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网络突发事件预防与应对
网络突发事件预防与应对

网络突发事件预防与应对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庞宇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9348857
  • 页数:253 页
图书介绍:近年来,中国社会舆论空前繁盛,网络成为公民表达的主要途径。现在因为互联网比较开放,匿名,低门槛,为公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渠道,公民通过新媒体表达诉求,抒发己见,监督权利,建言献策,已经成为普遍的观念和意识。公众通过互联网介入公共决策,反映个体诉求,并通过网上网下更为复杂的互动形式凝聚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和现实行动。社会处于转型阶段矛盾与摩擦层出不穷,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强烈,舆论载体快速传播,导致突发事件数量突飞猛进,影响力和范围不断扩大,各级政府部门面临着空前的挑战。网络突发事件频频爆发,有学者将网络。
《网络突发事件预防与应对》目录

第一章 网络突发事件的基本态势 1

第一节 网络突发事件概述 1

一、网络突发事件的内涵和类型 1

二、网络突发事件的成因 8

第二节 网络突发事件的主要载体及特点 15

一、微博(客) 15

二、社交网站 18

三、即时通信工具 20

四、论坛(BBS) 22

五、博客(Blog) 24

六、微信 25

第三节 网络突发事件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趋势 27

一、网络突发事件的基本特征 27

二、网络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 34

第四节 网络突发事件对社会安全稳定的影响 40

一、谣言和负面信息恶化了国内舆论环境 41

二、恶意炒作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 44

三、网络“维权”行为激化增加了社会稳定风险 46

第二章 网络突发事件处置的经验和教训 49

第一节 危机信息预警与研判——首要前提 49

一、树立网络危机意识 51

二、预测舆情走向:忽视苗头与积极跟踪 58

三、识别危机议题:避重就轻与突破重点 60

第二节 及时公布权威信息——关键环节 64

一、信息发布的速度:失时回应与及时发声 67

二、信息发布的渠道:传统单一与多元并举 72

三、信息发布的透明度:信口雌黄与实事求是 75

第三节 网上舆论引导——重要保障 80

一、网络舆论危机意识与舆论引导 81

二、负面舆情的引导:急于辩解与议程设置 88

三、网络谣言的应对:信息拖延发布与信息迅速公开 93

四、“第三方”作用的发挥:事与愿违与事半功倍 100

第四节 网下有效处置——根本措施 105

一、事件处置与信息发布并举 107

二、防止网下多群体联动 109

三、适当运用互联网管控措施 112

第五节 危机恢复管理——必要保证 115

一、正视形象修复的缺失 117

二、形象修复的效果分析 119

第三章 网络突发事件处置的基本策略和措施 129

第一节 网络突发事件的阶段划分与影响因素 129

一、网络突发事件的阶段划分 129

二、影响网络突发事件的因素 131

第二节 初期酝酿阶段的特征及应对措施 135

一、初期酝酿阶段的特征与应对措施 135

二、初期酝酿阶段各个因素的表现特征 137

三、初期酝酿阶段的应对措施 139

第三节 传播扩散阶段的特征与应对措施 142

一、传播扩散阶段的总体特征 142

二、传播扩散阶段各个因素的表现特征 144

三、传播扩散阶段的应对措施 147

第四节 全面升级阶段的特征与应对措施 150

一、全面升级阶段的总体特征 150

二、全面升级阶段各个因素的表现特征 153

三、全面升级阶段的应对措施 156

第五节 平息善后阶段的特征与应对措施 158

一、平息善后阶段的特征 158

二、平息善后阶段各个因素的表现特征 159

三、平息善后阶段的应对措施 161

第四章 提高网络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置水平的对策 164

第一节 完善顶层设计,提高思想认识 164

一、完善顶层设计 164

二、提高思想认识 165

第二节 完善引导和处置的机制 166

一、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分级预警机制 166

二、完善网络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机制 171

三、加强网络舆论的引导机制 182

四、搭建网络突发事件的协调联动机制 186

五、建立网络新技术应用的事前风险评估机制 187

六、建立网络突发事件处理的决策机制 190

七、建立问责机制与补偿机制 195

第三节 加快立法进程强化行业自律 198

一、推进网络管理法制化进程 198

二、强化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 205

第四节 提高应对新技术的研发能力 209

一、建立互联互通的网络舆情监测平台 209

二、加强网络监管技术研发 211

三、完善舆情收集分析技术 212

四、提升网络安全技术 214

第五节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215

一、强化网络行政队伍建设 216

二、增强媒体从业者新闻报道的能力 217

三、完善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 221

四、打造坚实的网络评论员队伍 225

五、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 228

第六节 提高网民素质,建立网民参与制度 232

一、健全网民的自律规范体系 232

二、搭建网络民主参与的平台 235

三、构建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 240

参考文献 24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