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通运输
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工程设计总结
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工程设计总结

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工程设计总结PDF电子书下载

交通运输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编;刘智成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114106255
  • 页数:46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工程设计进行了全面总结,旨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提供参考资料与范例。全书共29章,涉及线路、行车、车辆、轨道、地质、建筑、结构、消防、供电、环境控制、屏蔽门、通信、信号、防灾报警、综合监控、自动售检票、电/ 扶梯、车辆段及综合基地、经济等20 多个专业设计内容。广州轨道交通四号线实现了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多项技术创新与突破。本书对工程设计关键技术及所积累的经验进行了详尽介绍,具有很强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工程设计总结》目录

1 概述 1

1.1 工程概况 1

1.2 系统选择 3

1.2.1 工程特点 3

1.2.2 直线电机运载系统的技术特点 3

1.2.3 选择直线电机运载系统的必要性 4

1.2.4 四号线应用直线电机运载系统的适用性 5

1.2.5 采用直线电机运载系统技术关键点 5

1.3 主要创新点和设备国产化 5

1.3.1 主要创新点 5

1.3.2 设备国产化 6

2 工程地质及勘察 16

2.1 主要技术标准 16

2.2 主要勘察成果 17

2.3 设计接口 21

2.4 设计体会与建议 28

3 线路 29

3.1 概述 29

3.1.1 设计范围 29

3.1.2 线路走向 29

3.1.3 车站分布 29

3.2 主要技术标准 30

3.2.1 线路平面 30

3.2.2 线路纵断面 30

3.2.3 钢轨与道岔 30

3.2.4 扣件 31

3.2.5 道床 31

3.2.6 轨距与正线数目 31

3.2.7 最高行车速度 31

3.3 设计依据的基础资料 31

3.4 线路平面设计 31

3.4.1 线路平面设计的特点 31

3.4.2 线路平面设计的控制点 32

3.4.3 曲线分布及小半径 36

3.5 线路纵断面设计 37

3.5.1 线路纵断面设计的特点 37

3.5.2 线路纵断面设计的控制点 37

3.5.3 线路纵断面坡段分布 40

3.6 辅助线设计 40

3.6.1 折返线及单渡线 40

3.6.2 停车线 42

3.6.3 联络线 42

3.6.4 安全线 42

3.6.5 出、入段线 42

3.7 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44

3.7.1 与道路规划红线、沿线物业规划的协调 44

3.7.2 对沿线文物的保护 44

3.7.3 与建筑物(含规划)的协调 44

3.8 线路平面及纵断面调整 44

3.8.1 调线调坡的重要性 44

3.8.2 调线调坡的原则 44

3.8.3 调线调坡的内容 45

3.8.4 侵限处理措施 45

3.8.5 调线调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及对策 45

3.8.6 调线调坡结果 47

3.9 体会与建议 47

3.9.1 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城市合理建设轨道交通的根本 47

3.9.2 加强与相关专业的配合是做好线路设计的关键 47

3.9.3 高架段线路尽量不要采用平坡 47

3.9.4 高架线路景观的要求 47

3.9.5 关于节能坡应用的原则 48

3.9.6 关于预防侵限的建议 48

4 车辆 49

4.1 概述 49

4.2 技术特征 49

4.2.1 列车编组 49

4.2.2 技术参数 49

4.3 总体布置 54

4.3.1 转向架上电气设备的布置 54

4.3.2 车外设备布置 55

4.4 电传动系统 56

4.4.1 列车主电路系统图 56

4.4.2 电传动系统主电路 57

4.4.3 电路功能 57

4.4.4 VVVF逆变器 57

4.4.5 直线电机 58

4.4.6 感应板 60

4.4.7 气隙 61

4.4.8 电传动控制 62

4.4.9 保护 63

4.5 转向架 63

4.5.1 构架 64

4.5.2 轮对 64

4.5.3 一系悬挂 64

4.5.4 二系悬挂 65

4.5.5 直线电机悬挂 65

4.5.6 基础制动 65

4.6 车体 66

4.6.1 车体强度和刚度的要求 66

4.6.2 车体的机械能量吸收 66

4.6.3 隔声隔热 66

4.7 制动 67

4.7.1 制动方案 67

4.7.2 空气制动控制 67

4.8 辅助电源 67

4.9 照明 69

4.10 通风和空调 69

4.10.1 主要技术参数 69

