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人与互联网的同构  媒介环境学视阈下互联网交往形态的演化
人与互联网的同构  媒介环境学视阈下互联网交往形态的演化

人与互联网的同构 媒介环境学视阈下互联网交往形态的演化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冠文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4373373
  • 页数:260 页
图书介绍:如何解析互联网交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及人与互联网的复杂关系,探讨互联网交往形态的塑造和演化机制,寻求更好地发挥互联网作用的策略,成为构建和谐的人与媒介关系的重要课题。本书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同构”为隐喻阐释了互联网交往形态的演化机制及人与互联网复杂而密切的关系。互联网交往打破了以精英为主导的传统媒介交往方式,重构着社会的权力构成、文化构成、人们的社会认同感及生存方式,并且随着互联网交往形态的演化,其影响力更为深远。然而,人们一方面享受着互联网所带来的高效、便捷和自身价值实现的快乐,越来越依赖互联网,一方面也深受网络交往中出现各种问题的困扰。互联网交往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与它所开创的数字化生存优势一样令人瞩目。
《人与互联网的同构 媒介环境学视阈下互联网交往形态的演化》目录

绪论 1

一、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1

二、相关概念阐释 7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5

四、理论基础与发展源流 27

五、研究方法 34

六、创新点与不足 35

第一章 互联网交往:人类媒介交往形态的飞跃 38

第一节 人类媒介交往形态的历史演变 39

一、语言媒介交往阶段:实时、时空统一的大众化交往 40

二、文字媒介交往阶段:延时、时空分离的精英式交往 42

三、印刷媒介交往阶段:延时、时空分离的大众化交往 44

四、电子媒介交往阶段:实时、时空延伸的大众化交往 46

五、互联网交往: 实时互动、全球化的大众交往 48

第二节 互联网交往的产生和发展 51

一、国际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 51

二、中国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 56

三、中美互联网的差异 58

四、互联网交往形态的历史分期 61

第三节 互联网交往形态的嬗变 65

一、互联网延时互动交往的主要形态 66

二、互联网即时互动交往的主要形态 77

第二章 技术:互联网交往形态演化的直接动力 86

第一节 媒介环境学视阈下的技术观 87

一、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历史关照 87

二、媒介环境学的技术观 92

第二节 媒介技术发展改变了交往的环境 100

一、媒介技术对交往环境的塑造 101

二、媒介技术重新定义了交往的时间和空间 105

三、媒介技术重构了互联网交往的场景 107

第三节 媒介技术对互联网交往模式的影响 112

一、互联网技术对个体行为方式的影响 113

二、互联网交往对社会组织方式的重构 117

三、互联网交往形态演化的本质 120

第四节 “王鹏你妹”事件的媒介环境学思考 123

第三章 文化:互联网交往形态演化的力量与结晶 126

第一节 媒介环境学视阈下的文化观 127

一、媒介文化观的历史关照 128

二、媒介环境学的文化观 133

第二节 文化对互联网交往形态演化的影响 139

一、文化是互联网交往形态演化的逻辑起点 139

二、文化塑造了互联网交往的符号环境 141

三、文化决定着互联网交往形态的发展方向 143

第三节 互联网交往对社会文化的重塑 146

一、互联网交往对文化生产方式的重塑 147

二、互联网交往对文化形态的重构 149

三、互联网交往对人文化身份重构 153

第四节 个案:《江南Style》在全球爆红的文化分析 155

一、 互联网技术为亚文化的裂变式传播提供了支持 156

二、亚文化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与青少年审美心理的共鸣 157

三、从众心理使人被动加入对该作品的文化消费中 159

四、互联网技术成为文化产业化运作的重要手段 160

第四章 需要:互联网交往形态演化的决定性因素 162

第一节 媒介环境学视阈下的需要观 163

一、需要研究的历史关照 163

二、媒介环境学的需要观 167

第二节 需求对互联网发展方向的选择 171

一、 需求是互联网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171

二、需求是互联网交往形态演化的动力 174

三、需求决定了互联网交往形态演化的人性化发展方向 176

第三节 互联网交往中的需要与满足 178

一、互联网为人们各种需求的满足提供了基础 178

二、互联网交往中需求与满足的实现 181

三、 互联网交往中需求与满足实现的产业化 184

第五章 制度:互联网交往形态演化的控制力量 186

第一节 媒介环境学视阈下的制度观 187

一、媒介制度研究的历史关照 188

二、媒介环境学的制度观 192

第二节 互联网交往与制度的博弈 197

一、互联网交往对制度的遵守与僭越 198

二、制度对互联网交往的制约与缺失 201

三、互联网强大的影响力不断挑战着已有制度的边界 202

第三节 互联网技术发展推动制度创新 204

一、互联网制度创新的动力 204

二、互联网制度创新的措施 206

三、互联网交往形态演化与制度创新的互为演进 210

结语 213

参考文献 222

后记 25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