 210

(3)走与进:画家与观赏者 210

(4)静透视与动透视 210

(5)画家与电影导演 210

(6)水墨与光影 210

我读“人物卷”——《人文浙江·美术解读》再解读之一 210

1.姜还是老的辣:老画家的成功作品 217

2.老画家较好的作品,但略有遗憾 217

3.青年作者中的佳作 217

4.青年作者略有遗憾的作品 217

5.画面人物的基本比例失调的作品 217

6.应该画得更好的作者,却画出了令人失望或莫名其妙的作品 217

7.画得粗俗的作品 217

8.环境淹没人物的作品 217

别开生面 酣畅淋漓——池沙鸿“笔墨叙事”解析 217

首先是选择的题材别开生面,很有现实意义或审美意义 217

第二是采用的造型形式生动活泼 219

第三是笔墨的表现手法酣畅淋漓 219

依据上述解析,笔者下面再结合两个故事的具体作品略做一些感触性描述 220

新中国美术史上的红色经典——浙派人物画的代表作及其美术史意义 223

红色经典与浙派人物画 223

浙派人物画构成“红色经典”的三方面含义 225

1.《两个羊羔》:新中国代表的国际意识形态阵营的艺术经典 243

(1)作品题材源于现实生活 243

(2)少女与羊羔:“和美”的思想意蕴 243

(3)以情传神:人物精神的表达 243

(4)近景与远景:画面空间的处理 243

(5)展现了藏区生活的和平、美好与淳朴 243

(6)意笔水墨技法的运用 243

2.《粒粒皆辛苦》:新中国确立的国民经济基本国策的艺术经典 243

(1)新中国新农民形象的塑造 243

(2)从“悯农”到“敬农”的思想提升 243

(3)画家与主人公:视角认同与关注物认同 243

(4)细节的精湛处理与规定情境的确立 243

(5)写实造型与意笔笔墨的有机结合 243

(6)作品思想意义的普遍性与社会影响力 243

3.《说红书》:新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与文艺革命的艺术经典 243

(1)场景:群体人物图 243

(2)情境:说者与听者 243

(3)造型:静态与动态 243

(4)构图:凝聚性力量 243

(5)简洁:省略与提炼 243

(6)主题:千秋万代举红旗 243

小结:浙派人物画的美术史意义 243

1.来自经典的经典:红色熔炉炼铸的合金钢 247

2.浙派人物画是前无古人的——从美术史看浙派人物画的名称问题 247

(1)在新中国诞生,属新中国独有:浙派人物画是前无古人的 247

(2)55年历史:浙派人物画已算不上“新”东西 247

(3)明代“浙派”与“浙派人物画”不构成混同 247

《传承·发展:浙派人物画文集》后记 247

浙派人物画是后起之秀——在“传承·发展:浙派人物画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250

