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  历史视野与哲学思考
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  历史视野与哲学思考

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 历史视野与哲学思考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倪邦文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6149720
  • 页数:248 页
图书介绍:该书以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实践为基础,结合党史和团史的分期以及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的特点,总结了我国在经验教训,围绕主题与课题、目标与层次、内容与形式、理论与现实四对基本范畴,从哲学和社会学角度,深入研究和分析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的深层次理论与长期感到困惑的现实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创新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的对策于建议。
上一篇:山东考试通史 上下一篇:警士须知
《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 历史视野与哲学思考》目录

第一章 开天辟地前后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 1

第一节 中国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选择 2

一 十月革命与留学青年共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

二 青年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武器实现救亡图存的社会理想 6

三 马克思主义引进到中国首先且重点是在青年中传播的 7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创立前后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 10

一 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形成 10

二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揭开了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的新篇章 12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的方式和载体 13

一 创办报刊和书店介绍马克思主义 14

二 成立青年社团宣传新思想、新文化 16

三 利用课堂传播马克思主义 19

四 在与竞争力量的争辩对比中传播马克思主义 20

第二章 艰辛建国时期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 23

第一节 大革命中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 23

一 青年团的成立使马克思主义更有组织地在青年中传播 24

二 积极创设或参与创设学校传播马克思主义 26

三 一批进步刊物的创办扩大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思想阵地和舆论阵地 28

四 在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中传播马克思主义 31

第二节 土地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 32

一 重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阵地 33

二 团校和党团训练班培养出一大批马克思主义青年骨干 35

三 在与错误思想斗争中坚守青年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36

四 青年共产国际对中国共青团和青年运动的影响 39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 41

一 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形成和毛泽东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 42

二 积极发展党团员和强化传播骨干力量培训 44

三 爱国青年与知识分子奔赴延安寻求革命真理 46

四 把马克思主义传播融入拯救民族危亡进程之中 48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 50

一 毛泽东思想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50

二 适应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传播马克思主义 52

三 培养一批专门的高级理论研究者和传播者 54

四 借助学校教育和团校重建传播马克思主义 56

五 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和载体更加丰富多样 58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积累的宝贵经验 59

一 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59

二 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必须与党的中心工作相结合 61

三 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必须与青年的需求相结合 62

四 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必须与青年特点相结合 64

第三章 奠基与探索时期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 67

第一节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 67

一 毛泽东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的最主要内容 68

二 马克思主义传播体系的初步构建 69

三 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青年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必备内容 73

四 共青团成为在青年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 74

第二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 76

一 掀起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著作的热潮 77

二 学习雷锋运动在全国蓬勃开展 78

三 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学校教育体系的初步建构 79

四 广大青年在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中接受马克思主义传播 80

第三节“文化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 81

一 推行极“左”路线,肆意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 82

二 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遭受严重冲击 82

三 学习毛泽东著作演变成极端个人崇拜 83

四 日常生活严重泛政治化 84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的经验和教训 85

一 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积累的宝贵经验 85

二 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留下的深刻教训 87

第四章 改革开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 89

第一节 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全面展开阶段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 89

一 完整准确地理解和宣传毛泽东思想 90

二 围绕改革开放开始传播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92

三 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科学化和体系化 93

四 以新风尚和新生活方式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95

五 意识形态渗透给马克思主义传播带来的冲击与反思 9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阶段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 101

一 邓小平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最主要内容 101

二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传播马克思主义 104

三 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 106

四 互联网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新机遇、新挑战 107

五 青年群体分化新形势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109

第三节 全面建设和建成小康社会阶段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 111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成为在青年中传播的最主要内容 111

二 把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提升到战略工程高度 115

三 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贯彻“三贴近”原则 118

四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弘扬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平台 120

五 马克思主义在“两新组织”青年中传播方式和手段的拓展 122

第四节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的新特点和新经验 124

一 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传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125

二 意识形态从被动防御到重在建设的转变 126

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方式、手段和载体的多样化、立体化 129

四 适应青年的分层分化,扩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的范围 131

五 充分彰显青年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主体性地位 132

第五章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的主体与客体 135

第一节 从不平等到平等:传播主客体关系的根本变化 135

一 灌输论时期不平等的主客体关系 136

二 后灌输论时期走向平等的主客体关系 139

第二节 从封闭到开放:传播主体面临的竞争力量 141

一 市场的力量 141

二 社会的力量 143

三 西方的力量 147

四 宗教的力量 151

第三节 从一体到多元:传播渠道和方式的革命 153

一 新媒体的崛起与信息源的革命性变化 153

二 社会结构的变化与扁平化传播的兴起 155

三 信息的不确定性与“把关人”权力的分散 156

第四节 从听其言到观其行:传播客体的接受特点 158

一 政治控制的地位旁落与利益导向决定的理念认同 159

二 对传播者知行合一的当然认可与行胜于言的应然要求 160

三 传播者的纵向思维与受众更加注重横向思维的差异 163

第五节 从统一到分化:传播客体的结构分化 165

一 青年政治精英与普通青年 166

二 传统单位体制内青年与体制外青年 166

三 白领青年与弱势群体青年 167

第六章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的目标与层次 169

第一节 传播的总体目标 169

一 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170

二 实现国家富强 172

三 实现民族振兴 173

四 实现人民幸福 174

第二节 目标的基本要求 176

一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76

二 做到三个“永远热爱” 178

第三节 目标的最高要求 181

一“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181

二 影响和带动别人 183

三 坚持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84

第七章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的内容与形式 18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要内容与青年需求 187

一 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的主要内容 188

二 青年受众对马克思主义传播内容的需求 190

三 马克思主义传播内容的宏观叙事与青年受众的具体指导需求之间的差异 19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播形式与青年喜好 192

一 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的主要形式 192

二 青年受众对马克思主义传播形式的期盼 195

三 马克思主义对传播形式的路径依赖与青年受众的创新求异需求的分岔 197

第三节 青年偏好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创新 197

一 青年传播偏好的主要表现 198

二 基于青年偏好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内容选择和传播形式创新 200

三 实现马克思主义传播内容创新与传播形式创新的动态统一 201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的理想与现实 203

第一节 社会蓝图与现实感知的落差 203

一 长远目标与当下诉求不吻合 204

二 社会问题对社会蓝图的冲击 206

三 在传播中坚持对青年的说服 209

第二节 无差别的受众假设与多元化的青年群体 210

一 无差别的受众假设的理论缺陷 211

二 社会分化分层视角下当代青年的新特征 214

三 分层分类分重点的传播策略 215

第三节 传播的价值导向与接受的利益导向 217

一 马克思主义传播以价值导向为根本遵循的理想状态 217

二 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利益导向为主要原则的现实境况 218

三 价值导向尊重并引导利益导向 220

第九章 典型传播案例分析及借鉴 223

第一节 典型塑造案例分析:“最美”人物 223

第二节 重要节点传播案例分析:建党90周年庆祝活动 228

第三节 网络思想传播案例分析:道德模范评选 232

第四节 影视传播案例分析:《建国大业》 236

索引 241

主要参考文献 245

后记 24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