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鼓之舞之  山西晋南鼓舞的人类学研究
鼓之舞之  山西晋南鼓舞的人类学研究

鼓之舞之 山西晋南鼓舞的人类学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卫艳蕾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19031039
  • 页数:266 页
图书介绍:本著作为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著作分列七个章节对晋南鼓舞进行研究。由于晋南一带是山西鼓舞的主要播布区,首先横向贯通晋南不同地区鼓舞生存语境的自然地理与历史情境,然后对晋南鼓舞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两个方面的影响进行阐释。第三章对各种鼓舞进行种类划分,例如:威风锣鼓、任庄扇鼓、万荣花鼓、腰鼓、扇鼓、黄土花鼓、花腔鼓、穿箱锣鼓、跑锣等诸多种类。随后从舞种形态风格等方面切入将山西晋南鼓舞做为中国民俗舞历史文化形态研究的一个个案进行研究,并从构成材料、构成方式、构成类型、构成效应四个方面深入论述山西晋南鼓舞的文化形态。在此基础上对晋南不同地区、不同种类、不同派别鼓舞进行舞蹈本体的细微研究。并随之对鼓舞的表演风格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提炼出晋南鼓舞所特有的舞蹈表现形式等。通过以上章节对于舞蹈文化形态探究、典型舞畴的分析、表演风格的比较,最后一章针对部分鼓舞打法的失传,部分鼓舞艺人传承的断代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对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下如何对晋南鼓舞进行保护和发展做出展望。著作主要以晋南鼓舞为核心进行舞蹈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主要以民俗学田野调查法、舞蹈生态学的特征提取法和舞蹈形态学的形态比较分析法作为
《鼓之舞之 山西晋南鼓舞的人类学研究》目录

绪论 2

一、研究视角与方法 2

二、研究意义 3

三、理论依据阐述 5

第一章 晋南鼓舞的生存空间及其艺人的生存状态管窥 8

第一节 走进田野 8

一、山西地理与历史概述 8

二、自然生境与晋南鼓舞文化 9

第二节 晋南鼓舞的历史与情境 11

一、播布区域的特点 11

二、晋南鼓舞表演的秩序与等级——传承的秩序 22

第二章 晋南鼓舞的舞蹈生态环境 27

第一节 自然生态对晋南鼓舞的影响 27

一、自然生态对晋南鼓舞起源的影响 27

二、自然生态对晋南鼓舞功能的影响 30

第二节 人文生态对晋南鼓舞的影响 31

一、宗教对晋南鼓舞的影响 31

二、生产方式对晋南鼓舞的影响 36

三、民俗对晋南鼓舞的影响 42

四、服饰对晋南鼓舞的影响 48

五、伴同物对晋南鼓舞的影响 53

第三章 晋南鼓舞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形态分析 61

第一节 晋南鼓舞文化形态的历史渊源 61

一、关于舞蹈文化形态形成的断想 64

二、鼓与舞结合的文化内涵与意义 67

第二节 人类创造的文化形态类型及其之间的辩证关系 67

一、物质文化形态及其意义 68

二、精神文化形态及其意义 70

三、制度文化形态及其意义 72

四、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形态统一于人的文化形态 72

第三节 晋南鼓舞的物质、精神与制度文化形态及其审美意义 75

一、晋南鼓舞的物质文化形态 76

二、晋南鼓舞的精神文化形态 85

三、晋南鼓舞的制度文化形态 91

四、晋南鼓舞的文化形态统一于这一区域农人传统的审美思想 92

第四章 晋南鼓舞的种类与传承 98

第一节 晋南鼓舞的种类 98

一、运城地区代表性鼓舞 98

二、临汾地区代表性鼓舞 111

第二节 晋南鼓舞传承谱系调查研究 127

一、传承方式分类 128

二、传承谱系案例 132

第五章 晋南鼓舞的舞目分析 152

第一节 典型舞畴分析 152

一、节奏型 153

二、步伐 162

三、显要部位及其动作 171

第二节 舞畴的序列结构类型分析 180

一、临汾地区与运城地区鼓舞单舞畴循环序列结构分析 180

二、临汾地区与运城地区鼓舞复舞畴循环序列结构分析 182

第三节 舞畴的附加因子分析 185

一、舞体的位置配合 186

二、舞具的运用 200

第六章 晋南鼓舞的表演风格比较 206

第一节 两个地区相同鼓舞的风格比较 206

一、运城新绛县花敲鼓与临汾襄汾县花腔鼓比较 206

二、运城稷山县扇鼓与临汾曲沃县任庄扇鼓比较 211

第二节 同一地区不同鼓舞的风格比较 215

一、临汾襄汾县东张村阴阳鼓与车鼓风格比较 215

二、运城万荣县花鼓与软槌锣鼓风格比较 219

第三节 与相邻地区鼓舞的风格比较 224

一、运城关公锣鼓与陕西十面锣鼓风格比较 224

二、临汾古县隋唐战鼓与河南安阳战鼓风格比较 229

第七章 晋南鼓舞的发展与保护 236

第一节 文化认同下的山西晋南鼓舞 236

一、以“非遗”为界:由“花鼓”探析晋南鼓舞的传承与革新 236

二、专业与民间发展的双行线:舞台与地方展演之比较分析 238

第二节 以保护求发展:对山西晋南鼓舞保护方式的再思考 242

一、予舞蹈本体于山西文化传承 242

二、地方性艺术与他文化的链接符号 252

参考文献 256

后记 26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