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刑法学名师讲演录 总论
刑法学名师讲演录 总论

刑法学名师讲演录 总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宪权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208125667
  • 页数:37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根据作者讲课录音整理而成的学术著作,其突出特色是高深的刑法理论与具体的实务应用相结合。全书以“讲”的编写体例,采用口语化的表述形式,以生动、平易之语言深入浅出地说明了深奥的刑法学原理,完整地再现了课堂的教学实况,能使读者对中国刑法学基本理论有系统的理解;同时将囿于课堂时间限制而省略的重要刑法理论和个人研究成果予以补充,使其体系与论述更趋完备。
《刑法学名师讲演录 总论》目录

第一讲 刑法学概述 1

一、刑法学的历史和最新发展 2

(一)清末刑法学的转轨 2

(二)民国时期刑法学的发展 3

(三)新中国前三十年刑法学的主要成就 3

(四)改革开放后刑法学的发展 4

二、刑法学的基本内容 7

三、学习刑法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9

(一)学习刑法学的理论意义 9

(二)学习刑法学的实践意义 11

第二讲 刑法概述 18

一、刑法的概念、性质和任务 18

(一)刑法的概念 18

(二)刑法的性质和任务 20

二、我国刑法的产生和发展 22

(一)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刑法 22

(二)新中国成立后刑事法律的初步发展 23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制定和颁布的过程 23

(四)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的问题 24

三、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32

(一)刑法的体系 32

(二)刑法的解释 34

第三讲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一) 39

一、刑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39

(一)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内容 39

(二)确立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41

二、罪刑法定原则 42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历史沿革 42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 45