4.10.2 空调机组运行模式 69

4.11 列车控制和通信系统 70

4.12 乘客信息系统 70

4.12.1 音频信息系统 70

4.12.2 视频信息系统 71

4.13 直线电机车辆的缺点 72

4.13.1 能耗大 72

4.13.2 电传动系统的投资大 74

4.14 能耗降低措施 75

4.14.1 降低能耗 75

4.14.2 优化感应板的设计 76

4.14.3 转向架改进 76

4.14.4 VVVF逆变器改进 77

4.14.5 客室通风的改进 77

4.14.6 DC110V接地的改进 77

4.14.7 列车主电路改进 77

4.14.8 地面制动电阻的改进 77

4.15 国产化 77

5 感应板 79

5.1 感应板设计及应用成果 79

5.2 感应板铺装基本原则 80

5.3 感应板布置铺装 81

5.3.1 地下线及地面线感应板铺装 81

5.3.2 高架桥感应板铺装 81

5.3.3 合成轨枕道床感应板铺装 82

5.3.4 车辆段内感应板布置 82

5.3.5 交叉渡线与感应板布置 83

5.4 感应板安装前轨道条件 83

6 轨道 86

6.1 直线电机运载系统轨道设计要求 86

6.2 设计成果汇总表 86

6.3 轨道结构设计成果 87

6.3.1 钢轨 87

6.3.2 扣件 87

6.3.3 轨枕 88

6.3.4 地下线整体道床结构 88

6.3.5 高架线板式道床结构 89

6.3.6 高架线防脱护轨 89

6.3.7 道岔及轨下基础 90

6.3.8 轨道减振 90

6.3.9 钢轨伸缩调节器及无缝线路设计 91

6.3.1 0道床排水 92

6.3.1 1 车挡 93

6.4 车辆段轨道结构 93

6.4.1 轨枕及道床的设计 93

6.4.2 合成轨枕碎石道床 93

6.4.3 小号码道岔 93

6.4.4 平过道设计 94

6.4.5 支柱式检查坑设计 94

6.5 设计接口 95

6.5.1 防迷流接口 95

6.5.2 供电三轨安装接口 95

6.5.3 车站及区间排水接口 95

6.5.4 感应板安装与轨道的接口 95

6.5.5 道岔与信号系统接口 96

6.6 主要设计图 96

7 限界 98

7.1 本线限界设计的特点 98

7.2 限界设计参数 98

7.2.1 车辆 98

7.2.2 轨道 99

7.2.3 线路 99

7.2.4 供电 99

7.3 设计过程 99

7.3.1 车辆选型的演变 99

7.3.2 隧道建筑限界的制定过程 100

7.4 设计成果及应用情况 100

7.4.1 根据不同工况,设计不同的车辆限界 100

7.4.2 接触轨限界 101

7.4.3 受流器限界 101

7.5 有关车辆限界和设备限界的讨论 102

7.5.1 受流器限界 102

7.5.2 站台建筑限界 103

7.5.3 直线地段车辆限界和设备限界 103

7.6 工程实施情况 106

7.6.1 限界检查总体情况 106

7.6.2 栏杆侵限 106

7.6.3 站台侵限 106

7.6.4 高架双线建筑限界 107

8 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 109

8.1 预测客流 109

8.1.1 预测客流量 109

8.1.2 客流特性和客流规模分析 110

8.2 系统设计规模与设计运输能力 112

8.2.1 列车运行交路 112

8.2.2 系统设计运输能力 113

8.2.3 列车停站时间 113

8.2.4 列车牵引计算 114

8.2.5 列车运行计划 115

8.2.6 平均满载率 116

8.3 车站辅助配线及系统能力 116

8.3.1 车站辅助配线 116

8.3.2 系统能力计算 117

8.4 列车运行组织 117

8.4.1 列车运行要求 117

8.4.2 列车驾驶模式 118

8.4.3 列车调度指挥 118

8.5 车站管理 119

8.5.1 车站管理模式 119

8.5.2 站务管理 119

8.5.3 车站设备管理 119

8.5.4 车辆乘务管理 119

8.6 票务管理 119

8.7 主要设计特点 119

8.8 附图及附表 121

9 车站建筑和装修 130

9.1 地下车站建筑和装修 130

9.1.1 概述 130

9.1.2 技术要求和标准 131

9.1.3 车站建筑设计思路 134

9.2 高架车站建筑与装修 146

9.2.1 概述 146

9.2.2 技术要求和标准 147

9.2.3 车站建筑设计思路 149

9.2.4 高架车站装修设计 161

10 结构工程 163

10.1 地下结构和防水 163

10.1.1 结构设计原则 163

10.1.2 车站结构设计 163

10.1.3 车站工程实录 167

10.1.4 区间结构设计 176

10.1.5 结构防水 179

10.2 高架结构 180

10.2.1 概述 180

10.2.2 主要技术标准 181

10.2.3 标准简支梁设计 184

10.2.4 整孔梁设计 185

10.2.5 整孔梁预制 187

10.2.6 整孔梁架设 187

10.2.7 节段拼装简支梁设计 189

10.2.8 节段拼装梁预制 190

10.2.9 节段拼装简支梁架设 191

10.2.10 沙湾大桥和市桥沥大桥桥跨布置 193

10.2.11 沙湾大桥 194

10.2.12 市桥沥大桥 199

10.2.13 简支梁下部结构设计 203

10.2.14 桥面附属结构 205

10.2.15 问题与处理 206

11 供电系统 207

11.1 供电 207

