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曾培炎论发展与改革  上
曾培炎论发展与改革  上

曾培炎论发展与改革 上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曾培炎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701013930X
  • 页数:66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收录了曾培炎同志在担任党和政府及部门领导职务期间对中国发展与改革问题进行论述的部分讲话、文章、信件等。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主要论述了“经济工作要以正确的思想理论为指导”、“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探索宏观调控的内在规律”等三个重大问题;中卷主要论述了“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动经济体制向纵深发展”、“拓展各领域对外开放”等四个重要问题;下卷集中论述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批关系全局的重大项目”等重大问题。
《曾培炎论发展与改革 上》目录
标签:改革 发展

上 卷 3

第一编 经济工作要以正确的思想理论为指导 3

关键在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1995年10月16日) 3

“十二大关系”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新认识(1996年2月) 11

深刻认识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大意义(1996年12月17日) 19

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1997年8月5日) 25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1997年10月16日) 30

我国需要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1997年11月28日) 39

邓小平经济理论的科学体系(1998年7月17日) 46

实事求是、尊重经济规律是刘少奇同志经济思想的精髓(1998年10月) 62

新中国50年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1999年7月1日) 70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解决的若干重大问题(1999年8月5日) 78

学习陈云同志的经济思想(2000年6月) 89

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2000年7月13日) 9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总纲(2001年7月26日) 102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跨世纪的发展战略(2001年11月) 110

提高驾驭宏观经济的能力(2002年4月28日) 114

切实做好“五个统筹”(2003年12月2日) 118

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2004年2月16日) 123

经济工作既要抓当前又要抓长远(2005年3月26日) 139

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经济建设思想(2006年8月20日) 144

必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2006年12月11日) 156

关系改革发展全局的几个重大问题(2007年12月7日) 160

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2007年12月19日) 168

第二编 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 195

确定“九五”时期经济增长速度的主要考虑(1995年10月5日) 195

满怀信心奔向21世纪(1996年7月) 199

调查研究是中财办的一项重要工作(1997年3月27日) 204

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机遇和挑战(1998年6月1日) 211

2020年中国经济发展前瞻(1998年6月7日) 216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998年8月26日) 222

国内外形势要求我们立足扩大内需(1998年9月24日) 228

研究制定好新世纪第一个中长期计划(1999年6月22日) 234

制定“十五”计划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1999年7月25日) 240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和初步设想(1999年10月11日) 244

解决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2000年8月5日) 258

研究制定好“十五”行业规划(2000年9月12日) 263

“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2000年10月18日) 270

动员全社会为编制国家计划献计献策(2000年10月26日) 280

新世纪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2001年3月23日) 283

正确处理投资与消费的关系(2001年8月4日) 290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2002年1月4日) 297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任重道远(2002年6月24日) 30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变化(2002年9月10日) 304

新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2002年12月6日) 322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004年11月6日) 334

科学编制“十一五”规划(2005年4月7日) 338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2005年10月31日) 341

新形势下中长期规划的重要作用(2005年12月5日) 353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10月30日) 359

第三编 探索宏观调控的内在规律 375

关于部分省市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1994年2月20日) 375

抑制通货膨胀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1994年12月7日) 379

宏观调控要处理好四个关系(1995年2月17日) 383

墨西哥金融危机的根源与启示(1995年2月) 387

1996年经济形势估计和1997年经济工作建议(1996年11月19日) 393

当前金融领域存在的主要风险及对策建议(1997年6月20日) 403

就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答记者问(1997年8月17日) 412

中国有条件保持较长时期的快速增长(1998年2月13日) 417

切实贯彻扩大内需的方针(1998年3月16日) 421

有效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建议(1998年3月23日) 423

确保今年8%增长速度存在的问题和建议(1998年4月13日) 426

保持国民经济适度快速增长(1998年6月1日) 430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1998年6月29日) 439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1998年8月3日) 448

扩大内需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998年11月9日) 453

关于1999年经济工作几个主要问题的汇报(1998年11月20日) 460

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1999年1月6日) 468

加强公路、水利国债项目稽察(1999年1月7日) 478

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 (1999年2月1日) 482

宏观调控部门要当好中央的助手(1999年2月5日) 488

进一步加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1999年7月16日) 499

重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2000年1月23日) 503

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答记者问(2000年3月6日) 505

关于长期建设国债使用和管理情况的报告(2000年12月27日) 507

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答记者问(2001年3月7日) 520

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变化对宏观调控的影响(2001年8月4日) 524

巩固和发展“十五”计划良好开局(2001年12月2日) 530

确保实现在建国债项目年内收尾目标(2002年1月29日) 550

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答记者问(2002年3月7日) 554

抑制通货紧缩趋势(2002年3月13日) 560

五年来工作的认识与体会(2002年12月13日) 563

关于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03年3月6日) 572

警惕经济出现过热苗头(2003年4月8日) 586

在全国房地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3年9月1日) 591

用好货币和土地两个重要调控手段(2003年11月10日) 601

切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2003年12月2日) 605

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2004年2月4日) 609

自觉服从宏观调控大局(2004年4月6日) 614

深入分析投资需求膨胀的成因(2004年5月21日) 621

宏观调控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2004年7月16日) 624

提高宏观调控的认知能力和工作水平(2004年8月20日) 626

搞好经济普查,掌握国情国力(2004年9月13日) 629

宏观调控要用好经济杠杆(2004年10月20日) 632

防止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2005年4月25日) 636

切实落实土地管理和调控政策(2006年8月14日) 642

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态势(2007年7月20日) 652

正确认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2007年10月31日) 65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