(三)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 47

(四)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精神 50

第四讲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二) 55

(五)如何贯彻罪刑法定原则 55

三、平等适用原则 69

四、罪刑相当原则 71

(一)罪刑相当原则的基本含义和理论基础 71

(二)罪刑相当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确立和体现 71

第五讲 刑法的效力范围 75

一、刑法效力范围概述 75

二、刑法的空间效力 75

(一)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 75

(二)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 77

三、刑法的时间效力 83

(一)刑法的生效和终止 83

(二)刑法溯及力的问题 84

(三)刑法司法解释的时间效力问题 94

第六讲 犯罪概述 102

一、犯罪概念 102

(一)犯罪概念的立法类型 102

(二)犯罪本质的理论分析 103

(三)我国刑法的犯罪概念和特征 104

二、犯罪的分类 113

(一)犯罪的理论分类 113

(二)犯罪的立法分类 116

第七讲 犯罪构成 118

一、犯罪构成概述 118

(一)犯罪构成理论沿革 118

(二)犯罪构成的概念与特征 120

(三)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 121

二、犯罪构成要件 122

(一)犯罪构成的要件 122

(二)犯罪构成的层次结构 123

(三)犯罪构成的类型划分 124

三、犯罪构成与定罪 126

第八讲 犯罪客体要件 128

一、犯罪客体要件概述 128

(一)犯罪客体的概念 128

(二)研究犯罪客体的意义 130

二、犯罪客体的分类 131

(一)犯罪客体在理论上的分类 131

(二)犯罪客体在立法上的分类 134

(三)犯罪客体的立法形式 135

三、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136

(一)犯罪对象的概念 136

(二)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联系和区别 136

(三)研究犯罪对象的意义 138

第九讲 犯罪客观要件 140

一、犯罪客观要件概述 140

(一)犯罪客观要件的概念 140

(二)犯罪客观要件的特征 141

(三)研究犯罪客观要件的意义 141

二、危害行为 142

(一)危害行为的概念 142

(二)危害行为的特征 145

(三)危害行为的形式 147

(四)危害行为与时间、地点和方法 151

三、危害结果 152

(一)危害结果的概念与特征 152

(二)危害结果的种类 153

(三)危害结果的地位与作用 155

四、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156

(一)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概念 156

(二)刑法上因果关系的特性 157

第十讲 犯罪主体要件 162

一、犯罪主体要件概述 162

(一)犯罪主体的概念 162

(二)犯罪主体的基本特征 163

(三)犯罪主体要件的意义 164

二、自然人犯罪主体 164

(一)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和内容 165

(二)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 166

(三)决定和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 168

(四)自然人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176

(五)研究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意义 180

三、单位犯罪主体 181

(一)单位犯罪的由来 181

(二)单位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182

(三)单位犯罪的处罚及其法定刑的完善 183

(四)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起刑点的差异性 186

第十一讲 犯罪主观要件 188

一、犯罪主观要件概述 188

二、犯罪故意 188

(一)犯罪故意的概念 188

(二)犯罪故意的种类 189

三、犯罪过失 192

(一)犯罪过失的概念和特征 193

(二)犯罪过失的种类 193

(三)犯罪过失的认定 197

四、犯罪动机与目的 205

(一)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概念 205

(二)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关系 206

(三)研究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意义 207

五、刑法中的认识错误 207

(一)法律上的认识错误 208

(二)事实上的认识错误 209

第十二讲 排除犯罪性行为 216

一、排除犯罪性行为概述 216

(一)排除犯罪性行为的概念 216

(二)排除犯罪性行为的种类形式 217

二、正当防卫 218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意义 218

(二)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219

(三)正当防卫中的特殊防卫 223

(四)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224

三、紧急避险 224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和意义 226

(二)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 227

(三)紧急避险的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231

(四)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 231

第十三讲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一) 233

一、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概述 233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范围 233

(二)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本质特征 236

二、犯罪既遂 239

(一)犯罪既遂的概念 239

(二)犯罪既遂的类型 241

三、犯罪预备 242

(一)犯罪预备的概念和特征 242

(二)犯罪预备的构成 243

(三)犯罪预备的认定 244

(四)犯罪预备的刑事责任 245

四、犯罪未遂 246

(一)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 246

(二)犯罪未遂的分类 249

(三)犯罪未遂的存在范围 251

(四)犯罪未遂的刑事责任 252

五、犯罪中止 252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 252

(二)中止犯的刑事责任 255

第十四讲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二) 257

六、故意犯罪停止形态认定中疑难问题分析 257

(一)自动放弃重复侵害行为是否成立犯罪中止 257

(二)危险状态下停止犯罪的形态 259

(三)以“低位犯罪”代替“高位犯罪”的犯罪形态 263

第十五讲 共同犯罪 270

一、共同犯罪概述 270

二、共同犯罪的认定 272

(一)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形 272

(二)片面合意的认定 273

(三)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的共同犯罪认定 276

(四)共同犯罪成员的刑事责任认定 280

三、共同犯罪的形式 283

四、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及其刑事责任 285

五、部分共犯停止犯罪问题 291

第十六讲 罪数形态 293

一、罪数形态概述 293

(一)研究罪数理论的意义 293

(二)罪数形态的基本特征 295

二、一罪的类型 296

(一)单纯的一罪 296

(二)实质的一罪 297

(三)法定的一罪 298

(四)处断的一罪 305

三、数罪的分类 312

第十七讲 刑罚论(一) 313

一、刑罚论概述 313

(一)刑罚的概念与刑罚权 313

(二)刑罚的功能与目的 314

(三)刑罚的体系和种类 315

二、刑罚裁量概述 327

(一)刑罚裁量的概念、特征及其作用 327

(二)刑罚裁量的原则 328

(三)刑罚裁量中的情节 330

三、累犯 334

四、自首 338

五、立功 342

六、数罪并罚 344

(一)数罪并罚的概念和特征 344

(二)数罪并罚的相关疑难问题 350

第十八讲 刑罚论(二) 356

七、缓刑 356

(一)缓刑的适用条件 357

(二)缓刑的考验程序 357

(三)战时缓刑制度与一般缓刑制度 358

(四)缓刑适用的相关疑难问题 359

八、刑罚执行制度 362

(一)刑罚执行的特征与原则 362

(二)减刑 363

(三)假释 364

九、刑罚消灭制度 368

(一)刑罚消灭的事由 368

(二)时效 368

(三)赦免 37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