11.1.1 系统概况 207

11.1.2 工程特点、难点、技术创新 207

11.1.3 主要设计成果 210

11.1.4 安装调试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14

11.1.5 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214

11.1.6 设计体会与建议 217

11.1.7 运行效果 217

11.2 DC 1 500V三轨系统 218

11.2.1 系统概况 218

11.2.2 系统技术特性 218

11.2.3 主要技术指标及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 222

11.2.4 技术创新点 223

11.2.5 技术难点及解决措施 223

11.2.6 三轨监测 224

11.2.7 经济及社会效益 224

11.2.8 推广应用情况 225

11.2.9 部分工程实例图 225

12 通信系统 227

12.1 主要技术标准 227

12.1.1 传输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227

12.1.2 专用无线通信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227

12.1.3 公务通信及调度电话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228

12.1.4 广播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228

12.1.5 时钟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228

12.1.6 电源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228

12.1.7 治安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228

12.1.8 公安无线集群通信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229

12.1.9 民用有线通信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230

12.1.1 0民用无线射频分配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230

12.2 技术特点、难点与措施 231

12.3 主要设计成果 232

12.3.1 传输系统 232

12.3.2 专用无线通信系统 232

12.3.3 公务通信及调度电话系统 233

12.3.4 专用闭路电视监视系统 233

12.3.5 广播系统 234

12.3.6 时钟系统 235

12.3.7 电源系统 235

12.3.8 通信集中告警系统 236

12.3.9 公安通信系统 236

12.3.1 0民用通信系统 238

12.3.1 1 实际运行效果 240

12.3.1 2主要工程数量表 240

12.4 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243

12.5 设计体会与建议 243

12.6 工程实录 245

13 信号系统 247

13.1 工程概况 247

13.1.1 正线信号工程 247

13.1.2 车辆段信号工程 248

13.1.3 试车线工程 248

13.2 工程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及主要成果 248

13.2.1 技术标准起点高,瞄准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作为技术起点 248

13.2.2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249

13.2.3 主要技术成果 249

13.3 四号线信号系统工程的主要特点 251

13.3.1 在直线电机运输环境中的应用 251

13.3.2 无线移动闭塞ATC系统在国内的首次应用 251

13.3.3 首次在车辆段采用计轴系统 251

13.3.4 首次配套9号曲线尖轨可动心道岔、5号道岔的转辙设备 251

13.3.5 采用新型的LED信号机 251

13.3.6 采用区域集中式联锁控制模式 252

13.3.7 防淹门接口的处理 252

13.3.8 IBP盘接口处理 252

13.3.9 背投显示屏和PIDS信息接口处理 252

13.3.10 无线车地通信方式 252

13.3.11 利用系统降级功能与轨道交通建设同步分段开通 252

13.3.12 满足国产化率的要求 252

13.4 主要的设计、施工、验收标准 253

13.5 工程应用情况及达到的目的与效果 253

13.6 主要设计经验及改进建议 253

14 乘客信息显示系统 255

14.1 PIDS系统工程主要特点 255

14.2 PIDS系统工程概况 256

14.2.1 PIDS有线部分 256

14.2.2 PIDS无线部分 257

14.2.3 经济及社会效益 259

14.2.4 系统功能总结 259

14.2.5 经验教训 259

14.3 主要技术创新点 259

14.3.1 千兆光纤以太网 259

14.3.2 无线局域网技术 260

14.4 实施效果 260