浙派人物画是后起之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吸收了以往各方面的好传统 250

古典主义的独特画风——读石泠的人物画 252

一、“上法古籍”与“上法古人” 252

二、独特的表现风格 254

一 是用笔平圆 256

二 是写形简朴 256

三 是布置疏朗 256

三、浓墨重彩之作与“写形简朴” 256

四、结语 257

现代女性的自在、优雅与涵养——看“一花三世界:吕馥慧、王真真、于晨画作展” 258

附录:“吕馥慧、王真真、于晨画作座谈会”尚辉的开场白与张祖英的开端发言 261

顾炳鑫画中国人物画 262

第六辑 山水画家研究 269

兴之所至 不拘一格——在吴立民画展作品座谈会上的开场白 269

我读“山水卷”——《人文浙江·美术解读》再解读之二 271

老壮年画家的作品 271

中青年画家的作品 273

挖掘一口深井——北雁山人画笔下的佛教造像与山水 276

彩墨田园——读陶文杰新作 279

湖上意境——读胡候林近作 281

楼柏安新山水画的“三境界” 284

“三境界”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284

楼柏安新山水画“三境界”之“大境”、“心境”与“化境” 286

一是大境 286

二是心境 287

三是化境 289

干裂秋风 润含春雨——读《美丽嘉兴·蔡印龙画集》 291

苍厚朴茂 荡气回肠——崔振宽焦墨山水及《崔振宽06-10新作选》 294

笔精墨练 境高意远——王复才山水画成功处理的三个关系 297

书画界的一匹黑马——在“梅墨生画书诗巡回展·浙江行”研讨会上的发言 302

二张一何“三人行”——在“三人行”画展上的发言 305

第七辑 花鸟、龙马画家研究 309

我读“花鸟卷”——《人文浙江·美术解读》再解读之三 309

随心与着意:“拾得”全不费功夫——看“拾得:张华胜手稿展” 316

大自然与生命的赞歌——在“树与群芳”陈永锵花鸟画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319

在“弦外戏道:杜尾顽花鸟画研讨会”上的发言 321

图式革命、题材开拓及“花鸟寄情” 324

读《魂趣:叶向礼画集》 329

名与实的关系:画集的实质或“魂”是什么 329

作品的精神内涵,以及画风的两个阶段(从水墨到丹青的演化) 331

第二阶段作品的特色与图式转换(从文人画复归彩绘壁画传统) 332

美术领域的龙的传人——宋浩霖“飞龙在天”龙画展座谈会小结 334

余晖画马 336

第八辑 书法家研究 345

书法家到底应该是什么家?——在杭州“陈锡山书法艺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345

纸上的舞蹈:草人的书法与书道 348

第九辑 艺术思想论析 357

艺术基本法则与艺术市场及其他 357

吴冠中:一个巨大的矛盾体 359

思想内涵是体现艺术作品意义的重要标志 362

首先,从报道看,它涉及了三方面的人 363

第二,“画需不需要有中心思想”,回答是肯定的 364

第三,思想内涵是体现艺术作品意义的重要标志 365

被神化了的吴冠中 366

“四大主义”的实质是一种融合主义——在“现代性:思想与艺术”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371

关于潘公凯艺术展与笔墨的精神性——在杭州“弥散与生成:潘公凯艺术展”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375

一、关于潘公凯艺术展 375

“跨界”四大领域与“四大主义” 380

“装置”元素作为艺术展的核心力量与贯串主线 380

水墨艺术:大家意识的“大笔大墨”及其现代转型 380

二、关于笔墨的精神性 380

笔墨的精神性来源:笔墨材料的物质性与人的精神性 384

笔墨本身已成为构成一门艺术的语言的东西 384

笔墨的技术性的指标:画家的笔墨技巧、功力与画面布局能力 384

笔墨的精神性及其视觉的美感性 384

笔墨的精神性就蕴藉于大画家通过其笔墨所完成的作品中 384

《辞海》“写生”释义何“罪”之有? 384

1.先回到《辞海》与辞书上的“写生” 384

2.再看现实与真情况的“写生” 385

3.张文怎样论述其“中国画写生观” 387

4.作为“绘画术语”的“写生”一词,本身没有中西之分 388

第十辑 访谈与座谈 391

梁平波:美术交流的意义、方式与多种可能性 391

中国画的整个传统在跟现代文化、西方文化的交流中也在演变 391

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与了解中国,让西方也吸收我们东方的东西 392

用中国画的手法来表现其他国家的风俗民情,然后再送出去展览 393

富有地域风俗特色的惠安女系列新作 393

出去回来后一定要举办展览,形成压力,推动美术创作 394

有时候绘画好像戏剧一样,有点小情节在里面就有看头了 395

反映现实生活,把最新鲜的感觉表现出来 395

逼着你去变:交流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变化 396

国际美术交流的意义、方式与多种可能性 397

唐勇力作品《新中国诞生》热议——美术评论家看“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巡回展”座谈会发言摘选 398

