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欧洲经济周期趋同研究
欧洲经济周期趋同研究

欧洲经济周期趋同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秦爱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09768921
  • 页数:21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东扩后的欧洲经济增长》课题的最终成果之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创新工程经济子模块《全球经济版图重构下的欧洲》的阶段性成果。书中依据大量翔实的资料和数据,借鉴了西方经济学及计量经济学的前沿理论,分析了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欧盟国家经济周期趋同的特征,探讨了国际贸易、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欧盟国家经济周期趋同的影响。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于有兴趣的研究者和读者以及决策者有启发和借鉴的意义。
《欧洲经济周期趋同研究》目录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

一 问题的提出 1

二 选题的意义 2

第二节 研究的方法论 6

一 研究的方法 6

二 数据来源与基本处理 7

三 相关概念的界定 9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11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 15

第二章 经济周期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17

第一节 经济周期的成因理论 17

一 传统经济周期理论 17

二 当代经济周期理论 19

第二节 欧洲经济周期趋同及影响因素研究 22

一 欧洲经济周期趋同研究 22

二 欧洲经济周期存在性研究 26

三 欧洲经济周期趋同影响因素研究 28

第三章 欧洲经济周期趋同的演变 35

第一节 欧洲经济周期趋同情况分析 35

一 1961~2013年欧盟经济增长情况 37

二 1985~2013年欧盟经济周期波动情况 41

三 1992~2006年欧盟经济周期趋同实证分析 50

第二节 欧洲经济一体化不同阶段的经济周期趋同 57

一 关税同盟时期欧洲经济周期趋同 59

二 统一市场时期欧洲经济周期趋同 65

三 经济货币联盟时期欧洲经济周期趋同 69

第三节 欧盟成员国经济周期与平均经济周期的差异 73

一 欧盟成员国的经济周期与平均经济周期波动 73

二 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成员国经济周期波动趋同的阶段性特征 75

第四节 小结 78

第四章 欧洲经济周期趋同的影响因素 79

第一节 国际贸易增加对欧洲经济周期趋同的影响 79

一 国际贸易对经济周期影响的理论分析 80

二 欧盟的国际贸易对经济周期趋同的实证分析 83

三 欧盟贸易一体化与经济周期趋同的关系 88

第二节 统一货币政策对欧洲经济周期趋同的影响 93

一 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波动趋同的作用机理 93

二 欧元区统一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波动趋同的实证分析 96

三 欧盟统一的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波动趋同的关系 102

第三节 协调财政政策对欧洲经济周期趋同的影响 105

一 财政政策对经济周期趋同的作用机理 105

二 财政政策对经济周期趋同的实证分析 109

三 欧盟财政政策趋同与经济周期趋同的关系 115

第四节 小结 116

第五章 欧洲经济周期趋同的特征 118

第一节 欧盟的经济核心国家集团 118

一 实证分析 118

二 欧盟经济核心国家集团的形成原因 123

第二节 欧洲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 128

一 出口、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原理 128

二 欧元区的经济周期传导特征 130

三 德国的经济周期波动 134

第三节 小结 136

第六章 欧盟新成员国经济趋同 137

第一节 欧盟新成员国的经济趋同 138

一 欧盟国家衡量经济趋同的方法 138

二 欧盟新成员国的名义趋同 140

三 欧盟新成员国的实际趋同 148

第二节 欧盟新成员国的经济趋同特征及原因 154

一 欧盟新成员国经济趋同特征 154

二 欧盟新成员国经济趋同状况分析 155

第三节 欧盟新成员国与老成员国的经济趋同比较分析 158

一 欧盟新成员国与老成员国经济趋同特点分析 158

二 欧盟新成员国与老成员国经济趋同存在差异的原因 161

第四节 小结 162

第七章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与欧洲经济趋同 164

第一节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概述 164

一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演变 164

二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暴露出欧盟存在的问题 166

三 欧盟的应对措施 168

第二节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与欧洲经济失衡 171

一 欧盟对经济失衡概念的界定 171

二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与欧洲经济失衡 172

三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经济趋同的影响 181

第三节 欧盟经济趋同前景 184

一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后欧盟国家经济趋同的趋势 184

二 欧盟经济前景展望 185

第四节 小结 186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188

第一节 本书的主要结论 188

第二节 进一步研究展望 195

主要参考文献 197

后记 2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