15 通风与空调系统 261

15.1 通风与空调 261

15.1.1 主要技术标准 261

15.1.2 技术特点、难点与措施 265

15.1.3 运行模式 274

15.1.4 系统设备监控 276

15.1.5 主要成果 277

15.1.6 经验及建议 281

15.1.7 社会经济效益 282

15.1.8 部分工程实例图 282

15.2 集中供冷 283

15.2.1 工程概述 283

15.2.2 主要技术方案 284

15.2.3 经验、教训及总结 286

16 给排水和气体灭火系统 288

16.1 工程概况 288

16.2 给排水及消防系统 288

16.2.1 技术特点、难点及技术创新 288

16.2.2 系统功能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 290

16.2.3 系统设计方案 291

16.2.4 运行模式及控制方式 296

16.2.5 系统主要接口 297

16.2.6 系统安装及调试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298

16.2.7 经验及建议 298

16.3 气体灭火系统 299

16.3.1 技术特点、难点及技术创新 299

16.3.2 系统功能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 300

16.3.3 系统设计方案 301

16.3.4 运行模式 302

16.3.5 系统主要接口 302

16.3.6 系统安装及调试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303

16.3.7 主要设计成果 304

16.3.8 经验及建议 304

17 低压配电与照明系统 306

17.1 概述 306

17.1.1 设计范围 306

17.1.2 主要设计原则 306

17.2 动力配电系统设计 306

17.2.1 动力配电系统 306

17.2.2 负荷分类 307

17.2.3 不同级别负荷供电要求 307

17.2.4 电线电缆敷设 307

17.3 设备监控 308

17.3.1 环控设备控制方式与信号 308

17.3.2 消防泵、污水泵、废水泵、雨水泵控制方式与信号 308

17.3.3 保护与测量 308

17.4 照明设计 309

17.4.1 照明种类 309

17.4.2 照度标准 309

17.4.3 照明配电 310

17.5 接地与防雷 310

17.5.1 接地 310

17.5.2 防雷 310

17.5.3 接地线引入方式 310

17.5.4 接地端子排、箱 310

17.6 设备及其布置 311

17.6.1 环控电控室 311

17.6.2 照明配电室 311

17.6.3 事故照明电源室(蓄电池室) 311

17.6.4 配电箱 311

17.6.5 照明灯具 311

17.6.6 电线电缆 311

17.6.7 电缆桥架、托架及保护管 312

17.6.8 电缆井 312

17.7 与其他专业接口 312

17.7.1 与供电系统的接口 312

17.7.2 与SCADA系统的接口 312

17.7.3 与相关设备系统的接口 312

17.7.4 与机电设备监控系统的接口 312

17.7.5 与变频器的接口 312

17.7.6 与给排水系统的接口 313

17.7.7 与建筑专业的接口 313

17.7.8 与结构专业的接口 313

17.8 难点及解决措施 313

17.8.1 高架车站、区间的防雷 313

17.8.2 高架车站大空间照明 314

17.9 技术创新点 314

17.9.1 改变照明的供电方式 314

17.9.2 高架车站照明系统 314

17.1 0效果 317

18 机电设备监控系统 318

18.1 系统概况 318

18.2 系统设计的特点、难点及技术创新 318

18.2.1 系统设计的特点、难点 318

18.2.2 技术特点及创新 319

18.3 主要技术指标 320

18.3.1 系统产品使用环境条件 320

18.3.2 系统技术要求 320

18.4 系统构成方案 320

18.4.1 全线系统构成方案 320

18.4.2 地下车站系统构成方案 322

18.4.3 高架车站系统构成方案 322

18.4.4 集中冷站系统构成方案 325

18.5 系统主要设备选型 326

18.5.1 控制器选型 326

18.5.2 网络设备选型 326

18.5.3 传感器及电动二通流量调节阀选型 326

18.6 系统主要功能 327

18.6.1 中央级监控功能 327

18.6.2 车站级监控功能 327

18.6.3 就地级监控功能 328

18.6.4 系统维修功能 328

18.7 系统主要接口 329

18.7.1 与主控系统接口 329

18.7.2 与低压配电专业接口 329

18.7.3 与通风和空调专业接口 330

18.7.4 与自动电/扶梯专业接口 330

18.7.5 与给排水专业接口 330

18.7.6 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接口 330

18.8 监控对象、监控内容和监控模式 331

18.8.1 监控对象 331

18.8.2 监控内容 331

18.8.3 监控模式 331

18.9 安装及调试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336