从白鸽与标题谈起 398

关于前面的汉白玉柱子 400

附录:美术评论家看“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巡回展”座谈会 403

梅花香自苦寒来:“闵庚灿百梅展”座谈会纪要 404

一种创新的特殊的艺术,一种东方的艺术 404

色彩的问题是我要解决的一个新的问题 405

“百梅展”在中国的特殊意义及其宝贵精神 406

看他的画就有一种豪迈之情 407

他从来不计较小的事情,他的画很有看头,丰富多彩 407

这位韩国朋友画画比我们中国人还要勤奋,有不拘一格的探索精神 407

他思路开阔,能够吸收西洋的东西,这是对我们最大的启发 408

闵先生这次画展不光是梅花图,还把梅花的精神、风格都体现出来 409

高度,难度,深度,这三个“度”的完美结合,产生了闵庚灿大哥 409

闵先生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百梅图是更真实的梅花的体现 411

在这个地方开“梅花展”很难,开“百梅展”更加难 411

下次请闵先生到尹先生家里一起去赏元朝老梅 413

主持人小结:梅花香自苦寒来 413

“徐三见画展”研讨会座谈纪要 413

1.开场白 414

2.希望通过画展与研讨推动临海美术事业的发展,真诚邀请大家到临海来 414

3.我画画纯粹是一种艺术上的喜好,是自我陶冶 415

4.今天很高兴,大家能够聚在一起畅所欲言 415

5.花鸟画在题材、章法、笔墨上的创新以及徐先生的绘画精神 415

6.笔墨传统继承得较好,画很有情趣情调,发展得比较全面 417

7.学者与艺术家的双重身份与“通才”,一个勤奋的人又是有天分的人 419

8.徐先生的“三见”:涉浅水者见虾,涉深水者见鱼鳖,其尤深者见蛟龙 420

9.徐三见画的“三见”:见笔见墨见学问,以及天台人的“匪气” 421

10.徐三见老师在我的成长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422

11.画大写意太难,徐先生的画很有看头,比较有趣,比较好玩 424

12.徐老师是当代文人画的一个标本,具备了“通才”的素质 425

13.感性跟理性的结合非常好,有着由心生出来的独立性、思考性东西 425

14.画中有常见的东西,更有不常见的个人气息的流露 426

15.徐三见作品从精神上笔墨上看很老辣,还有其上升的空间 427

16.徐老师的画有一种冲击力,但还需有进一步的探索 428

17.文化传承中的播种者:徐三见的个人艺术成就及对周围人的影响 429

附录:吴山明与骆献跃的发言 431

传承·发展:浙派人物画学术研讨会发言摘编 432

浙派人物画是现实主义绘画,是新中国建立后反映生活、继承传统的一种创新 432

浙派人物画的发展:审美结构、与艺术教育的配合以及思想指导 433

浙派人物画:一个跟学校教学密切结合的流派及发展方向 435

中国人物画体系是“三合一”,有必要把浙派人物画的大旗举得高一点 436

这个展览表现了真、善、美,在内容上题材上有发展,比过去要开阔得多 437

人物造型一定要过关,不过关就没办法自由发挥浙派意笔人物画的优势 438

强烈的生活气息始终是浙派人物画的一大特色 439

文人画是很重要的一口奶,但浙派人物画不能划到文人画里面去 440

浙派人物画是后起之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吸收了以往各方面的好传统 441

一个是面对现实,一个是认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这两点非常重要 441

浙派人物画的传统精神、学院派精神与时代精神以及值得反思的问题 442

从气、从情、从神,代表了50年代三个主要不同的中国人物画连接方向 443

希望画家们画出几张站得住的大画,真正使浙派人物画牌子打得响一点 444

绘画的高度是语言的高度,中国画的高度是线条、笔墨质量的高度 445

关于时代、人才、土壤,还有为什么画、画什么、怎么画的问题 446

关于浙派人物画的说法,可能有狭义与广义的两个意思 450

浙派人物画要有新的发展,关键还是要到生活当中去体验 451

振兴浙派人物画这个意笔人物画体系,不是要恢复以前的,而是要发展 452

浙派人物画能不能够在政治的影子下走出来,有自己独立思考的东西 454

对浙派人物画梳理与研究工作的几点意见 454

浙派人物画的形成与它的现实意义 455

对浙派人物画的三句话:顺应时代,走向大众,形神兼备 456

有包容性才会增长,利用浙派人物画的资源是一种文化策略 457

浙派人物画能传承到现在并有影响,是因为老的人物画家都有笔墨功力 458

笔墨不能离开生活的感受,应从生活感受上寻找笔墨新的含义、新的表现 458

浙派人物画有多元切入的结构,有对中西艺术传统的消化和吸收 458

画展作品的两种语言形式以及中国画的造型与神似问题 458

前辈大家能取得成功,不在于他们技法有多高,而在于作品的思想内涵 459

省文史研究馆举办这次活动的初衷 459

附录:参展画家简介 460

本书各篇文章写作、发表情况索引 464

主要参考文献(含图片来源) 472

后记 47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