18.9.1 有关系统设计方面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36

18.9.2 有关施工安装方面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36

18.9.3 有关系统调试方面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37

18.10 设计体会、认识及建议 337

18.11 工程实录 338

18.11.1 主要照片 338

18.11.2 系统实际运行效果 339

19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340

19.1 主要技术标准 340

19.2 技术特点、难点与措施 341

19.2.1 技术特点 341

19.2.2 难点与措施 341

19.3 主要设计成果、系统构成及设计接口 342

19.3.1 主要设计成果 342

19.3.2 系统构成 343

19.3.3 设计接口 345

19.4 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347

19.4.1 探测器的设置原则 347

19.4.2 与AFC接口的处理 347

19.5 消防验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48

19.6 系统选型 348

19.7 设计体会与建议 348

20 自动售检票系统 349

20.1 系统组成和功能 349

20.1.1 系统组成 349

20.1.2 系统功能 349

20.2 主要技术标准 352

20.2.1 中央计算机系统和车站计算机系统 352

20.2.2 编码/分拣机 352

20.2.3 AFC现场设备 352

20.2.4 车票 353

20.3 主要创新点 353

20.4 技术特点、难点与措施 354

20.5 主要设计成果 354

20.6 设计体会与建议 354

21 门禁系统 355

21.1 系统组成及功能 355

21.1.1 系统组成 355

21.1.2 系统功能 355

21.2 系统运营模式 357

21.3 主要技术标准 357

21.4 主要创新点 357

21.5 主要设计成果 357

21.6 设计体会与建议 357

22 屏蔽门及安全门系统 358

22.1 主要技术标准 358

22.1.1 系统设计参数 358

22.1.2 结构设计参数 359

22.2 技术特点、难点与措施 360

22.2.1 系统功能 361

22.2.2 门体结构和门机驱动系统 361

22.2.3 系统控制模式 362

22.2.4 其他工程特点 362

22.2.5 系统难点与解决措施 362

22.3 主要设计成果及接口 363

22.3.1 供电系统 363

22.3.2 控制系统 363

22.3.3 半高安全门高度的定义 363

22.3.4 系统运行模式 364

22.4 施工(调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365

22.5 设计体会及建议 366

22.5.1 总结 366

22.5.2 建议 366

22.6 工程实录 366

23 防淹门系统 368

23.1 防淹门系统构成及功能 368

23.1.1 防淹门系统构成 368

23.1.2 防淹门系统功能 369

23.2 防淹门操作流程 370

23.3 接口设计 371

23.3.1 与信号系统的接口 371

23.3.2 与主控系统的接口 371

23.3.3 与低压配电的接口 371

23.3.4 与轨道专业的接口 371

23.3.5 与限界专业的接口 372

23.3.6 与土建专业的接口 373

23.3.7 与供电系统的接口 373

23.4 设计创新 373

23.5 设计经验和教训 373

23.5.1 设计经验 373

23.5.2 教训 373

23.6 总结与建议 374

23.7 工程实录 374

24 自动扶梯、电梯和楼梯升降机 376

24.1 主要技术标准 376

24.1.1 自动扶梯 376

24.1.2 电梯 377

24.1.3 楼梯升降机 378

24.2 技术特点、难点与措施 378

24.2.1 自动扶梯 378

24.2.2 电梯 381

24.2.3 楼梯升降机的设置 381

24.3 主要设计成果和接口 381

24.3.1 主要设计成果 381

24.3.2 主要接口 382

24.4 施工过程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382

24.4.1 金洲吊装 382

24.4.2 东涌等站的吊装方案 382

24.4.3 扶梯开孔与轴线的定位 383

24.5 设计体会与建议 383

25 消防设计 384

25.1 主要设计原则 384

25.2 主要设计情况回顾 384

25.2.1 建筑 384

25.2.2 水消防 386

25.2.3 灭火器配置 386

25.2.4 防排烟 387

25.2.5 消防设备供电 387

25.2.6 气体灭火 387

25.2.7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 388

25.2.8 消防通信广播、CCTV 388

25.3 高架车站消防相关设计 388

25.3.1 《关于征询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高架车站相关问题的函》的复函 388

25.3.2 《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高架车站消防专题研究》 388

25.4 消防验收 392

25.4.1 验收检查项目 392

25.4.2 验收效果 393

25.5 主要设计经验及建议 393

25.5.1 建筑防火 393

25.5.2 防排烟系统 394

25.5.3 水消防 395

25.5.4 消防联动控制 395

25.5.5 火灾报警 395

25.5.6 机电设备监控系统(EMCS) 396

26 控制中心(OCC) 397

26.1 广州市轨道交通控制中心规划情况 397

26.2 四号线控制中心的功能定位 397

26.3 主要工艺设计原则 397

26.4 工艺设计 398

26.5 其他机电系统 399

26.6 四号线控制中心运营组织机构及定员 399

26.7 防雷 399

26.8 主要设计经验及建议 400

27 主控系统 401

27.1 四号线主控系统的组成 401

27.1.1 中央级主控系统 401

27.1.2 车站级主控系统 402

27.1.3 主干网络及其他辅助系统 403

27.2 主要技术标准 403

27.2.1 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403

27.2.2 系统的响应性指标 403

27.2.3 系统的国产化率 404

27.3 主要技术特点 404

27.3.1 实现子系统的准集成 404

27.3.2 具备多状况下的运行模式 405

27.3.3 形成优先级控制体系 405

27.4 主要设计成果 405

27.4.1 具备完善的集中监视和控制功能 405

27.4.2 具备各运行模式下的联动功能 408

27.4.3 具备辅助决策支持功能 408

27.4.4 具备系统软件的测试功能 409

27.4.5 主干网络具备自恢复机制 409

27.4.6 具备模拟培训、仿真功能 409

27.4.7 提供完善的后备控制机制 409

27.4.8 提供充分的冗余机制 409

27.4.9 可满足系统的扩展需求 410

27.5 主控系统的相关接口 410

27.6 设计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411

27.7 设计体会与建议 412

27.7.1 主控系统设计体会 412

27.7.2 主控系统设计建议 413

27.8 工程实录 414

27.8.1 主控系统应用情况及效果 414

27.8.2 主控系统主要设备指标实录 414

27.8.3 主控系统图 414

27.8.4 工程各阶段照片 414

28 车辆段及综合基地 419

28.1 工艺 419

28.1.1 新造车辆段的功能定位 419

28.1.2 车辆段的规模 419

28.1.3 段址选择 420

28.1.4 工艺总平面布置 420

28.1.5 运用库工艺及设计 421

28.1.6 综合库工艺及设计 421

28.1.7 工艺设备及设备国产化 423

28.1.8 工艺设计特点 424

28.2 路基设计 424

28.2.1 设计原则 424

28.2.2 特殊路基处理措施 425

28.3 综合管线 425

28.3.1 设计概况 425

28.3.2 设计标准 426

28.3.3 设计特点 426

28.4 站场及线路设计 427

28.4.1 主要设计内容 427

28.4.2 主要设计规范 427

28.4.3 主要技术标准 427

28.4.4 出、入段线设计 428

28.4.5 站场线路布置 428

28.4.6 站场路基及附属工程 428

28.4.7 段内道路设计 429

28.4.8 站场排水设计 429

28.4.9 站场设计特点和创新 430

28.4.1 0经验和教训 431

28.5 桥涵设计 432

28.5.1 设计概述 432

28.5.2 设计依据及标准 432

28.5.3 箱涵设计 433

28.6 房屋建筑 433

28.6.1 工程概况 433

28.6.2 建筑设计 435

28.6.3 绿化设计 436

28.6.4 建筑装修设计 436

28.6.5 结构设计 437

28.7 低压配电 437

28.7.1 降压变电所 437

28.7.2 动力供电 437

28.7.3 室内照明 438

28.7.4 室外照明 438

28.7.5 防雷与接地 438

28.7.6 防杂散电流的措施 439

28.7.7 设备、材料选择 439

28.7.8 专业接口与协调管理 439

28.8 通风空调 439

28.8.1 设计参数及标准 439

28.8.2 设计简介 440

28.8.3 主要设计特点 440

28.9 室内给排水及水消防 441

28.9.1 采用的主要参数和标准 442

28.9.2 车辆段及综合基地用水量汇总 443

28.9.3 室内给排水设计 444

28.9.4 室内给排水主要设计特点 445

28.10室 外给排水及水消防 445

28.10.1 给水系统设计 445

28.10.2 水消防系统 446

28.10.3 排水系统设计 446

28.10.4 经验与教训 447

29 工程投资与概算 448

29.1 概算 448

29.1.1 编制概况 448

29.1.2 编制范围 448

29.1.3 编制单元划分 448

29.1.4 采用定额 449

29.1.5 工、料、机单价及设备概算价 450

29.1.6 工程总投资 450

29.2 工可投资与概算投资比较 457

29.3 投资分析 457

29.4 经营成本对比分析 457

29.5 财务效益对比分析 457

附录 45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